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49)
- 2023(10576)
- 2022(9440)
- 2021(8961)
- 2020(7506)
- 2019(17420)
- 2018(17349)
- 2017(33542)
- 2016(18435)
- 2015(20431)
- 2014(20463)
- 2013(20321)
- 2012(18555)
- 2011(16608)
- 2010(16302)
- 2009(14618)
- 2008(14142)
- 2007(12051)
- 2006(10237)
- 2005(8767)
- 学科
- 济(68127)
- 经济(68050)
- 管理(50695)
- 业(48838)
- 企(41024)
- 企业(41024)
- 方法(34212)
- 数学(29640)
- 数学方法(29293)
- 学(17964)
- 农(17518)
- 财(17229)
- 中国(16848)
- 业经(14982)
- 地方(13650)
- 理论(12189)
- 农业(11807)
- 贸(11787)
- 贸易(11782)
- 制(11607)
- 和(11570)
- 务(11567)
- 技术(11538)
- 财务(11507)
- 财务管理(11489)
- 易(11431)
- 企业财务(10962)
- 环境(10656)
- 银(9899)
- 银行(9861)
- 机构
- 大学(257665)
- 学院(254987)
- 管理(102314)
- 济(94438)
- 经济(92226)
- 理学(89921)
- 理学院(88870)
- 管理学(87131)
- 管理学院(86674)
- 研究(85916)
- 中国(60699)
- 科学(57437)
- 京(55120)
- 农(45487)
- 所(44065)
- 业大(42606)
- 财(42291)
- 研究所(40895)
- 中心(38096)
- 农业(36177)
- 江(35416)
- 财经(34917)
- 北京(34285)
- 范(33863)
- 师范(33492)
- 经(31928)
- 院(31439)
- 州(29319)
- 技术(27667)
- 经济学(27448)
- 基金
- 项目(185337)
- 科学(144565)
- 基金(134449)
- 研究(130937)
- 家(118844)
- 国家(117894)
- 科学基金(100536)
- 社会(80213)
- 社会科(75948)
- 社会科学(75928)
- 省(72681)
- 基金项目(72393)
- 自然(68495)
- 自然科(66899)
- 自然科学(66879)
- 自然科学基金(65675)
- 划(61683)
- 教育(59722)
- 资助(55656)
- 编号(52580)
- 成果(42142)
- 重点(41397)
- 部(40218)
- 发(38634)
- 创(38419)
- 科研(36310)
- 课题(36018)
- 创新(35834)
- 计划(35131)
- 大学(33988)
共检索到3534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刚 蒋金书
用18日龄公雏作为试验对象,以增重,病变和死亡为判定指标,用 E.brunetti 的0.5万、1万、5万、10万、20万、50万和100万/只为接种梯度,研究了布氏艾美耳于虫的致病性.结果表明:接种0.5万~20万/只剂量的 E.brunetti 都明显影响鸡的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青 于三科 陈秀荔 潘广林 王建锋 李涛
构建了一种新的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单卵囊分离技术 ,并对杨陵柔嫩艾美耳球虫地理株进行了分离 ,对继代增殖的纯种卵囊进行了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 ,该单卵囊分离技术简单易行 ,单卵囊感染成功率可达4 0 % ;该虫株对雏鸡有很强的致病性 ,经口接种 1× 10 5个孢子化卵囊 ,致死率高达 80 %。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青 于三科 崔萍 郑亚娟 何小刚 张松涛
用毒害艾美耳球虫杨凌株(YLn)感染14日龄雏鸡,检测毒害艾美耳球虫的致病性及其对4种常用抗球虫药的敏感性。以最适抗球虫活性百分率、抗球虫指数、相对卵囊产量和病变记分减少率为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其抗药程度分为无抗药性、轻度抗药性、中度抗药性和完全抗药性4个等级。结果表明,该虫株对雏鸡有很强的致病性,每羽鸡经口接种1×105个孢子化卵囊时,致死率达63.3%;该虫株对地克株利有完全抗药性,对马杜拉霉素有轻度抗药性,对氯羟吡啶和氯苯胍无抗药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昌英 沙国润
采用单卵囊分离技术,用30只7~10日龄无球虫美国七彩山鸡分离纯化环颈雉艾美尔球虫卵囊.75只3周龄无球虫山鸡随机分为四组,第1,2,3组每只山鸡分别经口接种9070,5.0×10~4,9.98×10~4个孢子化环颈雉艾美尔球虫卵囊,第4组为对照组.结果表明,感染组在感染后第4d 出现临床症状,第6d 出现血便,第7d 第2,3组开始出现死亡,死亡率分别为19%和40%.大体剖检病变以盲肠病变最为显著,表现为盲肠粘膜中前期出血,中后期盲肠短缩,粘膜部分脱落,肠壁变薄或增厚,肠内形成干酪样肠核,肠壁上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刚 蒋金书
以15日龄公雏作为试验对象,利用 TECHNIOON RA-1000SYSTEM 血液生化分析仪,研究了鸡在人工感染 E.brunetti(41 500个卵囊/只)、E.maxima(42000个卵囊/只)和 E.acervulina(42500个卵囊/只)后3,5,7,9和11d 时其血清中葡萄糖、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淀粉酶、尿酸、总蛋白、白蛋白、钙和镁的变化.结果表明:E.brunetti,E.maxima 和 E.acervulina 感染鸡后均可使其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升高,(E.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敏 石团员 李锐 郝力力
【目的】为调查兔大型艾美尔球虫四川株的致病性和免疫原性。【方法】本研究利用实验室分离到的大型艾美尔球虫四川株进行了动物感染试验。【结果】5×103和5×104个卵囊组的SPF兔在接种后第49天,出现轻微的食欲减少症状;5×105组在接种后第68天持续中度腹泻,第8天体重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但均无死亡现象。感染剂量为5×103时卵囊产量最多,为2.31×108;免疫原性实验中,7×105个卵囊攻毒后,5×103卵囊免疫组卵囊排出最少,为6.28×104,各组体重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关键词:
兔 大型艾美尔球虫 致病性 免疫原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刚 蒋金书
采用体外脱囊的方法,将布氏艾美耳球虫(Eimeria brunetti)和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的子孢子分别接种于鸡肾原代细胞和9日龄鸡的尿囊腔中,置40~41℃恒温箱内培养,结果如下:①E.brunetti 子孢子接种鸡肾原代细胞后,50h 发现第一代未成熟裂殖体;76h 发现第二代成熟裂殖体;128h 发现配子体,继续培养再无进一步发育。子孢子接种鸡胚尿囊腔后,16~48h 发现第一代裂殖体;60~72h 发现第二代裂殖体;未见到第三代裂殖体;144h 发现小配子体、大配子体和未成熟卵囊,168h 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刚 蒋金书
利用肠粘膜压片镜检的方法,对 E.brunetti,E.maxima 和 E.acervulina 在鸡体内的发育部位和各期虫体的形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经三次重复试验检查结果表明,E.brunetti 第一代、第二代裂殖生殖主要在空肠和回肠进行;第三代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卵囊形成主要在空肠、回肠、直肠和盲肠近端进行;第三代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卵囊形成主要在空肠、回肠、直肠和盲肠近端进行.朋代裂殖体出现时间分别为接种后24~48h;56~80h 和88~96h;小配子体与大配子体均于104~112h 出现,未完全成熟的卵囊和极少数成熟卵囊见于112~120h。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龙现 宁长申 蒋金书
为鉴定在河南地区鸭群中广泛存在的隐孢子虫种类及其致病性 ,我们将河南省鸭源隐孢子虫分离株传代增殖 ,1 0只鸡和 1 0只鸭分别逐只接种上述分离株 640万个卵囊 ,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对样品进行观察。根据卵囊形态测定数据 ,排卵囊规律 ,寄生部位及其寄生特点鉴定该分离株为贝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baileyi)。该分离株接种鸡、鸭后主要引起呼吸道和法氏囊的炎症。病理形态学变化表现为气管纤毛脱落 ,杯状细胞排空 ,上皮细胞肥大或增生。除虫体寄生处之外 ,其他区域微绒毛尚保持完整。对虫体寄生密度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综合比较的结果表明鸡对贝氏隐孢子虫易感性比鸭高
关键词:
鸭 隐孢子虫 致病性 病理形态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龙现 宁长申 唐锐茂 许兆孟 赵金凤 高葆真
2日龄丝毛乌骨鸡经口接种贝氏隐孢子虫卵囊2×10~6个·只~(-1),潜隐期4 d,排卵囊开放期18 d,排卵囊高峰期为感染后(PID)7~14 d。呼吸道症状出现于 PID10,死亡率为13.3%(2/15)。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气管纤毛脱落,寄生有各阶段发育虫体及杆形细菌和渗出的红细胞;法氏囊也寄生有大量虫体,粘膜上皮细胞肥大,微绒毛脱落,PID20在法氏囊粘膜表面见有许多虫体逸出后留下的带虫空泡。试验证明丝毛乌骨鸡为贝氏隐孢子虫的新宿主.使用扫描电镜系统观察了隐孢子虫感染引起的组织形态学病理变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查红波 蒋金书
通过用地塞米松处理鸡和用特异性抗原作刺激因子的微量全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PA),研究了雏鸡抗 Eimeria maxima 再感染中细胞免疫现象。结果表明,地塞米松处理可损伤鸡抗 E.maxima 再感染的免疫力.这提示了 CD8+T 细胞、γIFN 及 IL-2等在抗 E.maxima 卵囊抗原刺激因子的微量全血 LPA结果表明,其刺激指数值与鸡抗 E.maxima 再感染抵抗力有关。此反应可用于体外监测鸡体抗 E.maxima再感染的抵抗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青 张志敏 于三科 翟军军 段旭基
用杨凌地区鸡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和母株分别免疫鸡,对免疫前后鸡体的平均增重、饲料转化率、盲肠病变记分和卵囊抑制率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早熟株免疫组对球虫再攻击时的卵囊减少率分别为77.3%和67.6%,高于母株免疫组的41.7%和57.1%,且对同种同株球虫攻虫时的保护力优于同种不同株球虫。经2次免疫后,早熟株免疫组的鸡平均增重、饲料转化率均高于母株免疫组和对照组,而盲肠病变记分小于后者;早熟株免疫组经球虫攻击后卵囊的繁殖量明显减少,且卵囊抑制率均在91%以上。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晓东 刘桂荣 陈江燕 徐贵军 李淑华
实验证明 ,国内供试松球壳孢菌 (Sphaeropsissapinea)的致病力明显高于美国的B型菌株 ,与A型相似 ,致病性较强。B型也能无伤侵入 ,只是发病率明显低于A型。伤口并不是病菌侵入的唯一途径 ,自新梢伸长至针叶发育完全期间 ,病菌可直接侵入树木当年嫩梢并使之枯萎 ;此后 ,随着梢部组织的不断成熟与老化 ,伤口对病菌侵入与危害的作用才得以显现出来 ,无伤接种时不发病或只产生部分枯叶。气孔也是病菌侵入的途径之一。病菌不但可侵入当年新稍 ,而且还可于枝梢的 2a和 3a生处有伤侵入 ,使之染病甚至死亡。油松(Pinustabulaeformis)、赤松 (P .densiflora)、...
关键词:
松球壳孢菌 致病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秦泽荣 孔繁瑶 荒川皓 马场荣一郎
本研究揭示了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可以引起鸡肠炎沙门氏菌感染的复发。复发的主要表现为盲肠内容物的肠炎沙门氏菌阳性率和数量再次显著地升高;肠炎沙门氏菌在盲肠中的滞留时间显著延长。这种复发与肠炎沙门氏菌的初始感染量及球虫感染时间有关。肝脏和脾脏阳性率无显著变化。
关键词:
肠炎沙门氏菌 复发 柔嫩艾美耳球虫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秦泽荣 孔繁瑶 荒川皓 马场荣一郎
本试验对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感染对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感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肠炎沙门氏菌和柔嫩艾美耳球虫的相互作用显著;在球虫感染后第4,10,14d 时,柔嫩艾美耳虫球虫感染可显著地(P<0.01)增加盲肠内容物中肠炎沙门氏菌数量。肠炎沙门氏菌和柔嫩艾美耳球虫之间协同作用与肠炎沙门氏菌的感染量大小和感染后的时间显著相关(P<0.01)。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并没有显著地提高肝脏、脾脏中肠炎沙门氏菌的阳性率。不同感染量的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对鸡盲肠的球虫病变记分显著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