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35)
- 2023(4188)
- 2022(3504)
- 2021(3247)
- 2020(2772)
- 2019(6052)
- 2018(5813)
- 2017(10468)
- 2016(5483)
- 2015(5814)
- 2014(4877)
- 2013(4854)
- 2012(4445)
- 2011(4072)
- 2010(4249)
- 2009(4063)
- 2008(4116)
- 2007(3786)
- 2006(3364)
- 2005(3074)
- 学科
- 济(18941)
- 经济(18927)
- 管理(18000)
- 业(17428)
- 企(16168)
- 企业(16168)
- 技术(10355)
- 技术管理(8564)
- 学(6396)
- 中国(6080)
- 方法(5596)
- 业经(4833)
- 财(4362)
- 农(4306)
- 制(4251)
- 数学(4163)
- 数学方法(4060)
- 理论(3989)
- 地方(3890)
- 银(3858)
- 银行(3840)
- 行(3728)
- 融(3601)
- 金融(3598)
- 关系(3506)
- 贸(3369)
- 贸易(3364)
- 易(3243)
- 划(2927)
- 体(2873)
- 机构
- 大学(73054)
- 学院(72128)
- 研究(29539)
- 济(27600)
- 经济(27037)
- 管理(24781)
- 理学(21116)
- 中国(20928)
- 理学院(20781)
- 管理学(20274)
- 管理学院(20118)
- 科学(20030)
- 农(17592)
- 所(16276)
- 京(15875)
- 研究所(14934)
- 农业(13900)
- 业大(13511)
- 财(12768)
- 中心(12355)
- 江(12330)
- 院(11078)
- 省(11074)
- 北京(9862)
- 技术(9719)
- 州(9600)
- 财经(9564)
- 研究院(9035)
- 科学院(9035)
- 农业大学(8884)
- 基金
- 项目(50875)
- 科学(39070)
- 基金(35884)
- 研究(33763)
- 家(33382)
- 国家(33118)
- 科学基金(27389)
- 省(21525)
- 社会(21203)
- 社会科(20118)
- 社会科学(20111)
- 基金项目(18469)
- 自然(18282)
- 自然科(17928)
- 自然科学(17912)
- 自然科学基金(17601)
- 划(17534)
- 教育(14923)
- 创(14019)
- 资助(13994)
- 创新(13390)
- 重点(12067)
- 编号(11652)
- 发(11404)
- 计划(11008)
- 科技(10849)
- 业(10680)
- 新(10205)
- 部(10023)
- 科研(9890)
共检索到1166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国良 徐兴林 路正
本文报道在我国浙江省发现的鳗鲡爱德华氏病病原菌特征。从患病鳗鲡内脏分离到9株菌,用其中的E895205等4株菌进行人工感染,死亡率均为100%,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似。这些菌株的特征一致。均为G~-短杆菌,单个,周鞭毛,兼性厌氧,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氧化酶阴性,接触酶阳性,产H_(?)S。不能利用柠檬酸盐和丙二酸盐作为唯一碳源,鸟氨酸和赖氨酶脱羧酶阳性。属爱德华氏菌属细菌。比较已报道的四个种,认为E895205等菌株为一新种,定名为浙江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zhe jiangensis sp. nov.)。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昌福 吴志新 高汉娇
从江苏海安和广东中山等地送检的患爱德华氏菌病的日本鳗鲡中分离到12个菌株,经过对菌株的形态观察,直接荧光抗体法鉴定和生化特性测试,证明了其中10个菌株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atarda)。选用其中4个菌株进行致病力测试结果表明,注射菌液后的日本鳗鲡能出现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并导致供试日本鳗鲡100%死亡。对分离菌株进行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对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土霉素和杆菌肽比较敏感,而对红霉素、青霉素G和先锋霉素Ⅳ不敏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广和 王坚 钱晓明 朱永祥 王建明 陆仁海
鳗鲡气单胞菌病一新种ANEWSPECIESOFAEROMONASASPATHOGENINEELS王广和王坚(海安县卫生防疫站,江苏省226600)钱晓明朱永祥王建明陆仁海(南通龙洋水产有限公司,江苏省226634)WANGGuangHe,WANGJ...
关键词:
鳗鲡,病原体,海安气单胞菌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伟妮 朱志华 陈智伟 梅景良 林旋
从患腐皮病的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体表溃烂处分离到1株病原菌(322A),对其进行了人工感染实验和生理生化分析,测定了该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和促旋酶(gyrase)B亚单位gyrB基因序列,并分别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感染实验证实菌株322A具有致病性;生理生化分析鉴定该菌株属于气单胞菌属(Aero-monassp.);16S rRNA基因分析显示,该菌株与气单胞菌属细菌的同源性均在99%~100%,构建的系统树显示,菌株322A与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FJ462702))亲缘关系最近;gyrB基因分析表明,该菌株与A.hydrophil...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松林 冯建军 陆盼盼 曹伟棋 赵金平
采用鳗鲡源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外膜蛋白基因二联表达产物免疫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检测其对日本鳗鲡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攻毒免疫保护力。将150尾日本鳗鲡平均分为PBS、细菌免疫和外膜蛋白免疫3个组,3组鳗鲡分别以PBS(0.01 mol/L,p H7.4)、嗜水气单胞菌与迟缓爱德华氏菌二联灭活苗(5.0×108 CFU/m L)、嗜水气单胞菌与迟缓爱德华氏菌外膜蛋白二联表达产物(500μg/m L)腹腔注射0.2 m L。于免疫后14、21和28 d麻醉鳗鲡采血并分离抗凝血。测定3...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肖克宇 黄志坚 金燮理 舒新华 陈可毅 江为民
从患爱德华氏菌病的牛蛙肌肉、肝、肾、血液和腹水中分离到8株细菌,根据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为野生型迟钝爱德华氏菌。人工感染实验均为该病的病原菌,毒素检测试验表明,致病因素主要是内毒素而不是外毒素。分离菌株的主要特性为杆状、革兰氏阴性、周生鞭毛、兼性厌氧。接触酶、甲基红试验和硝酸盐还原均为阳性。在三糖铁琼脂上产H2S。氧化酶、丙二酸盐利用、V.P试验、明胶液化、尿素酶。苯丙氨酸脱氨酶为阴性。分解葡萄糖、甘露糖、麦芽糖,产酸产气,不利用甘露醇、蔗糖和阿拉伯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蔡完其 孙佩芳 刘至治
从中华鳖(Trionyxsinesis)病鳖的肝脏分离得到菌株s-1。用菌株s-1进行人工感染,100%的鳖患病。从感染的病鳖的肝脏分离到菌株s’-1,经生理生化反应测定,它与菌株s-1特性一致。经鉴定,菌株s-1是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tarda),野生型。爱德华氏菌感染会引起鳖的脏器发生变质性病变。主要症状呈肝脏型,肝局部坏死,有结节状肉芽肿。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郑芳艳 石存斌 潘厚军 吴淑勤
从广东深圳患溃烂病的病鳗肝脏分离到一株致病性细菌AnGS020501。该菌的主要特征为:革兰氏阴性,端生鞭毛,TCBS平板上生长,氧化酶阳性,葡萄糖发酵型,对弧菌抑制剂O/129(50μg/片)敏感。通过常规细菌学方法和应用ATB细菌自动鉴定仪,鉴定该菌为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证明,该菌是鳗鲡溃烂病的病原菌,对鳗鲡、罗非鱼、鲫、斜带石斑鱼和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2.69×105、1.64×105、4.23×105、6.1×106、1.56×106CFU/g。该菌胞外产物对鳗鲡的LD50为1.02μg蛋白/g鱼体重。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诺氟沙星...
关键词:
鳗鲡 溃烂病 创伤弧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英 关瑞章 郭松林 邓德波 张俊荣
对从福建省不同鳗鲡养殖场发病鳗鲡肝脏中分离并经感染证实的35株致病菌的16S rRNA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系统进化分析。用CTAB法提取各菌株DNA,以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1、6S rDNA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对其进行分子鉴定,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35株致病菌分别属于γ-变形菌纲和厚壁菌门2大类群的6个属和1个科,主要种类是气单胞菌属的嗜水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简氏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等,占63%;其次是芽孢杆菌属细菌;少量为鲁氏耶尔森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克雷伯氏菌属、假交替单胞菌属细菌和肠杆菌科细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忠琴 关瑞章 汪黎虹 刘宏伟
研究虎杖、石榴皮、大黄、黄芩、五倍子、黄连、冬凌草、独活、贯众、木贼草等10种中药材单用和五倍子、大黄、石榴皮、虎杖、黄芩、黄连两两联用(15种配方)对从养殖病鳗中分离得到的12株常见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中药单用对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五倍子的抑菌作用最强,其次是大黄和石榴皮,木贼草的抑菌作用最差;中药联用呈现协同效应(FIC<1)的占68.3%,其中有显著协同效应(FIC≤0.5)的占26.0%,与中药单用相比,中药联用对大多数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增强,且可大大减少单一中药的给药浓度。
关键词:
鳗鲡 病原菌 中药 抑菌活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印庚 秦蕾 张正 马爱军 张立敬
2004年5月至2005年9月间,先后对潍坊、烟台、威海和青岛等沿海区域养殖的大菱鲆自然发生的6宗爱德华氏菌感染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病原分离鉴定和组织病理学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根据分离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为大菱鲆爱德华氏菌病的致病菌。大菱鲆迟钝爱德华氏菌病具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感染形式。迟钝爱德华氏菌感染可引起大菱鲆肾脏、脾脏、肝脏、肠、鳃、皮肤等器官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其显著特点是单核巨噬细胞增生,使得各器官组织出现巨噬细胞浸润现象。病鱼的组织病理变化以肾脏最为明显,...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燕 张晓华 吕俊超 徐子男 陈吉祥 韩茵
2006年9月山东胶南某养殖场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发生病害,从患病大菱鲆脾脏分离出优势菌株WY28,人工感染试验证实WY28菌株对大菱鲆和斑马鱼(Danio rerio)有较强的致病性,其对大菱鲆和斑马鱼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39cfu/g(BW)(3.3×102cfu/ind)和2.1×104cfu/g(BW)(6.4×103cfu/ind)。综合该菌在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同源性等方面的实验结果,确定WY28菌株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该菌对先锋霉素V、庆大霉素、氟哌酸、痢特灵等抗生素敏感。WY28菌株经...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樊海平 吴斌 曾占壮 钟全福 张新艳 辛志明 林煜 严乾临
从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体表溃疡病的肝脏分离到一株优势细菌JS70322NA,经人工感染证实为引起日本鳗鲡体表溃疡病的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API20E细菌鉴定试剂盒鉴定、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RNA特异性基因分析,鉴定该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JS70322NA为典型的β-溶血,血清型为O∶9。以甲醛灭活的JS70322NA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利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出3株抗嗜水气单胞菌的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1A5、1B8、1F3;其腹水效价分别达1.0×10-6、1.0×10-5、1.0×10-6;细胞亚型分别...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宁求 余露军 付小哲 刘礼辉 林强 常藕琴 石存斌 黄志斌 吴淑勤
菌蜕具有完整细菌表面抗原结构,可诱导机体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成为疫苗制备的候选之一,为了探讨鳗鲡迟缓爱德华氏菌菌蜕疫苗的可行性,实验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噬菌体PhiX174裂解酶基因(Lysis E)的温控表达载体,转化迟缓爱德华氏菌,成功制备其菌蜕,并对菌蜕形态、溶菌动力学、裂解效率以及制备条件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细菌菌蜕表面形成溶菌孔道,细胞因内容物流失而发生明显的皱缩;构建的迟缓爱德华氏菌诱导后1 h开始裂解,5 h后裂解基本完成,裂解效率为99.99%,冷冻干燥后重悬涂布平板,未检出活菌,电镜观察表明冻干前后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变化;构建的迟缓爱德华氏菌分别在OD600值为0.4和...
关键词:
鳗鲡 迟缓爱德华氏菌 菌蜕 条件优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彬 黄婷 陈福艳 陈明 余晓丽 梁万文
为探讨7种常用抗菌渔药对致病性鮰爱德华氏菌的体外抗菌作用,采用2倍稀释法测定了7种渔药对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在初筛MIC的基础上,以MIC、5倍MIC、10倍MIC和20倍MIC下平板抑菌圈直径为参数,分别比较5种药物抗菌效果并优化最佳参数;利用优化的最佳参数比较5种药物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对鮰爱德华氏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抗菌先锋对鮰爱德华氏菌的MIC和MBC最小,分别为3.2和6.4μg/mL,其次是伯乐立康,分别为12.8和25.6μg/mL,而鱼康和肠炎烂鳃灵的浓度为1638.4μg/mL时仍无抗菌效果;5倍MIC下抑菌圈直径为筛选抗菌药物的最佳参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