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8)
- 2023(1560)
- 2022(1391)
- 2021(1298)
- 2020(1154)
- 2019(2545)
- 2018(2393)
- 2017(4204)
- 2016(2720)
- 2015(3003)
- 2014(2967)
- 2013(3077)
- 2012(3021)
- 2011(2738)
- 2010(2835)
- 2009(2554)
- 2008(2630)
- 2007(2277)
- 2006(1921)
- 2005(1749)
- 学科
- 济(8115)
- 经济(8101)
- 学(5453)
- 管理(4721)
- 业(4601)
- 教育(4581)
- 方法(4422)
- 生(3991)
- 研究(3951)
- 数学(3864)
- 数学方法(3804)
- 企(3553)
- 企业(3553)
- 研究生(3498)
- 制(3061)
- 水产(2743)
- 度(2456)
- 制度(2453)
- 农(2402)
- 服务(2331)
- 动物(2309)
- 中国(2281)
- 疗(2188)
- 医疗(2184)
- 财(2089)
- 动物学(1950)
- 地方(1771)
- 理论(1679)
- 农业(1670)
- 业经(1467)
- 机构
- 大学(43106)
- 学院(39071)
- 研究(19939)
- 科学(14028)
- 济(12614)
- 农(12496)
- 经济(12098)
- 中国(11553)
- 管理(11458)
- 所(11371)
- 研究所(10636)
- 农业(10174)
- 理学(9888)
- 理学院(9696)
- 京(9612)
- 管理学(9332)
- 管理学院(9259)
- 业大(9246)
- 院(8235)
- 江(7702)
- 省(7646)
- 中心(7638)
- 室(7398)
- 农业大学(6592)
- 实验(6425)
- 研究院(6404)
- 实验室(6178)
- 范(6009)
- 北京(6006)
- 重点(5903)
共检索到607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蔡完其
锚头鱼蚤病是国内外流行的常见鱼病之一,该寄生虫对寄主专性寄生[尹文英,1963]。寄生在鲤、鲫上的为鲤猫头鱼蚤(Lernaea cyprinacea Linnaeus),但它对鲤、鲫鱼的寄生的差异性尚未见报道。 作者于1991—1992年研究鲤、鲫等鱼类的种质时,发现它们在种间和种内对锚头鱼蚤的自然感染具有明显差异。现将对白鲫、异育银鲫、彭泽鲫、方正鲫、荷包红鲤、散鳞镜鲤及鲤鲫杂交种(白鲫?×镜鲤?)的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鲤 鲫 锚头鱼蚤 种间 种内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梅香
在室内以荔枝蝽卵为寄主研究荔枝蝽卵平腹小蜂和跳小蜂的种间辨别寄主的能力 .结果表明 :平腹小蜂和跳小蜂种间不具备辨别寄主卵是否被异种蜂寄生过的能力 .跳小蜂不能从寄主卵外、卵内辨别寄主卵是否被同种蜂寄生过 .两种蜂对寄主卵的竞争结果是二者都不能繁殖出正常的后代 .
关键词:
荔枝蝽卵 平腹小蜂 跳小蜂 辨别寄主能力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陆小萏 邹为民 彭华林 吴淑勤 陈文 谢俊刚 李放
对国内新发现的江河等足类寄生虫病病原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及寄生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与描述。该病病原为2种,1种寄生于鱼类鳃腔、胸鳍基部及体表,为纺锤水虱科(Aegidae)海弯水虱属(Alitropus)种类(Alitropus sp.),另1种寄生于虾体表或甲壳内,偶见于鱼类体表、鳃腔与口腔,为珊瑚水虱科(Corallanidae)的种类。此2种寄生虫均属淡水或低盐度型底栖类,可短时间自由游泳、具暂寄生性,4~10月为其繁殖期。Alitropus sp.以吸食宿主体液和组织为生,对宿主无专一选择性,群袭特性明显,未见洞穿宿主体壁现象。由该病原引起的疾病流行高峰季节为7~10月。珊瑚水虱则主要危...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曾鹏
在生态学理论中,谈到生物的种间竞争时会引入“寄生”与“共生”两个概念。从种间竞争的角度看城市的成长也可以分为“寄生”和“共生”两种模式,“寄生”和“共生”现象在城市群中对不同类型和不同能级的城市都有借鉴意义,从“寄生”到“共生”再到超越是城市成长中的必然过程,是城市成长的必然的理性选择,也是城市自然“进化”的结果。
关键词:
生态学 城市成长 寄生 共生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谷小红 蔡普默 杨燕川 王聪 杨晴阳 季清娥 陈家骅
应用扫描电镜对橘小实蝇的4种寄生蜂(阿里山潜蝇茧蜂、切割潜蝇茧蜂、长尾潜蝇茧蜂和布氏潜蝇茧蜂)的产卵器和腹部感器的形态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共发现8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蒲姆氏鬃、钟形感器、浅凹状感器、栓锥感器、腔锥感器、刺形感器和分泌毛孔;同时发现阿里山潜蝇茧蜂和布氏潜蝇茧蜂的产卵针端部尖细,而长尾潜蝇茧蜂和切割潜蝇茧蜂的产卵针端部呈倒钩状.
关键词:
寄生蜂 橘小实蝇 感器 扫描电镜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岑定浩 来燕学
蚧轮枝霉[Verticillium lecanri (Ximm)Viegas]对红蜡蚧有相当强的致病力。田间自然寄生率最高达96.5%.室内用2.0×10~6个/ml孢子悬浮液作杀虫试验,到30d,蚧虫寄生率达到89.7%,寄生致死率为100%.
关键词:
蚧轮枝霉 寄生率 杀虫试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汪彦愔 郭果为 高如承 林能峰 杨金先 陈秀春
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俗称美国红鱼,又称红鼓鱼,是福建水产养殖业中重要养殖鱼类之一。它们生长速度快,对饲料的适应性强,饵料转化率高,一年即可养成1kg重的成品鱼,出口韩国,价格好。较之养殖大黄鱼具有成本低,经济效益好,资金周转快,成活率高等优点。福建省罗源湾的水质适于养殖美国红鱼,因此,近年大量投苗养殖,但
关键词:
眼斑拟石首鱼 涡虫 寄生 防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璞 朱家颖 谢正华 李萌 陈晓鸣 陈晓庆
采用Wolbachia的通用引物、A大组和B大组的特异性引物对一种新的白蜡虫寄生蜂——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sp.)体内Wolbachia的wsp基因进行分子检测,所获得的基因片段分别命名为wApr、wAprA和wAprB,长度分别为620、566和463 bp;基因序列分析表明:wAprA、wAprB与wApr在对应位置序列仅有4个碱基的差异。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寄生蜂仅感染了B大组Dig亚组的Wolbachia。wApr和wAprB基因序列已经递交到NCBI,登录号分别是HQ121415和HQ121417。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国坤 陈娟 肖顺 潘东明 张绍升
【目的】对寄生于柑橘与杉木2种寄主的柑橘半穿刺线虫种群的rDNA-ITS区(ITS1-5.8S-ITS2)及形态变异进行研究,分析种群间遗传多态性及其亲缘关系。【方法】对采自中国3个省份(福建、四川、贵州)柑橘产区的21个柑橘半穿刺线虫种群(柑橘种群)及福建省杉木林区的6个柑橘半穿刺线虫种群(杉木种群)的ITS区进行PCR扩增、克隆与测序,通过相关软件进行序列比对与系统发育分析;对3个柑橘种群及1个杉木种群进行形态特征测计分析。【结果】柑橘半穿刺线虫的柑橘种群与杉木种群相比,ITS1序列相似性为93.2%—99.3%,ITS2序列相似性为92.4%—100%;基于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所...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孙世春 伍惠生
本文报道在湖北省武汉市(30°30′N,114°12′E)采到的嗜子宫科线虫三个未定种:嗜子宫线虫未定种1,寄生于乌鳢的肾;嗜子宫线虫未定种2,寄生于黄鳝的腹腔;布氏线虫未定种,寄生于蒙古红鲌的腹腔。后两种因只采到雌虫且不完全成熟而不宜鉴定种名。三未定种在国内均未曾有文献报道,本文给出了它们的简单描述、形态图和简单讨论,供进一步研究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化琴 张长海
我国白蜡生产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云南、四川、湖南、西藏等20多个省区都有白蜡虫分布。但长期以来,广大产区仅用女贞树和白蜡树养虫、产蜡,寄主树种单一,成为影响我国白蜡生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吴次彬教授提出,为发展白蜡资源开展寄主树选育研究。1986年笔者分别从福建、四川、湖南、辽宁、云南等省的白蜡产区引入11个寄主树种,在云南景东育苗造林,放养白蜡虫,从中选出优良寄主树种华南小蜡、散生女贞。现将2树种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关键词:
白蜡虫 寄主树 良种选育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白志毅 李家乐 潘彬斌
选用黄颡鱼、草鱼、鲢、鳙和鲫作为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的寄主鱼,分析了寄苗悬液钩介幼虫密度和寄苗时间对5种鱼初始寄苗量的影响,并对寄生在这5种鱼上的钩介幼虫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无论高密度寄苗还是低密度寄苗,长时间寄苗还是短时间寄苗,黄颡鱼和草鱼的寄苗量都明显高于鲢、鳙和鲫。提高寄苗悬液钩介幼虫密度,寄主鱼的寄苗量显著增加,但增加寄苗时间,寄主鱼的寄苗量未见显著提高。黄颡鱼和草鱼的稚蚌脱苗率显著高于鲢、鳙和鲫,寄生在鲢、鳙和鲫鳃上的钩介幼虫约80%未发育至稚蚌便提前脱落。不论在寄苗量方面,还是在稚蚌脱苗率方面,黄颡鱼和草鱼均是三角帆蚌钩介幼虫的最佳寄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飞 陆小萏 邹为民 谢俊刚 李放 黄湛昌 谭爱萍
珠江水系西江的局部支流近年出现了严重危害网箱养殖和江河鱼类资源的寄生虫病害,初步鉴定该虫隶属于甲壳纲、等足目、鳃虫科、细角鳃虫属(RocinelaLeach),是国内新发现的淡水鱼类寄生虫。文章就该虫对麦鲮的寄生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具很强的寄生能力,240 min内累积感染率达90%。对寄生部位具一定的选择性,以寄生在鳃腔比例最大(55.5%),胸鳍基部(25.9%)次之。对麦鲮具较强的致死效应,23 h的累积死亡率为16.7%。吸血后体长(L)显著增长,而体宽(W)基本无变化。从寄主身上主动脱落的虫体,其L和L/W的增值比(%)均显著高于因使寄主致死而被动脱落的虫体(P<0.05)...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卓侃 王宏洪 李迅东 廖金铃
运用线虫比较形态学和rDNA-ITS-RFLP及rDNA-ITS序列分析技术,对采自广东省的伞滑刃线虫进行鉴定。在广东番禺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的栽培介质中和东莞木包装上分别发现了食菌伞滑刃线虫(Bursaphelenchus fungivorus)和豆伞滑刃线虫(B.doui),其中食菌伞滑刃线虫是中国的新记录种,豆伞滑刃线虫是中国大陆的新记录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桂健 陈振中 江楠 牛长缨
介绍在我国首次发现的柑橘大实蝇寄生蜂,对其进行形态、分子鉴定及相关生物学研究。该寄生蜂胸、腹部大部分黑色,前翅脉m-cu后端开叉,触角为63~67节,整个前足橙黄色,中足胫节和跗节橙黄色,后足黑色,中胸背板有明显的盾纵沟。进一步对COI基因和28sRNA基因构建NJ进化树分析,发现该寄生蜂与全裂茧蜂属中的长尾潜蝇茧蜂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a、Diachasmimorpha kraussii、Diachasmimorpha tryoni三者亲缘关系最近。在自然条件下寄生蜂的羽化历期要明显长于柑橘大实蝇,且羽化寄生蜂的雌性比例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结合其形态特征,命名为柑橘大实蝇茧蜂(Diachasmimorpha feijeni)。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