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6)
- 2023(1109)
- 2022(974)
- 2021(923)
- 2020(739)
- 2019(1736)
- 2018(1742)
- 2017(2363)
- 2016(2035)
- 2015(2423)
- 2014(2395)
- 2013(2018)
- 2012(1847)
- 2011(1800)
- 2010(1878)
- 2009(1453)
- 2008(1470)
- 2007(1347)
- 2006(1105)
- 2005(901)
- 学科
- 教学(4212)
- 教育(3438)
- 理论(3432)
- 学法(3061)
- 教学法(3061)
- 学理(2807)
- 学理论(2807)
- 学(2121)
- 研究(2017)
- 业(1949)
- 管理(1797)
- 中国(1498)
- 农(1494)
- 生(1395)
- 济(1346)
- 经济(1345)
- 研究生(1286)
- 企(1195)
- 企业(1195)
- 技术(948)
- 害(890)
- 农业(844)
- 水产(808)
- 学校(753)
- 革(749)
- 虫(747)
- 职业(742)
- 改革(736)
- 动物(735)
- 生物(716)
- 机构
- 学院(23947)
- 大学(22362)
- 农(10119)
- 研究(9982)
- 科学(8479)
- 农业(8231)
- 技术(7001)
- 业大(6977)
- 所(6278)
- 研究所(5903)
- 农业大学(5506)
- 京(5458)
- 职业(5088)
- 中国(5034)
- 教育(4934)
- 江(4873)
- 室(4772)
- 省(4560)
- 范(4390)
- 业(4307)
- 技术学院(4301)
- 师范(4276)
- 实验(4241)
- 实验室(4052)
- 中心(3987)
- 重点(3858)
- 管理(3691)
- 职业技术(3606)
- 州(3570)
- 院(3500)
共检索到378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静 钱存忠 张皎 张建峰 侯加法
从18日龄鸡胚长骨(股骨和胫骨)中机械分离破骨细胞于盖玻片和骨片上培养,以建立鸡胚破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结合倒置相差显微镜、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及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对其形态和功能进行观察鉴定。结果表明,直接分离的细胞具有典型的破骨细胞的形态特点:属多核大细胞,TRAP染色阳性,能在骨片表面形成吸收陷窝。结论:鸡胚长骨机械分离法可获得一定数量并具有骨吸收活性的破骨细胞。
关键词:
鸡胚 破骨细胞 培养 鉴定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燕燕 刘思当 杨鹰
探索简单快速实用的鸡胚肺动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培养方法: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对肺动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分离培养,待细胞融合度达约80%时进行传代,得到的内皮细胞利用差速消化法纯化,并观察2种细胞形态特征及培养特性,待细胞稳定生长后,采用荧光免疫组化技术鉴定细胞,并进行冻存和复苏,观察复苏后细胞活性。结果显示:24 h后组织块周围即有少量细胞爬出,内皮细胞大量生长后呈突起状排列,立体感强,平滑肌细胞在培养后的第5天呈现"峰谷"样外观,经免疫荧光法证明是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纯培养,冻存于液氮中1~2个月复苏后细胞的活性都较好,可以恢复旺盛生长。结论:本研究提出的组织贴块法能成功获得内皮细胞和平滑...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俊栋 顾建红 翟必华 刘学忠 卞建春 刘宗平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对破骨细胞(osteoclasts,OC)生成和活化的影响。【方法】通过成骨细胞(osteoblasts,OB)与脾细胞共培养的方法在体外诱导脾细胞转化为OC。采用形态学观察、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计数、扫描电镜观察象牙片吸收陷窝方法检测OC的生成和活化。【结果】随着OPG浓度(5、10、25、50、75ng·ml-1)的增加,TRAP阳性OC数逐渐减少,各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极显著(P<0.01);象牙片吸收陷窝的数目和面积也逐渐减少,OPG浓度为50ng·ml-1、75ng·ml-1时观测不到吸收陷窝。【...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方华 侯玲玲 马月辉 庞全海 关伟军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条件下北京油鸡骨骼肌卫星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的方法,建立适于北京油鸡骨骼肌卫星细胞体外扩增的培养体系,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北京油鸡骨骼肌卫星细胞提供技术平台。【方法】以15日龄的鸡胚胸肌为材料,采用联合酶消化法分离骨骼肌卫星细胞,差速贴壁法纯化细胞,使用Pax7、Desmin、Myod等骨骼肌卫星细胞的特异性标志对所得细胞进行免疫荧光鉴定,随后进行成肌诱导分化,并比较了3种培养体系对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细胞免疫荧光鉴定结果呈阳性,证实所培养的细胞为北京油鸡骨骼肌卫星细胞;成肌诱导后,细胞相互融合形成多核的肌管,成肌特异性标志MHC表达呈阳性;对不同扩增培养体系比较...
关键词:
北京油鸡 骨骼肌卫星细胞 鉴定 诱导分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菊花 张粟子 刘丹丹 王佳明 刘琦 董静 周杰 薛秀恒
【目的】比较不同消化酶对鸡胚小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ECs)的分离和培养效果及细胞的热应激能力,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15日龄鸡胚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0.5 g/L胰蛋白酶、胶原酶Ⅰ与透明质酸酶联合及中性蛋白酶Ⅱ消化分离其小肠上皮细胞。培养不同时间后,观察IECs的生长状态,测定细胞生长活性;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组化对所得IECs进行鉴定,确定最佳的消化酶。对优化所得鸡胚IECs于42℃分别进行2,3,4 h热应激处理,以37℃处理的IECs为对照,MTT法和流式细胞测定IECs的相对活力和凋亡率。【结果】细胞形态学观察发现,用胶原酶Ⅰ与透明质酸酶联合消化分离得到了大量小肠绒毛隐窝团块,易贴壁,细胞生长快;用0.5 g/L胰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Ⅱ消化分离得到的细胞数量少,贴壁慢。用3种酶消化方法分离的细胞生长曲线均呈"S"形,但用胶原酶Ⅰ与透明质酸酶联合消化分离的细胞生长曲线峰值较高,细胞活性强;联合消化所得IECs特异性标记抗原均为阳性,免疫荧光阳性率达(92.7±7.9)%,细胞膜质呈棕黄色,而对照组细胞膜质无着色。42℃下热应激3 h后细胞活力极显著下降,凋亡率为(35.96±1.57)%,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67±0.02)%,可进行后续试验。【结论】采用胶原酶Ⅰ与透明质酸酶联合消化可得到IECs;42℃下处理3 h是构建IECs热应激模型的条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雪 马海田
剪切9日龄三黄肉鸡鸡胚肝组织,胰酶消化分离肝细胞,用改良的M199培养液进行培养。结果显示,分离的肝细胞即时存活率为93.7%±2.6%;过碘酸席夫试剂染色后,胞质中布满粉红色糖原颗粒;肝细胞活力和白蛋白分泌功能在第3天达到最高水平,这是体外研究禽类肝脏功能和代谢的最佳时机。
关键词:
鸡胚肝细胞 原代培养 形态 功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付佳 梁金逢 阴银燕 杨倩
为建立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DC,dendritic cells)体外培养方法,用重组鸡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GM-CSF)和重组鸡白细胞介素4(rIL-4)体外诱导鸡骨髓细胞分化为DC,然后通过形态观察、表型鉴定及功能分析来初步鉴定所培养的DC。试验结果表明:培养7 d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表面不规则,有显著的树突状突起,呈典型的DC形态,流式细胞仪测得细胞表面CD11c和MHCⅡ分子的表达量分别为69.3%和63.0%。经脂多糖或CpG-ODN刺激24 h后的DC,其表面成熟分子标志CD40和CD86上调表达,同时其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增强(P<0.01)。结论:本...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体外培养 鉴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延清 刘霞
为了确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分离和培养的方法,建立了稳定的MSCs体外培养扩增体系,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观察了细胞的形态,研究了其增殖及生长特征,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细胞周期及CD29,CD44,CD45和HLA-DR的表达。结果表明,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大鼠MSCs贴壁生长,为成纤维细胞样;CD45和HLA-DR的表达呈阴性,CD29和CD44的表达呈阳性;细胞周期的G0/G1期约占95%,具有原始细胞的特征。说明建立的体外培养扩增体系可获得形态单一、生长稳定、增殖性较强、较均一的大鼠MSCs。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秦本源 杨阳 张燕伟 刘敏 张万锋 王海珍 吴怡琦 张雪莲 蔡春波 高鹏飞 郭晓红 李步高 曹果清
【目的】建立猪骨骼肌卫星细胞体外分离、纯化及鉴定的方法,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探讨,为进一步研究猪肌肉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细胞模型。【方法】选取1日龄仔猪背最长肌为材料,无菌状态下将背最长肌剪碎为肉糜状。此后采用浓度为0.2%的Ⅰ型胶原酶消化90 min,再加入浓度为0.25%的胰蛋白酶37℃联合消化30 min。经终止消化、过滤、重悬后将分离得到的细胞置于37℃、5%CO_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选用反复差速贴壁法对骨骼肌卫星细胞进行纯化,第一次纯化选择在细胞接种2 h后,将未贴壁细胞转移至新培养皿。上清液继续培养18 h后,对卫星细胞进行第二次差速贴壁纯化。当细胞密度达70%—80%时可对细胞进行传代或冻存处理。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2代卫星细胞标志基因Pax7、MyoD的蛋白表达情况,并绘制卫星细胞生长曲线。分别添加不同诱导分化液使卫星细胞定向分化为肌细胞、脂肪细胞、成骨细胞,检测成肌分化标志基因MHC的免疫荧光,鉴定卫星细胞肌管形成情况;油红O染色及油红O定量鉴定卫星细胞诱导成脂分化效果;茜素红染色鉴定卫星细胞成骨分化能力,qRT-PCR检测成肌、成脂、成骨进程中关键基因的表达。【结果】通过两步酶消化和反复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得到了纯度较高的卫星细胞,刚分离的细胞折光性强,贴壁后呈梭形或纺锤形,此后细胞延展并开始快速增殖。卫星细胞特异标志蛋白Pax7、MyoD细胞免疫荧光鉴定结果呈阳性,表明分离细胞为骨骼肌卫星细胞。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过程经潜伏期、生长期最终达到平台期,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当细胞生长至90%密度时,卫星细胞会出现自融合现象。对分离的骨骼肌卫星细胞成肌诱导分化后,可见邻近卫星细胞融合形成大量粗长肌管,多核肌管呈方向性排列,成肌标志蛋白MHC染色呈阳性。qRT-PCR结果显示标志基因MyoD、MyoG在成肌诱导分化过程中二者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经成脂诱导后细胞形态变为三角形,连续诱导发现脂滴出现并聚集成大脂滴,油红O染色可见大量红色葡萄样脂滴。油红O定量检测结果表明,成脂诱导过程中甘油三酯含量呈稳步上升趋势,各时间点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qRT-PCR结果显示,PPARγ基因表达量在诱导中后期高表达;FABP4在诱导分化第6天达到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余时间点(P<0.01)。【结论】建立了基于联合酶消化和反复差速贴壁实现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分离和纯化的方法,所得细胞增殖能力强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为猪骨骼肌卫星细胞作为种子细胞用于未来组织工程研究提供了技术平台。
关键词:
猪 卫星细胞 分离培养 鉴定 分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裴沛 熊慧 崔鹏 关伟军 马月辉
为建立鸡小肠上皮干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stem cells,IECs)体外培养体系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取18日龄鸡胚,分离小肠获得IECs,在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并观察其形态。通过传代及生长曲线的绘制分析其增殖情况,并经形态学观察及细胞免疫组织化学、RT-PCR等方法对所得到的纯化后的鸡小肠上皮干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鸡IECs可在体外扩增培养,目前传代至P11,纯化所得的鸡小肠上皮细胞经形态学观察及免疫荧光、RTPCR法鉴定为阳性,由此可得出结论:鸡小肠组织中可以分离出IECs,且能够在体外增殖培养。
关键词:
鸡 小肠上皮干细胞 分离培养 鉴定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海燕 赵立红 乔健 金继昌 赵慧颖 胡永峰
为研究禽流感等敏感病毒及其他致病因子对肺泡上皮Ⅱ型细胞(AEC-Ⅱ)的致病性,建立了鸡AEC-Ⅱ细胞体外培养方法。采用胰蛋白酶和Ⅳ型胶原酶联合消化法对18日龄鸡胚肺组织进行消化,经差速离心和免疫黏附,获得了鸡AEC-Ⅱ细胞,再经纯化、体外培养和碱性磷酸酶染色法鉴定。结果表明,鸡AEC-Ⅱ细胞在接种后18 h开始贴壁进入适应期,细胞为圆形,呈岛屿状生长;接种后24~72 h,进入对数生长期,细胞为多边形,并融合成单层,胞浆内有明显的颗粒;接种后第4天细胞数量达到高峰(1.38×105个/mL),并进入稳定生长期,胞浆内颗粒开始减少;接种后6~7 d,细胞进入衰退期,胞浆内颗粒显著减少,细胞逐渐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雅婷 杨学义 徐小明 史明艳 窦忠英
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对小鼠、奶山羊、奶牛和家猪的表皮干细胞进行了分离、培养。结果表明:酶消化法适于小鼠表皮干细胞的分离,所获得的小鼠表皮干细胞在维持了两代之后自发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奶山羊和奶牛不论用酶消化法还是组织块法都可以获得大量活力相对较好、表皮干细胞特性维持较久的细胞,奶山羊表皮细胞采用型胶原分选,用有血清培养液培养,经免疫细胞化学鉴定为表皮干细胞,可持续传至少9代,随着代数增高,细胞活力减弱。
关键词:
表皮干细胞 分离 培养 鉴定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茂成 詹康 严康 赵倩明 赵国琦
在体外分离培养奶牛瘤胃上皮细胞,可为奶牛瘤胃生理功能和吸收机制研究和永生化奶牛瘤胃上皮细胞奠定基础。通过胰蛋白酶消化法从奶牛瘤胃组织中分离出瘤胃上皮细胞,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细胞角蛋白,CCK-8检测细胞生长曲线,β-半乳糖苷酶染色鉴定细胞的衰老以及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来鉴定瘤胃上皮细胞。结果表明:1)利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可以稳定的培养出瘤胃上皮细胞并且能够在体外传代大约5代;2)通过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形态的观察呈单层"岛屿状";3)在荧光显微镜下细胞角蛋白抗原能够发出绿色荧光;4)奶牛瘤胃上皮细胞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帅 贾琦珍 张玲 王连群 陈根元
【目的】研究和田羊睾丸支持细胞的体外培养特性。【方法】取新生和田羊睾丸组织,利用两步酶消化后,采用差速贴壁法纯化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通过形态学观察、HE染色、AKP染色、油红O染色、吖啶橙染色、罗丹明123染色、免疫组化染色、RTPCR和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及纯度。【结果】培养基中加入2.00%血清浓度的DMEM/F-12可提高支持细胞纯度,在体外培养传至20代的和田羊睾丸支持细胞形态和核型均为正常;所培养的细胞内波形蛋白表达及标志基因SCF和GDNF的表达均为阳性。【结论】本试验成功建立了和田羊睾丸支持
关键词:
和田羊 睾丸 支持细胞 体外培养 鉴定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芬 詹康 张响英 陶勇 杨晓志 顾文婕
为研究山羊小肠上皮细胞营养吸收调控及其与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提供原代细胞培养模型,采用组织块接种来获得山羊小肠上皮细胞,利用有限稀释法来克隆山羊小肠上皮细胞,并通过细胞形态学以及细胞角蛋白18、波形蛋白、肌间线蛋白和细胞生长曲线来鉴定山羊小肠上皮细胞。结果表明:1)采用组织块接种能够分离纯化得到山羊小肠上皮细胞并稳定传至大约10代;2)RT-PCR检测发现山羊小肠上皮细胞不能够表达波形蛋白和肌间线蛋白;3)在正置显微镜下观察到山羊小肠上皮细胞能够产生细胞角蛋白18绿色荧光。研究发现,培养至第8代的山羊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