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46)
- 2023(13213)
- 2022(11524)
- 2021(10722)
- 2020(8905)
- 2019(20694)
- 2018(20343)
- 2017(39160)
- 2016(21753)
- 2015(23988)
- 2014(23931)
- 2013(23734)
- 2012(22012)
- 2011(19777)
- 2010(19478)
- 2009(17695)
- 2008(17089)
- 2007(14877)
- 2006(13034)
- 2005(11287)
- 学科
- 济(81883)
- 经济(81790)
- 管理(58802)
- 业(55307)
- 企(45473)
- 企业(45473)
- 方法(38781)
- 数学(32856)
- 数学方法(32453)
- 学(22574)
- 农(22479)
- 中国(20465)
- 财(19588)
- 地方(18459)
- 业经(18206)
- 农业(15178)
- 环境(14936)
- 理论(14428)
- 贸(13710)
- 贸易(13704)
- 制(13598)
- 和(13528)
- 技术(13278)
- 易(13258)
- 务(12534)
- 财务(12472)
- 财务管理(12449)
- 划(12166)
- 企业财务(11863)
- 银(11546)
- 机构
- 大学(305769)
- 学院(304419)
- 管理(118157)
- 济(112200)
- 经济(109679)
- 研究(108221)
- 理学(102930)
- 理学院(101687)
- 管理学(99681)
- 管理学院(99168)
- 中国(77055)
- 科学(73865)
- 京(66743)
- 农(61095)
- 所(56765)
- 业大(53191)
- 研究所(52710)
- 财(49900)
- 江(49228)
- 农业(48694)
- 中心(47845)
- 范(41281)
- 北京(41094)
- 师范(40656)
- 财经(40606)
- 院(39951)
- 经(37005)
- 州(36476)
- 省(34368)
- 技术(33970)
- 基金
- 项目(219189)
- 科学(169925)
- 基金(157850)
- 研究(151989)
- 家(141955)
- 国家(140812)
- 科学基金(118417)
- 社会(93203)
- 社会科(88156)
- 社会科学(88128)
- 省(87763)
- 基金项目(84766)
- 自然(81310)
- 自然科(79325)
- 自然科学(79299)
- 自然科学基金(77878)
- 划(74125)
- 教育(68350)
- 资助(65869)
- 编号(60170)
- 重点(49822)
- 成果(47641)
- 发(47135)
- 部(46713)
- 创(45162)
- 计划(43376)
- 科研(43168)
- 创新(42216)
- 课题(42153)
- 大学(39147)
- 期刊
- 济(120897)
- 经济(120897)
- 研究(83619)
- 学报(59821)
- 中国(55750)
- 农(54266)
- 科学(52623)
- 大学(43114)
- 管理(41641)
- 学学(40993)
- 农业(38129)
- 财(35723)
- 教育(31244)
- 技术(23939)
- 融(22584)
- 金融(22584)
- 业经(20516)
- 业(19883)
- 财经(18824)
- 经济研究(18468)
- 业大(16378)
- 科技(16312)
- 经(15914)
- 版(15828)
- 图书(15747)
- 问题(15719)
- 资源(14724)
- 林业(14605)
- 理论(14228)
- 技术经济(13592)
共检索到4339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权 孙兆和
花羔红点鲑的鳞片年轮特征为疏密—切割混合型。体长和体重关系密切,属均匀生长类型。主要以水生昆虫为食,对食物有明显的选择性;主要摄食季节为夏秋两季,但可终年摄食。雌雄鱼几乎2+龄达到性成熟,产卵期为10~11月。绝对繁殖力为280~500粒,每年产一次卵,属秋季产卵类型。产卵场底质为石砾,水深50~70cm,水流速度1.5~2.0m/s,水温一般为5~8℃。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孟繁伊 黄权 郝凤奇
对不同年龄花羔红点鲑(Salvelinus malma)肌肉成分和血液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鱼体肌肉水分含量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呈逐渐升高趋势。不同年龄花羔红点鲑肌肉氨基酸种类完全相同,各种氨基酸含量在各龄鱼间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肌肉脂肪酸含量高,不同年龄花羔红点鲑肌肉脂肪酸除十八碳三烯酸中C18∶3-γ含量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他各脂肪酸含量均随年龄增长而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外,其他各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
关键词:
花羔红点鲑 肌肉成分 血液指标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权 张东鸣 周景祥 吴莉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永春
大刺鳅体形扁而长,背鳍鳍棘33~34,有“刀鳅”之称,体长与体重呈指数方程:W=0.00494L(r=0.9726),最大个体可达0.5kg。大刺鳅食性以动物性为主,主要食物为水生昆虫,喜爱食物为蜉蝣目。大刺鳅的繁殖习性属分批产卵类型,产卵期为4月底至11月初,产卵高峰为7月和 9月,绝对怀卵量为 1951.8粒,相对怀卵量为 32.7粒/克,成熟系数23.0%。
关键词:
大刺鳅 食性 繁殖生物学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国栋 何光喜 刘其根 张峻德 陈来生 洪荣华 陈马康 童合一
为了解千岛湖大眼华鳊(Sinibrama macrops)的种群状况,于2008年7月-2009年4月在千岛湖采集了707尾实验样本,以其鳞片为材料进行年龄鉴定,对大眼华鳊种群的年龄、生长和繁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大眼华鳊样本年龄由雌性0+~5+(1~6龄)6个年龄组和雄性0+~4+(1~5龄)5个年龄组组成,雌雄的优势年龄组均为1+~2+龄(2~3龄),占总数的71.4%;体长范围为9.2~20.4 cm,体重范围为18~195 g;体长和体重生长关系式为W=0.0248L2.8985(r=0.9482);拟合的Von Bertalanffy方程为:Lt=24.04[1-e-0...
关键词:
大眼华鳊 年龄 生长 繁殖 千岛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梁智策 潘帅 刘飞 郭志强 申志新 蔡杏伟
海南半鲿(Hemibagrus hainanensis Tchang)为海南岛珍稀鱼类,其有关基础生物学及资源动态的研究极其匮乏。为了解海南半鲿的基础生物学特征,本研究共采集了体长(L)为42~289 mm的样本491个,运用生态学和组织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分析了南渡江上游海南半鲿的性比、性体指标、繁殖力及卵径等繁殖生物学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南渡江上游海南半鲿具有雌雄异形现象,繁殖季节为5-7月,为单批产卵类型。海南半鲿50%性成熟体长(L_(50))为140.95 mm,绝对繁殖力平均值为(511±339)粒/尾,相对繁殖力平均值为(6.89±4.26)粒/g。海南半鲿雌性个体数量显著多于雄性,该特征是种群为了维持和增加生物量的主要策略之一。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焕焕 张涛 宋超 赵峰 毕学娟 章龙珍 庄平
2014年4~8月于凤鲚(Coilia mystus)繁殖盛期在长江口逐月采样,对凤鲚繁殖群体的雌性个体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年龄结构为1~3龄,共3个年龄组,其中1~2龄个体占87.06%。繁殖群体的平均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151.66±21.13)mm、(16.97±6.34)g。体长与体质量关系为W=1.63×10~(-5)l~(2.75)(n=124,R~2=0.935 3),显著性差异检验表明凤鲚属于匀速生长类型(P>0.05)。体长和体质量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分别为:l_t=205.85[1-e~(-0.48(t+1.02)(],W_t=38.31[1-...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白庆利 张玉勇 张永泉 王炳谦 李建兴
测定了花羔红点鲑(Salvelinusmalma)和白斑红点鲑(S.leucomaenis)的肌肉营养成分,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花羔红点鲑肌肉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白斑红点鲑(P0.05);(2)花羔红点鲑在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上显著高于白斑红点鲑(P0.05);(3)肌肉营养品质评价结果表明,花羔红点鲑肌肉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70.44)明显高于白斑红点鲑(63.67)。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土著品种的花羔红点鲑的肌肉营养价值...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峻德 侯文华 刘其根
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在千岛湖采集了709尾细鳞鲴及295尾黄尾鲴,对这两个相近种进行年龄、生长及繁殖的研究,旨在了解千岛湖细鳞鲴与黄尾鲴种群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细鳞鲴与黄尾鲴所获样本的年龄范围为1~5龄,优势年龄均为2~3龄,分别占整个样本的84%和76%;其中细鳞鲴体长与体重的生长关系式为W=0.0223L2.8785(R2=0.9439);Von Bertalanffy体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 t=38.82×[1-e-0.2450(t+1.2636)]、W t=836.21×[1-e-0.2450(t+1.2636)]2.8785,拐点年龄为3.05龄,对应体长为25.33...
关键词:
细鳞鲴 黄尾鲴 年龄 生长 繁殖 千岛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钊 朱峰跃 刘明典 王起 刘绍平 段辛斌
以2017年5-6月和9-10月在怒江上游察瓦龙县至那曲县江段采集的225尾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为研究对象,对比脊椎骨和微耳石两种鉴定年龄材料,分析其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结果显示:微耳石判别年龄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精确度。裸腹叶须鱼优势体长为101~250 mm,占总样本的78.48%,优势体重为0~150 g,占总样本的91.11%。裸腹叶须鱼种群由1~10龄和13龄11个年龄组组成,优势年龄组为3~5龄,占样本总数的66.22%,其中4龄鱼数量最多,占样本总数的27.56%,高龄鱼较少。体长与体重的拟合关系式为:W=2×10~(-5)L~(2.864 4)(R~2=0.989 3,n=225),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生长系数k为0.061 5,表明怒江上游裸腹叶须鱼为缓慢生长型鱼类。拟合生长速度方程,生长加速度方程得出年龄生长拐点t_i为16.27龄,对应的体长l_i为455.36 mm,对应体重w_i为823.42 g。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挺兵 李飞 杨德国
2013年5月和9月对金沙江上游支流赠曲的鱼类资源和裸腹叶须鱼的食性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赠曲现有鱼类10种,隶属2目3科5属,其中鲤科鱼类7种,占70%;鮡科2种,占20%;鳅科1种,占10%。赠曲裸腹叶须鱼的食物组成包括53种(属)的浮游藻类、原生动物和节肢动物等。硅藻门是出现率百分比、相对重要性指数和数量百分比最高的饵料生物;水生昆虫是质量百分比最大的饵料生物。裸腹叶须鱼的摄食强度存在较明显的季节差异,雨季末期的摄食强度较低。食物中植物性饵料相对重要性随着裸腹叶须鱼体长的增长而增加。综合而言,赠曲的鱼类组成较为简单,鲤科鱼类是优势类群;裸腹叶须鱼属杂食性鱼类,且摄食强度存在季节性...
关键词:
赠曲 鱼类资源 裸腹叶须鱼 食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凤侠 张秀梅 李文涛 张沛东
针对2013年和2014年采自青岛胶州湾的209尾铠平鲉(SebaSteS hubbSi)样本开展了年龄、生长和种群繁殖力研究。耳石轮纹结构的年龄鉴定结果显示,铠平鲉的年龄分布范围为1~+~7~+龄,2~+~4~+龄为优势年龄组(77.5%)。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W=8×10~(-5) L~(2.797)(R~2=0.861)。Von beRtaLanffy体长生长方程为L_t=131.4×[1-e~(-0.269(t+2.697))],体重生长方程为W_t=63.6×[1-~(e-0.269(t+2.697))]~(2.797)。其生长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1)1~+~3~+龄为快速生长...
关键词:
胶州湾 铠平鲉 年龄 生长 繁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任杰 彭期冬 林俊强 柏海霞 赵利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多种重要鱼类,环境因子是鱼类生存的重要外部条件。金沙江下游梯级电站的建设运行将改变保护区的生境特征,从而影响鱼类的繁殖生长。本文基于文献调研、历史数据收集整理、数值模拟和统计分析等资料和方法,对保护区内重要鱼类的水温、水质和水文水动力等生态需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重要鱼类繁殖的生态需求与文献调研中给出的生态需求吻合程度较高且更接近天然情况。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帼英 朱云云 陈建国 周忠良
花鲈为沿海及河口的经济鱼类,亦可溯河生活于淡水。在长江口水域,花鲈属中型鱼类,其体长和体重的相关关系式为:W=0.0605L2.6346(r=0.9878),生长方程为:Lt=100.9957[1-e-0.1768(t+0.7633)],Wt=11542.26[1-e-0.1768(t+0.7633)]2.6346,体重生长拐点tr=4.7龄,拐点处体重为3281.4克。早期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以后转变为主要以虾其次以鱼为食,成鱼则主要以鱼其次以虾为食。在长江口水域,鱼虾等饵料资源丰富,为花鲈极好的肥育场所。在该水域,花鲈的资源量应引起重视。文中,最后对其资源的保护和发展作了探讨。
关键词:
花鲈,生长,食性,长江口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周翰林 严利平 张辉 李建生
根据2021年3-4月在东海中部采集的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繁殖群体样本,通过耳石轮纹判读、生长逆算和生长方程拟合分析了其群体结构与生长特征。结果表明:日本鲭繁殖群体中雌雄个体之间的叉长和体重关系不存在显著性差异(F=0.376,P=0.54>0.05);雌雄合计的年龄结构为1~7龄,优势年龄组为1~2龄,占比73.63%;3龄及3龄以下,雌性数量多于雄性;3龄以上,雌雄数量基本相当,但雌性缺少高龄个体。叉长与体重关系式为:W=0.8837×10–6FL3.47。线性函数关系是叉长和耳石半径关系的最优解,其关系式为FL=184.09R-112.73。利用4种模型逆算出的叉长和年龄数据来拟合vonBertalanffy、Gompertz和Logistic等3种生长方程并进行比较,其中用Dahl-Lea模型逆算的vonBertalanffy方程的AIC值和BIC值均最小,因此选择其作为最佳生长方程,得到的von Bertalanffy叉长生长方程为FLt=427.18[1-e~(–0.23(t+2.5))];体重生长方程为Wt=1187.20[1-e~((–0.23(t+2.5))]~(3.47)。经过二阶求导,得到拐点年龄为2.91龄,对应的拐点体重和叉长分别为365.03g,304.09mm,可以作为今后制定日本鲭开捕规格的重要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