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构
- 中国(2)
- 公司(2)
- 所(2)
- 水产(2)
- 江(2)
- 研究(2)
- 研究所(2)
- 三(1)
- 三峡(1)
- 中华(1)
- 中华鲟(1)
- 产生(1)
- 产科(1)
- 余(1)
- 射(1)
- 射阳(1)
- 峡(1)
- 州(1)
- 市(1)
- 康(1)
- 扬(1)
- 扬州(1)
- 扬州市(1)
- 技术(1)
- 技术指导(1)
- 指导(1)
- 有限(1)
- 有限公司(1)
- 氏(1)
- 江水(1)
共检索到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杜合军 姜伟 唐锡良
鲮(Cirrhinus molitorella)是分布于我国华南地区的一种热带、亚热带鱼类,历史上未曾分布于长江水系。鲮食性广、性成熟时间短,繁殖量大,但不耐低温。2010年10月,对长江宜昌江段鱼类资源调查中发现了一种非长江水系土著种的野鲮亚科鱼类。基于鳞片、鳍条、口器、腮耙等特征鉴定为鲮(C.molitorella)。进一步结合鲮的生物学特征和长江水温及水生态环境状况对鲮的进入途径和成为入侵鱼类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对其成为入侵鱼类的危害和防治进行了初步讨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跃飞 李新辉 谭细畅 李捷 王超
2006–2007年通过网定点周年采样和圆锥网流动采样相结合的方法,在西江肇庆江段对珠江中下游鲮(Cirrhina motitorella)早期资源进行了调查。鲮全年有多次产卵活动,鲮鱼苗主要出现在5–9月;鲮鱼苗全长(5.5±0.4)mm,主要发育到鳔一室期至卵黄吸尽期。根据发育期和平均流速推断,鲮产卵场主要位于距离采样点170~380 km的黔江和浔江江段。鲮鱼苗占漂流性鱼苗总量的3.71%。鲮鱼苗晚上的密度显著高于早上和中午(n=29;P<0.01)。鱼苗总密度、鲮鱼苗密度与水温、径流...
关键词:
珠江 鲮 鱼苗 早期资源 分布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叶金明 吴建开 杨显祥 丛宁 董同瑚 王德忠
从生物学的角度比较和评价麦鲮和赤眼鳟作为鳜鱼养殖配套饵料鱼的适宜性,探讨以赤眼鳟代替麦鲮养殖鳜鱼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麦鲮和赤眼鳟食性相近,同属于低龄成熟的多次产卵类型鱼类,对盐度的适应性强,比鳜鱼具有更强的耐低氧能力;一年能进行三次人工繁殖,繁殖力强,易补充亲鱼,繁殖方式和设施与四大家鱼、鳜鱼相似,人工繁殖的效率极高。采用一次放足、分批捕捞的高密度养殖方式,群体产量高,养殖成本低。因此,两种鱼都具有优秀的饵料鱼属性。但在长江流域,赤眼鳟能弥补麦鲮不能自然越冬的缺陷,繁殖期和生长期更长,养殖产量更高,以赤眼鳟代替麦鲮养殖鳜鱼是可行的。这为鳜鱼的养殖,特别是反季节养殖开辟了新的饵料鱼途径,为改进鳜...
关键词:
鳜鱼 饵料鱼 麦鲮 赤眼鳟 适宜性 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