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07)
- 2023(11277)
- 2022(9693)
- 2021(8882)
- 2020(7846)
- 2019(18167)
- 2018(17980)
- 2017(34495)
- 2016(19343)
- 2015(21789)
- 2014(21830)
- 2013(21395)
- 2012(19736)
- 2011(17869)
- 2010(18316)
- 2009(17062)
- 2008(17123)
- 2007(15424)
- 2006(13225)
- 2005(11494)
- 学科
- 济(78990)
- 经济(78906)
- 管理(53358)
- 业(52178)
- 企(42319)
- 企业(42319)
- 方法(41618)
- 数学(37390)
- 数学方法(36754)
- 农(21238)
- 财(19205)
- 学(18800)
- 中国(18484)
- 业经(16086)
- 贸(16070)
- 贸易(16066)
- 易(15619)
- 农业(14118)
- 地方(13822)
- 制(13039)
- 理论(12969)
- 务(12271)
- 财务(12231)
- 财务管理(12200)
- 和(11809)
- 技术(11774)
- 环境(11509)
- 企业财务(11495)
- 银(11172)
- 银行(11109)
- 机构
- 大学(285967)
- 学院(285316)
- 济(110828)
- 经济(108541)
- 管理(107821)
- 研究(95895)
- 理学(94555)
- 理学院(93415)
- 管理学(91212)
- 管理学院(90719)
- 中国(69513)
- 科学(65242)
- 京(59952)
- 农(59944)
- 所(51456)
- 业大(50921)
- 财(48287)
- 农业(48203)
- 研究所(47697)
- 中心(43743)
- 江(42363)
- 财经(39577)
- 北京(36935)
- 范(36622)
- 师范(36060)
- 经(35870)
- 经济学(33830)
- 院(33702)
- 州(33471)
- 农业大学(32115)
- 基金
- 项目(197734)
- 科学(153351)
- 基金(142825)
- 研究(133669)
- 家(128728)
- 国家(127699)
- 科学基金(107242)
- 社会(82946)
- 省(79134)
- 社会科(78561)
- 社会科学(78532)
- 基金项目(75994)
- 自然(73923)
- 自然科(72286)
- 自然科学(72256)
- 自然科学基金(70965)
- 划(67665)
- 教育(63099)
- 资助(59489)
- 编号(53019)
- 重点(45513)
- 部(42831)
- 成果(41956)
- 发(41751)
- 创(41248)
- 计划(40471)
- 科研(39298)
- 创新(38578)
- 课题(37137)
- 大学(35884)
- 期刊
- 济(112881)
- 经济(112881)
- 研究(72781)
- 学报(56063)
- 农(52992)
- 中国(49913)
- 科学(48216)
- 大学(40246)
- 学学(38476)
- 财(37185)
- 管理(36260)
- 农业(35732)
- 教育(27453)
- 技术(24448)
- 融(21091)
- 金融(21091)
- 业(19926)
- 业经(19212)
- 财经(19033)
- 经济研究(18832)
- 经(16227)
- 版(16208)
- 统计(15823)
- 问题(15426)
- 业大(15204)
- 技术经济(14612)
- 策(14554)
- 科技(14192)
- 商业(13706)
- 决策(13029)
共检索到3967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文斌 张西瑞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高产鲤鱼池塘净产量和净产值的饲料费、水电费、鱼种费进行分析,影响净产量的因子依次为,饲料费、水电费、鱼种费;影响净产值的因子依次为鱼种费,饲料费、水电费,并依据主因子对净产量建立GM(1,N)模型。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敬旺 谢骏 李志斐 余德光 王广军 龚望宝 王海英 郁二蒙
采用原位底泥耗氧测定法,研究了10口家鱼鱼池底泥耗氧率与底部水体理化因子(溶氧、温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和底泥有机质含量及深度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池塘平均底泥耗氧率(SOD)为0.91 g/(m2.d),变动范围为0.76~1.09 g/(m2.d)。双变量相关性分析表明,底泥耗氧率与池塘底部水体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溶氧相关性最高(Pearson相关系数为0.779),其次是温度、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相关系数分别为0.587、0.557和-0.421;底泥耗氧率与底泥深度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底泥耗氧率与溶氧和温度呈极显...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袁泉
采取青鱼与搭配鱼重量80∶20池塘成鱼养殖法,投放120~150g/尾青鱼种,经263d的精心饲养,出池成鱼规格达到1545g/尾,亩产900.8kg,出池比例达81.2%,净增10.3倍,成活率92.5%,亩总产成鱼1109.5kg,投入产出比1∶2.29。
关键词:
青鱼 池塘养殖 技术与效益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胡高宇 张翔 黄晓林 肖国强 蔡景波
为了揭示台州温岭地区海水池塘不同养殖模式间的物质流动规律,以贝类单养和虾贝综合养殖2种模式的海水池塘为研究对象,基于EWE 6.5软件分别构建了14和15个功能组的Ecopath模型。结果显示,综合养殖模式第Ⅰ、Ⅱ营养级之间物质传输效率(52.1%)高于贝类单养模式(26.5%),同时其碎屑组的物质流通量占比(20.81%)也高于贝类单养模式(4.64%)。与贝类单养模式相比,综合养殖模式关键种从大型浮游动物转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混合营养效益分析显示虾功能组主要对浮游生物和碎屑产生影响,导致浮游动物生态营养学效率(Ecotrophic efficiency, EE)升高,浮游植物EE值降低,而两种模式中贝类功能组混合营养效益未发生明显改变。贝类单养和虾贝综合养殖模式的Finn's循环指数分别为2.75%和13.21%,系统连接指数分别为0.256和0.250,杂食指数分别为0.049和0.065,这表明由于综合养殖模式具有更完善的食物网,整体结构要优于单养模式,但两种模式整体成熟度和稳定性均较低,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可引入新功能组,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稳定性、饵料利用率以及养殖效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海明
本文从找因子分析精确解的角度,以主成份分析理论为基础,应用矩阵运算方法,建立了新的因子分析模型,消除了理论假设的误差;给出了因子分析模型的精确解;找到了因子分析与主成份分析的关系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邢丽荣 徐翔
本文基于江苏、广东与海南省的572份有效调查数据,运用SBM模型评价中国不同水产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率与环境效率,发现水产养殖业经济效率与环境效率低下不是单一养殖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不同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率与环境效率分布类似,存在极少数效率较高的养殖户与绝大多数低效率养殖户,并且养殖户之间的差异极大。因此,本文提出迫切需要对水产养殖进行重大的、全面的技术改进与技术应用,且不同的养殖模式需要采纳不同的技术改进路径、应用不同的技术。
关键词:
水产养殖 经济效率 环境效率 SBM模型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宓国强 卢斌辉
根据将当年鱤鱼养成商品规格、成活率 90 %以上的养殖结果 ,探讨了鱤鱼的池塘养殖技术。鱤鱼的池塘养殖可用专养和与河蟹的混养二种模式 ,前期需投喂活鱼苗 ,后期用鱼块。在鱤鱼体长 5cm左右时进行食性转化较为适宜。养殖的关键技术为食性的转化和及时分养。
关键词:
鱤鱼 池塘 养殖技术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林长虹 易剑国 薛仁宇
大银鱼池塘养殖试验林长虹,易剑国,薛仁宇(江苏盐城市水产生产服务站)(苏州蚕桑专科学校)大银鱼(Protosaxhylocranius)类属鲑形目,胡瓜鱼亚目,银鱼科,新银鱼亚科,是名贵经济鱼类。大银鱼由于商品价值高,具养殖周期短(6-8个月)、饵料...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瑞娇 吕元蛟 张念 赵峰 周琼 何绪刚 谢从新
2012年5-10月,调查和分析了湖北省公安县崇湖渔场主养草鱼池塘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各种水环境因子,并利用典范相关分析方法(CCA)对池塘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水体浮游植物隶属8个门102属240种,其中绿藻门44属114种,蓝藻门20属44种,硅藻门12属19种,裸藻门10属38种,金藻门5属7种,甲藻门4属6种,隐藻门2属4种;浮游植物密度变化范围为1.77~8.83×107ind/L,平均密度为4.23×107ind/L,生物量变化范围为12.24~298.58 mg/L,平均生物量为44.13 mg/L;池塘的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范围为1....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燕 赵儒楠 任钢 曹福亮 祝遵凌
【目的】中华枸杞在我国大多地区处于野生状态,应用方式较为局限。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预测中华枸杞当前及未来适宜分布区对其种质资源保护、合理引种栽培以及大面积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基于ArcGIS与MaxEnt模型,利用124条中华枸杞分布数据和8个气候变量,评估了制约其地理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并探讨了其在当前和未来的潜在分布区。【结果】当前中华枸杞的总适生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6.73%,水平分布区间约为18°~45°N、90°~123°E。其中核心适宜区主要位于秦岭、太行山以及华东地区的浙江、江苏、安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重庆、四川;西北地区的甘肃、宁夏及其各自的邻近区域。影响其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为最冷月最低温度、最湿月降水量、最干月降水量、最暖月最高温度。随着未来气候变暖,中华枸杞总适生区面积与当前相比相差不大,但其主要核心适宜区有向"高海拔地区扩张"、"沿海地区迁移"及"中部聚集"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在陕西、甘肃等秦岭地区向高海拔地区扩张,东部沿海地区逐渐形成狭条带状核心适宜区,中部湖南、湖北等地区逐渐形成大面积片状核心适宜区。【结论】中华枸杞的适生区主要呈现广域和连续特点,而核心适宜区呈狭域、间断分布。影响其地理分布的气候因子主要为温度和降雨,其中最冷月最低温度是限制其分布的最主要气候因子。未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大别山地区,中部秦岭、大巴山等地区,西南地区的四川、重庆等地及其邻近区域适合进行枸杞的引种、栽培及推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金凤君 刘鹤 许旭
基于逆向重力模型及标准代数算法,利用城际O-D客流矩阵和铁路最短距离矩阵,测算了28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城市质量。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关系数及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研究了人口、GDP等因素对城市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质量总体上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趋势,其等级结构呈现"纺锤体"特征。诸多影响因素中,从业人员是刻度城市质量的最佳指标,交通枢纽的城市地位对"轴—辐"网络城市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城市质量的线性拟合方面,复合指标比单一指标具有更好的解释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