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19)
2023(5540)
2022(5064)
2021(4516)
2020(4234)
2019(9864)
2018(9660)
2017(18802)
2016(10842)
2015(12423)
2014(12745)
2013(12932)
2012(12352)
2011(11270)
2010(11284)
2009(10706)
2008(10881)
2007(10039)
2006(8479)
2005(7508)
作者
(36085)
(30554)
(30369)
(29036)
(19271)
(14790)
(13980)
(12118)
(11381)
(10860)
(10481)
(10056)
(9964)
(9878)
(9826)
(9754)
(9647)
(9186)
(8951)
(8737)
(8023)
(7672)
(7484)
(7102)
(6914)
(6893)
(6859)
(6770)
(6335)
(6289)
学科
(45406)
经济(45364)
(27511)
管理(27226)
方法(24978)
数学(22644)
数学方法(22425)
(21762)
企业(21762)
(12272)
(12018)
(11775)
中国(10326)
(8751)
贸易(8751)
(8488)
地方(8377)
农业(7917)
(7722)
业经(7716)
(7710)
财务(7694)
财务管理(7671)
企业财务(7242)
(6871)
(6867)
银行(6816)
(6704)
金融(6702)
(6447)
机构
大学(164543)
学院(163122)
(63867)
经济(62402)
研究(59540)
管理(58045)
理学(50134)
理学院(49524)
管理学(48456)
管理学院(48168)
中国(43316)
科学(41369)
(39886)
(35011)
(33576)
农业(32325)
业大(31639)
研究所(31103)
(28692)
中心(27047)
(25322)
财经(23035)
北京(21908)
(21069)
农业大学(21061)
(20835)
(20282)
(20191)
师范(19939)
(19903)
基金
项目(110761)
科学(83250)
基金(78075)
研究(73013)
(71924)
国家(71369)
科学基金(57511)
(44649)
社会(43465)
基金项目(41277)
社会科(41108)
社会科学(41090)
自然(39930)
自然科(38959)
自然科学(38940)
(38262)
自然科学基金(38226)
教育(33672)
资助(33614)
编号(28893)
重点(26103)
(24137)
计划(24131)
(23825)
成果(23782)
科技(22634)
科研(22463)
(22253)
创新(21005)
课题(20504)
期刊
(65997)
经济(65997)
研究(42736)
学报(36638)
(35091)
科学(29251)
中国(28908)
大学(25128)
学学(24139)
(23326)
农业(23069)
管理(18468)
(13433)
金融(13433)
(13223)
技术(12898)
教育(12863)
财经(11525)
经济研究(10778)
业经(10498)
(9880)
(9831)
业大(9539)
问题(9393)
统计(8553)
技术经济(8442)
科技(8192)
林业(8112)
理论(8031)
农业大学(7917)
共检索到2331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飞  李火根  尤录祥  曹健  
种间杂交和杂种优势利用是鹅掌楸Liriodendron spp.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报道了鹅掌楸不同交配类型和不同交配组合子代的生长表现及遗传稳定性,为杂交鹅掌楸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参试鹅掌楸交配组合39个,分属3种交配类型(种间杂交、种内杂交及回交),以鹅掌楸自由授粉子代为对照,在3个试验点进行子代测定。通过对各交配组合子代2年生苗进行苗高和地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就苗期生长量而言,鹅掌楸种间杂交、种内杂交及回交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种间杂交组合子代生长最好,种内杂交组合子代次之,回交组合优势较小。种间正反交组合间差异不显著,而同一交配类型的不同组合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表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晓阳  李火根  
以12个鹅掌楸种间杂交组合子代及其亲本自由授粉子代为材料,在分析各子代苗期生长性状及杂种优势表现的基础上,利用SSR分子标记检测鹅掌楸交配亲本的遗传距离以及杂交组合子代的杂合度,进而分析鹅掌楸苗期生长性状杂种优势与亲本遗传距离及子代杂合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鹅掌楸亲本遗传距离及子代杂合度与苗期生长杂种优势之间的相关性均未达显著水平,表明二者可能并非鹅掌楸杂种优势形成的主要原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斌  顾万春  夏良放  谭德仁  封建文  
在鹅掌楸两个种及其杂种多地点 7年生种源试验林中 ,随机抽取 3块试验林共 2 82株样本 ,分别进行木材基本密度 (BD)和纤维长度 (FL)的测定分析。在分布型拟合与精度分析的基础上 ,进行一般线性方差模型分析 ,结果为 :中国鹅掌楸种源间BD和FL均差异显著 (a =0 0 5) ;5个北美鹅掌楸种源间BD和FL未达到显著差异 ;地点间差异及种源与地点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平均值T检验表明中国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两种间BD和FL均不存在显著差异。鹅掌楸的BD总均值为 0 397g cm3,FL总均值达 1 60 3mm ,属于中小密度、长纤维或近长纤维树种。差异分析揭示了种内差异是鹅掌楸...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斌  顾万春  夏良放  李锡泉  干少雄  
在中国鹅掌楸全分布区内抽样 15个种源 ,于长江中下游 5省区按统一试验设计营造种源试验林。 7年生时全面测定其树高 ( H)、胸径 ( DBH)、冠幅 ( RC)等主要生长性状 ,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鹅掌楸生长性状在种源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地点间差异极显著 ,种源对环境反映灵敏 ,种源与地点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H、DBH和材积 ( V)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 0 .50 3、0 .52 6、0 .52 1,受较强的遗传控制 ;RC受遗传控制程度相对较低 ( H2 =0 .30 1)。相继进行了遗传稳定性、生长适应性分析和幼成龄相关分析 ,分析结果为种源选择和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红盛  汪阳东  徐刚标  陈益存  吴立文  余孟杨  高暝  
[目的]对山苍子不同家系幼林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及稳定性分析,为山苍子优良家系选择及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13个半同胞山苍子家系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在重庆万州、湖北京山和福建清流3个试验点营建家系试验林。对23年生山苍子幼林的树高和地径性状进行测定和多点联合分析,并采用AMMI模型对山苍子各家系的生长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1)山苍子家系的树高和地径在家系和地点效应上均达到显著(0. 01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周岐  王章荣  
对中国马褂木、北美鹅掌楸及其种间杂种 F113个花果数量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 :花被片长度 (LP)等 9个性状在类群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程度 ,可用于类群识别 ;花药长度 (L A)等 11个性状在类群内个体间差异达极显著程度 ,说明类群内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 ;杂种 F1在雄蕊数 (NS)等8个性状上 ,中国马褂木均表现出较强的遗传优势 ,花被片宽度 (WP)等 4个性状表现为偏父遗传或偏父超亲遗传 ;从性状间的相关性来看 ,聚合果气干质量主要由果宽决定 ,大花个体其雌蕊数较少但果实较大。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能有效地对 3个类群进行识别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志玲  杨旭  舒枭  严琳香  谭梓峰  王洁  檀国印  刘毅  俞文仙  
研究了15个厚朴种源间生物量变异、分配格局及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厚朴种源间总生物量及各指标生物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种源间生物量分配格局有4种类型,其中12个种源生物量分配格局为叶>茎>根;苗高和地径在地点及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基因型对苗高的影响大于环境,环境对地径的影响大于基因型;略阳等7个种源苗高遗传稳定性较好,城固等5个种源的地径遗传稳定性较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冯源恒  李火根  王龙强  边黎明  姚俊修  施季森  
分析影响鹅掌楸繁殖性能的遗传效应。以鹅掌楸、北美鹅掌楸各4株成年个体作为交配亲本,进行8×8全双列交配设计,以各交配组合子代的出苗率来评价各亲本的雌、雄繁殖性能,分析影响鹅掌楸繁殖性能的父本效应、母本效应、父母本交互作用效应、各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及各交配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同时,利用11个SSR位点信息估算亲本间遗传距离,分析亲本间遗传距离与繁殖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鹅掌楸繁殖性能主要受母本效应影响,父本效应可以忽略;繁殖性能的一般配合力亲本间差异较大,且雌性大于雄性;种内交配的特殊配合力远高于种间杂交。尽管亲本遗传距离与杂交亲和性二者间相关不显著,但仍存在如下趋势:种内杂交的亲和性随遗传距...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亚琦  成铁龙  施季森  王新民  徐阳  刘伟东  陈金慧  
采用L16(45)正交设计,对鹅掌楸属SRAP-PCR反应的5个因素(Mg2+、dNTPs、引物、Taq酶和模板DNA浓度)在4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同时对SRAP反应影响较大的Mg2+、Taq酶、模板DNA浓度进行单因素分析。建立鹅掌楸属植物SRAP-PCR最适反应体系(20μL),反应条件为:Mg2+3.0 mmol·L-1,dNTPs0.3 mmol·L-1,引物浓度0.9μmol·L-1,Taq酶2.0μmol·min-1,模板DNA 90 ng,10×PCR buffer 2μL,不足部分以ddH2O补足。利用优化的SRAP体系对鹅掌楸属10个不同地理种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1...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林磊  周志春  范辉华  金国庆  冯建国  陈柳英  王月生  
利用设置在福建建瓯、浙江龙泉和淳安3个试验点的96~141个木荷优树自由授粉家系苗期测定材料,以研究和揭示其苗木生长和叶片形态性状的家系遗传变异规律。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木荷苗高、地径、叶片数、叶片长和叶片宽等在家系间的遗传差异皆达到极显著水平。性状遗传力估算值显示,苗高和叶片长分别受中等和较强的家系与加性遗传控制,而地径、叶片数和叶片宽等则受弱度至中等的家系和加性遗传控制。试验观测到,与来自较北部和较高海拔地区的家系比较,来自较南部和低海拔地区的家系在各区试点的苗木生长量大、叶片宽大、叶片数多,说明木荷苗木生长和叶片形态的家系效应中还存在明显的产地效应。木荷苗高和地径等不仅立地效应显著,而且存...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范义荣  童再康  余其龙  陈科风  方流平  
浙江省4个8~10年生黄山松种源造林试验点的结果表明:各种源树高、胸径、村积生长量差异极显著,种源与立地的交互作用显著。各试点种源生长量排序不同,说明不同的种源有不同的遗传型和适生环境条件。英山等种源遗传稳定性较差,适合条件好的地区造林;黄山等种源属“稳定低产型”,在浙江无推广价值;庆元、泰顺、遂昌等种源属“稳定高产型”,在4个试点的平均生长量最优,可以推广造林。选择优良种源造林,当入选率20.0%时,材积的遗传增益可达49.9%。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有明  林汉  班龙海  刘纪红  胡婉仪  
The provenance trials of Loblolly Pine(%Pinus taeda)% were planted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of Fujian, Hubei and Zhejiang Provinces in Southern China in 1983. The 19 provenances with the same genetic bases were sele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planting environments on trees site productivity of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军辉  顾万春  李斌  郭文英  夏良放  
对 5个地点 1 3个桤木种源 ,6年生试验林的生长性状作了方差分析及G×E互作分析 ,证实树高、材积在种源间差异极显著 (F =7 93 和F =4 83 ) ,种源内家系间差异不显著 ,种源×环境的互作显著(F =2 70 和F =2 2 1 )。用bi 和s2 di,Wrick生态价和AMMI模型 3种方法对遗传稳定性和生长适应性作了评价 ,AMMI分析与生态价方法的评价结果较一致。 6年生和 1 4年生的树高生长相关显著 (r =0 75 80 ) ,表明桤木早期选择的可靠性。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种源遗传力及其标准误分别为 0 8738± ...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刘永红  樊军锋  杨培华  韩创举  
对陕西省3个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种子园和1个优良种源区的优树单亲子代苗期生长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油松林分、家系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家系方差分量大于林分;不同种子园和同一种子园的不同家系苗期生长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生长最好的家系比生长最差的家系苗高生长大1倍以上;油松家系种子千粒质量之间变异较大,变异幅度为20.04~65.10 g,种子千粒质量与地径相关紧密而与苗高相关一般;油松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力较高,运用生长量指数,评选46个优良家系,可获得苗高和地径16.32%~27.86%和6.39%~23.08%的遗传增益,增产效果十分显著。表7参1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仁华  杨宗武  施季森  黄德龙  黄秀美  
The first progeny test on 131 plus-tree progeny families of Fokienia hodginsii selected from Fujian Province and Hunan Province was carried out in State-owned Forest Farm of Yong'an, Fujian. The average seedling height and seedling base diameter at one-year-old were 31.73*!cm and 4.05*!mm respective...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