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0)
- 2023(665)
- 2022(624)
- 2021(642)
- 2020(522)
- 2019(1148)
- 2018(1029)
- 2017(1536)
- 2016(1103)
- 2015(1258)
- 2014(1168)
- 2013(1345)
- 2012(1395)
- 2011(1195)
- 2010(1371)
- 2009(1206)
- 2008(1270)
- 2007(1130)
- 2006(1001)
- 2005(976)
- 学科
- 教育(4099)
- 生(4081)
- 研究(3644)
- 研究生(3484)
- 虫(2691)
- 害(2327)
- 疗(2201)
- 医疗(2198)
- 制(2177)
- 度(2095)
- 制度(2093)
- 虫害(2036)
- 服务(2017)
- 病虫(1725)
- 病虫害(1725)
- 学(1690)
- 防(1603)
- 济(1412)
- 经济(1410)
- 防治(1370)
- 治(1368)
- 及其(1348)
- 管理(1021)
- 中国(903)
- 理论(837)
- 业(736)
- 教学(695)
- 卫(654)
- 卫生(654)
- 方法(650)
- 机构
- 大学(19312)
- 学院(16555)
- 研究(10577)
- 农(7740)
- 科学(7007)
- 农业(6251)
- 所(6175)
- 研究所(5667)
- 业大(5392)
- 京(5292)
- 省(4981)
- 中国(4933)
- 生(4268)
- 农业大学(4242)
- 室(4215)
- 院(4149)
- 江(3694)
- 济(3535)
- 中心(3515)
- 教育(3482)
- 管理(3444)
- 实验(3365)
- 北京(3353)
- 实验室(3269)
- 业(3165)
- 重点(3108)
- 经济(3094)
- 技术(2989)
- 部(2857)
- 科学院(2817)
共检索到292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钱续 娄忠玉
鲤鱼肠道寄生鲮单极虫病初报钱续,娄忠玉(甘肃省榆中县渔业工作站730100)(甘肃省水产科学研究所730030)鲮单极虫最常见的是寄生在鲤鱼鳞片下面。近年来发现,鲤鱼肠道患鲮单极虫病在北方较为流行,特别是网箱养殖的鲤鱼(15—750克/尾)易得此病。...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潘瑛子 杨欣兰 曾本和 牟振波
高原裸鲤(Gymnocypris waddellii)是西藏高原重要的土著裂腹鱼类,本研究调查了藏南内流湖泊羊卓雍错高原裸鲤肠道寄生蠕虫的种群生态学,对180尾高原裸鲤寄生蠕虫进行种类鉴定和感染数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羊卓雍错高原裸鲤肠道寄生蠕虫由5个物种构成,分别为聂氏拟短节绦虫(Parabreviscolex niepini)、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eudyptulae)、束首线虫未定种(Streptocara sp.)、新棘吻虫未定种(Neoechinorhynchus sp.)和异肉吸虫属未定种(Allocreadium sp.)。新棘吻虫未定种的感染率最高,聂氏拟短节绦虫的感染强度和平均丰度最高,束首线虫未定种的感染率、感染强度和平均丰度最低。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各个肠道寄生蠕虫种群感染高原裸鲤群体的平均丰度均不存在宿主雌雄间的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种群感染数量与宿主全长也不存在显著相关(P>0.05)。用方差均值比分析5个种群的分布类型,结果显示均呈聚集分布。将各个种群感染宿主数量的频率分别与负二项分布进行拟合,用χ~2检验判断结果的显著性,发现聂氏拟短节绦虫和束首线虫未定种种群虽然呈聚集分布,但并不符合负二项分布。5个种群中均以未感染的宿主频次为最高,在感染情况下,聂氏拟短节绦虫以感染1~5条的宿主出现频次最高,C.eudyptulae和异肉吸虫未定种以感染1条的宿主出现频次最高,束首线虫未定种感染数量为1~6条的宿主出现频次均较低且相近,新棘吻虫未定种感染1~2条的宿主出现频次最高。本研究为摸清各肠道寄生蠕虫种群的基本情况,进一步了解西藏土著鱼类寄生虫的区系组成及特点,深入研究高原隆起、西藏特殊地理环境与寄生虫之间的关系累积了资料。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芊 蒋显斌 凌炎 龙迪 蒋婷 陈玉冲 符诚强 黄所生 吴碧球 李成 黄凤宽 龙丽萍
【目的】调查广西稻田粘虫及其寄生性天敌昆虫发生种类,为粘虫的预测预报及可持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不同调查点进行田间调查,将粘虫幼虫和蛹带回室内饲养,待羽化后鉴定其种类,并对期间饲养出的寄生性天敌昆虫进行种类鉴定。【结果】广西稻田共发现3种粘虫,分别为东方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劳氏粘虫Mythimna loreyi(Duponchel)和淡脉粘虫Mythimna roseilinea(Walker);共发现6种寄生性天敌昆虫:螟蛉绒茧蜂Apanteles rufic
关键词:
稻田粘虫 寄生性天敌 调查 越冬 广西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先乐 周剑光 柯福恩 贺路 艾晓辉
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初报杨先乐,周剑光,柯福恩,贺路,艾晓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暂名)是近两年来在我国大部分鳖养殖区流行的一种新的传染病。该病不仅来势猛,传染快,而且危害大。由于该病的流行,使不少鳖养殖业者蒙...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岑定浩 来燕学
蚧轮枝霉[Verticillium lecanri (Ximm)Viegas]对红蜡蚧有相当强的致病力。田间自然寄生率最高达96.5%.室内用2.0×10~6个/ml孢子悬浮液作杀虫试验,到30d,蚧虫寄生率达到89.7%,寄生致死率为100%.
关键词:
蚧轮枝霉 寄生率 杀虫试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汪来发 杨宝君 李传道
用南方根结线虫卵作接种试验,证明从根结线虫成虫及卵上分离76个菌株中大部分菌株有寄生能力,种间及株间寄生率差异明显,表明这种方法是检验寄生真菌寄生能力的一种良好方法。通过测定,76个菌株中有10个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卵的寄生率超过50%,种间及菌株间对卵的寄生能力存在很大差异;Paecilomyceslilacinus,Verticiliumchlamydosporium及V.lamelicola对Meloidogyneincognita,M.arenaria和M.javanica卵的寄生能力进行比较,在3种线虫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说明这3种真菌对这3种根结线虫有进行防治的可能性。首次研究了寄生真...
关键词:
根结线虫,生物防治,根结线虫寄生真菌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新乾 赵智杰 张聚恒 周继贤 王天奇 张玲 曹爱珍 赵齐鹏 张和平
首先根据地形、气候和畜禽饲养情况选择了临汝、陕县、卢氏、栾川、偃师、孟津和洛阳郊区等7个县区作为人畜共患病的调查点。共调查家畜1339头(只),其中猪305头,马属动物23匹,牛348头,羊305只,狗3只,猫6只,兔112只,鸡201只,鸭38只.查出引起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寄生虫26种;其中有吸虫7种、绦虫4种、线虫9种、棘头虫1种;昆虫3种;原虫2种。并查清各种寄生虫的寄生部位,感染强度;感染率和分布情况等,为洛阳地区今后防治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提供了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辉 周自富 邹纯初 刘柏青 杨俊杰 盛涛
新疆羊和牛螨病、蜱害、蝇蛆病、绦虫蚴病和消化道线虫病等均为高发病害,严重制约畜牧业高效快速发展。几年来,通过寄生虫病调查,依据新的防治理论,强化驱虫科技含量,从碘硝酚对200万只羊寄生虫防治效果观察,并与常用杀螨药(螨净、胺丙畏、除癞灵、灭虫丁、灭虫净、害获灭)和不同用药方法(药浴、口服、注射)对比证明:碘硝酚一药多用,剂量小、价廉、一次用药效果显著,勿需重复用药,比药浴防螨省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钱德兴 曾红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由于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与某些野生动物或家畜接近,经一定的途径遭致某些寄生虫感染而形成的一种疾病。由于其病原生物大多有较弱的宿主特异性,能在多种动物体内寄生,并在适宜的生态学条件下,人兽之间互相传染,反复循环形成了一种自然疫源性疫病。有关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报告国外较多,近年来国内报告也屡见不鲜。为了查清我省畜禽感染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种类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汤伏生 朱晓燕 张兴忠
本文就鲤鱼肠道细菌对其宿主的影响和细菌淀粉酶对宿主消化的影响作了探讨。从鲤鱼肠道筛选细菌菌株63株,这批细菌中淀粉酶产生菌分布较广,溶血毒素产生菌较少,且产毒素的6株菌无致病性。淀粉酶活力较高的CCI139菌株的淀粉酶和鲤鱼肝胰脏淀粉酶的最适pH和反应产物都不相同。原位酶反应法显示鲤鱼肠道食物混合液及肠壁样品中均有细菌淀粉酶。本文结果证明了鲤鱼肠道有稳定的细菌群落,细菌淀粉酶对鲤鱼消化食物中的淀粉起了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光友 王成乐
小熊猫(Aliurus fulgens Cuvier)最东亚地区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的特增珍贵动物.小熊猫寄生虫的研究工作始于本世纪50年代初,到目前为止,已在小熊猫体内、外共发现18种寄生虫,其中吸虫3种、绦虫1种、线虫9种、原虫3种及外寄生虫2种.文中对小熊猫列叶吸虫(Ogmocotyle ailure Price,1954)的虫种有效性作了讨论,并就小熊猫的主要寄生虫病:印度列叶吸虫病、小熊猫弓蛔虫病、肺线虫病等作了综述.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汤质如 董辉 潘天力 王淑敏 陈剑函 江启成
目的:分析安徽省传染病与寄生虫病治疗费用规模、人群分布、机构流向、筹资来源等状况与特征,为完善其防治政策等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核算和分析。结果:治疗费用为56.16亿元,占全省总治疗费用的3.98%;公共筹资占50.97%、家庭卫生支出占44.81%;79.58%流向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不同年龄组治疗费用分布不同;前10位病种占传染病与寄生虫病总治疗费用74.82%,不同病种分布不同。结论:不同特征人群治疗费用差异明显,加大相应人群的健康干预;病种治疗消耗资源不等、年龄组病种费用构成不同,注重差异化防治;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仍显不合理,体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纽带作用;筹资方案构成有待优化,总体上需进一步降低家庭卫生支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叶彩燕 汪开毓 何琦瑶 杨倩 刘韬 余泽辉 谢恒 何晟毓 何洁 赵武义
2017年6月,四川德阳某养殖场的框镜鲤患病且大量死亡。主要症状为腹部膨大,肠管有大小不等的肿物。为明确其死亡病因,进行了细菌学、寄生虫形态学观察,组织病理学和PCR检测。细菌学检查为阴性;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肠道的损伤最为严重,表现为有大量寄生虫样孢囊突出于肠管。寄生虫形态学观察可见孢子长约23~30μm,宽10~15μm,极囊长11~15μm,呈长卵圆形,约占孢子长的1/3~1/2,孢子外面被有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前端孢子质中有一个大核和两个小核,与单极虫形态一致;针对吉陶单极虫的18S SSUrRNA基因进行巢式PCR检测,扩增出大小为716 bp的目的片段(命名为TKF-1),目的条带的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为吉陶单极虫。根据组织病理特点及PCR检测结果确认框镜鲤的死亡是感染吉陶单极虫所致。
关键词:
框镜鲤 吉陶单极虫 组织病理 PCR检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袁秀英 韩艳洁
杨柴锈病(Uromyceshedysari-mongoliciYuan.)是毛乌素沙地先锋固沙树种杨柴(HedysarummongolicumTurcz.)的重要病害。由于受其危害,使杨柴提早落叶、枝条枯死,严重影响了杨柴的生长发育,给治沙造林生产带来很大损失。锈寄生菌(Sphaerellopsisfilum(Biv.-Bern.exFr.)Sutto...
关键词:
杨柴锈病 锈寄生菌 控病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