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44)
2023(5626)
2022(4824)
2021(4636)
2020(4123)
2019(9385)
2018(9306)
2017(17370)
2016(9898)
2015(11258)
2014(11230)
2013(10969)
2012(10725)
2011(9657)
2010(9894)
2009(9438)
2008(9508)
2007(8829)
2006(7957)
2005(7498)
作者
(32866)
(27420)
(27347)
(26110)
(17277)
(13382)
(12352)
(10678)
(10548)
(9897)
(9510)
(9312)
(9042)
(9003)
(8984)
(8507)
(8363)
(8153)
(8115)
(8040)
(7079)
(7010)
(6939)
(6356)
(6292)
(6167)
(6137)
(6012)
(5843)
(5646)
学科
(37378)
经济(37302)
管理(26817)
(25086)
(21423)
企业(21423)
方法(15796)
数学(13336)
(13288)
数学方法(13053)
(11188)
(10938)
中国(10729)
(10164)
(8091)
业经(7552)
(6842)
(6813)
(6809)
金融(6809)
贸易(6807)
银行(6796)
体制(6786)
(6629)
理论(6626)
(6525)
地方(6523)
(6194)
财务(6178)
财务管理(6154)
机构
大学(149722)
学院(145818)
研究(58613)
(54876)
经济(53607)
管理(47827)
中国(44489)
理学(40579)
科学(40435)
理学院(39940)
管理学(38828)
管理学院(38574)
(34350)
(33881)
(32953)
研究所(30145)
农业(27184)
(26997)
业大(26300)
中心(25749)
(23734)
北京(21960)
(21382)
财经(20593)
(20000)
(19637)
师范(19605)
(18668)
(18161)
科学院(17912)
基金
项目(96287)
科学(73629)
基金(69814)
(65137)
国家(64626)
研究(62482)
科学基金(52454)
社会(37762)
自然(37125)
自然科(36240)
(36227)
自然科学(36222)
基金项目(36157)
自然科学基金(35600)
社会科(35498)
社会科学(35487)
(32733)
资助(30283)
教育(28762)
编号(23739)
重点(23226)
(21096)
计划(20697)
成果(20465)
(20254)
科研(19195)
(18975)
科技(18697)
创新(18021)
课题(17711)
期刊
(65007)
经济(65007)
研究(43814)
学报(34237)
中国(33975)
(30647)
科学(29023)
大学(24863)
学学(23625)
(21547)
农业(20330)
管理(19522)
教育(15933)
(13997)
金融(13997)
财经(11359)
(11052)
技术(11036)
经济研究(10321)
(9917)
业大(9666)
(9028)
业经(8901)
问题(8481)
农业大学(7970)
资源(7158)
林业(7134)
(7018)
科技(6939)
世界(6884)
共检索到2299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臧大存  周光宏  徐幸莲  左伟勇  
通过对鸭肉加热及盐腌加热过程中嫩度及相关指标变化的研究,阐明了在此过程中嫩度变化的机制。取新鲜的番鸭胸肉,分为两组,一组在50、55、60、65、70、75、80、85、90℃水中加热,测定剪切力;另一组先分别在20、40、60、80 g.L-1NaC l溶液中腌制,再加热到72~75℃,测定剪切力和结缔组织热变性温度,并在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下观察肌原纤维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剪切力随温度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60℃是鸭胸肉的关键加热温度。差示量热扫描(DSC)分析显示,随着NaC l质量浓度的增加,热变性点的数量减少,并且变性的温度发生了变化。超微结构观察表明,用NaC l腌制新鲜鸭肉,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舶  周光宏  徐幸莲  李春保  
研究了宰后成熟处理0、3、5、7、14和21 d的花.马杂交F1鹿背最长肌、半腱肌、冈上肌和腰大肌的肌束膜厚度、肌纤维直径、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肌原纤维超微结构和肌肉蛋白降解的变化。结果表明,宰后成熟处理对鹿肉超微结构有显著影响,成熟时间越长,变化越显著。各部位的变化存在差异,成熟对于半腱肌的肌束膜厚度没有影响。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随成熟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腰大肌的肌束膜厚度和肌纤维直径最小,而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最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朝营  许自成  邵惠芳  宋朝鹏  杨杰  耿宗泽  赵爽  张丽英  
【目的】以红花大金元(简称红大)为材料,探讨不同成熟度处理对密集烘烤过程中烟叶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为红大品种合理成熟采收和烘烤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密集烤房内进行烟叶烘烤,在电镜下观察不同成熟度处理烟叶在鲜叶采摘及烘烤过程中关键温度点(38℃、42℃、48℃)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细胞超微结构观察表明,不同成熟度鲜烟叶在细胞结构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叶绿体等细胞器与细胞壁的紧贴程度以及细胞间隙的大小不同,烟叶烘烤过程中叶绿体、细胞核以及相关膜结构变化最为显著,变黄期是烟叶中淀粉和色素类物质降解的主要阶段。在烘烤过程中,与尚熟、过熟相比较,烟叶适熟采收更有利于烟叶中部分糖类物质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武圣江  宋朝鹏  贺帆  孙建峰  宫长荣  
【目的】探讨密集烘烤过程中烟叶某些生理指标和物理特性及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为烘烤工艺的优化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的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研究烟叶烘烤过程中关键温度点(鲜样、38℃、42℃、48℃、54℃、干样)细胞超微结构、生理指标及物理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烟叶淀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主要在变黄前期;烟叶水分含量、厚度、密度的变化主要在变黄期和定色期;果胶和纤维素含量的变化主要在定色期,烘烤过程中叶质重的变化相对较小。细胞超微结构观察表明,细胞壁、叶绿体和细胞核在烘烤过程中的变化明显,但线粒体不易观察到;38℃染色质减少,核膜部分消失;42℃细胞出现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二龙  苏家恩  范志勇  王德勋  户艳霞  王新中  孙军伟  宋朝鹏  
以云烟85的适熟中部叶(第911位叶)为材料,每隔4 h观察气流上升式四层密集烤房的顶层(第4层)烟叶在烘烤过程中的霉变状况,至相邻2次霉变烟叶数无增加(60 h),停止观察;每隔12 h用扫描电镜随机观察霉变烟叶主脉端口和表皮的超微结构,至60 h时终止。结果表明,在烘烤过程中的22.3 h左右,顶层烟叶开始发生霉变,于43.47 h左右暴发,其霉变率为29.2%,至56.7 h左右终止,霉变率达58.2%,经拟合,烟叶霉变率曲线符合"S"型曲线;012 h烟叶主脉端口破损,且有部分晶体产生,1224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董晗  张牧焓  王道营  诸永志  徐为民  刘芳  
对獭兔兔肉进行不同的加热处理,并研究兔肉加热曲线及其肌肉横截面超微结构、肌内膜结构和肌束膜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升高,肌纤维与肌内膜从贴合紧密到完全脱离,肌纤维直径逐渐减小;肌内膜随加热温度升高颗粒化程度增大;肌束膜从丝状转变成松散絮状结构。同时,兔肉在加热过程中,肉品质逐渐下降,不同的加热温度对兔肉肌纤维、肌内膜和肌束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伟  曹锦轩  王道营  徐为民  张牧焓  
【目的】探讨caspase-3在宰后鸭肉中是否被激活以及参与改善宰后鸭肉的嫩度,为进一步用细胞凋亡机理阐明水禽类肉的成熟机理提供新的试验依据。【方法】分析检测宰后鸭胸肉和腿肉胞浆中细胞色素-C含量变化,caspase-3、-8和-9活化片段和酶活力变化、PARP降解片段的表达水平以及宰后鸭肉剪切力的变化情况。【结果】宰后鸭肉骨骼肌胞浆中细胞色素-C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作为caspase系统的标志性蛋白,胸肉和腿肉中PARP蛋白均被劈开成小片段,且剪切力值于宰后4...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国栋  钱慧蓉  陈林  王贤荣  
短丝木犀Osmanthus serrulatus种子具有休眠习性,自然生境下有隔年萌发的现象,限制了短丝木犀种群的繁育和扩大。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来揭示短丝木犀种子休眠产生的原因,探究其种子成熟过程中种皮结构和胚乳内含物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短丝木犀种子种皮表面和内部均含有蜡质,随着种子的发育成熟,蜡质积累形成蜡层,提高了种子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御能力,也对种子吸水造成阻碍;(2)短丝木犀种子发育过程中,薄壁细胞逐渐分化为栅栏细胞,成熟种子的种皮由角质层、栅栏细胞层、薄壁细胞层3层结构组成。角质层和栅栏层影响了种皮透水、透气性,是造成短丝木犀种子休眠的因素之一;(3)透射电镜结果发现,短丝木犀种子发育初期,胚乳细胞内细胞器结构完整。随着种子发育,细胞器逐渐溶解,细胞核失水缩小,脂滴和脂蛋白的不断集合扩大,说明随着短丝木犀的自然成熟,大分子的贮藏物质也随之增加,导致种子物质代谢活动降低,是短丝木犀种子生理休眠的主要原因。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松红  段淯  张优  张照茹  李昕洋  刘伟  王海宁  
丝核菌属真菌是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多种丝核菌种类及融合群可侵染水稻,不同丝核菌种类及融合群间致病力具有较大差异,分析不同丝核菌致病力差异对于研究丝核菌属病原菌导致的水稻病害的发生流行以及种群动态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多核和双核丝核菌对水稻致病力差异产生的原因,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2种病原菌侵染水稻叶片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利用3, 5-二硝基水杨酸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侵染过程中产生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纤维素酶(Cx)、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和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的活性差异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PG基因)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核菌株菌丝扩展速度与形成侵染结构的数量均显著高于双核菌株。侵染24h时,多核菌株在水稻叶片表面形成较多侵染垫,双核菌株形成的侵染垫数量明显少于多核菌株;侵染48h时,多核菌株侵染的水稻叶片细胞叶绿体解体,而双核菌株侵染的水稻叶片细胞无明显变化。多核菌株与双核菌株在侵染水稻时均能产生5种细胞壁降解酶,且多核菌株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双核菌株。PG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4种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多核菌株PG酶活性最高为860.46U·mg~(-1),双核菌株PG酶活性最高为59.27U·mg~(-1)。水稻纹枯病菌多核与双核菌株侵染水稻叶片过程中其PG基因表达趋势相同,但多核菌株PG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双核菌株,多核菌株侵染水稻24h时PG基因表达量达到最高,双核菌株在侵染水稻48h时PG基因表达量达到最高。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了解丝核菌属真菌的致病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灵  肖培村  谢从简  曹厚明  赵鹏  陈勇  
【目的】水稻小孢子发育过程直接影响成熟花药的育性,进行系统的细胞学研究揭示不同发育时期的结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结合形态观察与光镜分析,运用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镜技术,分别对小孢子发育过程中水稻花药外表皮角质层的发育过程以及内部细胞的形态发育进行了系统观察和分析。【结果】(1)在花粉发育过程中,绒毡层细胞结构变化最为明显。减数分裂前期,绒毡层细胞结构完整,随着减数分裂的进行,绒毡层细胞质浓缩,细胞内呈现空泡化,内质网清晰可见,此后逐渐消失。(2)空泡期早期花药表皮细胞外部逐渐增厚,最终形成具有保护功能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董迎辉  林志华  姚韩韩  
采用电镜和荧光显微镜技术,对斧文蛤精子超微结构与受精过程的细胞学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电镜观察表明,斧文蛤精子为鞭毛型,全长45.2~47.7μm,由头部、中段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头部呈稍弯曲的狭茧形,长约2.5μm,由顶体和细胞核组成,顶体呈圆锥形,内部中轴处有亚顶体腔;细胞核为长锥形,有核前窝和核后窝。中段由线粒体围绕中心粒复合体构成,5个近球形的线粒体呈单层梅花状排列;中心粒复合体由近端中心粒和远端中心粒组成,远端中心粒延伸出尾部的轴丝。尾部为细丝状鞭毛,内部的轴丝呈典型的"9+2"结构,外周有波浪状质膜包被。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斧文蛤受精及早期卵裂过程的细胞学变化,结果发现,斧文蛤成熟未受精...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明  刘海虹  陈刚  肖兵南  
利用电镜下包囊的超微结构从绵羊鉴别出3种住肉孢子虫,它们是巨型住肉孢子虫、绵羊犬住肉孢子虫、羯犬住肉孢子虫。巨型住肉孢子虫的包囊壁由次生壁和原囊壁组成,原囊壁形成的突起呈花椰菜样,突起内含有管状纤丝和致密颗粒。绵羊犬住肉孢子虫的原囊壁向表面形成栅栏样的突起,突起内无纤丝和致密颗粒。羯犬住肉孢子的原囊壁向表面皱褶形成条带状突起,突起内无纤丝,含少量致密颗粒。在绵羊体内还发现一待定种,其原囊壁向表面形成指形突起,突起内不含纤丝和致密颗粒。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凡娟  王建中  黄凤兰  王彦杰  
以四倍体刺槐为主要研究材料、二倍体刺槐为对照材料,观察二者在NaCl胁迫下叶肉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在盐胁迫处理前,二者的叶绿体均表现为结构完整。处理10d时,二倍体刺槐的叶绿体出现变形、膜模糊、基粒片层松散;处理20d时,叶绿体进一步肿胀、变形,膜系统全部解体。对四倍体刺槐进行同时期的观察发现:处理10和20d时,其叶绿体形态与二倍体刺槐的相比差异不大。2)盐胁迫处理前,二者叶片的线粒体形态饱满,结构完整。处理10d,二倍体刺槐的线粒体膜模糊,失去完整性,内部出现部分空洞,嵴结构模糊;盐胁迫20d时,二倍体刺槐的线粒体膜结构几乎全部失去完整性,与周围介质相融,无结构清晰的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苗芳  张嵩午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小麦扬花结实期旗叶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变化,并统计了不同生育期旗叶叶绿体基粒片层数和基粒垛数。结果表明,从扬花期至灌浆初期,叶片结构变化不明显;叶肉细胞排列紧密有序,细胞间隙少;叶绿体基粒片层排列整齐,基质浓厚,易形成突起;线粒体嵴发达,充满浓厚基质。从灌浆中期至灌浆末期,叶片结构衰老迅速,叶肉细胞和叶绿体开始解体,体积变小,数量减少;叶绿体基粒片层解体,基质淡薄,嗜锇颗粒增多,线粒体嵴和基质减少。还发现从扬花期至灌浆中期,高基粒片层数增加,灌浆中期之后,高基粒片层数减少。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孔繁明  薛长湖  李兆杰  林洪  楼伟风  
研究加热过程对中国对虾肌肉的水溶性提取物中成分的影响。水溶性提取物在65、75、85和95℃加热1h后,某些成分如Gly、Arg、Ala、Glu、IMP、甜菜碱等的含量发生显著的变化。这些成分可能对蒸煮后产生的特征性虾风味有较大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