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50)
- 2023(2666)
- 2022(2283)
- 2021(2276)
- 2020(1895)
- 2019(4289)
- 2018(4028)
- 2017(8319)
- 2016(4716)
- 2015(5359)
- 2014(5001)
- 2013(5195)
- 2012(4994)
- 2011(4152)
- 2010(4185)
- 2009(3852)
- 2008(3866)
- 2007(3419)
- 2006(3155)
- 2005(2991)
- 学科
- 税(21639)
- 税收(20205)
- 收(20034)
- 财(18065)
- 济(14871)
- 经济(14839)
- 财政(13250)
- 管理(13239)
- 政(11197)
- 业(9474)
- 企(8337)
- 企业(8337)
- 方法(5513)
- 中国(5504)
- 制(5252)
- 地方(5173)
- 数学(4831)
- 数学方法(4805)
- 出(4616)
- 务(4445)
- 农(4441)
- 财务(4441)
- 财务管理(4423)
- 企业财务(4227)
- 体(4157)
- 收入(3933)
- 支出(3899)
- 体制(3779)
- 策(3686)
- 制度(3332)
- 机构
- 学院(57683)
- 大学(57662)
- 财(25566)
- 济(24416)
- 经济(23927)
- 研究(19900)
- 管理(19212)
- 中国(16271)
- 理学(16192)
- 理学院(16007)
- 管理学(15811)
- 管理学院(15691)
- 财经(15370)
- 经(13894)
- 税(12051)
- 京(11694)
- 科学(11366)
- 财政(11291)
- 财经大学(11198)
- 所(10592)
- 政(10342)
- 江(9886)
- 务(9865)
- 省(9245)
- 税务(9096)
- 研究所(8667)
- 中心(8371)
- 经济学(8294)
- 局(7751)
- 北京(7664)
- 基金
- 项目(33873)
- 研究(26055)
- 科学(25992)
- 基金(24860)
- 家(21177)
- 国家(21037)
- 科学基金(17791)
- 社会(16969)
- 社会科(16167)
- 社会科学(16160)
- 基金项目(12842)
- 省(12452)
- 教育(11238)
- 编号(10703)
- 资助(10378)
- 成果(10255)
- 划(10237)
- 自然(10186)
- 自然科(9959)
- 自然科学(9955)
- 自然科学基金(9799)
- 性(8667)
- 制(7620)
- 部(7553)
- 国家社会(7511)
- 重点(7432)
- 课题(7357)
- 项目编号(7287)
- 阶(7102)
- 段(7086)
共检索到102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勇
鸦片税是晚清时期一项特别税种。鸦片税政的演变,是在一个二元财政体系渐具形态的背景下展开的。作为财政工具的一种,清中央政府企图藉此积极介入地方利益的瓜分,以实现规复中央集权财政的目的,而地方政府又以种种手段对中央企图加以有效化解。在这场以鸦片利源为核心的税源分割和税权争夺的利益博弈中,晚清中央与地方政府基于不同的利益取向,各有进退,互有损益,凸显出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权之间既存在共生性,又具有对抗性的复杂态势。
关键词:
晚清 鸦片税 中央财政 地方财政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林庆元 黄国盛
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初至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末,是西方殖民主义者在华初步创设洋行的时期。这个时期英国商行在广州的立足和初步发展,反映了西方新兴资产阶级在华经济侵掠势力的加强。标志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华经济侵掠方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探讨广州英商洋行的起源、演变等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具体地说明这个时期中外经济关系发生变局和中西冲突的根源。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高宇 燕红忠
鸦片始终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社会经济问题,也是日本侵华的主要政策工具之一。文章在现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依据日本的第一手史料探讨了1915—1922年间日本占领青岛时期所实施鸦片政策的背景和基本内容。通过分析青岛殖民当局鸦片政策的实施过程、日本内阁两次废除殖民地鸦片制度决定的真实意图和实际效果,揭示日本在占领地区推行鸦片专卖政策的真实状态。进而通过对日本殖民当局进口和走私鸦片的规模、销售渠道、所获收入规模的分析,揭示日军占领青岛期间的鸦片专卖政策的影响和实质。
关键词:
青岛守备军 山东问题 鸦片专卖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叶农 宋玉宇
粤海关始设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监督全称为"钦命广东沿海等处贸易税务户部分司",设海关监督满汉各一人,笔帖式一人。康熙二十八年,清政府正式颁布钦定粤海关税则,一直履行着征收对外贸易的税收与执法职能,并通过口岸现场来实现。这些口岸有广州、澳门、乌坎、庵埠、梅菉、海安、海口七大总口。按职能又分成正税口、挂号口和稽查口三类。在清道光中叶,粤海关有正税口31个、挂号口22个、稽查口22个。此为常关源流。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贾俊雪 秦聪 孙传辉 张珂玮
在一个分权的多级政府框架下,减税政策本质上是一个集体行为问题。本文以中国取消农业税改革为研究重点,深入剖析中央地方利益协调下减税政策的增收效应。理论研究表明,取消农业税对农民收入的一般均衡效应,不仅取决于改革对农民税费负担的直接影响及其对农民生产决策的影响,更取决于中央地方利益协调及其引致的地方政府收支政策行为反应的影响,因而效应是不明确的。基于2000—2010年县级数据的经验分析发现,取消农业税有利于农民增收,但这并非主要源于农民总体税费负担的下降,而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获得较大的利益补偿(转移支付收入规模增加)、故而财政支出尤其农林水支出规模显著增加所致。取消农业税后,地方财政收入规模并未显著减少,且非农部门税收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规模均没有显著增加,意味着地方政府更倾向通过加强其他涉农税费的征管来弥补改革造成的财力损失,农民的总体税费负担很可能没有明显减轻。这对于新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减税政策的有效运用具有良好启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成虎 裴丽婕 高宇
在侵华战争期间,日本本土及其占领地之间的鸦片生产、加工、消费等角色定位逐渐清晰。其中伪蒙疆政权控制区是重要的鸦片产地,其定位是向其他占领地提供吸食用鸦片和保障伪政权的财政收入。直到日本战败,伪蒙疆政权控制区一直是其最大的鸦片生产和出口地。同时日本通过建立鸦片管理机构、推行鸦片产销及供求调节政策等,在占领地间对鸦片产销进行直接干预,构筑战时鸦片管理体系。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政府对"蒙疆"所产鸦片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了计划调节。本文以伪蒙疆的鸦片供求调节政策为中心,以伪蒙疆产鸦片的生产与运销、日本殖民当局历次鸦片供求调节会议为线索,对日本侵华期间的鸦片政策进行探讨,以期更为全面地揭示日本罪恶的侵略行径。
关键词:
鸦片 伪蒙疆 供求调节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德泰
文章比较全面和深入探讨了清代白银外流和鸦片战争前的银贵钱贱问题 ,认为 :银贵钱贱产生与比价持续上涨的基本原因是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 ,商品市场不断需要大量白银投放 ,但是清政府不重视对银矿的开采 ,使白银生产供不应求。另外 ,鸦片贸易猖獗 ,白银大量外流 ,对比较脆弱和已经出现银贵钱贱的中国货币关系来说 ,无疑于雪上加霜 ,打断了中国货币制度正常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白银 银贵钱轻 商品经济 鸦片战争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唐文起
嘉庆是清代的转折点。嘉庆以前,特别是康熙中叶至乾隆中叶,尽管分散的、细小的抗租斗争、抢米事件频频发生,城市手工业工人要求增加工资,改善待遇的罢工斗争不断出现,但从全国形势来看,是稳定的。在这期间,封建生产关系有所松动,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团结得到加强,特别是乾隆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比较快,其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嘉庆以后,清王朝的统治开始走下坡路,政治腐败,军备废弛,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而商品经济发展的势头并没有被迫停滞。就鸦片战争前的乾、嘉、道时期与清初的顺、康、雍时期相比较,商品经济发展的水平及其经营规模都有明显的提高。本文拟就鸦片战争前乾嘉、道时期江苏地区的农村市场谈点不成...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周雪香
日本割占台湾之后,福建成为台湾总督府"对岸经营"及日本"南进"政策的重要目标。为了在福建扶植潜在势力,日本领事馆庇护、放任台湾籍民(1)走私贩卖鸦片。台湾籍民借着治外法权的庇护,垄断了福建的鸦片市场,使福建烟毒泛滥,屡禁不止;而日本当局也从籍民的鸦片收入中得到"南进"政策各种活动所需的经费。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海军再次利用台湾籍民在厦门、金门等占领区实行鸦片专卖制度,一方面为占领军和傀儡政府提供财源,另一方面利用"交通船"把鸦片运往内地套取粮食,以解决军粮供应,并为日军搜集各种情报。总之,日本是把鸦片和其他麻醉品作为征服中国的工具使用,而台湾籍民则成为日本鸦片政策的棋子。
关键词:
20世纪上半叶 日本 福建 鸦片政策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谢杭生
银钱比价的波动是清代货币史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清代货币制度的特点。鸦片战争前银钱比价发生银价日益昂贵钱价日趋低落的现象已是众所皆知的事实,但是学术界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分析过多地注重了外因,忽视了银钱并行制度内在的矛盾性。本文通过具体分析当时的银钱比价、白银流向以及银钱购买力的变动情况,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探索银钱比价波动的内在原因,并从理论角度概括非商品化社会中金属的货币流通所特有的规律性,对那种把通货膨胀简单地视作纸币流通的社会现象提出不同意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黄济
中国近代教育风云——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黄济这里所说的中国近代教育风云,是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后中国近代文化教育领域内的复杂而艰巨的斗争,其中主要是指中学与西学之间的复杂而曲折的斗争。可以用两句话作概括:反封与反帝并举,救亡与革新同行。...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周雪香
日本割占台湾之后,福建成为台湾总督府"对岸经营"及日本"南进"政策的重要目标。为了在福建扶植潜在势力,日本领事馆庇护、放任台湾籍民(1)走私贩卖鸦片。台湾籍民借着治外法权的庇护,垄断了福建的鸦片市场,使福建烟毒泛滥,屡禁不止;而日本当局也从籍民的鸦片收入中得到"南进"政策各种活动所需的经费。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海军再次利用台湾籍民在厦门、金门等占领区实行鸦片专卖制度,一方面为占领军和傀儡政府提供财源,另一方面利用"交通船"把鸦片运往内地套取粮食,以解决军粮供应,并为日军搜集各种情报。总之,日本是把鸦片和其
关键词:
20世纪上半叶 日本 福建 鸦片政策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金华
晚清中央对地方财政监管的失控,财权的不断下移以致崩溃,构成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变化的基本态势。其间外债作为晚清财政的产物,一直伴随和影响着中央与地方权力的消长,并使得这一关系更为复杂和特殊。
关键词:
外债 财政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戴一峰
晚清时期 ,由于列强控制下的中国近代海关的介入 ,在原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基础上 ,围绕财权分割和财源争夺 ,中央政府、地方当局和近代海关三者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本文阐述了这一关系形成和演化的曲折历程 ,剖析了这一关系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由此展示了晚清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中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若干重要问题。
关键词:
晚清 财政关系 近代海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