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91)
- 2023(9008)
- 2022(8126)
- 2021(7823)
- 2020(6541)
- 2019(15340)
- 2018(15285)
- 2017(29611)
- 2016(16182)
- 2015(18242)
- 2014(18206)
- 2013(18102)
- 2012(16453)
- 2011(14813)
- 2010(14610)
- 2009(13207)
- 2008(12676)
- 2007(10817)
- 2006(9267)
- 2005(7971)
- 学科
- 济(62987)
- 经济(62918)
- 管理(46159)
- 业(43292)
- 企(37224)
- 企业(37224)
- 方法(30739)
- 数学(25964)
- 数学方法(25677)
- 学(18170)
- 农(15944)
- 中国(14835)
- 财(14203)
- 业经(14141)
- 地方(12254)
- 理论(12225)
- 和(11264)
- 农业(10678)
- 贸(10318)
- 贸易(10311)
- 技术(10186)
- 易(9978)
- 教育(9738)
- 环境(9711)
- 制(9635)
- 务(9411)
- 财务(9353)
- 财务管理(9339)
- 划(9015)
- 企业财务(8850)
- 机构
- 大学(230222)
- 学院(226370)
- 管理(94499)
- 济(84421)
- 理学(82798)
- 经济(82490)
- 理学院(81903)
- 管理学(80543)
- 管理学院(80138)
- 研究(72926)
- 中国(51577)
- 京(48870)
- 科学(47853)
- 财(36779)
- 所(36210)
- 农(35664)
- 业大(35420)
- 研究所(33479)
- 中心(32516)
- 范(31019)
- 江(30999)
- 师范(30710)
- 北京(30681)
- 财经(30568)
- 农业(28142)
- 经(27858)
- 院(26576)
- 州(25791)
- 师范大学(25069)
- 经济学(24308)
- 基金
- 项目(161787)
- 科学(126505)
- 研究(118275)
- 基金(116854)
- 家(101502)
- 国家(100663)
- 科学基金(86525)
- 社会(72238)
- 社会科(68224)
- 社会科学(68206)
- 省(63339)
- 基金项目(63084)
- 自然(57759)
- 自然科(56366)
- 自然科学(56352)
- 自然科学基金(55322)
- 教育(54181)
- 划(53408)
- 编号(48992)
- 资助(47923)
- 成果(39788)
- 重点(35582)
- 部(35237)
- 创(33654)
- 发(33582)
- 课题(32920)
- 创新(31254)
- 科研(31073)
- 项目编号(30589)
- 大学(30339)
共检索到3136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曹守花 李加儿 区又君 刘汝建 吴水清
通过光镜技术对野生鲻(Mugil cephalus)的脾脏和头肾进行研究发现:脾脏外有薄层结缔组织纤维被膜覆盖,被膜向内延伸将脾脏分成不规则小叶,无明显小梁,含大量淋巴细胞、血细胞、粒细胞,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较多,脾脏中可见较多并行排列的动脉、静脉和神经束,有椭圆体;头肾与肾脏分离,分左右2叶。头肾为网状淋巴样组织,外被膜极薄,无明显的小梁,无肾单位,分为红血细胞聚集区和白细胞聚集区,有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相对于脾脏,头肾中的动脉和静脉的数量较少。研究结果表明:头肾和脾脏组织是鲻的重要造血器官和免疫器官。
关键词:
鲻 脾脏 头肾 形态学 组织学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栾新红 王越 曹中赞 刘明春 尹荣焕
试验旨在探讨阿特拉津对雄性大鼠骨髓微核率及肾脏和脾脏组织学变化的影响。选取60只4周龄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组),每组15只。剂量组大鼠分别按每千克体重1/32LD50(55.625mg)、1/16LD50(111.5mg)、1/8LD50(225.5mg)于试验的0,30,60d腹腔注射阿特拉津,并于试验的30,60,90d处死大鼠,分别采集骨髓、肾脏和脾脏等组织,检测骨髓微核率、肾脏和脾脏的组织学变化等指标。结果表明:长时间应用阿特拉津,骨髓微核率升高,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比对照组高出17.14%、133.33%和119.52%;而高剂量组以60d时最高,分别比...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水莲 刘进辉 孙志良 刘自逵
为了有效地从分子水平上掌握法氏囊和脾脏的各组织结构、发育过程和协助作好中草药制剂对鸡感染IBDV防治效果的研究,取21,28,35日龄鸡脾和法氏囊,制作石蜡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逐一观察其组织结构,用摄像软件对脾小结和动脉周围淋巴鞘进行了系统测量和分析,比较了不同时期法氏囊和脾组织形态的区别.结果表明,随着鸡的日龄增大,脾脏的各组织结构更加完善,细胞排列更加紧密;法氏囊淋巴滤泡面积逐渐增大,皮质部和髓质部的面积也增大,淋巴细胞增多,免疫能力加强.
关键词:
鸡 法氏囊 脾脏 组织结构 免疫效果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朱玲 高心明 刘思琪 吕耀平 戴庆敏 胡则辉 梅祖飞
采用解剖、石蜡切片及H. E染色技术研究了唇(鱼骨)脾脏、头肾及中肾的解剖学与组织学特征。结果显示,唇(鱼骨)脾脏单个,暗红色,呈扁平椭圆形,脾实质被起自被膜的结缔组织隔膜分隔成许多小叶,小叶内红髓与白髓界限不明显,含红细胞、淋巴细胞及黑色素巨噬细胞等,血管丰富。肾脏分为头肾和中肾。头肾位于体腔前端的心腹隔膜上方,分左右两叶,对称分布。头肾实质部分无肾单位,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分红细胞聚集区和白细胞聚集区,内含丰富的红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及一定数量的黑色素巨噬细胞,在细胞组成上与脾脏有类似特征。中肾位于鱼体的胸腹段,紧贴体腔背部脊椎两侧,实质部分主要由肾单位、集合管及淋巴组织等构成;淋巴组织在细胞组成上与头肾有相似之处,含红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及黑色素巨噬细胞。研究结果表明,唇(鱼骨)脾脏、头肾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和造血器官,中肾除了泌尿功能外,在免疫及造血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朱玲 高心明 刘思琪 吕耀平 戴庆敏 胡则辉 梅祖飞
采用解剖、石蜡切片及HE染色技术研究了唇?脾脏、头肾及中肾的解剖学与组织学特征。结果显示,唇?脾脏单个,暗红色,呈扁平椭圆形,脾实质被起自被膜的结缔组织隔膜分隔成许多小叶,小叶内红髓与白髓界限不明显,含红细胞、淋巴细胞及黑色素巨噬细胞等,血管丰富。肾脏可明显的分为头肾和中肾。头肾位于体腔前端的心腹隔膜上方,分左右两叶,对称分布。头肾实质部分无肾单位,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分红细胞聚集区和白细胞聚集区,内含丰富的红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及一定数量的黑色素巨噬细胞,在细胞组成上与脾脏有类似特征。中肾位于鱼体的胸腹段,紧贴体腔背部脊椎两侧,实质部分主要由肾单位、集合管及淋巴组织等构成;淋巴组织在细胞组成上与头肾有相似之处,含红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及黑色素巨噬细胞。研究结果表明,唇?脾脏、头肾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和造血器官,中肾除了泌尿功能外,在免疫及造血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唇? 脾脏 头肾 中肾 组织结构 功能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梁志强 李传武 刘明求 卞伟 余长生 杨奠元
采用活体解剖、测量、HE染色等方法,对10尾体长(28.98±2.69)cm湘华鲮[Sinilabeo decorus tungting(Nichols)]消化系统形态学、组织学特征进行了研究,旨在阐明其消化系统特征,并探讨其食性及消化、吸收机理。结果表明,湘华鲮消化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与消化腺肝胰脏组成,消化道包括口咽腔、食管和肠3部分,无胃;肠道极长,可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比肠长21.42±3.51,肠盘旋次数42±5。(2)湘华鲮属于碎屑食性鱼类,其取食方式为刮食。(3)从前肠往后,黏膜皱褶由网状转变为Z形褶,且逐渐变稀疏,至中肠的中后段难于分辨。(4)食道和肠道壁...
关键词:
湘华鲮 消化道 形态学 组织学 碎屑食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喻子牛 孔晓瑜 孙世春
采用扫描电镜和光镜技术对真鲷的消化道进行了组织学和形态学研究。具发达颌齿的口咽腔之后,真鲷消化道由分化明显的食道、胃、小肠和直肠构成。口咽胶粘膜表面为复层上皮,其中含有林状细胞和味营,表层细胞具徽褶(脊);食道粘膜也衬着复层上皮,由表层具微褶(脊)的扁平细胞、中层的杯状细胞及底部的基底细胞组成,食道粘膜部分区域衬着单层柱状上皮;胃V形,粘膜表层为单层住状上皮,贲门部和盲囊部上皮下有一厚层胃腺组织;肠道短,相对长度为0.6左右,小肠上皮为具微绒毛的单层柱状上皮,直肠上皮为假复层上皮,两者上皮中均散布较多的杯状细胞。讨论了真鲷消化道组织学特征与消化、吸收的关系,认为真鲷消化道具典型动物食性消化道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小春 梅景良 王全溪 邓红玉 温亚萍
应用组织化学与电镜技术对欧鳗脾脏和肾脏中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MMCs)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脾脏和肾脏中均存在MMCs,它们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状;脾脏MMCs有邻血管分布的特点,而肾脏MMCs的分布无此特点;脾脏和肾脏中的MMCs均含有铁血黄素、黑色素及脂褐质3种色素,但脾脏MMCs以铁血黄素为主,肾脏以黑色素和脂褐质为主;脾脏MMCs中存在色素颗粒和细胞碎片。初步推测,欧鳗脾脏MMCs与肾脏MMCs的功能有可能是不相同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永泉 贾钟贺 刘奕 佟广香 尹家胜
采用解剖和显微技术对哲罗鱼(Hucho taimen)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哲罗鱼口咽腔内除分布有味蕾和粘液细胞外,还着生有丰富的齿结构;食道粗而短,内壁有9~15个舌状粘膜褶皱,在粘膜层扁平上皮细胞间分布有大量的粘液细胞和少量梭型细胞;胃呈V型在粘膜层形成丰富胃小凹,柱状上皮下有发达的胃腺;肠分前肠与直肠,纹状缘发达,粘膜层分布有3种粘液细胞和大量嗜伊红颗粒;数目在217~234的幽门盲囊开口于前肠,组织结构与前肠相似;肝脏和胰脏独立分布。结果表明,哲罗鱼消化系统具有典型肉食性鱼类特征。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任永丽 聂竹兰 杨志军 张升 魏杰
利用传统石蜡切片、HE染色等方法对塔里木裂腹鱼(Schizothorax biddulphi)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塔里木裂腹鱼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包括口咽腔、食道和肠(前肠、中肠、后肠、直肠)。口咽腔内具有发达的咽齿。无胃,肠与食道紧接,前肠膨大。消化道由腔面向外依次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但口咽腔只有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未发现有浆膜层。消化道4层中黏膜层差异最大:口咽腔黏膜层为复层扁平上皮,其间分布有味蕾和大量黏液细胞;食道粗而短,黏膜层为复层扁平上皮,黏膜褶两侧分布大量黏液细胞,且固有膜血管丰富;肠道上皮细胞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间分布有杯状细胞,其数量由前向后逐渐增加,而黏膜褶高度逐渐降低。消化腺由肝脏和胰脏组成,肝脏的肝小叶不明显,但明显可见肝血窦及中央静脉分布,肝门管区不典型。胰脏仅在肠系膜中出现,而未在其他组织中发现,胰小叶间中央静脉明显,中央静脉中可见大量椭圆形有核的红细胞。文章对塔里木裂腹鱼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与其食性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旨在丰富塔里木裂腹鱼的生物学研究内容,为其食性分析及饵料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塔里木裂腹鱼 消化系统 形态学 组织学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宁宁 章龙珍 庄平 张涛 赵峰 黄桂云
对人工养殖2龄西伯利亚鲟消化道的形态解剖学和显微组织学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鲟的消化道从前至后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幽门盲囊、十二指肠、瓣肠和直肠,食道与胃的分界不明显,形成一个"食道-胃过渡区",胃分为贲门部、胃体部和幽门部。组织学研究显示:西伯利亚鲟的消化道由内向外一般分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四层。其中食道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含杯状细胞和粘液细胞。"食道-胃过渡区"已有腺体存在。胃上皮细胞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无杯状细胞,胃的粘膜表面有许多上皮凹陷形成的胃小凹,幽门部的胃小凹较贲门部和胃体部深;贲门部和胃体部中含有大量的胃腺,幽门部无胃腺。幽门盲囊的管腔内被向内深入...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消化道 形态学 组织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曲秋芝 华育平 曾朝辉 齐艳萍 王永林 王兵
通过对史氏鲟的活体解剖和对消化系统各组织的观察,结果表明史氏鲟具有胃、幽门盲囊和瓣肠,胰脏形成独立的器官,在肝门部有部分弥散于肝脏组织中。与同属的中华鲟比较,口腔粘膜褶数量和形态不同;食道分段数量不同(史氏鲟分3段、中华鲟分2段);史氏鲟瓣肠有7个螺旋瓣,比中华鲟少;中华鲟的幽门盲囊有17个小盲囊,而史氏鲟只有10~12个小盲囊。
关键词:
形态学 组织学 消化系统 史氏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健鑫 石戈 李鹏 刘美英 王日昕
采用解剖和光镜技术研究条石鲷消化道的形态学和组织学。条石鲷消化道包括具有发达颌齿的口咽腔,食道,胃,小肠和直肠。食道上皮组织可分为两个区域-头部和尾部,头部区域由扁平上皮层构成,尾部区域的上皮组织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所构成,上皮含有大量杯状细胞和黏液分泌细胞.胃呈V形,其粘膜上皮由单层柱状上皮组成,贲门部和胃体部上皮下有发达的胃腺组织。小肠上皮为具微绒毛的单层柱状上皮,肠道粘膜固有层中有管状肠腺存在;直肠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缺乏粘膜肌。小肠和直肠上皮中均分布有较多的杯状细胞,肠道系数约为0.78。在整个消化道中发现有四种杯状细胞。本文研究了条石鲷消化道的显微结构,并探讨了其消化道的组织学和解剖学...
关键词:
条石鲷 消化道 形态学 组织学 杯状细胞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关海红 匡友谊 徐伟 尹家胜
采用活体解剖和显微镜技术对哲罗鱼(Hucho taimen)消化系统进行了较详细的观察,描述了消化道、消化腺的形态特征及各消化段的基本组织结构特点以及各段的细胞学特征。结果表明,哲罗鱼消化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口端位,吻尖,口腔、口裂都较大;上下颌、犁骨、腭骨及舌上均有细小的尖齿,齿多向内倾斜;舌肌不发达,舌前端游离,舌黏膜表面为复层鳞状上皮,内含味蕾和杯状细胞。(2)食道粗短,肌层发达,内壁上有较深的纵向褶,黏膜层有大量的杯状细胞。(3)胃U型,分3部分,胃壁内有纵向皱褶,纵褶之间有网状褶,胃底部有胃腺。(4)盲囊呈指状,约180~256个左右,盲囊腔内有灰白色的胶冻状物质,上皮游离面具有...
关键词:
哲罗鱼 消化系统 形态学 组织学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莫艳秀 王晓清 莫永亮
为了给鱼类的分类以及营养学养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光镜技术对长吻鮠的消化道和消化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长吻鮠消化道分化为明显的食道、胃和肠.食道黏膜为复层上皮,其中含有杯状细胞和味蕾;胃U形,黏膜表层为单层柱状上皮,贲门部和盲囊部上皮下有一厚层胃腺组织,肠黏膜也为单层柱状上皮,其中散布较多的杯状细胞,消化腺包括肝脏和胰腺、肝小叶分界不明显,肝细胞索明显,胰腺外分泌部由许多腺泡组成,内分泌部即胰岛分散存在于外分泌部之间.
关键词:
长吻鮠 形态学 组织学 消化系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