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37)
- 2023(10340)
- 2022(9262)
- 2021(8819)
- 2020(7456)
- 2019(17054)
- 2018(16993)
- 2017(32360)
- 2016(18212)
- 2015(20472)
- 2014(20321)
- 2013(20210)
- 2012(18471)
- 2011(16684)
- 2010(16411)
- 2009(14849)
- 2008(14305)
- 2007(12295)
- 2006(10553)
- 2005(9122)
- 学科
- 济(68285)
- 经济(68219)
- 管理(47922)
- 业(46413)
- 企(37828)
- 企业(37828)
- 方法(32797)
- 数学(28325)
- 数学方法(27998)
- 学(20705)
- 农(18309)
- 中国(16560)
- 财(15148)
- 业经(14941)
- 地方(14383)
- 农业(12388)
- 理论(12248)
- 贸(11805)
- 贸易(11800)
- 和(11452)
- 易(11422)
- 环境(11110)
- 技术(11035)
- 制(10256)
- 教育(10157)
- 务(9869)
- 财务(9811)
- 财务管理(9796)
- 划(9353)
- 企业财务(9284)
- 机构
- 大学(257322)
- 学院(254761)
- 管理(100287)
- 济(93792)
- 经济(91585)
- 研究(87875)
- 理学(87720)
- 理学院(86636)
- 管理学(85029)
- 管理学院(84597)
- 中国(61261)
- 科学(60338)
- 京(55480)
- 农(50714)
- 所(46172)
- 业大(45293)
- 研究所(42950)
- 农业(40470)
- 财(39745)
- 中心(38860)
- 江(36216)
- 北京(34396)
- 范(33966)
- 师范(33519)
- 财经(32923)
- 院(31590)
- 经(29967)
- 州(29657)
- 技术(29326)
- 经济学(27250)
- 基金
- 项目(184276)
- 科学(141968)
- 基金(131464)
- 研究(129573)
- 家(117210)
- 国家(116243)
- 科学基金(97689)
- 社会(77865)
- 省(73716)
- 社会科(73539)
- 社会科学(73518)
- 基金项目(70613)
- 自然(66709)
- 自然科(65101)
- 自然科学(65081)
- 自然科学基金(63893)
- 划(62366)
- 教育(59091)
- 资助(54413)
- 编号(52780)
- 成果(42426)
- 重点(41554)
- 部(39399)
- 发(39371)
- 创(38571)
- 课题(36497)
- 计划(36132)
- 创新(36010)
- 科研(35944)
- 大学(33694)
共检索到355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爱玲 曹支敏
总状炭角菌是近几年危害鸡腿菇的一种重要杂菌。研究了温度、空气相对湿度、pH值、光照、营养、通气状况等对总状炭角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温度为10~37℃,最适温度25~30℃;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12~40℃,最适温度25~35℃;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90%以上。菌丝生长的pH为2~11,最适pH为5~7;分生孢子萌发pH为3~11,最适为5~8。最有利于菌丝生长的碳源为麦芽糖和葡萄糖,氮源为酵母膏、蛋白胨、牛肉膏。仅含有20 g/L葡萄糖、20 g/L蔗糖或者纯水的基质不利于分生孢子萌发。固态基质和良好的通气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光照不利于菌丝生长,但对分生...
关键词:
鸡腿菇 总状炭角菌 生物学特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爱玲 曹支敏
将总状炭角菌分别与鸡腿菇、平菇、香菇、黄伞进行平板对峙培养和出菇试验,并测定不同浓度鸡腿菇培养滤液对总状炭角菌胞外酶活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总状炭角菌仅与鸡腿菇有很强的伴生关系,有鸡腿菇生长的地方才能生长总状炭角菌;在供试体积分数(10%-40%)范围内,随着鸡腿菇培养滤液体积分数的增加,总状炭角菌的生物量增大,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漆酶(Laccase)和邻苯二酚氧化酶(Pyrocatechase)的活性增高,对照及体积分数40%鸡腿菇培养滤液高温处理和未高温处理的总状炭角菌生物量分别是3.22,5.00和6.57 mg/mL;对照与体积分数40%鸡腿菇培养滤液高温处理的总状...
关键词:
总状炭角菌 鸡腿菇 胞外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亚男
近几年,玉米市场波动巨大,农民经济效益受到影响,如何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提高农民收益已成为我省广泛关注的问题。玉米地套种鸡腿菇生产模式是利用玉米地垄间栽培鸡腿菇,通过空间互利,资源共享达到双产双收,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鸡腿菇 套种 玉米 现状 前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国荣 刘娜女 张静 李建科
【目的】研究硫酸酯化修饰对鸡腿菇多糖(WPC)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制备硫酸酯化多糖(SWPC);以取代度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制备SW-PC的酯化条件进行优化;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邻二氮菲-金属铁离子-H2O2体系,研究SWPC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最佳酯化条件为:酯化试剂体积比(V(氯磺酸):V(吡啶))1:3,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2h。SWPC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均具有清除能力;与WPC相比,SWPC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显著提高,但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有所下降。【结论】SWPC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
关键词:
鸡腿菇 多糖 硫酸酯化 抗氧化活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程远辉 侯志江 徐中志
研究了碳源、氮源、温度、pH值和不同培养基对紫红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源中可溶性淀粉对紫红蘑菇的菌丝生长最有利,其次为蔗糖。氮源中牛肉膏最好,其次为蛋白胨;经温度梯度试验得出紫红蘑菇菌丝生长温度为5~35℃,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紫红蘑菇最适宜的pH值为9.8,较其它食用菌差异很大。其最适宜的培养基为小麦培养基。
关键词:
紫红蘑菇 菌丝 生长条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定洪 彭卫红
以鸡腿168菌株为材料,采用Promoter Signal Scan软件对扩增序列进行启动子分析,Blastn同源性分析近缘真菌gpd启动子序列,并用MEGA4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序列具有TAT-box和CAAT-box特征,且与GenBank中多个真菌gpd启动子序列同源性较高,基本证实该序列为鸡腿168 gpd启动子,可应用于鸡腿菇外源基因表达研究。
关键词:
鸡腿菇 启动子 转基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吉清 段灿星 王晓鸣 朱振东
大豆炭腐病是大豆重要病害,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本试验研究了引起大豆炭腐病病原菌菜豆壳球孢分离物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病原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5~40℃,最适温度为35℃;pH范围为3~12,最适pH值为5;在含有120 mmol/L KClO3的PDA培养基上呈致密型生长类型。用蔗糖、PEG 6000和NaCl作为胁迫剂研究干旱胁迫对该病原菌生长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蔗糖(100~500 mmol/L)、PEG 6000(10%~30%)和NaCl(100~300 mmol/L)均有利于病原菌菌丝生长;低水势环境对菌核的形态有一定的影响,且不利于菌核的产生。综合以上结...
关键词:
大豆炭腐病 菜豆壳球孢 生物学特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姜凤丽
病菌(Stagonospora curtisii)主要危害朱顶兰(Amaryllis vittata)叶片及花梗,其次危害鳞茎。病斑呈椭圆形、纺缍形或半圆形。被害部初期呈鲜红色,后期转赭红色,其上密生黑色小点。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为25℃;适宜pH位为4~9,最适为6左右;菌丝生长对培养基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以PSA培养基最佳;对碳源的利用以蔗糖、葡萄糖最佳,山梨糖最差;对氮源的利用,有机氮及无机氮均能利用,其中以牛肉浸膏和门冬酰胺最佳,尿素最差;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为25℃,高于35℃或低于8℃时孢子均不能萌发。
关键词:
朱顶兰红斑病 水仙壳多隔孢菌 生物学特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彭小倩 任朝颖 邓雪玥 刘晓云 詹泽玉 张雪扬 郑永华 朱成科
为探明引起彭水县某鲟养殖场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A.schrencki♂)患病的病原,本研究从患病杂交鲟的腹水中分离出一株细菌(A20)。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溶血性实验、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基因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A20进行鉴定,同时探究菌株A20的耐受性、毒力基因、半致死浓度和药物敏感性等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菌株A20鉴定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spp.)短杆状革兰氏阴性菌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菌株A20生长的最适pH为7,对温度和盐度的耐受力较强;该菌携带hlyA、ompA、alt、aer 4种毒力基因;人工回归感染实验结果表明菌株A20为导致杂交鲟患病的病原菌,LD_(50)为1.37×10~7 CFU/mL;药敏结果表明,该菌对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等15种抗菌药物敏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玮 刘波微 李洪浩 彭丽年 巫庆 彭化贤
对辣椒菌核病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病原菌菌丝在培养基上生长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在pH为3~11范围内都可以生长,最适生长pH为5~7。菌丝生长对硝酸钠利用最差,丙氨酸和蛋白胨利用最好。碳源以蔗糖生长较好,果糖生长较慢。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5℃。菌核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0~30℃,培养基除米糠培养基外,其余都适合菌核萌发,在pH3~11范围内都可以萌发,最适萌发pH范围为3~7。碳源中,最适合菌核萌发的氮源为蛋白胨,果糖不利于菌核萌发,菌核的致死温度为70℃,菌核浸泡45 d及以上不萌发。通过对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为生产上辣椒菌核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辣椒 菌核病 生物学特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恒 刘芳岑 黄欣阳 张婷婷 滕晓菲
西瓜菌核病是北方春季冷棚西瓜上的重要病害,对西瓜菌核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的温度、pH、碳氮源等条件对西瓜菌核病病菌的菌丝生长、菌核形成和萌发有显著影响。病菌菌丝在PDA培养基、25℃、pH值5.0条件下生长最好,菌落直径可达8.2cm;适宜菌丝生长的碳源为甘露醇,氮源为蛋白胨,菌落直径在7.5 cm以上;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菌丝致死温度为48℃、10 min。胡萝卜煎汁培养基、PDA、PSA培养基利于菌核萌发,萌发率90%以上;菌核萌发最佳温度为20~25℃,pH值5~7;利于菌核萌发的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硫酸铵,萌发率均超过80%;菌核的致死温度为53℃,10min...
关键词:
西瓜菌核病 核盘菌 生物学特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谷志静 陈锡时 韩士杰 刘灵芝
从大连金州区海湾养虾池底分离获得光合细菌Rx菌株的初筛菌株,并对其纯培养物进行了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DNA中G+C摩尔百分比等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Rx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大小为(0.5~0.7)μm×(1.0~1.2)μm,单极生鞭毛,光合内膜为泡囊状,繁殖方式为二分分裂生殖;Rx菌株的纯培养物含细菌叶绿素a和球状素型类胡萝卜素,光照厌氧和黑暗好氧条件均能生长;Rx菌株生长盐度为5~100g/kg,生长pH为5.8~8.4;Rx菌株不能利用硫化物为电子供体,其生长受高浓度硫化物的抑制;能利用谷氨酸而不能利用柠檬酸钠、酒石酸为有机碳源或电子供体;盐酸硫胺素(t)、生物素(...
关键词:
海洋光合细菌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恒 邵丹 杨红 孙俊 殷辉 于舒怡
对辣椒菌核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PDA等7种培养基上均能良好生长,而在孟加拉红培养基上生长较缓慢;菌丝在0~30℃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25℃;菌丝生长的pH值为3~11,最适pH值为3;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菌丝致死温度为47℃,10min。菌核在供试的9种碳源和10种氮源营养中均能萌发,萌发温度为0~30℃,最适25℃,pH值3~11菌核均能萌发,菌核致死温度为50℃,10min。
关键词:
辣椒菌核病 核盘菌 生物学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