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67)
- 2023(15271)
- 2022(13356)
- 2021(12286)
- 2020(10294)
- 2019(23628)
- 2018(23461)
- 2017(44404)
- 2016(24730)
- 2015(27815)
- 2014(27830)
- 2013(27606)
- 2012(25950)
- 2011(23684)
- 2010(23681)
- 2009(21393)
- 2008(20793)
- 2007(18426)
- 2006(16403)
- 2005(14765)
- 学科
- 济(100192)
- 经济(100094)
- 管理(65788)
- 业(64018)
- 企(51057)
- 企业(51057)
- 方法(41496)
- 数学(35585)
- 数学方法(35163)
- 中国(29383)
- 农(28558)
- 地方(25794)
- 学(24879)
- 业经(23025)
- 财(21864)
- 农业(19487)
- 贸(17677)
- 贸易(17662)
- 制(17363)
- 易(17048)
- 环境(16522)
- 理论(16247)
- 和(16065)
- 技术(16003)
- 银(15668)
- 银行(15588)
- 融(15255)
- 金融(15253)
- 行(15046)
- 发(14583)
- 机构
- 大学(352459)
- 学院(351034)
- 济(134535)
- 管理(132979)
- 经济(131397)
- 研究(129271)
- 理学(114378)
- 理学院(112914)
- 管理学(110695)
- 管理学院(110080)
- 中国(94529)
- 科学(85309)
- 京(78168)
- 农(69522)
- 所(68570)
- 研究所(62911)
- 财(59608)
- 业大(58854)
- 中心(57184)
- 农业(54876)
- 江(53634)
- 北京(49964)
- 范(48998)
- 师范(48350)
- 院(47171)
- 财经(47115)
- 州(43264)
- 经(42832)
- 省(40955)
- 技术(40346)
- 基金
- 项目(241828)
- 科学(187475)
- 基金(171948)
- 研究(171571)
- 家(153604)
- 国家(152279)
- 科学基金(127622)
- 社会(103970)
- 社会科(98239)
- 社会科学(98213)
- 省(96460)
- 基金项目(91424)
- 自然(85864)
- 自然科(83788)
- 自然科学(83765)
- 划(82358)
- 自然科学基金(82255)
- 教育(78537)
- 资助(71323)
- 编号(69764)
- 成果(56947)
- 发(55600)
- 重点(55425)
- 部(51852)
- 创(49990)
- 课题(49838)
- 科研(46808)
- 计划(46756)
- 创新(46648)
- 大学(43460)
- 期刊
- 济(153535)
- 经济(153535)
- 研究(104243)
- 中国(74317)
- 学报(65387)
- 农(63191)
- 科学(58156)
- 管理(49810)
- 大学(47630)
- 学学(44767)
- 农业(44072)
- 教育(44035)
- 财(42756)
- 融(30527)
- 金融(30527)
- 技术(30154)
- 业经(25949)
- 经济研究(23902)
- 业(23145)
- 财经(22357)
- 图书(20121)
- 问题(19626)
- 经(19098)
- 科技(18454)
- 业大(17522)
- 版(17320)
- 资源(17004)
- 技术经济(16584)
- 理论(16362)
- 现代(15484)
共检索到5292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维信 贾江
鳙(Aristichthysnobilis)、团头鲂(Megalobramaamblycephala)和短盖巨脂鲤(Colossomabrachypomum)胚胎与仔鱼体内三碘甲腺原氨酸(T_3)和甲状腺素(T_4)含量的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进行测定,研究发现胚胎阶段的T_3和T_4含量较稳定,出膜后仔鱼阶段的T_3和T_4含量逐渐下降。结合三种鱼类典型甲状腺腺泡结构发生的研究,表明甲状腺腺泡最早出现在咽鳃区腹主动脉周围,典型甲状腺腺泡出现的时间分别与该种鱼类T_4含量的升高相一致。研究表明,鳙、团头鲂和短盖巨脂鲤早期发育阶段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动是由于母源性甲状腺激素的用尽耗竭与自身甲状腺...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施志仪 刘华
为了探讨甲状腺激素受体TRαA基因在牙鲆不同变态发育阶段中的表达差异,以及甲状腺激素T4和硫脲处理对TRαA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了半定量RT-PCR法测定牙鲆不同发育阶段头部甲状腺激素受体TRαA mRNA水平。结果显示,牙鲆不同变态发育阶段甲状腺激素受体TRαA基因表达存在明显差异,从受精卵到变态期TRαA表达量呈缓慢增加趋势,到24日龄出现第一个表达高峰,随后表达量下降,30日龄之后随日龄增加表达量又逐渐增加,至变态高峰期38日龄出现第二个表达高峰,而且高于第一个表达高峰,至成鱼表达量再次下降至较低水平。甲状腺激素T4处理组和硫脲处理组与同日龄正常组相比,TRαA的表达也有明显差异,在甲状...
关键词:
牙鲆 变态 甲状腺激素受体 基因表达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莉芳 罗丽飞 陈宇龙 高泽霞
通过基因克隆获得了团头鲂3种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基因的CDS(coding sequence)序列:ERα(1 904 bp)、ERβ1(1 842 bp)和ERβ2(2 609 bp),比较不同物种间的ERs基因的同源性,结果显示团头鲂ERs与鲤、金鱼和斑马鱼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为分析ERs对团头鲂性腺与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分别以团头鲂不同年龄阶段的生长快慢群体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ERs在不同年龄阶段生长快慢个体肌肉和性腺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在1龄到3龄团头鲂肌肉中,ERα和ERβ1在生长快组(FG)中的表达量整体高于生长慢组(SG)(P<0.05),并且ERα在1龄FG和SG团头鲂中的表达量差异比2龄和3龄团头鲂更为明显(P<0.05)。ERβ2在FG和SG团头鲂中的表达量差异与ERα和ERβ1相反(P<0.05),且在3龄雄性团头鲂中,ERβ2在FG组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SG组。在1龄和2龄雌性团头鲂中,雌激素受体基因ERα、ERβ1和ERβ2在FG组的表达量显著高于SG组。在雄性团头鲂中,ERα在1龄FG组的性腺中的表达量高于SG组;1龄和2龄雄性团头鲂性腺中,ERβ2在FG组的表达量显著低于SG组,但在3龄雄性性腺中,ERβ2在FG组的表达量显著高于SG组。以上研究结果表明,ERs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鱼类生长和性腺发育,ERα、ERβ1和ERβ2可能组成一个复杂的调控体系,彼此相互影响,并共同调节机体生长和性腺发育。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柳凌 郭峰 张洁明 鲁大椿 张涛
对产卵前的雌鳗注射了不同剂量的甲状腺素(T4),然后利用放射性免疫法(RIA)测定了雌鳗血清、卵、胚胎及幼苗各发育时间段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甲状腺素(T4)的含量变化。结果发现,注射外源T424h后,随着雌鳗血清中的T4含量达到峰值,T3含量也达到了峰值。说明日本鳗鲡体内存在5’-单脱碘酶。与此同时,随着血清中T3和T4含量达到峰值,卵中的T3和T4含量也达到了峰值,进而证明母体中的T3和T4能够转入鳗鲡幼苗。进一步调整T4的注射剂量和时间后发现,在21℃水温条件下,T4的剂量为10~15mg·(500g)-1时,注射催产针前12h注射的效果最好。用该方法注射T4后,幼苗各发育时间段的存活...
关键词:
日本鳗鲡 甲状腺激素 血清 卵 幼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培 杨博 沈永宝
将油松种子置于(25±1)℃培养箱中培养,通过分析胚乳内GA3、IAA、ZR及ABA含量的变化,探讨种子萌发初始阶段胚乳内源激素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油松种子胚乳内源激素在萌发初始阶段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GA3含量在培养最初27h变化不明显,随后逐渐升高,在培养结束时达到最大值18.87ng/g。IAA和ZR的含量表现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其中ZR含量在培养最初9h变化较小,随后快速升高,在培养45h达到最大值15.57ng/g后,又缓慢降低。IAA在置床最初18h含量基本保持在22.22~22.54ng/g,随后迅速升高,在培养54h达到峰值29.06ng/g后,含量开始降低。ABA含量...
关键词:
油松种子 萌发初始阶段 内源激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卢素芳 赵娜 刘华斌 何瑞国
研究了黄颡鱼受精卵孵化期间和仔鱼发育阶段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的组成变化规律。采用常规化学分析方法和气相色谱法对黄颡鱼从鱼卵受精开始至仔鱼孵化后未投饵的7d内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受精卵在整个孵化期间脂肪含量有下降趋势。受精卵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饱和脂肪酸含量。受精卵在整个孵化期间各种脂肪酸含量无明显变化。仔鱼孵化后,鱼体总脂肪含量急剧下降,总脂含量从0日龄的4.57%降低到7日龄的0.75%。仔鱼在饥饿期间鱼体脂肪酸组成发生明显变化,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最为明显,尤其是C18∶1。仔鱼在饥饿期间,脂肪酸按n-9>n-6>n-3顺序被先后利用,黄颡鱼仔鱼发育阶段主要以单不饱和...
关键词:
黄颡鱼 受精卵 仔鱼 脂肪酸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樊佳佳 白俊杰 李小慧 杜芳芳 于凌云 叶星
研究采用RT-PCR、RACE和PCR技术从大口黑鲈胃组织中克隆得到ghrelin基因的cDNA。该基因全长434bp,其中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321bp,编码107个氨基酸的前肽,20个氨基酸的成熟肽位于第27位到第46位氨基酸处。前肽和成熟肽的氨基酸与已报导的舌齿鲈进行同源性分析,相似性分别为85%和90%。为进一步了解ghrelin基因在鱼体早期发育阶段的表达,本实验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了ghrelin基因在大口黑鲈胚胎和仔鱼发育过程的表达谱。结果显示,ghrelin基因在受精卵时期就有少量表达,但直到体节出现之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传喜 谢从新 黎会平 张席成
研究了建鲤Cyprinuscarpiovar.uian卵和仔鱼的水分、钠、钾、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含水量在卵的整个发育阶段基本保持在83.5%~84.5%之间,仔鱼发育初期含水量74%~75%,当其初次摄食后即上升到85%左右并保持上升趋势。初孵仔鱼卵黄囊含水量约为57.5%,远较躯体含水量92.78%低。钠、钾离子的含量在卵和仔鱼发育期间波动剧烈。脂肪在卵的发育期间无明显变化,在仔鱼首次摄食时降到最低值,此后逐渐回升。蛋白质含量从卵到仔鱼首次摄食前呈明显下降趋势,摄食后其含量明显上升。
关键词:
建鲤,卵,仔鱼,生化成分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曲宪成 杨艳红 刘其根 刘颖
利用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克隆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脑下垂体中促甲状腺激素β亚基(TSHβ)基因,并对其基因结构和系统进化进行分析。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614 bp;5’端非翻译区100 bp;3’端非翻译区61 bp;开放阅读框架(ORF)453 bp,共编码150个氨基酸。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鲤鱼(Cyprinus carpio)、金鱼(Carassius auratus)、斑马鱼(Danio rerio)、鲑鱼(Salmo salar)、虹鳟(Oncorhynchusmys...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区又君 李加儿 艾丽
为了解条石鲷早期发育过程重要形态特征的变化,在广东饶平通过全人工繁殖和池塘育苗,观察了条石鲷胚胎和仔稚幼鱼发育过程体表色素的变化和色素带的发生和形成过程,统计了每个发育阶段不同色素带的出现频率。结果显示,条石鲷的色素细胞有黑色素、黄色素和褐色素3种,均为菊花状色素,其色素的发生和变化从胚体期开始贯穿了整个早期发育阶段。随着仔、稚鱼发育,色素细胞由小变大,分枝从较短、较少到较长、连成网状再到分枝更密、更短,细胞由稀疏、均匀分布到成丛密集分布,鱼体颜色也由浅且透明变得很深。将条石鲷体表色素带的形成过程分为8个阶段,分别对应于无色素带和7条色素带的形成;色素带最初是从头顶和腹部下方对应于前3条色素带...
关键词:
条石鲷 早期发育 色素 色素带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云龙 张海龙 王凌宇 顾贝易 樊启学
鱼类早期发育阶段是其生活史中的关键时期之一,生理、形态学变化剧烈,死亡率极高。研究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生长规律及其生理特性,可为了解鱼类早期阶段的致死因子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提高苗种阶段的生长率和成活率,也对制定合理的早期培育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异速生长模式对确定仔鱼的养殖模式有重要的指示作用,鱼类在早期阶段会优先发育与生命活动关系较密切的器官,以期达到较高的早期成活率。RNA/DNA是评价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生长率的有效指标,也可用于评价仔稚鱼的生长潜力、营养状况、饲料营养水平以及确定关键期。研究仔稚鱼消
关键词:
早期阶段 异速生长 核酸 消化酶 演变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郭威 胡青 高宇 汤蓉 迟巍 李大鹏
以购自武汉市白沙洲水产品批发市场的360尾黄鳝(Monopterus albus)为样本,测定了雌性、间性及雄性个体血清中睾酮(T)、雌二醇(E2)、甲状腺素(T4)、三碘甲腺原氨酸(T3)、皮质醇以及血糖水平,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了阐述。结果显示:血清T3在不同性别的黄鳝中维持在同一水平,T4与T3的变化趋势一致;黄鳝从雌性过渡到间性时血清T显著下降,从间性过渡到雄性时则显著上升,而E2仅在黄鳝由间性过渡到雄性时才出现显著下降;雌性与间性黄鳝血清皮质醇处于同一水平,均显著高于雄性(P<0.05);血糖在不同性别的黄鳝中也维持在同一水平。结果表明:血清E2与T水平分别与黄鳝卵巢及精巢的发育保持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樊卫国 安华明 刘国琴 何嵩涛 刘进平
以刺梨品种贵农5号为材料,对其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及内源激素含量动态进行了观察测定,结果表明,刺梨幼果花托中GA1+3、IAA和ZRs含量高,随幼果发育,花托中GA1+3、IAA和ZRs含量下降;种子内GA1+3和IAA含量随种子发育而增加,至种子成熟后GA1+3和IAA含量下降。幼果花托和种子中的ZRs和ABA含量较高,随果实发育呈下降趋势。在正常授粉受精的幼果中,GA1+3、IAA、ZRs和ABA含量极显著高于未受精幼果;畸形果实正常发育一侧的花托中,GA1+3、IAA和ZRs含量明显高于畸形一侧的。刺梨果实的生长与发育对种子的依赖性很强,在不授粉受精或授粉受精不正常的情况下,由于不能形成种子...
关键词:
刺梨 生育期 果实发育 内源激素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林东明 孙程婕 宣思鹏 韩飞 陈新军
阿根廷滑柔鱼是典型的头足类,资源生物量与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积累及生殖投入密切相关。为了获知雌性阿根廷滑柔鱼性腺发育各阶段的脂肪酸组成及其变化特点,研究采用氯仿甲醇法和气相色谱法检测分析胴体、消化腺和卵巢的脂肪酸种类及其含量。结果表明,雌性阿根廷滑柔鱼胴体、消化腺和卵巢3个组织的脂肪酸均以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为主,饱和脂肪酸(SFA)次之,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总含量最低。胴体组织的脂肪酸种类最全面,共检测出28种脂肪酸,消化腺和卵巢分别检测出21种和17种脂肪酸。检测发现3个组织中SFA均以C16∶0脂肪酸最为丰富,MUFA以C18∶1n9c和C20∶1脂肪酸为主,PUFA的DHA(C22∶6n3)最丰富,EPA(C20∶5n3)次之。胴体的SFA和MUFA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在产卵期显著降低;消化腺的PUFA保持相对稳定水平,但是其含量显著低于胴体和卵巢;卵巢持续积累脂肪酸,在产卵期时MUFA和PUFA显著降低。研究表明,雌性阿根廷滑柔鱼胴体、消化腺和性腺3个组织的脂肪酸种类具有组织特殊性,而主要脂肪酸具有一致性。性腺发育过程中,胴体的SFA和MUFA可能转化为能量供给卵巢发育,消化腺的PUFA则向胴体和卵巢转移,卵巢则持续积累脂肪酸供给卵子发生。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鸿 李智辉 李天来 周广柱
新铁炮百合花芽分化及发育的机理对于生产栽培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索其花芽分化及发育的机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花芽分化及发育过程中叶片和茎内的内源多胺(腐胺,精胺、亚精胺)和部分內源激素(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花芽分化及发育过程中,腐胺(Put)、精胺(Spm)、亚精胺(Spd)含量均增加,以Put最为明显;叶片中Put含量在花原基分化期下降,外花被和雌蕊原基形成期含量较高,茎内Put含量除外花被原基形成期外与叶片内Put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叶片和茎内Spd含量与Spm含量变化相似,花芽发育后期Spd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但是雄蕊原基形成期Spm含量最高(59.94nmo...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