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69)
- 2023(5869)
- 2022(5264)
- 2021(4740)
- 2020(4367)
- 2019(10364)
- 2018(10234)
- 2017(19918)
- 2016(11294)
- 2015(13029)
- 2014(13384)
- 2013(13528)
- 2012(12979)
- 2011(11951)
- 2010(12023)
- 2009(11349)
- 2008(11522)
- 2007(10706)
- 2006(9185)
- 2005(8272)
- 学科
- 济(48586)
- 经济(48534)
- 管理(29139)
- 业(28829)
- 方法(25323)
- 数学(22707)
- 企(22497)
- 企业(22497)
- 数学方法(22493)
- 农(13517)
- 学(13002)
- 财(12468)
- 中国(11578)
- 贸(9671)
- 贸易(9670)
- 易(9382)
- 地方(9180)
- 农业(8854)
- 制(8738)
- 业经(8716)
- 和(7530)
- 务(7487)
- 财务(7473)
- 财务管理(7444)
- 银(7011)
- 企业财务(7010)
- 银行(6961)
- 融(6822)
- 金融(6819)
- 理论(6782)
- 机构
- 大学(174485)
- 学院(171554)
- 济(68541)
- 经济(67019)
- 研究(63372)
- 管理(60979)
- 理学(52283)
- 理学院(51622)
- 管理学(50501)
- 管理学院(50203)
- 中国(46570)
- 科学(43234)
- 农(40767)
- 京(38089)
- 所(35281)
- 农业(32947)
- 研究所(32424)
- 业大(32067)
- 财(30690)
- 中心(28827)
- 江(27240)
- 财经(24341)
- 北京(23990)
- 院(22296)
- 经(21996)
- 范(21928)
- 师范(21543)
- 经济学(21441)
- 农业大学(21311)
- 州(21040)
- 基金
- 项目(113791)
- 科学(86388)
- 基金(80911)
- 研究(76201)
- 家(73621)
- 国家(73038)
- 科学基金(59428)
- 社会(45497)
- 省(45153)
- 社会科(42931)
- 社会科学(42912)
- 基金项目(42723)
- 自然(41189)
- 自然科(40169)
- 自然科学(40146)
- 自然科学基金(39432)
- 划(39024)
- 教育(35474)
- 资助(34781)
- 编号(30425)
- 重点(26586)
- 成果(25267)
- 部(25114)
- 发(24763)
- 计划(24081)
- 科研(23088)
- 创(22863)
- 科技(21989)
- 课题(21764)
- 创新(21511)
共检索到2529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宪时 许钟 汪劲 郭全友
对日本鳗鲡 (Anguillajaponica)、欧洲鳗鲡 (Anguillaanguilla)及其制品烤鳗进行胆固醇、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 ,鳗鲡的胆固醇含量与其他鱼类接近 ,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及其烤鳗制品的胆固醇质量比分别为 0 .85 2、0 .832mg/ g和 1.15、1.12mg/ g。鳗鲡各食用部位中除腹部的胆固醇较高外 ,其他部位没有明显差异。鳗鲡的脂肪质量分数 16 %~ 2 4 % ,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分别为 18.9%和 19.0 % ,EPA +DHA质量比分别达 2 2 .6 6mg/ g和 2 9.2 7mg/ g。
关键词:
鳗鲡 胆固醇 脂肪酸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胡磊 谢庆超 潘迎捷 刘海泉 赵勇
为更好地评价烹饪处理对中华绒螯蟹胆固醇及脂肪酸含量变化的影响,对蒸制和煮制后的雌雄中华绒螯蟹的蟹黄/蟹膏、腹肉和腿肉等3个可食部位中的胆固醇和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雌雄中华绒螯蟹中胆固醇含量相近,蒸制和煮制处理会造成各部位中胆固醇含量的降低,但差异性不明显;与煮制相比,蒸制后可食部位胆固醇流失较少。雌蟹蟹黄中总脂肪酸含量(∑FFA)高于雄蟹蟹膏,而雄蟹腹肉和腿肉中∑FFA略高于雌蟹;3个可食部位中,蟹黄与蟹膏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MUFA)占比最高,腹肉和腿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PUFA)占比最高;蒸制和煮制对蟹黄中脂肪酸基本无影响,与蒸制相比,煮制对蟹膏各类脂肪酸影响较大,含量显著下降;经蒸制与煮制处理后,中华绒螯蟹中主要饱和脂肪酸仍为棕榈酸和硬脂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EPA和DHA为主。因此,与煮制相比,蒸制能够减少胆固醇和可食部位中主要脂肪酸的流失,更有利于保留中华绒螯蟹的营养价值,对中华绒螯蟹的烹饪处理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胆固醇 脂肪酸 蒸制 煮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德权 黄志斌
本实验是选用雌雄两性的幼鼠,按随机区组法分成三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豆油、鱼油和鱼油浓缩物。喂养4周后,发现喂鱼油和鱼油浓缩物的两组幼鼠血清总脂和总胆固醇含量低于喂豆油组的(P0.05)。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潘学军 张文娥 刘伟 张政 彭剑
以贵州省赫章县3个乡镇的20个核桃优良单株种仁为试材,利用气相色谱仪和氨基酸分析仪,对核桃种仁中脂肪酸和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贵州核桃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为74.63%~91.45%,20个单株的平均含量为88.47%,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占45%~75%,n-6(PUFA)/n-3(PUFA)为(7.20~15.42)∶1,SFA∶MFA∶PUFA为1∶(0.57~5.21)∶(2.39~9.59),具有SFA含量低、PUFA含量高的特点,属于亚麻酸类油脂;贵州核桃种仁中富含17种氨基酸,其中Arg、G lu和Asp含量较高;含有人体10种必需氨基酸(EAA)中的...
关键词:
核桃种仁 脂肪酸 氨基酸 贵州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铁柱 李慷 吴嘉敏 刘利平
为了解日本鳗鲡玻璃鳗的早期营养需求,分别对中国近海6个不同地点玻璃鳗体组织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野生玻璃鳗体组织中水分含量为78.62%±2.03%,干重基础下粗蛋白质含量为69.08%±0.64%、粗脂肪含量为11.96%±1.33%、粗灰分含量为11.45%±1.30%。在台州、舟山、南通和东台4个采样点的样品中,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而粗蛋白含量以舟山点最高、粗脂肪含量最低,并且舟山点样品肠道内发现可见内容物。玻璃鳗样品中氨基酸含量以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赖氨酸、亮氨酸最高,半胱氨酸最低;除舟山点外,各采样点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差异。不同洄游地点玻璃鳗组织中脂肪酸含量均以C16:0、 C18:1n9、 C20:5n3(EPA)、 C22:5n3、 C22:6n3(DHA)为主要成分,其中EPA和DHA共占脂肪酸总量的31.59%±1.00%,不同洄游地点样品必需脂肪酸含量差异明显。研究表明,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对于玻璃鳗的正常生长存活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对比不同地点营养物质组成及稚鱼饵料理论需求量分析,推测舟山点海洋环境中包含更适合玻璃鳗稚鱼摄食的食物,需进一步研究分析,为日本鳗鲡开口饵料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日本鳗鲡 玻璃鳗 近海洄游 营养分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常青 熊邦喜 龙良启 历成新 张林林
对池养条件下3种规格鳗鲡的粗脂肪含量和肌肉、肝脏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鳗鲡的粗脂肪含量随着体长体重的增加而增加。肌肉的脂肪酸共测出16种,其含量除了18∶1ω7ω9、20∶1ω9和18∶2ω6不同外,其余脂肪酸在3种规格鳗鲡间相近。肝脏的脂肪酸共测出15种,其中22∶6ω3含量较高,分别占仔、幼、成鳗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的50.16%、54.87%和51.85%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佳冉 胡深强 梁小虎 丁鹏 贾先波 陈仕毅 王杰 赖松家
【目的】比较夏西本杂交牛皮下和肾周脂肪组织形态及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30头18月龄体质量相近的夏西本杂交公牛进行屠宰,采集腹部皮下和肾周脂肪组织,称其质量后制作石蜡组织切片,观测2种脂肪的组织学差异;应用GC-MS技术测定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1)肾周脂肪组织质量显著大于皮下脂肪组织(P0.05)。(2)皮下和肾周脂肪组织中都检测出33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15种,含量最高的有硬脂酸、棕榈酸;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 8种,油酸含量最高;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10种,含量最高的为亚油酸。皮下和肾周脂肪组织的脂肪酸组成相似,但其含量有明显差异,SFA含量分别为(68.58±2.64)%和(73.16±1.71)%,MUFA含量分别为(21.45±2.14)%和(18.06±1.25)%,PUFA含量分别为(9.97±1.01)%和(8.78±1.38)%,SFA、MUFA、PUFA含量在2种脂肪组织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对脂肪酸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并与脂肪组织质量和脂肪细胞直径进行关联分析后发现,肾周脂肪酸主成分1,2,4,5和7与脂肪组织质量和脂肪细胞直径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而皮下脂肪酸的各主成分与脂肪组织质量和脂肪细胞直径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夏西本杂交牛皮下和肾周脂肪组织质量和组织学形态具有明显差异,两者脂肪酸组成相似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棕榈酸、棕榈油酸等部分脂肪酸的含量与不同部位脂肪组织的脂质沉积能力有一定的关联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俞春莲 王正加 夏国华 黄坚钦 刘力
以10个不同品种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品种的薄壳山核桃的脂肪相对含量及脂肪酸组成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核桃仁中的脂肪相对含量为69.11%~78.19%,出仁率为36.79%~59.47%,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90.00%,其中以油酸最高,其次是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亚麻酸、花生酸,且油酸和亚油酸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不同品种的薄壳山核桃油脂肪酸组成相同,但脂肪酸相对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其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相对含量为73.01%~58.76%;多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为主,相对含量为32.20%~19.69%,...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登超 王钧毅 韩传明 崔淑英 侯立群
以国内外不同品种核桃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品种核桃仁中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成分,结果表明:核桃仁中的脂肪含量在66%左右。核桃仁中共检测出肉豆蔻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珠光脂酸、顺-10-十七碳-烯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花生酸和顺-11-二十碳-烯酸、二十二碳酸12种脂肪酸。脂肪酸碳链长度主要集中在C16~C18之间,以亚油酸含量最高,其次为油酸、α-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其他脂肪酸含量较少(
关键词:
核桃 品种 脂肪 脂肪酸 气相色谱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毛永江 常玲玲 杨章平 吴海涛 陈莹 施雪奎 李云龙 梁祥焕 尹召华
【目的】探索中国荷斯坦牛乳中体细胞评分(SCS)与脂肪酸含量和组成的相关性。【方法】采集121头无临床乳房炎、胎次为2—3胎、泌乳期在100—300 d的中国荷斯坦牛早、中、晚共3次的混合奶样,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乳中脂肪酸含量,并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季节、胎次、泌乳阶段、乳中体细胞评分对乳脂率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同时对乳脂率和脂肪酸含量与乳中体细胞评分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乳中共检出21种脂肪酸,季节对脂肪酸含量和组成有显著影响(P<0.05),泌乳阶段对脂肪酸含量和组成影响较小;除十四碳一烯酸(C14:1)、棕榈油酸(C16:1)、十七酸(C17:0)、硬脂酸(C18:0)、亚油酸(...
关键词:
脂肪酸 体细胞评分 中国荷斯坦牛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石娟 潘克厚
微藻细胞中脂类的数量及质量是评价其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大量研究表明 ,改变培养条件及在不同的时期收获对微藻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有着显著影响。本文主要从培养基成分、光强、温度、通气量和生长期 5个方面综述了相关的研究成果 ,希望能为海洋微藻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微藻 培养条件 生长期 脂类 脂肪酸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立坚 杨会邦 张俊杰 蔡春
分别取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肉、脂肪、肝、眼和皮等组织,用氯仿-甲醇(2∶1,v/v)提取,以C17∶0为内标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了各组织脂肪酸种类及含量。结果显示:罗非鱼各种组织中含有16种脂肪酸,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酸含量最高,其次是眼睛、肝脏、鱼肉和鱼皮;各组织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为202~8869 mg/kg,主要为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为293~11219 mg/kg,主要为棕榈油酸(C16∶1)和油酸(C18∶1);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为362~...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洪琪 S.M.Renaud d.L.PaRRy K.C.Woo
作为虾、蟹、贝幼体以及海水仔鱼的生物饵料,新月菱形藻和铲状菱形藻提供的必需脂肪酸主要是20∶5(n-3),杷夫藻提供的主要是22∶6(n-3),在本试验条件下既能使微藻快速生长,又能合成较多脂肪以及(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最适温度因藻种而异,新月菱形藻为20℃、铲状菱形藻为15℃、杷夫藻为20℃。
关键词:
微藻,生长,总脂肪含量,脂肪酸组成,温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吴红 燕丽萍 李成忠 李霞 曲良谱 赵宝元
【目的】分析元宝枫单株间含油率和脂肪酸组分的差异,筛选优良单株进行良种繁育。【方法】以22株10年生初选优树的种子为研究材料,测定分析种子含油率和脂肪酸组分含量,采用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研究。【结果】1)优树种仁含油率为25.35%~50.11%,变异系数为0.19。其中WYZ-5和SYZ-5含油率最高,为50.11%;其次WYZ-1为48.79%,优树XYZ-3和XYZ-2含油率最低,仅为25.35%和28.42%;2)种仁油共鉴定出13种脂肪酸组分,优树脂肪酸组分间以γ-亚麻酸变异系数最大,为0.38;其次花生二烯酸为0.37,α-亚麻酸为0.36,硬脂酸0.35,花生酸0.29;神经酸、芥酸和花生一烯酸变异系数较小,分别为0.17、0.18和0.18;功能性成分神经酸的占脂肪酸总量的6.23%;3)元宝枫含油率和脂肪酸相关性分析表明,种仁含油率与脂肪酸组分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 <0.01),神经酸分别与不饱和脂肪酸、油脂含量弱正相关,亚油酸与脂肪酸组分间呈极显著性正相关关系;4)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3个性状综合为2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93.247%,同时也逐个分析了每个主成分中主要的特征向量,选取主成分及权重,建立了元宝枫综合品质得分数学模型,根据综合得分进行单株优良度排序。【结论】元宝枫单株含油率和脂肪酸组分差异显著,具有筛选高油、高神经酸元宝枫的遗传潜能;脂肪酸成分分析发现元宝枫籽油中芥酸含量高达17.60%,因此如何选育高神经酸,低芥酸优良单株是元宝枫品种选育的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