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01)
2023(4416)
2022(3735)
2021(3695)
2020(3381)
2019(6384)
2018(6104)
2017(11377)
2016(6491)
2015(6852)
2014(6965)
2013(6922)
2012(6547)
2011(6131)
2010(6060)
2009(5623)
2008(5580)
2007(4870)
2006(4098)
2005(3860)
作者
(22197)
(18680)
(18428)
(17742)
(12162)
(9283)
(8357)
(7243)
(7184)
(6837)
(6468)
(6466)
(6349)
(6267)
(6100)
(5788)
(5761)
(5706)
(5565)
(5493)
(4935)
(4871)
(4665)
(4411)
(4297)
(4180)
(4154)
(4140)
(3965)
(3906)
学科
(23097)
经济(23071)
管理(15227)
(14836)
(12458)
(11725)
企业(11725)
方法(10043)
数学(8469)
数学方法(8341)
(6170)
中国(5830)
(5504)
(4533)
理论(4447)
地方(4323)
业经(4319)
技术(4191)
(4131)
财务(4125)
财务管理(4117)
(4093)
金融(4092)
企业财务(3994)
(3953)
银行(3926)
农业(3833)
(3772)
(3726)
贸易(3723)
机构
大学(96945)
学院(94516)
研究(38554)
(32906)
经济(32087)
管理(29520)
科学(28158)
中国(26243)
(25788)
理学(25386)
理学院(24954)
管理学(24239)
管理学院(24059)
(22503)
(22104)
农业(20940)
研究所(20626)
业大(19856)
中心(16397)
(16278)
(15786)
(14557)
(13908)
农业大学(13764)
(13023)
(12864)
财经(12799)
师范(12777)
北京(12647)
科学院(12184)
基金
项目(68125)
科学(51500)
基金(49354)
(46494)
国家(46167)
研究(42269)
科学基金(37288)
(27346)
自然(26710)
自然科(26045)
自然科学(26029)
社会(25818)
基金项目(25664)
自然科学基金(25579)
社会科(24431)
社会科学(24425)
(23157)
资助(20782)
教育(19336)
重点(16311)
计划(15375)
编号(14907)
(14494)
科技(14403)
(14098)
科研(13870)
(13673)
创新(12978)
成果(12834)
(12461)
期刊
(35102)
经济(35102)
学报(27196)
研究(24657)
(22795)
科学(20163)
中国(19402)
大学(18518)
学学(17771)
农业(15620)
(12500)
管理(10142)
教育(8893)
业大(8273)
(8195)
(7205)
金融(7205)
农业大学(6893)
(6735)
财经(6622)
林业(5986)
经济研究(5830)
(5685)
技术(5637)
科技(5229)
业经(4714)
图书(4706)
中国农业(4681)
问题(4484)
自然(4477)
共检索到1382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小蕾  林健  杨志远  刘立新  段会娟  程慧敏  赵际成  潘洁  刘月焕  
【目的】评价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2种效力评价方法平行关系,为采用血清学检验技术替代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本动物攻毒效力检验奠定基础。【方法】3批疫苗实验室制品分别以0.15、0.3、0.5、1.0 mL经肌肉注射途径免疫51日龄青年鸭和260日龄产蛋鸭,首次免疫后14 d,按相同的剂量和途径进行二次免疫。二免后28日采血,分离血清并测定血清的HI抗体效价,根据抗体效价对试验鸭分组,并分别经肌肉注射途径接种0.5 mL(100 DID_(50))的鸭坦布苏病毒。攻毒后2 d采血,分离病毒,产蛋鸭攻毒后8 d剖检,观察卵巢病变。比较和分析HI抗体效价和攻毒保护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免疫青年鸭HI抗体效价≤1﹕5、1﹕10、1﹕20、1﹕40、1﹕80、1﹕160、1﹕320、1﹕640组保护率分别为50%(20/40)、43.8%(7/16)、74.3%(26/35)、86.7%(26/30)、96.6%(57/59)、92.7%(51/55)、95%(38/40)和100%(11/11),HI抗体效价低于1﹕20时攻毒保护率为48.2%,效价1﹕20时攻毒保护率为74.3%,效价1﹕40及以上时攻毒保护率达93.8%。免疫产蛋鸭HI抗体效价≤1﹕5、1﹕20、1﹕40和1﹕80组保护率分别为66.7%(12/18)、83.3%(10/12)、95.2%(20/21)和100%(15/15);HI抗体效价1﹕10、1﹕160、1﹕320和1﹕640组保护比例分别为2/3、7/7、1/1和2/2;HI抗体效价为1﹕10及以下时攻毒保护率为66.7%,效价1﹕20时攻毒保护率为83.3%,效价1﹕40及以上时攻毒保护率达97.8%。青年鸭和产蛋鸭的HI抗体效价与攻毒保护率之间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905(P<0.01)和0.932(P<0.01)。【结论】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HB株)免疫后HI抗体与攻毒保护率存在正相关,可替代免疫攻毒法用于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的效力评价,初步将HI抗体效价1﹕20定为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免疫后产生抗体保护的标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春华  赵际成  段会娟  林健  杨志远  谢佳  潘洁  王小蕾  刘立新  刘月焕  
【目的】评价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母源抗体的效力,制定疫苗的最小免疫日龄。【方法】随机采集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HB株)二免后135日樱桃谷种鸭的种蛋孵化,随机取5、7、10和15日龄免疫种鸭后裔雏鸭10只和相对应日龄非免疫种鸭后裔雏鸭5只,采血,分离血清,测定母源抗体,并以0.1m L/羽(含100DID_(50))的剂量经腿部肌肉攻毒。观察雏鸭攻毒后的临床表现(采食量、粪便、精神和死亡情况),观察至攻毒后10D。攻毒后2D经颈静脉采血,分离血清进行病毒分离。每份血清接种5枚6日龄SPF鸡胚,0.1m L/枚,37℃孵化,24H以内死亡鸡胚视为非特异死亡,孵化至168H。只要有1枚及以上鸡...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索钰杰  林格  江南  李逸群  范玉顶  刘文枝  孟彦  薛明洋  曾令兵  周勇  
为了探明大鲵虹彩病毒病灭活疫苗的安全性与免疫效力,采用β-丙内酯(β-propiolactone, BPL)灭活鲤上皮瘤细胞(Epithelioma papilloma cyprini,EPC)内增殖的大鲵虹彩病毒(giant salamander iridovirus, GSIV),制备成大鲵虹彩病毒病灭活疫苗,利用免疫剂量为1.0×10~6 TCID_(50)/mL的灭活疫苗腹腔注射健康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研究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力。结果显示:一次单剂量注射、单剂量重复注射和超剂量注射后,大鲵的行为和摄食均正常,未见不良反应,证明了制备的大鲵虹彩病毒病灭活疫苗安全;用不同剂量的疫苗(0.1、0.2、0.3、0.4、0.5 mL/尾)免疫健康大鲵,在免疫后第28 d用GSIV进行攻毒,当免疫剂量为0.1 mL/尾时,相对免疫保护率为44.44%,其它4种免疫剂量的相对免疫保护率相似,均高于70%。大鲵在免疫后7 d已开始产生免疫应答,21 d血清抗体效价达到最高值252.48±28.01。在免疫后两周内,MyD88基因、TLR9基因和MHCIIA基因均显著上调。免疫后150 d进行攻毒实验,大鲵的相对免疫保护率为62.5%。二次免疫实验中,大鲵分别在第一次免疫7、14、21、28、56 d后进行第二次免疫。结果显示,第一次免疫21 d后进行二次免疫,其血清抗体效价可以较长时间维持在最高水平,最高血清抗体效价为274.37±25.23,第二次免疫后的第150 d用GSIV进行攻毒,存活率为86.67%。研究结果表明,大鲵虹彩病毒病灭活疫苗最佳免疫方式为腹腔注射疫苗0.2 mL/尾后,21 d进行第二次免疫,免疫剂量为0.2 mL/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俭伟  赵宏坤  杨少华  王长法  高运东  杨宏军  仲跻峰  
制备了牛轮状病毒甲醛灭活疫苗,以小鼠和兔子为模型检测其免疫原性。将本室分离鉴定的牛轮状病毒野毒株(CHLY株)在恒河猴肾细胞系(MA-104)上增殖,制备病毒抗原液。当病毒的感染力达到106TC ID50/mL以上时,甲醛灭活,并分别制备油乳佐剂疫苗和铝胶佐剂疫苗,然后免疫试验动物,检测疫苗的免疫原性。小鼠免疫试验结果表明,第2次免疫后所有免疫组均产生了高水平IgG抗体,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5);兔免疫试验中,免疫组母兔产下仔兔血清中含有高水平的牛轮状病毒特异性抗体,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表明制备的牛轮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丽   蒋作仪   李茵婧   常丽凤   辛震东   平继辉   苏娟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攻击对H9灭活疫苗免疫SPF鸡呼吸系统的影响。[方法]选用36只3周龄SPF鸡,随机分为对照组(Con)、攻毒组(Flu)、免疫后攻毒组(Vac+Flu)。以每只0.4 mL剂量免疫接种H9灭活疫苗,3周后以10~6 EID_(50)的病毒量进行攻毒,采集拭子、血清、气管、肺组织等样品,通过血凝抑制(HI)试验、RT-PCR、荧光定量PCR(qPCR)等方法检测血清中HI抗体滴度、肺脏流感病毒M基因拷贝数以及免疫相关基因CD4、CD8、GATA3、T-bet、IL-4、IL-13、TNF-α、IFN-γ、Perforin、Granzyme、FasL、Fas等的表达量;并利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气管、肺脏的病理变化及病毒特异性抗原NP蛋白的分布特征。[结果]HI试验结果显示,SPF鸡疫苗免疫后可产生较高的H9N2 AIV抗体效价。免疫保护试验和RT-PCR结果显示,SPF鸡疫苗免疫后攻毒仍能检测到机体排毒和流感病毒M基因在肺脏组织中的表达。HE染色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接种H9N2 AIV灭活疫苗后能够明显减轻SPF鸡气管和肺脏的病理损伤,降低气管、肺脏中的病毒载量。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接种H9N2 AIV灭活疫苗后能够提高SPF鸡肺脏中Th1、Th2细胞因子分泌水平,促进穿孔素/颗粒酶途径相关基因表达进而增强肺脏中细胞毒性反应。[结论]H9N2疫苗免疫鸡感染H9病毒后虽然仍存在排毒现象,但其抗病毒免疫系统活跃、其主要器官病毒载量降低,建议按照流感疫苗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提高对流感的防控水平。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德福  孙世友  彭福峰  王兴礼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庞欢瑛  周泽军  丁燏  闫秀英  蔡双虎  简纪常  吴灶和  
采用Overlap PCR和同源重组技术,结合氯霉素(Cm)正向筛选和sacB基因蔗糖负向筛选,构建了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Ⅲ型分泌系统(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T3SS)注射装置蛋白vscO基因无标记框内缺失突变株ZJ03ΔvscO。在以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为模型的感染实验中发现ZJ03ΔvscO的毒力较ZJ03下降约150倍。将ZJ03ΔvscO作为减毒活疫苗通过注射、浸泡的途径免疫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后,发现其对溶藻弧菌有很好的保护效应,其中注射组的免疫保护率达84%,浸...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霞  付小哲  林强  刘礼辉  牛银杰  梁红茹  李宁求  
[目的]建立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和弹状病毒(SCRV)二联灭活疫苗毒种库及种子批。[方法]以ISKNV-QY0910株和SCRV-GM1503株为原始毒种,扩繁10代(F1~F10)后检测各代病毒对鳜鱼脑组织细胞系(CPB)的致病性及其滴度,并检测其对鳜鱼的毒力。PCR扩增ISKNV的主衣壳蛋白(MCP)基因、RT-PCR法扩增SCRV G蛋白基因序列,检测ISKNV和SCRV毒种的特异性。对F1、F5和F10代ISKNV、SCRV毒种进行细菌、霉菌、支原体及鳜鱼蛙病毒(RANA)和神经坏死病毒(NNV)检测,检验毒种的纯粹性。分别将F1、F5和F10代ISKNV、SCRV病毒液用甲醛灭活后制备灭活疫苗,免疫鳜鱼21 d后攻毒,连续观察14 d,待鱼体稳定后统计死亡率并计算免疫保护率(RPS)。将ISKNV和SCRV毒种湿毒保存于-80℃冰箱,每6个月取3支检测病毒滴度,以确定毒种的保存期。[结果]各代次毒株感染CPB细胞后产生的CPE形态及病变速度基本相同,SCRV滴度为10~(8.58)~10~(8.875) TCID_(50)/mL,ISKNV滴度为10~(7.38)~10~(7.625) TCID_(50)/mL。F1、F5和F10代ISKNV按10~4 TCID_(50)/mL、SCRV按10~(6.5) TCID_(50)/mL对鳜鱼攻毒(每尾0.1 mL),致死率均超过90%。ISKNV和SCRV各代次毒种可分别扩增出1 300bp的MCP基因和1 500 bp的G基因,特异性良好。ISKNV、SCRV毒种无细菌、霉菌、支原体及鳜鱼蛙病毒和神经坏死病毒污染。各代次病毒灭活疫苗对鳜鱼安全有效,免疫保护率ISKNV可达92%以上,SCRV可达84%以上;湿毒-80℃保存,保存期为36个月。[结论] 10代以内ISKNV和SCRV的生物学特性稳定,可用于鳜鱼ISKNV和SCRV二联灭活疫苗的制备与检验。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淑芳  唐磊  李杰  李贵阳  王晓冉  王小鹿  丁山  莫照兰  
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O3血清型菌株是感染鱼类的重要病原菌,本文研究了3株O3血清型鳗弧菌(SMP1、SMP3和SMP4)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首先在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体内对3株鳗弧菌进行复壮;检测复壮后的菌株毒力,检测的3株鳗弧菌对蓝蔓龙(Trichogaser trichopterus)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105.1 CFU/ml(SMP1)、104.7 CFU/ml(SMP3)和105.4 CFU/ml(SMP4);制备了3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桂花  徐黎明  赵景壮  任广明  邵轶智  卢彤岩  
为了研发用于预防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IHN)灭活疫苗,实验以不同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在胖头鱥上皮细胞(Epithelioma papulosum cyprinid,EPC)上对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NV)进行连续传代培养,通过测定各代病毒滴度,结合病毒收获时间确定最佳增殖方案;采用不同浓度的β-丙内酯(β-propanolactone,BPL)在24℃下灭活,经安全性实验验证后确定最佳灭活条件。以不同剂量腹腔注射免疫虹鳟,以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为阴性对照组,通过检测攻毒后相对免疫保护率(relative percent survival,RPS)、免疫相关因子表达量及血清中和抗体效价来分析该疫苗的保护效果。结果显示,最佳增殖方案为以MOI为0.000 1接种,15℃培养3 d;最佳灭活条件为以终浓度3.0 mmol/L的BPL将IHNV在24℃下灭活24 h;以最佳免疫剂量10μL/尾腹腔注射免疫虹鳟,免疫后7、21、45和60 d的相对免疫保护率分别为91.37%、84.28%、84.15%和47.5%,免疫后60 d时RPS显著低于其他时间点免疫组;免疫相关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x-1和IFN-γ表达量在免疫后7、15和30 d脾脏和头肾中均显著上调,在第7天时达到最大值(5倍);CD4和IgM表达量在免疫后15 d脾脏和头肾中均显著上调;在免疫后第30、45和60天虹鳟血清IHNV中和抗体效价依次为67.25、43.40和29.78,呈下降趋势且各组间差异显著。研究表明,该灭活疫苗可诱导虹鳟产生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对虹鳟具有显著的免疫保护作用。本研究为IHNV灭活疫苗研发提供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永科  杨玉艾  王养会  李普华  张彦明  
用已构建好的表达猪瘟病毒石门株E0基因的重组腺病毒pAd-E0、表达猪瘟病毒石门株E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pAd-E2以及联合表达猪瘟病毒石门株E0-E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pAd-E0-E2,肌肉和皮下接种免疫商品猪2次(间隔20 d),同时设非重组腺病毒PAD-CMV、常规猪瘟疫苗和空白对照组。二免21 d后进行CSFV石门株强毒超致死量(1 000倍TCID50)攻击,研究表达猪瘟保护性抗原基因重组腺病毒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pAd-E0、pAd-E2和pAd-E0-E2免疫组猪的死亡率分别为50%,25%和25%,而常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组的死亡率为40%,pAd-CMV免疫组和空白对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丁山  李淑芳  李杰  唐磊  王晓冉  莫照兰  李杰  陈娟  
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是一种能感染多种鱼类的条件致病菌,引起高致死率出血性败血病,流行于我国海水养殖环境,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本研究以鳗弧菌O1、O2和O3血清型菌株为抗原,制备了鳗弧菌三价灭活疫苗,以腹腔注射途径对健康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80.2±4.7)g进行一次免疫,在一次免疫后60 d以同等剂量和途径进行二次免疫。对一免组进行150 d的观测,结果显示,大菱鲆血清的3种抗原的特异抗体水平在免疫后14 d显著升高(P0.05);二免大菱鲆的RPS值均高于70%,高于同期一免大菱鲆。上述结果显示,以鳗弧菌三价灭活疫苗一次免疫大菱鲆,抗体持续期不少于150 d,有效免疫保护期(RPS>70%)不少于120 d;二次免疫大菱鲆,抗体持续期和有效免疫保护期(RPS>70%)均不少于150 d。空白组最终体重略高于免疫组,但2组的特定生长率(SGR)无明显差异,说明三价疫苗对大菱鲆生长没有影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范书曦  张方亮  周蛟  李汉秋  姚炜光  
鸡IBD(BKF株)油佐剂灭活疫苗是1986年研制成功的.至今,从制苗工艺研制、改进及乳化设备换型共经历了三个阶段.①开始使用的设备为组织捣碎机或高速匀浆机,其额定转(?)大都在0~2万转.此阶段完成了疫苗制造工艺的研究、检验及制造规程,但疫苗产量少,属实验室规模.②引进了胶体磨,使该疫苗的乳化工艺及生产能力均有大幅度的提高.试制出的油佐剂疫苗经实际测定,其液珠直径一般在1~5μm之间.多数集中在2~5μm之间.③引进小型高压均质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焦铁军  李河林  张浩  李健强  
检测了4批自制禽脑脊髓炎冻干活疫苗的安全性和最小免疫剂量,并对疫苗进行了病毒含量测定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鸡接种疫苗后精神、食欲及发育均正常,疫苗安全性良好;接种病毒剂量为500 E ID50时,可使免疫鸡产生可靠的免疫力,抵抗AEV VR株强毒的攻击,降低鸡群发病率,所以该疫苗的最小免疫剂量≤500 E ID50/羽。4批疫苗病毒含量均大于103.5E ID50/羽份,攻毒后保护率均在87.5%以上。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平  陈溥言  蔡宝祥  黄兵  
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VP3重组质粒DNA及其大肠杆菌表达产物全菌裂解液油乳剂苗肌肉注射14日龄仔鸡,免疫后14和21d测定血清ELISA抗体效价,并于免疫后21d用IBDV南京野毒株攻击。结果显示:(1)VP2基因重组质粒DNA除可诱导产生较高的ELISA抗体外,还可明显降低仔鸡IBDV攻击所引起的急性发病率和死亡率;(2)VP3-GST融合蛋白表达产物全菌裂解液可较早地诱导产生ELISA抗体,但对IBDV野毒株攻击只提供部分保护;(3)VP2和VP3表达产物无明显协同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