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3)
- 2023(388)
- 2022(445)
- 2021(435)
- 2020(336)
- 2019(693)
- 2018(671)
- 2017(1151)
- 2016(683)
- 2015(736)
- 2014(702)
- 2013(775)
- 2012(734)
- 2011(636)
- 2010(735)
- 2009(647)
- 2008(643)
- 2007(519)
- 2006(451)
- 2005(396)
- 学科
- 济(2544)
- 经济(2543)
- 地方(1635)
- 学(1538)
- 业(1123)
- 管理(1047)
- 地方经济(845)
- 方法(813)
- 农(807)
- 数学(739)
- 数学方法(735)
- 环境(713)
- 害(690)
- 企(686)
- 企业(686)
- 生物(614)
- 虫(613)
- 农业(579)
- 虫害(558)
- 病虫(534)
- 病虫害(534)
- 防(514)
- 资源(483)
- 水产(481)
- 防治(462)
- 治(461)
- 及其(454)
- 业经(425)
- 中国(419)
- 生态(412)
- 机构
- 学院(10770)
- 大学(10468)
- 研究(4942)
- 农(4816)
- 科学(4464)
- 江(4044)
- 农业(3986)
- 业大(3594)
- 所(3108)
- 研究所(2983)
- 中国(2896)
- 管理(2820)
- 京(2740)
- 农业大学(2735)
- 济(2685)
- 经济(2615)
- 理学(2541)
- 省(2491)
- 理学院(2473)
- 管理学(2389)
- 管理学院(2374)
- 室(2286)
- 实验(2190)
- 实验室(2119)
- 重点(2026)
- 中心(2002)
- 业(2000)
- 科学院(1843)
- 南京(1831)
- 院(1808)
共检索到144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青海 李刚 郑明球 蔡宝祥
采用苯酚-氯仿混合法,提取了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aanatipestifer)血清1型Jb2株、Jb3株、未定型菌Tb1株以及鸭大肠杆菌E4株和大肠杆菌K12株的基因组DNA。用热变性法测得Jb2、Jb3、Tb1和K12株的解链温度(Tm)分别为68.5,68.5,69.0和73.5℃(缓冲液为0.1×SSC)。由计算可知Jb2、Jb3和Tb1株的G+C含量分别为35.62%,35.62%和36.67%。应用DNA-DNA杂交技术(初始复性速率法)比较了1型鸭疫里氏杆菌Jb2与Jb3株之间以及Jb2与Tb1株、E4株之间的同源性。结果表明,Jb2与Jb3之间的DNA同源值为68.63...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芳 蔡建平 陆承平 范红结
为寻找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可能的毒力基因,以鸭疫里氏杆菌2型(RA2)毒力株RAF2及弱毒力株LY-58为研究对象,通过抑制性差减杂交(SSH)试验,从RAF2株中获得14个特异性差异基因片段。经同源性分析,其中6个差异基因片段分别与外膜蛋白、ATP结合蛋白、转录调节因子、氨基酸通透酶、胞外蛋白编码基因有同源性,为可能的毒力基因;4个差异基因片段与功能未知蛋白或假定蛋白编码基因有关;另外4个差异基因片段未找到同源序列。利用PCR对上述10个可能与毒力相关的差异基因片段在13株分别属于8个不同血清型RA中的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除8型外,以上差...
关键词:
鸭疫里氏杆菌 抑制性差减杂交 毒力基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晓娜 刁有祥 张颖 肖坡 高绪慧 鞠小军
【目的】探讨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强毒株对雏鸭的致病性。【方法】以口服灭菌生理盐水的雏鸭为对照,通过口服和滴鼻接种途径将PM人工感染雏鸭,观察雏鸭的发病情况;于接种后不同时间内随机剖杀试验组和对照组雏鸭,采集肝脏、肺、心脏和脾脏、胸腺、腺胃和小肠等组织,常规方法制备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各器官组织学变化;利用建立的间接免疫荧光法对PM在雏鸭体内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接种PM后,引起雏鸭出现精神不振,呼吸困难,腹泻等症状;剖检病变以心包积液、肺出血和肝脏点状坏死为特征。PM动态增殖检测结果表明:滴鼻接种后12h,肺中PM含量最高,达到4...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战勤 裴洁 薛云 汤细彪 吴斌 何华 周学利 程相朝 何启盖 陈焕春
【目的】探讨2003~2006年间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Bb)在中国湖北等十余省市猪群中的流行病学分布和协同感染特性并对部分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采用病原菌的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和PCR鉴定,从2 057份有肺炎或萎缩性鼻炎症状猪的肺脏等病料组织中分离出190株Bb和不同数量的其它共感染菌。经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血凝试验及动物试验等方法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在中国湖北等十余省市的猪群中,不同省份Bb的总分离率介于7.3%~14.1%之间;不同年份Bb的总分离率介于7.3%~11.8%之间;2003~2006年间的Bb总分离率为9.2...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赵玉红 李欣 李小菊 周浩 李登文 石建党 张金红 赵立青
对经典生物化学实验项目"动物组织中DNA的分离提取及含量测定"实验进行改革。在传统浓盐法提取基因组DNA、二苯胺法检测DNA含量的实验基础上,新增试剂盒方法提取DNA以及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检测DNA两大现代实验技术内容,对经典实验进行拓展、升级。此外,针对实验中比色杯污染影响检测结果精密度和准确性的困扰难题,提出2种简便易行的清洗方法,提高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实验教学改革 DNA提取 DNA检测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明燕 胡茂志 沈欣悦 周生 徐步
为了研究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m)外膜蛋白A(Omp A)的免疫原性,根据C48-1菌株Omp A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去信号肽的成熟Omp A基因.将去信号肽的成熟Omp A基因扩增片段双酶切后,克隆到p GEX-6p-1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GEX-Omp A,转化宿主菌BL21并经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SDS-PAGE的结果显示,融合蛋白GST-Omp A大小约为63 ku,与预期的分子质量相符.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该融合蛋白与鸡抗Pm血清具有明显的免疫反应,说明Omp A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这为禽Pm Omp A在免疫防御研究中的应用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顾宏伟 陆承平
【目的】本试验以小鼠为动物模型,比较了兔多杀性巴氏杆菌铁调节外膜蛋白(IROMPs)的免疫原性及分析交叉免疫保护效果。【方法】分别以正常培养基和限铁培养基增殖兔多杀性巴氏杆菌C51-12和C51-3,采用Sarcosyl沉淀—超离法提取IROMPs和OMPs,并用SDS-PAGE比较两株之间的差异,同时用正常培养基增殖该菌制备灭活全菌抗原。免疫原性分析,将清洁级小鼠20只随机分成4组,5只/组,以C51-12株的全菌、IROMPs和OMPs作抗原分别免疫,采用间接ELISA检测免疫小鼠的相应抗体动态变化;免疫保护试验,分别采集经4次免疫后小鼠的抗血清,作1﹕10稀释腹腔注射小鼠,每组6只,18...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爱晶 潘青 田德雨 侯娜 何诚
为测定鼻气管炎鸟疫杆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程度,本试验从北京、吉林、河北、内蒙和山东地区患严重气囊炎病鸡的肺脏以及辽宁肉种鸡蛋黄中成功分离到了6株鼻气管炎鸟疫杆菌(Ornithobacterium rhinotracheale,ORT),并通过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和PCR法对其进行了鉴定。随后选择山东分离株在培养基上繁殖,经腹腔注射接种21日龄SPF鸡,接种后出现典型的肺炎和气囊炎,并测定其半数致死量。在此基础上,采用微量测定法测定6个临床分离菌株和3个对照菌株对12种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9株ORT对于莫西沙星、甲磺酸加替沙星和乳酸环丙沙星比较敏感,MIC值为0.49~31.25μg/mL...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房海 陈翠珍 张晓君 靳晓敏 王秀云 葛慕湘
以分离于病(死)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 L.)的格氏乳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的代表菌株(T030817-1株),分别制备全菌(OK)及热处理(121℃作用1h)菌体(O)免疫原,强化免疫接种家兔制备相应抗血清,对10株格氏乳球菌分离株进行了血清同源性检验。结果表明,供试10株菌均存在同种的表面K抗原和同种的菌体O抗原(血清同源),其中O抗原具有强免疫原性、K抗原免疫原性及O凝集抑制阻断作用弱;以相应OK抗血清为第1抗体、标准的羊抗兔IgG荧光抗体为第2抗体,对10株格氏乳球菌的纯培养物及用代表菌株(T030817-1)人工感染病死牙鲆的肝组...
关键词:
牙鲆 格氏乳球菌 血清同源性 血清学检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车勇良 俞伏松 陈少莺 陈仕龙 程晓霞 王隆柏 魏宏 胡奇林
用PCR方法扩增了PRVFB弱毒株和PRVFA野毒株的gE,gI基因,对FB弱毒株的gE,gI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并将其与GenBank中收录的PRVFA的gE,gI基因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PRVFB和PRVFA株的gE基因有2处碱基发生了点突变,同源性为99%;gI基因有7处碱基发生了突变,其中1处发生了3个碱基的插入突变,同源性为98%。表明PRVFB在传代过程中发生了遗传性变异。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旭 王大菊 伍金娥
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氟苯尼考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体外抗菌药后效应(PAE)、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PA-SME)及亚抑菌浓度效应(SME)。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在2~8 MIC(μg/mL)范围内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PAE为1.31~5.01 h,PA-SME为1.66~24.20 h,SME为0.05~1.31 h;其PAE受药物浓度、细菌接触时间及接种量的影响。结果提示:临床应用氟苯尼考治疗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时,应结合药代动力学参数和MIC及PAE,制订给药方案。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丽梅 许文博 黄复深
为探讨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multocida,Pm)细胞分裂的分子机制,从GenBank下载不同宿主不同血清型Pm的全基因组,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方法筛选与Pm细胞分裂相关蛋白的编码基因,并鉴定含minC的操纵子。结果表明:发现33个与Pm细胞分裂相关蛋白的编码基因,其中14个为不同菌株的共有基因;未发现调节ftsZ聚合的Noc系统相关蛋白基因和min系统的minD和minE蛋白基因;发现1个由minC基因、脱氧核糖核酸酶基因(denⅤ)及1个未知功能的基因组成的操纵子;进一步分析发现,多个与denⅤ编码的脱氧核糖核酸酶denⅤ的相互作用蛋白具有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结构域;Pm不同血清型菌株的生长曲线无明显差异。可见,Pm的细胞分裂是个多分子参与的过程,同时ftsZ聚合机制存在与其他细菌不同的特异性机制,denⅤ可能参与了Pm的细胞分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丽梅 许文博 黄复深
为探讨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multocida,Pm)细胞分裂的分子机制,从GenBank下载不同宿主不同血清型Pm的全基因组,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方法筛选与Pm细胞分裂相关蛋白的编码基因,并鉴定含minC的操纵子。结果表明:发现33个与Pm细胞分裂相关蛋白的编码基因,其中14个为不同菌株的共有基因;未发现调节ftsZ聚合的Noc系统相关蛋白基因和min系统的minD和minE蛋白基因;发现1个由minC基因、脱氧核糖核酸酶基因(denⅤ)及1个未知功能的基因组成的操纵子;进一步分析发现,多个与denⅤ编码的脱氧核糖核酸酶denⅤ的相互作用蛋白具有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结构域;Pm不同血清型菌株的生长曲线无明显差异。可见,Pm的细胞分裂是个多分子参与的过程,同时ftsZ聚合机制存在与其他细菌不同的特异性机制,denⅤ可能参与了Pm的细胞分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璐 邬旭龙 王印 杨泽晓 姚学萍 胡凌 林星宇 任梅渗 罗忠永 曾相杰
为更好地进行波氏菌病的防治,利用分离培养、生化实验、PCR鉴定和同源性分析对采自四川某规模化猪场有明显萎缩性鼻炎症状的猪鼻腔拭子进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参考经典的皮肤坏死素(DNT)粗提技术,将分离株DNT粗提原液及10和100倍稀释物分别注射于4~5、15~20和40~45D3组不同日龄的SPF鼠,进行毒力检测。结果分离到一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其DNT毒力较强,0.2mL粗提原液可造成4~5D乳鼠皮下组织发生严重急性出血性炎症而死亡;15~20D乳鼠皮下出血,毛囊损伤,表皮层细胞结构模糊、紊乱,耐过乳鼠损伤处皮肤毛发生长受损;40~45D小鼠脱毛等轻微症状。本试验分离菌株皮肤毒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雷红宇 苏建明 袁慧 陈可毅 张晓梅 宁玲忠
为了探明鸭疫里默氏菌病的传染类型 ,对两组不同日龄的鸭人工感染鸭疫里默氏菌 ,于接种感染后不同时间测定其血液中细菌含量、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动态变化 ,并观察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结果表明 ,两组鸭在接种感染后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其外周血液中细菌含量持续大幅度上升 ,并且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都能在血液中查到鸭疫里默氏菌 .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得出鸭疫里默氏菌病是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型传染病 ,在感染 12~ 2 4h后出现菌血症 ,后瞬即发展为败血症经过 .
关键词:
鸭 鸭疫里默氏菌病 传染类型 败血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