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75)
- 2023(3170)
- 2022(2580)
- 2021(2416)
- 2020(2127)
- 2019(4500)
- 2018(4475)
- 2017(7133)
- 2016(4425)
- 2015(5275)
- 2014(5342)
- 2013(5020)
- 2012(4553)
- 2011(4332)
- 2010(4345)
- 2009(3929)
- 2008(3765)
- 2007(3513)
- 2006(3069)
- 2005(2740)
- 学科
- 济(14491)
- 经济(14488)
- 业(13506)
- 管理(11947)
- 企(11388)
- 企业(11388)
- 技术(10918)
- 学(9257)
- 方法(6051)
- 理论(5836)
- 技术管理(5741)
- 教学(5575)
- 教育(5426)
- 数学(4954)
- 数学方法(4891)
- 中国(4066)
- 农(3914)
- 学法(3816)
- 教学法(3816)
- 学理(3471)
- 学理论(3471)
- 研究(3115)
- 经济学(2916)
- 农业(2802)
- 新技术(2612)
- 高新(2607)
- 高新技术(2607)
- 业经(2604)
- 财(2139)
- 贸(2067)
- 机构
- 学院(66166)
- 大学(66097)
- 研究(25918)
- 济(21652)
- 经济(21080)
- 管理(19584)
- 科学(19058)
- 农(17340)
- 理学(16361)
- 理学院(16147)
- 中国(15929)
- 管理学(15711)
- 管理学院(15596)
- 所(14802)
- 京(14591)
- 业大(14086)
- 农业(14077)
- 研究所(13850)
- 技术(13042)
- 江(11371)
- 中心(10932)
- 范(10083)
- 师范(9861)
- 省(9407)
- 院(9326)
- 北京(9192)
- 农业大学(9120)
- 州(8682)
- 教育(8493)
- 室(8221)
- 基金
- 项目(45432)
- 科学(33064)
- 研究(31407)
- 基金(28962)
- 家(27505)
- 国家(27295)
- 科学基金(21215)
- 省(20528)
- 划(17125)
- 教育(16752)
- 社会(16487)
- 社会科(15482)
- 社会科学(15478)
- 基金项目(14910)
- 自然(14567)
- 自然科(14218)
- 自然科学(14211)
- 自然科学基金(13953)
- 编号(12879)
- 资助(12217)
- 重点(11560)
- 创(10767)
- 科技(10662)
- 成果(10621)
- 课题(10574)
- 计划(10259)
- 创新(10161)
- 发(9956)
- 部(9364)
- 技术(9236)
共检索到1010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瑞明
出膜3-7日龄的鳜鱼苗处于开口期,其能否顺利摄食第一口至关重要。在开口期培育中,饵料鱼苗的体高、游泳能力、体型与鳜鱼苗的口裂宽要相适应,以团头鲂或鳊鱼苗作为开口饵料鱼苗最好;同时探讨了开口期培育的培育方式与放养密度。
关键词:
鳜鱼苗 生物学 开口期培育 饵料鱼苗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龙光华 胡大胜 刘坚红 陆文忠 周光莹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忠文 杨志刚 奚绍礽 王国新 陈年令 李春保
通过两年的试验,系统地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网箱培育鳜鱼种技术模式,即:五月上中旬催产,团头鲂挂巢开口,二级网箱培育,配足适口饵料鱼,坚持“四勤一防”。使用该模式能为鳜成鱼养殖提供品种纯、批量大、规格齐、成本低的鳜鱼种。1991年试验结果:从6毫米的鳜鱼苗28539尾养成50.4毫米鳜鱼种21797尾,成活率达76.38%,平均每尾消耗饵料鱼396尾,每尾鳜鱼种成本为0.83元。
关键词:
鳜鱼 苗种培育 技术模式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亦华
加州鲈鱼苗种培育技术李亦华(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福州350002)加州鲈鱼因其生长快、耐低温、病害少、肉质好等特点,已被作为淡水优良品种养殖的新对象。近年来我省各地对加州鲈鱼的苗种需求量不断增多,尤其对5厘米以上的苗种要求更为迫切。据此,我所在199...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炎发 毕道生 芦学亮
地热水繁殖鳜鱼及苗种培育技术陈炎发(湖北省蒲圻市水产局437300)毕道生(湖北省蒲圻市水产局437300)芦学亮(蒲圻市水产良种场437300)近几年,我们在蒲圻市水产良种场,利用地热水,提早进行鳜鱼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的研究,所培育的苗种供应到养...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黎祖福 陈省平 庄余谋 庄杰贵
利用海水网箱养殖3龄以上的鞍带石斑(Epinepheluslanceol)亲鱼进行人工繁殖。催产前3个月进行亲鱼强化培育,在水温≥22℃的春、夏季,用HCG400~500IU/kg鱼体重和LRH-A330~50μg/kg鱼体重进行催产,催产后27h左右开始产卵。受精率59·5%~78·5%。受精卵在盐度28~33、水温25~28℃、pH8·0~8·5的水环境中22h孵化出仔鱼。室内培育仔鱼两批:第1批培育初孵的仔鱼1070万尾,放苗前,往池中加入30~50万个/ml小球藻液,放养密度为2万/m3左右,经35d培育,获得4~5cm以上的鱼苗27·3万尾,成活率2·6%;第2批培育初孵仔鱼735万...
关键词:
鞍带石斑 人工繁殖 苗种培育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史建全 祁洪芳 杨建新 惠金莉 毛月风 王东辉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冯晓宇 杨仲景 郭水荣 李行先 王宇希
对唇鱼骨(Hemibarbuslabeo)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唇鱼骨野生亲本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在水温19·0~21·0℃时一次性注射LHR-A2、HCG和DOM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18~21·5h;2005~2006年采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及人工授精、流水孵化、豆浆法培育鱼苗等方法,共催产雌鱼44尾,平均催产率81·5%,共计产卵45·7万粒,平均受精率82·6%,孵化率77·4%,共孵出鱼苗24·5万尾。鱼苗经25~30d豆浆法培育后可达3cm以上,平均成活率为65·5%,共培育夏花15·1万尾。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符泽雄
紫红笛鲷(Lutianuo argentimaculat-us Forskal),俗名红柔,属鲈形目、鲈亚目、鲈总科、笛鲷科、笛鲷属。该鱼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是优质高档水产品,国际市场十分畅销。由于紫红笛鲷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食性杂,适盐范围广等优点,是我国海水网箱养殖的主要鱼类品种之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