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10)
2023(10502)
2022(9386)
2021(8904)
2020(7435)
2019(17177)
2018(17153)
2017(33172)
2016(18266)
2015(20212)
2014(20296)
2013(20129)
2012(18331)
2011(16407)
2010(16146)
2009(14492)
2008(13974)
2007(11937)
2006(10112)
2005(8686)
作者
(53955)
(44732)
(44249)
(42183)
(28558)
(21649)
(20135)
(17692)
(16897)
(15896)
(15336)
(15039)
(14199)
(13960)
(13866)
(13720)
(13659)
(13237)
(12760)
(12710)
(11257)
(10816)
(10797)
(10134)
(9991)
(9989)
(9918)
(9799)
(9122)
(8980)
学科
(67173)
经济(67097)
管理(50601)
(48658)
(40909)
企业(40909)
方法(33830)
数学(29276)
数学方法(28939)
(17700)
(17400)
(17143)
中国(16474)
业经(14823)
地方(13422)
理论(12064)
农业(11708)
(11615)
贸易(11611)
(11537)
(11499)
技术(11495)
财务(11477)
财务管理(11459)
(11400)
(11274)
企业财务(10930)
环境(10770)
(9799)
银行(9755)
机构
大学(255463)
学院(253057)
管理(101637)
(93423)
经济(91230)
理学(89309)
理学院(88268)
管理学(86629)
管理学院(86186)
研究(84815)
中国(59536)
科学(57036)
(54496)
(46103)
(43602)
业大(42876)
(41923)
研究所(40434)
中心(37714)
农业(36660)
(35258)
财经(34623)
北京(33750)
(33141)
师范(32778)
(31625)
(30858)
(29146)
技术(27653)
经济学(27137)
基金
项目(184111)
科学(143448)
基金(133482)
研究(129925)
(118065)
国家(117119)
科学基金(99803)
社会(79548)
社会科(75305)
社会科学(75285)
(72592)
基金项目(71913)
自然(67972)
自然科(66405)
自然科学(66385)
自然科学基金(65187)
(61369)
教育(59149)
资助(54993)
编号(52304)
成果(41903)
重点(40977)
(39695)
(38341)
(38324)
科研(35983)
课题(35750)
创新(35729)
计划(35036)
大学(33789)
期刊
(96262)
经济(96262)
研究(70219)
学报(47730)
中国(43704)
科学(41753)
(41689)
管理(35503)
大学(34967)
学学(33166)
(30378)
农业(29669)
教育(27101)
技术(20329)
(17972)
金融(17972)
财经(16077)
业经(15980)
经济研究(15241)
(14774)
图书(14080)
科技(13670)
(13514)
业大(13333)
理论(12875)
(12871)
问题(12505)
实践(12092)
(12092)
技术经济(11489)
共检索到349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龙现  宁长申  蒋金书  
为鉴定在河南地区鸭群中广泛存在的隐孢子虫种类及其致病性 ,我们将河南省鸭源隐孢子虫分离株传代增殖 ,1 0只鸡和 1 0只鸭分别逐只接种上述分离株 640万个卵囊 ,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对样品进行观察。根据卵囊形态测定数据 ,排卵囊规律 ,寄生部位及其寄生特点鉴定该分离株为贝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baileyi)。该分离株接种鸡、鸭后主要引起呼吸道和法氏囊的炎症。病理形态学变化表现为气管纤毛脱落 ,杯状细胞排空 ,上皮细胞肥大或增生。除虫体寄生处之外 ,其他区域微绒毛尚保持完整。对虫体寄生密度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综合比较的结果表明鸡对贝氏隐孢子虫易感性比鸭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坤  刁有祥  程彦丽  崔京腾  王蛟  刘鑫  
【目的】探讨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对SPF鸭的致病性。【方法】将DPV分别通过点眼滴鼻和皮下注射接种途径人工感染SPF鸭,以未攻毒健康SPF鸭为对照,观察各组鸭的发病情况及症状,于感染后不同时间随机剖杀试验组和对照组SPF鸭,采集肝脏、脾脏、肾脏、肺、心脏、气管、食道、肠道、胸腺、法氏囊、脑和泄殖腔等组织,常规方法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各器官病理组织学变化,同时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IFA)对DPV抗原在鸭体内的分布进行检测,并进行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分析了DPV对SPF鸭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结果】DPV接种后,引起鸭高热、下痢,组织器官出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龙现  宁长申  唐锐茂  许兆孟  赵金凤  高葆真  
2日龄丝毛乌骨鸡经口接种贝氏隐孢子虫卵囊2×10~6个·只~(-1),潜隐期4 d,排卵囊开放期18 d,排卵囊高峰期为感染后(PID)7~14 d。呼吸道症状出现于 PID10,死亡率为13.3%(2/15)。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气管纤毛脱落,寄生有各阶段发育虫体及杆形细菌和渗出的红细胞;法氏囊也寄生有大量虫体,粘膜上皮细胞肥大,微绒毛脱落,PID20在法氏囊粘膜表面见有许多虫体逸出后留下的带虫空泡。试验证明丝毛乌骨鸡为贝氏隐孢子虫的新宿主.使用扫描电镜系统观察了隐孢子虫感染引起的组织形态学病理变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仕龙  陈少莺  程晓霞  林锋强  江斌  王劭  朱小丽  张世忠  李兆龙  
【目的】研究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的致病性。【方法】以NDRV分离株NP01、NP03、NPM为供试病毒,分析其对禽胚(番鸭胚、鸡胚)、部分禽类(雏番鸭、雏半番鸭、雏鸡、雏鹅)及细胞的致病性。【结果】NDRV分离株经尿囊腔接种能100%致死12日龄番鸭胚和9日龄鸡胚。2日龄雏番鸭、雏半番鸭经腿肌、口鼻、爪垫等途径人工感染NDRV分离株后,出现了与自然病例相同的病症,NDRV分离株对雏番鸭和雏半番鸭的致死率分别为20%~53%和13%~33%,同时能从病死鸭肝脾中回收到该病毒,耐过鸭大多成为僵鸭;15日龄雏鸡和2日龄雏鹅人工感染NDRV分离株后观察20 d,均未表现出NDRV致病的临床症状...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廖琳琳  章淑玲  肖顺  张绍升  
在福建省福清市渔溪镇花生根部发现根腐线虫的侵害,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和r DNA-ITS区测序及序列比对,将其鉴定为咖啡根腐线虫.盆栽接种试验证明,该线虫可以侵染花生的根系和荚果,影响植株生长并降低结荚率,对花生具有显著的致病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晓娜  刁有祥  张颖  肖坡  高绪慧  鞠小军  
【目的】探讨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强毒株对雏鸭的致病性。【方法】以口服灭菌生理盐水的雏鸭为对照,通过口服和滴鼻接种途径将PM人工感染雏鸭,观察雏鸭的发病情况;于接种后不同时间内随机剖杀试验组和对照组雏鸭,采集肝脏、肺、心脏和脾脏、胸腺、腺胃和小肠等组织,常规方法制备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各器官组织学变化;利用建立的间接免疫荧光法对PM在雏鸭体内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接种PM后,引起雏鸭出现精神不振,呼吸困难,腹泻等症状;剖检病变以心包积液、肺出血和肝脏点状坏死为特征。PM动态增殖检测结果表明:滴鼻接种后12h,肺中PM含量最高,达到4...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刚  蒋金书  
用18日龄公雏作为试验对象,以增重,病变和死亡为判定指标,用 E.brunetti 的0.5万、1万、5万、10万、20万、50万和100万/只为接种梯度,研究了布氏艾美耳于虫的致病性.结果表明:接种0.5万~20万/只剂量的 E.brunetti 都明显影响鸡的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颢锦  汤芳  诸葛祥凯  胡林  陈玲  李亚芯  李德志  戴建君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uf基因的功能。[方法]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敲除auf基因,构建DE205BΔauf缺失菌株,并分析缺失菌株和野生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差异。[结果]生物学特性试验表明:与野生菌株相比,缺失菌株的生长特性未发生明显改变,但对酸性(乙酸,pH 4.0和5.0,20 min)、碱性(Tris-HCl,pH 10.0,30 min)和高渗环境(2.5 mol·L-1NaCl,1 h)的耐受能力极显著降低(P<0.001),其相对存活率分别降低86.7%、77.3%、59.0%和98.3%;抗血清杀菌能力也显著下降,在100%、50%及25%稀释度的血清中极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橙  郭长明  张步彩  左伟勇  唐晨晨  蔺辉星  
从江苏省某水禽场的疑似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病鸭中分离获得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野毒株;通过玻板凝集和试管凝集试验确定其血清型,采用PCR进行分群分析和毒力基因检测;扩增φX_(174)噬菌体裂解蛋白E的基因序列,构建温控型表达质粒pBV221–E,并将其电击转化入分离毒株,升温诱导E蛋白表达制备菌蜕;通过测量菌液A600 nm值和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菌形态,评估菌蜕构建效果;用该菌蜕进行灭活处理和无菌检测后,对雏鸭进行免疫,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IgG水平。结果表明:该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型为O24,属于B1群,具有毒力基因fimC、csgA和iroN;获得的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菌蜕裂解率为99.96%;经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制备获得的菌蜕表面有明显孔道,细胞质从孔道溢出,细胞膜皱缩变形;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二免后菌蜕免疫组雏鸭血清IgG水平显著提高。可见,通过将pBV221–E重组质粒转化至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调节细菌培养温度诱导E蛋白表达,能制备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B1群O24型野毒株菌蜕。该菌蜕可诱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荷  李旭  郑慧慧  吴学宏  杨腊英  
为明确我国主栽黄瓜品种的种子中携带镰刀菌的种类及其危害,对来自我国黄瓜主产区21个黄瓜品种的种子进行种传镰刀菌检测,从种胚和种子外部分离得到镰刀菌分离物9个,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进行鉴定,并研究其对黄瓜种子发芽和幼苗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9个分离物中,4个分离物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4个分离物为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1个分离物为再育镰刀菌(F.proliferatum)。4个尖孢镰刀菌分离物对黄瓜种子发芽均有显著影响,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和鲜重等指标均显著降低,且能导致黄瓜幼苗出现典型的枯萎症状,经柯赫氏法则检验证明其具有致病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程元  赵文霞  哈米提  林若竹  姚艳霞  薛寒  淮稳霞  
[目的]通过研究新源县和巩留县野苹果林中疫霉菌的种类和致病性差异,为探讨新疆野苹果林衰亡原因提供基本资料,为野苹果林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疑似疫霉病害样品采集、土壤诱捕、林间溪流诱捕等方法对新疆野苹果林中的疫霉菌进行了调查采样和监测诱捕,并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获得疫霉纯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所获得的疫霉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通过离体叶片接种试验对所鉴定的疫霉菌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依据形态学特征和序列分析,鉴定得到5个种共计88株疫霉,分别为65株湖沼疫霉Phytophthora lacustris Brasier,Cacciola,Nechwatal,Jung&Bakonyi、16株节水霉状疫霉Phytophthora gonapodyides(Petersen) Buisman、3株多寄主疫霉Phytophthora plurivora T. Jung&T. I. Burgess、2株聚疫霉Phytophthora gregata T. Jung,M. J. C. Stukely&T. I. Burgess和2株Phytophthora sp.1。将前4种疫霉接种离体野苹果叶片后,发现它们均产生病斑,其中湖沼疫霉在离体叶片上产生的病症最为明显。[结论]新疆野苹果林中具有多种疫霉菌,且所鉴定的4种疫霉菌均对野苹果叶片有一定的致病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学彪  程瑚瑞  方中达  
查明了我国的一种新病害即玉米根腐线虫病。该病在所调查的冀、晋、豫、鲁、苏5省普遍发生。在17市(县)的玉米根样和根际土样中,病原线虫出现频率分别高达92%和82%。病株根系稀少,根部发生坏死病斑,地上部瘦弱矮小。病原鉴定为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 Pratylenchus scribneri。P.scribneri 纯培养群体接种五米苗后,诱发与田间病株相似的症状,并繁殖同一种线虫。接种量为5000条/钵的处理苗,经12周后,根内 P.scribneri 群体密度高达1619条/gDW;与对照相比,病株株高、顶叶叶颈高度和干重分别下降11%、14%和2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玉杰  刘东  刘红祥  宫晓  李陆梅  赵子曈  邹敏  范根成  杜元钊  
【目的】从临床发病的疑似感染鸡呼肠孤病毒的白羽肉鸡病料中分离鉴定获得1株鸡源呼肠孤病毒SD18,对SD18株进行致病性及传播特性研究,为该病毒的深入研究和综合防治奠定基础。【方法】无菌采集疑似感染鸡呼肠孤病毒发病鸡跗关节处的肌腱和渗出物,分离病原物,在LMH细胞上培养,并连续盲传3代,经无菌生理盐水倍比稀释,采用Reed-Muench法测定病毒鸡胚半数致死量(ELD_(50))和组织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_(50));对分离毒株进行理化特性和血凝特性测定;利用设计的鸡呼肠孤病毒L1和S1基因特异性引物,对提取的病毒总RNA进行RT-PCR扩增,经PCR鉴定为阳性的菌落进行基因测序以及核苷酸同源性比对和系统遗传进化分析;用该分离株病毒对SPF鸡和白羽肉鸡进行动物回归试验,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攻毒后的SPF鸡血清中呼肠孤病毒抗体滴度。【结果】从疑似感染鸡呼肠孤病毒发病鸡跗关节处的肌腱和渗出物中分离获得1株鸡源呼肠孤病毒SD18,其ELD_(50)为10~(-6.5)/0.1 mL,TCID_(50)为10~(-7.36)/0.1 mL。RT-PCR结果显示,目的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1 100,750,265 bp,依次为鸡呼肠孤病毒的S1、σC和L1基因片段。核苷酸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该分离株SD18与Ⅴ群鸡源呼肠孤病毒TW-918(台湾株)的S1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2.7%,与Ⅰ群鸡病毒性关节炎疫苗S1133株的同源性仅为59.0%。核酸序列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分离株SD18与Ⅴ群鸡源呼肠孤病毒TW-918(台湾株)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上,与Ⅰ群鸡源呼肠孤病毒S1133株处于不同的进化分支上,说明新分离的肉鸡呼肠孤病毒SD18株属于基因Ⅴ群,可能是Ⅰ群经典鸡源呼肠孤病毒S1133株的变异毒株。SPF鸡和白羽肉鸡回归试验表明,SD18株病毒能够引起鸡病毒性关节炎,与临床发病一致,并能水平传播。接种试验表明,病毒SD18能致死鸡胚,打开死亡鸡胚可见其绒毛尿囊膜增厚、尿酸盐沉积、胚体出血等症状,符合呼肠孤病毒的致病特点。【结论】该分离株SD18为新型肉鸡呼肠孤病毒,能够引起鸡发生病毒性关节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超男  刘明  张云  刘春国  高雪丽  
【目的】为了验证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对鸭是否具有致病作用。【方法】对2003年某地方养鹅场发病鹅群分离的一株H5N1亚型流感病毒A/Goose/HLJ/QFY/2003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进行研究。【结果】动物实验表明该病毒对不仅对鸡具有高致病性(IVPI=3),而且对鸭也具有高致病性。雏鸭人工感染该病毒后临床表现典型的神经症状,剖检可见脑膜点状出血,肝脾肿大并见有坏死灶,肺脏严重充血、出血,消化道粘膜弥散性出血。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全身各脏器以出血、充血、细胞变性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损伤。感染鸭死亡集中在感染后的4~6d,致死率75%。雏鸭在病毒感染后2~4d的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秉乾  刁有祥  于相龙  张欣  窦砚国  
【目的】从疑似感染鹅呼肠孤病毒的病料中分离鉴定一株鹅源呼肠孤病毒JS-01,并对病毒分离株的致病性进行初步研究,为开展该病毒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取病死鹅的肝、脾组织冻融3次后充分匀浆,8 0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接种10日龄鹅胚的卵黄囊,收集24144h死亡的鹅胚尿囊液,并提取病毒RNA。根据鹅呼肠孤病毒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该引物对所提取的病毒RNA进行RT-PCR,回收后与pMD18-T载体连接,将重组载体转化到DH5α大肠杆菌并在AMP+/LB培养基中培养,对阳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