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05)
- 2023(3838)
- 2022(3419)
- 2021(3146)
- 2020(2786)
- 2019(6045)
- 2018(5880)
- 2017(10551)
- 2016(6401)
- 2015(7283)
- 2014(7144)
- 2013(7082)
- 2012(6671)
- 2011(6174)
- 2010(6366)
- 2009(5664)
- 2008(5851)
- 2007(5108)
- 2006(4497)
- 2005(3955)
- 学科
- 济(21594)
- 经济(21571)
- 业(14748)
- 管理(14275)
- 企(11829)
- 企业(11829)
- 方法(11276)
- 数学(9725)
- 数学方法(9576)
- 学(8523)
- 农(6605)
- 业经(4957)
- 中国(4811)
- 理论(4661)
- 农业(4449)
- 技术(4337)
- 财(4092)
- 贸(3668)
- 贸易(3668)
- 环境(3595)
- 易(3544)
- 地方(3530)
- 制(3364)
- 和(3285)
- 划(3237)
- 教育(3215)
- 及其(2852)
- 银(2695)
- 策(2679)
- 银行(2648)
- 机构
- 大学(100610)
- 学院(99156)
- 研究(38914)
- 农(32489)
- 济(31932)
- 管理(31774)
- 经济(31165)
- 科学(30783)
- 理学(28324)
- 理学院(27802)
- 管理学(26904)
- 管理学院(26742)
- 农业(26483)
- 中国(24903)
- 业大(24383)
- 所(23094)
- 京(21855)
- 研究所(21853)
- 农业大学(17980)
- 中心(16233)
- 江(15815)
- 室(14983)
- 省(14586)
- 实验(13891)
- 范(13794)
- 业(13768)
- 技术(13702)
- 师范(13468)
- 实验室(13410)
- 科学院(13337)
- 基金
- 项目(73882)
- 科学(55929)
- 基金(52629)
- 家(50072)
- 国家(49695)
- 研究(44713)
- 科学基金(39971)
- 省(31245)
- 自然(29541)
- 自然科(28880)
- 自然科学(28860)
- 自然科学基金(28359)
- 基金项目(28276)
- 划(26771)
- 社会(26111)
- 社会科(24710)
- 社会科学(24699)
- 教育(21738)
- 资助(21367)
- 计划(18039)
- 重点(17772)
- 科技(17230)
- 编号(16176)
- 创(15879)
- 发(15670)
- 部(15360)
- 创新(14936)
- 科研(14923)
- 业(14625)
- 农(14388)
共检索到1370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卓腾 毛胜勇 朱伟云
从肉鸡空肠黏膜上分离到6株菌,均为革兰氏阳性菌,其中3株乳杆菌(R2、R4、R6),3株肠球菌(R1、R3、R5)。生理生化鉴定表明,R2为嗜酸乳杆菌;R4为德氏乳杆菌乳亚种;R6为德氏乳杆菌德氏亚种;R1、R3和R5为粪肠球菌。产乳酸能力分析表明,培养至12h时R2产乳酸速度最快,到24h时R4产生乳酸浓度最高,为69.59mmol/L。在抑菌试验中,R2、R4对鸡大肠杆菌O1、鸡伤寒沙门氏菌O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其它菌株(P<0.05);药敏试验结果表明,R2和R4对治疗性抗菌素青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链霉素、万古霉素有较强的耐受性;对添加剂用抗菌素二硝托胺、硫酸多粘菌素...
关键词:
肠黏膜 乳酸菌 抗菌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平兰 潘伟好 吕艳妮 江志杰 马长伟 张篪
为微生态制剂生产选育无耐药因子的菌株提供参考 ,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 (K B法 )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 5 92 3为质控菌 ,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粪肠球菌为试验菌 ,研究了其对 8大类 (青霉素类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物、头孢素类 ,大环内酯类 ,四环素类 ,氨基糖苷类 ,糖肽类及其他类 )共 30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显示 :1)长双歧杆菌对大环内酯类、头孢素类、青霉素类、β 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物及氯霉素、呋喃妥因、利福平抗生素均敏感 ;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均耐药 ,对糖肽类、四环素类抗生素表现不同的药敏性。 2 )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及...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乳酸菌 抗生素 药敏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垚 秦真东 陈嘉俊 杨敏璇 徐子正 杨友成 黎烽 詹凡玢 李亚男 李清清 林蠡 施斐
为探究抗菌素对草鱼免疫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本实验以草鱼为研究对象,设置基础饲料(对照组)、基础饲料添加恩诺沙星或氟苯尼考3组饲料,投喂草鱼2周后,通过肠道酶活检测、qRT-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饲料中添加抗菌素对草鱼肠道免疫及肠道菌群多样性影响。分析结果显示,(1)饲料中添加恩诺沙星和氟苯尼考降低了草鱼肠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提高丙二醛(MDA)的含量,导致草鱼肠道氧化应激。(2)氟苯尼考组中的TNF-α、IL-1β、IL-12、NF-κB-P65、MHC Ⅱ、sIgM等免疫因子和ZO-1、ZO-2、occludin、CLDN-1、JAM3等黏膜相关蛋白的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恩诺沙星组的免疫因子TNF-α、IL-1β、IL-12、TLR4、MHC Ⅱ和黏膜相关基因ZO-2、occludin、CLDN-1、JAM3的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3)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来揭示拌食投喂抗菌素对草鱼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恩诺沙星或氟苯尼考对草鱼肠道α多样性无显著差异,但对β多样性出现显著变化(P < 0.05),表明2种抗菌素对肠道菌群丰富度没有显著影响,但会改变群落多样性。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揭示饲料中添加恩诺沙星和氟苯尼考会导致草鱼肠道氧化应激、调控黏膜免疫应答,并影响肠道菌群的结构与多样性。本研究为草鱼病害防控相关研究及草鱼的绿色健康养殖提供了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建芬 李勇
考察了natamycin对酵母菌生长繁殖的影响 ,确定了其最低抑菌浓度及最佳添加时间。结果表明 :natamycin对酵母的生长繁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最小抑菌浓度为 2 5 μg·mL-1;其抑菌效果与其浓度成正相关 ,与加入natamycin时酵母菌的初始活菌数成负相关 ;在酵母菌生长延迟期加入natamycin抑菌效果明显好于稳定期加入。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宗慧民 周众琴
我国是化学原料药的生产和出口大国,生产规模仅次于美国,原料药出口已居世界第一位。2011年我国抗菌素原料药出口总额高达32.69亿美元,继续位居出口医药类商品之首。然而企业在出口抗菌素时却一直困惑于抗菌素的出口退税率到底应该是多少的问题。由于出口退税率是由商品归类决定的,而商品归类专业性、技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保光 刘建华 吴华 陈玉霞 胡功政 徐利纳 陈燕杰 孟春萍
为测定舒巴坦钠、膜通透性促进剂(EDTA)对抗菌药物体外抗菌活性的影响,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0种抗菌药物及其与舒巴坦钠、EDTA、舒巴坦钠+EDTA联用对产ESBLs鸡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舒巴坦钠和EDTA可以增强部分抗菌药物对产ESBLs鸡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产ESBLs菌对常用第三代头孢噻呋、头孢噻肟的耐药率高于80%,对氟喹诺酮类、多西环素、氟苯尼考、阿米卡星、磷霉素的耐药率高达100%,对第四代头孢头孢吡肟的敏感率为100%;对加舒巴坦钠的头孢噻肟、氟苯尼考、阿米卡星及磷霉素的耐药率低于未加舒巴坦钠的单方药物,耐药率分别为0、88.9%、88.9%、0;对...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公衍军 陈吉祥 杜萌 李爱娟 李筠 张晓华
对已分离的1株致病性鳗弧菌W1外膜蛋白图谱进行SDS-PAGE分析,并与8株不同血清型的鳗弧菌外膜蛋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鳗弧菌W1主要外膜蛋白分别为24 kD,38 kD,42 kD和47 kD,主要外膜蛋白图谱与鳗弧菌O1血清型标准菌株VIB1相似。抗生素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氨苄青霉素、强力霉素、磺胺嘧啶等14种常用药物产生了抗性,只对新生霉素、呋喃妥因、利福平、新霉素等9种药物敏感。研究不同浓度的氨苄青霉素、强力霉素、磺胺嘧啶和庆大霉素对鳗弧菌外膜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氨苄青霉素、强力霉素和磺胺嘧啶明显地抑制鳗弧菌42 kD的主要外膜蛋白的表达,随着抗菌素浓度的增加,该外膜蛋白的表达量...
关键词:
鳗弧菌 耐药性 外膜蛋白 表达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健强 王慧敏 张桂火 王建辉
采用抑菌留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和抗菌素对不同生物型根瘤上壤杆菌及其抑制菌的作用。结果表明,福美双对生物Ⅲ型根癌菌所有菌株都有较强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DBA)最大达23.2mm,对Ⅰ,Ⅱ型的个别菌株也有轻微抑制作用;多菌灵、乙磷铝和加瑞农对3种生物型的根癌菌无抑制作用;青霉素钠对Ⅰ,Ⅱ型根癌菌无抑制作用,对Ⅲ型抑制作用较强,最大DBA为27.0mm。硫酸链霉素对Ⅰ,Ⅱ,Ⅲ型根瘤菌抑制作用显著,DBA最大值达40.8mm。对于根癌抑制菌,福美双在<1000μg·g-1时.对K84和E26无作用,对HLB-2作用微弱,DBA为11.7mm。多菌灵、乙磷铝对3种根癌抑制菌均无作用。加瑞农对K84无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玉荣 佘锐萍 彭开松
【目的】探索鸡肠道抗菌肽的乙酸提取方法,并寻找乙酸提取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乙酸浸提法从鸡肠道中提取抗菌肽,并通过琼脂糖弥散方法检测每步产物的活性,用最小抑菌浓度(MIC)法测定提取物对巴氏杆菌的相对抑菌效价来检测提取率。【结果】从鸡肠道黏膜分离到的抗菌肽是Gal-13的前片段和成熟肽,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71 ku。乙酸提取的最佳条件是:乙酸4℃浸提24 h,Gal-13的提取率较高,为0.1%。【结论】鸡肠道黏膜的抗菌肽主要是Gal-13。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旭 赵斌 张香美 李平兰
试验利用溶钙圈法及牛津杯双层平板法,从国内外优良发酵肉品中分离筛选产细菌素的乳酸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学鉴定,16SrDNA及种间特异性基因PCR扩增将菌株鉴定到种,并对其细菌素相关基因进行分析,初步确定细菌素种类。结果表明:在排除有机酸、过氧化氢等干扰因素后,从分离纯化到的92株乳酸菌中筛选到一株对指示菌仍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L-ZS9,该菌株所产抑菌物质对蛋白酶(酸性蛋白酶、蛋白酶K、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敏感,而α-淀粉酶对其活性基本无影响,因而确定L-ZS9为细菌素产生菌。经鉴定L-ZS9为类植物乳杆菌,进一步对菌株细菌素相关基因进行PCR扩增表明,L-ZS9含有Ⅱb类细菌...
关键词:
乳酸菌 筛选 细菌素 类植物乳杆菌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金燕 王作春 徐嘉泉 田晓清 杨丽雯 俞晶 邵欧文 杨桥 张晓玲 杨希
为探究罗伊氏菌素对大肠杆菌抗菌活性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通过产罗伊氏菌素罗伊氏乳杆菌ATCC 55730的摇瓶发酵及甘油诱导制备获得罗伊氏菌素,比较了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并分析了其对8种标准病原菌的抗菌效果。利用大肠杆菌K-12全基因敲除文库Keio系统,对其抗菌活性功能基因进行了筛选,并探讨了其抗菌活性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菌株ATCC 55730经甘油诱导及发酵制备所罗伊氏菌素的浓度为26.13 mmol·L-1,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20 °C、25 °C及37 °C)均表现出良好的产物稳定性。罗伊氏菌素对5种亚型产气荚膜梭菌、沙门氏菌LT2、白色念珠菌及产肠毒素大肠杆菌K-88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52~1.83、1.12、1.67及0.79 mmol·L-1。从Keio系统中筛选获得了60个罗伊氏菌素抗性基因及69个敏感基因,其中两个关联核心基因cyaA及yheS分别与细胞膜通道蛋白及药物外排泵形成有关。由此推测,上述两个通路可能是罗伊氏菌素抗菌活性的关键分子作用靶点。本研究为揭示罗伊氏菌素的抗菌机制并推动其实际应用提供了科学参考。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慧 林伯全 张力 王恬 杜海江
选取40头21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单栏饲喂.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基础日粮+1%L-精氨酸(精氨酸组)、基础日粮+0.1%乳酸菌(乳酸菌组)、基础日粮+1%L-精氨酸+0.1%乳酸菌(混合组),研究L-精氨酸和乳酸菌组合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小肠黏膜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精氨酸组、乳酸菌组和混和组仔猪的末重、日增重和混合组仔猪的日采食量均显著提高(P<0.05),精氨酸组、乳酸菌组和混合组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与精氨酸组和乳酸菌组相比,混合组的末重、日采食量和日增重均显著提高(P<0.05),但料重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郝凤奇 李景梅 李成玉 杨桂连
【目的】比较嗜酸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和植物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肠道黏膜免疫调节作用的差异。【方法】以C57BL/6小鼠为受试动物,分别灌胃嗜酸乳酸杆菌和植物乳酸杆菌7d后取材,采用流式细胞术、ELISA等方法,对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中T细胞亚群、结肠PP结中TLR2+和TLR4+细胞、结肠组织中IFN-γ和IL-4水平及小肠sIgA水平进行检测,明确2种乳酸杆菌对肠道黏膜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2种乳酸杆菌对小鼠体质量无显著影响。2种乳酸杆菌均可显著提高小鼠肠系膜淋巴结中CD3+CD4+和CD3+CD8+T细胞比例,...
关键词:
嗜酸乳酸杆菌 植物乳酸杆菌 肠道黏膜免疫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常振宇 董海龙 叶炳涛 陈永旭 曾江勇 吴庆侠
为探讨乳酸杆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对犊牦牛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E. coli)所致小肠黏膜屏障损伤的治疗机制,本研究将24头健康犊牦牛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E. coli O78)、低LAB组(E.coli O78+1×10~7 CFU LAB)和高LAB组(E. coli O78+1×10~(11) CFU LAB)。HE染色评估犊牦牛小肠病理变化,并计算小肠各肠段肠绒毛长度(VH)与隐窝深度(CD)比值(V/C),Western blot检测小肠黏膜p38和MAP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E. coli O78处理的模型组犊牦牛小肠绒毛排列紊乱,隐窝深度增加,且界限模糊,黏膜固有层和下层有炎性细胞浸润,经LAB干预治疗,犊牦牛小肠绒毛组织病理结构得到改善。2)模型组小肠VH指数与V/C比值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而随着LAB干预治疗剂量增加,小肠VH指数和V/C比值升高,其中高LAB组VH指数显著高于模型组和低LAB组(P<0.05),同时高LAB组V/C比值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且高LAB组VH指数和V/C比值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38和MAPK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且p38和MAPK蛋白表达水平随着LAB干预治疗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高LAB组p38和MAP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和低LAB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LAB可通过改善小肠形态结构,调节p38、MAPK等MAPK相关通路蛋白表达,对E. coli O78所致的犊牦牛腹泻起到治疗作用。本研究为益生菌抑菌产品的研发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