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29)
2023(13161)
2022(11468)
2021(10704)
2020(8742)
2019(20315)
2018(20291)
2017(38744)
2016(21140)
2015(23779)
2014(23889)
2013(23734)
2012(22093)
2011(20091)
2010(20181)
2009(18226)
2008(17591)
2007(15462)
2006(13755)
2005(12280)
作者
(62464)
(51694)
(51487)
(48631)
(33057)
(24809)
(23391)
(20360)
(19669)
(18590)
(17634)
(17471)
(16508)
(16450)
(15949)
(15903)
(15401)
(15358)
(14769)
(14683)
(12934)
(12888)
(12471)
(11858)
(11642)
(11570)
(11509)
(11395)
(10535)
(10229)
学科
(89573)
经济(89485)
管理(56977)
(55530)
(44373)
企业(44373)
方法(36609)
数学(31375)
数学方法(31052)
中国(26415)
(24629)
地方(24197)
(20963)
贸易(20950)
业经(20455)
(20378)
(19858)
(18966)
农业(16737)
(14675)
技术(14419)
环境(14375)
(14230)
(13894)
银行(13846)
理论(13836)
(13606)
金融(13605)
(13361)
(13213)
机构
大学(299412)
学院(298486)
(118819)
管理(117538)
经济(116181)
研究(104807)
理学(101045)
理学院(99881)
管理学(98252)
管理学院(97728)
中国(77530)
科学(66011)
(65688)
(53424)
(53196)
(50999)
研究所(48612)
中心(46722)
业大(46026)
(44498)
财经(42119)
北京(42004)
(41019)
师范(40622)
农业(39770)
(38315)
(38279)
(36589)
经济学(34917)
师范大学(32784)
基金
项目(204023)
科学(159149)
研究(149793)
基金(145729)
(127150)
国家(126042)
科学基金(107361)
社会(92654)
社会科(87768)
社会科学(87748)
(80718)
基金项目(77698)
自然(69595)
教育(68077)
自然科(67938)
自然科学(67921)
(67610)
自然科学基金(66676)
编号(61624)
资助(60284)
成果(50108)
(47506)
重点(45563)
(44344)
课题(42955)
(42296)
创新(39397)
科研(38680)
发展(37888)
教育部(37694)
期刊
(135263)
经济(135263)
研究(91442)
中国(60406)
学报(48669)
(47382)
科学(44463)
管理(43751)
(37863)
教育(36428)
大学(36368)
学学(34008)
农业(33311)
(26811)
金融(26811)
技术(26179)
业经(23391)
经济研究(21339)
财经(19736)
问题(18002)
图书(17703)
(16938)
(16735)
科技(15496)
理论(14978)
(14661)
技术经济(14591)
实践(13810)
(13810)
现代(13731)
共检索到4503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小娟  吕波  李俊  董立尧  
通过萌发试验研究了温度、光照、pH、水势、盐分对鳢肠种子萌发以及埋土深度对其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鳢肠种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5~40℃,最适35℃;鳢肠为光敏感性种子,在光照条件下才能萌发,在黑暗中萌发受到抑制,但不同光照周期对种子萌发率没有明显影响;鳢肠种子对pH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在pH为4~10范围内均可萌发;鳢肠种子对水势非常敏感,随着溶液水势从0下降至-0.5 MPa,萌发率从97.78%降低为4.44%;对盐分不敏感,当NaCl浓度为0.15mol.L-1时,萌发率为42.22%。表土层的鳢肠种子出苗率最高,当埋土深度大于0.5 cm时不能出苗。该研究表明:耕作将种子带入土层,可有效治...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孙琳   魏林源   马全林   陈芳   张德魁   邹枝慧   郭方君   姚泽   王平  
种子萌发出苗是流动沙丘先锋植物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成功实现自然更新的关键环节,也是制约其人工栽培的重要因素。选取当年采收的沙米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氟啶酮(fluridone, FL)不同浓度、浸种时长以及与赤霉素(gibberellin, GA_3)组合对沙米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影响,筛选有效促进沙米萌发和出苗的FL+GA_3组合。研究结果表明,FL溶液浸种能有效打破沙米种子的休眠,其浓度大小和浸种时长决定沙米种子萌发速度的快慢和发芽率的高低,0.1%~10%浓度范围内沙米种子发芽率随FL浓度增大而逐渐提高;3~24 h浸种时间内沙米种子发芽率随时长逐渐增大,浸种时长在24 h发芽率达到最高。单一FL适宜浓度为5.0μmol·L~(-1),浸种时长为24 h。在FL溶液加入GA_3后,协同作用不仅提高了低浓度FL溶液的出苗率,也解决了单一FL溶液处理幼苗死亡率高的问题。优选出5.0μmol·L~(-1) FL+2.0 g·L~(-1) GA_3组合,该组合处理后,沙米种子的发芽率提高,发芽速度加快,且幼苗的保存率也达到最高,可为沙米大田人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宗凯  林中冠  孙艳云  郭飞  宗英飞  
[目的]以辽宁中西地区主栽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温度对玉米种子萌发至出苗的影响,为防寒减灾粮食生产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恒温土培法和分期播种试验,研究播种至出苗的生物学下限温度、有效积温指标和玉米适宜播种期及温度指标。[结果]玉米发芽率、发芽势随着温度升高呈非线性变化,规律性显著。16℃以下发芽率随温度变化迅速,而发芽势变化缓慢;16℃以上则相反。随着温度升高和播期推迟,播种至出苗生育进程加快,出苗天数随温度呈指数函数变化。供试验的玉米种子恒温6℃不萌发、8℃不出苗,恒温12℃与恒温26℃相比出苗延长24d;分期播种温度12.5℃与22.3℃相比出苗延长12d。低温播种影响出苗率,恒温土培8℃以下出苗率为0%, 12℃出苗率为36%,分期播种Ⅰ期出苗率78%。[结论]玉米种子萌发下限温度为8℃,播种至出苗需要≥8℃的有效积温在120.0℃·d以上,玉米播种初始气温在12.0℃以上,辽宁中西部适宜播种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研究结果可为玉米单粒播种苗全苗壮防寒减灾粮食生产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海涛  吴希宝  于佳星  张伟  董立尧  
[目的]明确耿氏假硬草(Pseudosclerochloa kengiana)的休眠特性以及温度、光照、pH、水势、盐分和埋土深度对其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影响。[方法]采用培养皿法和盆钵法进行种子萌发和出苗试验,测定萌发率并计算种子萌发指数、种子平均萌发时间等指标。[结果]耿氏假硬草具有1个月以上的休眠期,5 cm土下层积和低温水储有利于种子休眠的解除;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1520℃;耿氏假硬草萌发过程不需要光照刺激,且不同光照周期对种子萌发没有明显影响;在pH值410内均可萌发,且不同pH值之间种子萌发没有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敬军  马令法  何淑玲  常毓巍  
以3年生匙叶翼首草母株上所采种子为材料,在实验室以培养皿为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法,经不同温度、光照和浸泡时间对其种子萌发影响进行研究,探索其种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在25℃、黑暗36 h和浸泡48 h的处理条件下匙叶翼首草种子发芽率最高,发芽启动速度最快,发芽持续时间最短,萌发整齐度较高。综合温度、光照和水分各条件对匙叶翼首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得出:其种子在连续黑暗36 h、恒温25℃和清水浸泡48 h的条件下萌发情况最好;匙叶翼首草种子属中性偏忌光种子。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金文通  孙晓萍  俞仲辂  
在田间,雪松种子播种前用冷水分别浸种24h和36h后再用3.0g·L ̄(-)高锰酸钾溶液杀菌30S,出苗率有明显提高,其中以浸种24h处理后的种子出苗率较高。对雪松种子的田间出苗过程进行了分析和回归,建立了种子出苗过程的模型方程。y1=-54.7984+56.41041gt,r=0.9547y2=-55.5821+55.88071gt,r=0.9603其中:y为出苗率,t为播种后时间(d)。上述方程在不同水平间的差异均达1%极显著标准,可应用于实际生产。附图为雪松种子的出苗率随播后时间变化的曲线。4小结4.1田间试验表明,经过两种不同时间侵种处理后,雪松种子的出苗率较对照有极显著的提高,其中以...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韩秀丽  贾桂霞  
The optimal conditions of seeds germination for different cultivars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itable germination temperature varied with different cultivars.The optimal germination temperature was 20 ℃ for early flowering cultivars ‘Raizan No.1’,while for medium flowering cultivar ‘R...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自刚  沈冰  张雁  
【目的】阐明桔梗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干旱胁迫的形态与生理响应机制。【方法】以桔梗种子为材料,采用质量分数5%,10%,15%,20%,25%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测定干旱胁迫下桔梗种子的发芽特征及幼苗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和丙二醛含量等指标,探讨干旱胁迫对桔梗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1)干旱胁迫下桔梗种子初始萌发时间延后,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芽长、胚根长、胚根长/胚芽长和苗鲜质量等指标均较对照明显降低,且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以上指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干旱胁迫对桔梗幼苗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其对胚芽的影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胡佳瑶  王悟敏  匡雪韶  刘文胜  
青葙(Celosia argentea)为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重金属镉的超富集植物,具有观赏价值高、抗逆性强等特点,是一种镉污染土壤修复的重要候选植物。为揭示青葙对镉胁迫的适应性特征及生理机理,研究不同镉浓度(0、50、100、200、500μmol·L~(-1))对其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镉对青葙种子发芽率和萌发势影响较小,但降低了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生物量;青葙在镉胁迫下整体长势良好;随着镉浓度的升高,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下降;随着镉浓度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含量则逐渐升高。研究结果表明,青葙具有较强的耐镉能力,能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调控体内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缓解镉带来的毒害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萍  鲜孟筑  胡立勇  徐正华  
以7个油菜品种为材料,采用光照培养箱进行不同温度处理,观察油菜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对照条件下各品种发芽出苗进程基本一致,品种间差异不大,随着温度降低,各品种发芽及出苗进程变缓,圣光77、德油8号、丰油730受低温影响较大;发芽指数、幼苗活力指数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29.5%~99.5%、8.7%~97.5%,平均发芽时间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而明显延长,15℃(光照12h)/10℃(黑暗12h)下延长0.5~4.0d,10℃/5℃下延长4.6~12.0d;随着温度的降低,苗高、根长、总长逐渐降低,其中沣油823受低温影响较小,德油8号、圣光77受低温影响较大,1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春荣  李红  夏立江  任丽萍  饶震红  
在我国水资源危机日趋严重,土壤重金属镉污染面积不断扩大的情况下,针对抗旱、抗寒能力强,生物量 大、经济实用价值高的紫花苜蓿,进行了重金属镉、锌的抗性试验研究。研究重点是重金属Cd2+,Zn2+对紫花苜蓿种 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d2+,Zn2+处理液对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具有激活效应,高浓度 的Cd2+,Zn2+处理液抑制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且对根的作用大于对芽的作用;而混和处理液对种子的影响大 于单一离子的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麦苗苗  石大兴  王米力  李伟  
以连香树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PEG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质量浓度(140~301g.L-1)的PEG预处理连香树种子,能促进种子萌发和芽苗生长,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如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含量,提高保护性酶SOD,POD和CAT的活性,降低MDA含量,修复膜系统损伤,提高其抗旱性。在干旱胁迫下,伴随PEG质量浓度的增加,连香树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抑制,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可溶性糖、脯氨酸和MDA含量升高,保护性酶SOD和CAT的活性升高及POD活性下降。连香树对干旱胁迫较为敏感,PEG质量浓度≥95g.L-1对种子萌发、芽苗胚轴和胚根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俊风  李庆梅  段新芳  刘广全  彭祚登  
用0.05%、0.1%、0.15%、0.2%4种浓度壳聚糖乙酸溶液对酸枣种子浸种24h,以清水浸种24h为对照。25℃恒温培养15d,每天光照8h,酸枣种子的发芽率、种子活力、α-淀粉酶活性、脱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比对照高,壳聚糖处理的最佳浓度为0.1%;用以上4种浓度壳聚糖乙酸溶液喷施正常生长的酸枣幼苗,清水喷洒为对照,其幼苗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壳聚糖浓度为0.1%时效果最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涌栋  罗未蓉  李新峥  刘遵春  
以黄瓜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Ca2+浓度处理,研究了Ca2+浓度对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Ca2+处理(0~0.05 mg/L)对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当Ca2+浓度为0.05 mg/L时最有利于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下胚轴长,下胚轴粗度,生物量,含水量均高于对照及其他浓度处理;幼苗体内的丙二醛含量,质膜相对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POD活性均呈下降趋势并在此浓度得到最低。但从0.5mg/L开始,随着Ca2+浓度增加,黄瓜种子萌发的各项指标开始下降,幼苗生长的各项生理指标开始上升,对黄瓜种子发芽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泽全  舒长生  董雪芳  赖运平  李俊  魏会廷  彭正松  杨武云  
以3个小麦品种为实验材料,在室温(18℃)和低温(4℃)胁迫下测定发芽特性和幼苗(萌发15 d)形态指标,以各性状低温与室温下测定值的比值(相对值)作为小麦耐低温评价指标,评价小麦萌发和幼苗的耐低温特性。结果表明:低温降低小麦发芽速度和阻碍幼苗生长,苗比根对低温敏感,低温的干鲜比大于室温的干鲜重比值;种子萌发和幼苗期的各性状相对值可以作为鉴定小麦耐低温的评价指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