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65)
- 2023(4211)
- 2022(3472)
- 2021(3306)
- 2020(2816)
- 2019(6148)
- 2018(6249)
- 2017(10643)
- 2016(6400)
- 2015(7302)
- 2014(7479)
- 2013(7175)
- 2012(6810)
- 2011(6152)
- 2010(6286)
- 2009(5765)
- 2008(5654)
- 2007(5280)
- 2006(4602)
- 2005(4085)
- 学科
- 济(17861)
- 经济(17815)
- 管理(16911)
- 业(13539)
- 企(11397)
- 企业(11397)
- 学(8388)
- 制(7842)
- 教育(7250)
- 中国(6233)
- 方法(6142)
- 农(6120)
- 财(6095)
- 体(5822)
- 理论(5238)
- 数学(4790)
- 数学方法(4714)
- 研究(4550)
- 度(4340)
- 制度(4336)
- 生(4310)
- 业经(4294)
- 银(4263)
- 银行(4230)
- 融(4137)
- 金融(4130)
- 行(4050)
- 地方(3839)
- 农业(3660)
- 研究生(3583)
- 机构
- 大学(92289)
- 学院(90650)
- 研究(37274)
- 管理(28304)
- 济(27938)
- 经济(26833)
- 农(26345)
- 科学(26107)
- 中国(25541)
- 理学(23778)
- 理学院(23346)
- 管理学(22585)
- 管理学院(22437)
- 京(21209)
- 农业(21070)
- 所(20805)
- 业大(19473)
- 研究所(18973)
- 江(16095)
- 中心(15812)
- 省(15186)
- 财(14550)
- 技术(14006)
- 院(13972)
- 农业大学(13657)
- 北京(13170)
- 室(13004)
- 范(12525)
- 师范(12232)
- 州(12103)
- 基金
- 项目(62252)
- 科学(46187)
- 基金(42220)
- 研究(41412)
- 家(39310)
- 国家(38968)
- 科学基金(31234)
- 省(26826)
- 社会(22949)
- 划(22405)
- 自然(22192)
- 基金项目(21885)
- 自然科(21683)
- 自然科学(21662)
- 社会科(21402)
- 社会科学(21396)
- 自然科学基金(21255)
- 教育(20651)
- 资助(17451)
- 编号(16929)
- 重点(14827)
- 成果(14663)
- 计划(14000)
- 课题(13950)
- 科技(13361)
- 发(13127)
- 创(12971)
- 部(12626)
- 科研(12163)
- 创新(12155)
共检索到1461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曾东 王益平 倪学勤 汪开毓 吴梦
从养殖池、水族箱和健康鲤肠道等分离20株细菌,通过耐热和体外拮抗试验筛选出5株细菌,经生化试验和细菌16S rDNA测序鉴定为2株芽孢杆菌(Bacillus)、2株肠球菌(Enterococci)和1株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进一步采用体外固定鲤前肠黏液蛋白,结合同位素32P标记细菌并示踪的方法,研究来源于鲤肠道的肠球菌和柠檬酸杆菌以及鲤养殖水体中的芽孢杆菌对鲤前肠黏液的体外黏附活性,建立筛选鲤(Cyprinus carpio)益生菌的方法。结果表明,5株细菌均能黏附到黏液体外模型,肠球菌的相对黏附率极显著高于芽孢杆菌与柠檬酸杆菌(P<0.01),柠檬酸杆菌与芽孢杆菌的相对黏附率...
关键词:
益生菌 鲤 黏附作用 体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曾东 王益平 倪学勤 汪开毓 吴梦
采用体外固定鲤前肠黏液,结合细菌同位素示踪的方法,对来源于鲤肠道的2株肠球菌和1株柠檬酸杆菌以及养殖水体的2株芽孢杆菌的细菌表面凝集素和黏液蛋白受体的化学组成、对病原菌附着鲤前肠黏液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株菌经高碘酸钠和蛋白水解酶修饰后,高碘酸钠能极显著降低芽孢杆菌、肠球菌和柠檬酸杆菌的黏附率(P0.05),推测细菌表面的凝集素主要为具糖蛋白性质的物质。黏液蛋白经蛋白水解酶处理后,部分菌株的附着数量显著降低(P<0.05),但经高碘酸钠处理后,5株菌的黏附率均显著上升(P<0.05),提示黏液蛋白上存在的5株细菌的特异性受体物质可...
关键词:
鲤 黏附 黏液 益生菌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敏慧 邹文政 鄢庆枇 陈强 庄峙厦 王小如
采用3H-TdR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河流弧菌(Vibrio fluvialis)TS-1对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表皮黏液的黏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经TSB培养的河流弧菌对青石斑鱼表皮黏液的黏附作用极显著高于经TSA培养的河流弧菌(P<0.01);河流弧菌经TSB培养后能很好地黏附于青石斑鱼表皮黏液,其黏附量随菌浓度升高而增大并符合饱和黏附动力学特征;不同生长阶段河流弧菌的黏附能力不同,在培养初期阶段细菌的黏附量先是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并在培养24h后黏附量达到最大,而后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其黏附量急剧下降。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河流弧菌对青石斑鱼表皮黏液有较强的黏附作用...
关键词:
河流弧菌 青石斑鱼 体表黏液 黏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晓露 邹文政 鄢庆枇 郭国军 陈强
采用3H-TdR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河流弧菌对不同处理后的青石斑鱼表皮黏液的黏附作用。结果显示:青石斑鱼表皮黏液经40、60和80℃热处理10min后河流弧菌的黏附率出现显著性升高,而100℃处理10min则能极显著降低河流弧菌的黏附作用;蛋白酶K和胰蛋白酶处理黏液对河流弧菌的黏附作用没有显著影响,高碘酸处理则能极显著提高河流弧菌的黏附率;8种碳水化合物中的葡萄糖、甘露糖、甘露醇、麦芽糖能极显著促进河流弧菌的黏附作用,乳糖、果糖及蔗糖能显著性促进河流弧菌的黏附作用;半乳糖则没有显著性影响;高浓度的细胞表面提取物能显著抑制河流弧菌的黏附作用,但较低浓度的细胞表面提取物反而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青石斑鱼...
关键词:
河流弧菌 青石斑鱼 表皮黏液 黏附作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正 李健 刘淇 王群
为获得对大菱鲆肠道具有较强黏附能力的益生菌株,了解其黏附机制,采用体外黏液黏附模型及Western-blot技术,对黏红酵母等4株益生菌的大菱鲆肠黏液黏附性能及黏红酵母表面粘附蛋白和肠黏液受体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4株益生菌均可黏附于大菱鲆肠黏液;但各菌株的黏附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黏红酵母黏附能力最强,鼠李糖乳杆菌次之,假丝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相对较低。黏红酵母表面蛋白预先与肠黏液孵育2h后,显著抑制了黏红酵母与肠黏液的结合,其黏附百分率下降了83.6%;但上述处理对其他3株益生菌的黏附没有明显影响。Western-blot显示黏红酵母表面蛋白中分子量为38.5ku和28.6ku的两个蛋白...
关键词:
黏红酵母 黏附蛋白 黏液受体 大菱鲆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林桂芳 鄢庆枇 陈文博 苏永全 覃映雪
采用间接ELISA法研究菌浓度、孵育时间、温度、pH、阳离子及碳源等因子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黏附鳗鲡(Anguilla anguilla)表皮黏液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后的间接ELISA法的检测灵敏度约为9.92×104CFU,细菌的黏附量随菌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并符合饱和黏附动力学方程:y=0.135ln(x)0.936(R2=0.986);嗜水气单胞菌黏附鳗鲡表皮黏液的最佳条件为:温度20~28℃,pH 6.2~6.6,NaCl、MgCl2质量浓度分别为15~25 g/L和3 g/L,孵育时间为150 min。碳源对嗜水气单胞菌的黏附作用有不同程度的影...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孔维光 吴志新 李思思 赵慧 李锡阁 陈孝煊
为探讨益生性枯草芽孢杆菌对肠上皮细胞黏附及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作用,以草鱼肠上皮细胞为研究对象,检测了枯草芽孢杆菌对肠上皮细胞的黏附率、对嗜水气单胞菌的黏附抑制率和对各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对草鱼肠上皮细胞形态、细胞中四甲基偶氮唑盐(MTT)OD值、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KP)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等各种生理指标无显著影响,但在孵育3h和6h后分别显著降低了Na+,K+-ATP酶和谷丙转氨酶(GPT)的活性;与嗜水气单胞菌孵育3h后,肠上皮细胞由椭圆变成不规则形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白东宁 齐雪峰 赵献军 段连茂 靳亚平 李义 王大会 王芳
【目的】优化嗜酸乳杆菌对永生化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体外黏附的条件。【方法】通过革兰氏染色法,研究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生长状态,嗜酸乳杆菌菌液浓度、菌体生长状态和pH值以及孵育时间对菌体黏附性能的影响。【结果】当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培养48 h,嗜酸乳杆菌菌液浓度为1.0×109mL-1,pH值为4.0,孵育时间120 min,嗜酸乳杆菌培养24 h时,嗜酸乳杆菌对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黏附性最好。【结论】永生化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作为细菌黏附性能研究的体外模型是有效可行的。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志坚 董瑞兰 罗刚 江和基
采用体外细胞黏附模型,研究菠萝蛋白酶对K88+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黏附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菠萝蛋白酶能显著降低K88+ETEC的黏附率,且与庆大霉素的抑菌效果相当(P>0.05).由此可以推测,菠萝蛋白酶能体外抑制K88+ETEC菌毛黏附上皮细胞,阻止K88+ETEC对肠道的侵袭,为临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菠萝蛋白酶 黏附 小肠黏膜上皮细胞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闵钟熳 牛天贵 岳喜庆
选用从健康动物肠道中分离的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按照益生菌的特定要求,模拟体内胆盐环境(胆盐含量0.3%w/v),来监测菌株的耐受能力;测定在人工胃液、肠液环境中作用不同时间后的存活率,初步筛选能够作为益生菌的芽孢杆菌。试验结果表明,有3株芽孢杆菌分别为:B5329、B22、B544,在胆酸盐、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表现出了很强的耐受能力,其中B544还具有很强的产淀粉酶、蛋白酶和木聚糖酶的能力。
关键词:
芽孢杆菌 胆酸盐 人工胃液 人工肠液 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彦昭 许书麟 渠晨晨 张铭 高春辉 吴一超 戴珂 黄巧云 蔡鹏
界面作用是细菌在环境中黏附、定殖、形成生物膜和发挥生态功能的基础和前提,对植物吸收养分、病原微生物拮抗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植物根际相互作用研究大多数从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角度出发,应用多种组学手段研究根系分泌物对于根际微生物定殖数量、群落组成和生理功能的影响,忽略了细菌定殖过程中物理、化学的界面作用机制及其对黏附的贡献。本文从界面作用机制出发,探讨了不同类型根系分泌物对细菌表面性质、细菌胞外聚合物(EPS)分子组成以及黏附功能的调控作用;梳理了黏附过程中细菌-植物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主要模式及其微观机制;归纳了根际定殖过程可视化研究方法和微生物-植物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分析手段;提出了根际生物分子组成分析、黏附蛋白质功能预测、根际定殖原位观测方法等亟需加强的研究方向。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隽 柳小春 刘鑫 贺长青 施启顺
为给筛选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抗病性的分子遗传标记提供依据,采用体外黏附测定大约克和沙子岭初生仔猪ETECF43种抗原型(ab,ac,ad)的黏附性,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F4 ab黏附素对大约克猪和沙子岭猪均黏附强烈,而F4 ac则表现为不黏附;两个品种中均存在较高频率的F4 abR+-acR-;F4ad黏附素对沙子岭猪的黏附较强烈(0.400),而对大约克猪并不强烈黏附(0.242).上述结果也暗示,猪F4 ab受体和F4 ac受体存在较强的连锁,而与F4ad受体无此关系.
关键词:
肠毒素大肠杆菌 F4 体外黏附测定 仔猪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樊瑞锋 王印庚 梁友 高淳仁 张正 李彬 翟介明 曲江波
从健康的大菱鲆肠道内分离细菌,以大菱鲆致病菌鲨鱼弧菌Vibrio archariae和大菱鲆弧菌Vibrio scophthalmi为指示菌,根据拮抗作用原则,分离得到一株菌TYTG-1。根据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菌株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从养殖大菱鲆肠道中分离获得枯草芽孢杆菌在国内属首次报道。该株菌在4~42℃均能生长,属广温性。经过28d的投喂添加浓度为107和109CFU/g枯草芽孢杆菌的饲料,大菱鲆生长正常,未产生不良反应。该株枯草芽孢杆菌对引起大菱鲆腹水病和肠炎病的两株致病弧菌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其具有较大潜力作为肠道益...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小亮 陈昌福 高宇 贺中华 田甜 刘振兴
从正常养殖的黄颡鱼肠道中分离得到218株细菌,通过产酶能力测试,对常见病原菌体外拮抗作用以及对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筛选出1株益生菌HS140菌株。通过测定HS140菌株对黄颡鱼的致病性,并结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RNA部分序列分析,对HS140菌株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显示:HS140菌株具有很强的分泌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能力,能够抑制温和气单胞菌、迟缓爱德华菌和鳗弧菌的生长。HS140菌株对氨苄青霉素、磺胺异恶唑、先锋霉素VI等3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对另外13种抗生素均敏感或中度敏感。急性毒性试验表明,浓度为1.0×108cfu/mL的HS140菌悬液对黄颡鱼没有致病性。HS140...
关键词:
黄颡鱼 地衣芽孢杆菌 筛选 鉴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