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73)
- 2023(12902)
- 2022(11314)
- 2021(10536)
- 2020(8658)
- 2019(19956)
- 2018(19959)
- 2017(37728)
- 2016(20887)
- 2015(23513)
- 2014(23643)
- 2013(23642)
- 2012(21993)
- 2011(20082)
- 2010(20144)
- 2009(18134)
- 2008(17564)
- 2007(15404)
- 2006(13647)
- 2005(12165)
- 学科
- 济(85492)
- 经济(85410)
- 管理(55485)
- 业(53874)
- 企(43113)
- 企业(43113)
- 方法(34242)
- 数学(29094)
- 数学方法(28778)
- 中国(25587)
- 农(23878)
- 地方(23561)
- 学(20693)
- 业经(20070)
- 财(17969)
- 农业(16253)
- 制(15534)
- 贸(15151)
- 贸易(15138)
- 易(14584)
- 环境(14219)
- 和(14149)
- 技术(13893)
- 理论(13792)
- 银(13587)
- 银行(13538)
- 融(13307)
- 金融(13305)
- 行(13028)
- 发(12899)
- 机构
- 大学(297051)
- 学院(296383)
- 管理(114518)
- 济(112812)
- 经济(109969)
- 研究(106446)
- 理学(98330)
- 理学院(97097)
- 管理学(95371)
- 管理学院(94855)
- 中国(77213)
- 科学(69340)
- 京(65649)
- 所(55568)
- 农(55024)
- 研究所(50713)
- 财(50063)
- 业大(47925)
- 中心(47277)
- 江(44971)
- 农业(43019)
- 北京(42119)
- 范(41149)
- 师范(40674)
- 财经(39577)
- 院(38793)
- 州(36793)
- 经(35921)
- 省(34044)
- 技术(33928)
- 基金
- 项目(203349)
- 科学(157576)
- 研究(146855)
- 基金(143864)
- 家(126419)
- 国家(125292)
- 科学基金(106135)
- 社会(88915)
- 社会科(84068)
- 社会科学(84048)
- 省(81689)
- 基金项目(76954)
- 自然(70387)
- 自然科(68668)
- 自然科学(68641)
- 划(68569)
- 自然科学基金(67384)
- 教育(67001)
- 编号(60445)
- 资助(59440)
- 成果(49356)
- 发(47466)
- 重点(45900)
- 部(43388)
- 课题(42888)
- 创(42174)
- 创新(39297)
- 科研(38904)
- 计划(37925)
- 发展(37188)
- 期刊
- 济(132240)
- 经济(132240)
- 研究(88471)
- 中国(63454)
- 学报(52324)
- 农(50922)
- 科学(46670)
- 管理(42586)
- 大学(38581)
- 教育(37503)
- 学学(36244)
- 农业(35895)
- 财(35389)
- 技术(25994)
- 融(25689)
- 金融(25689)
- 业经(22645)
- 经济研究(19873)
- 财经(18350)
- 业(18150)
- 图书(17284)
- 问题(16700)
- 科技(15795)
- 经(15530)
- 理论(14794)
- 版(14095)
- 业大(14070)
- 技术经济(13890)
- 实践(13723)
- 践(13723)
共检索到4458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叶元土 李林贵 陈泽华
用病原菌培养液和菌体提取液对鲤鱼注射试验结果表明,致病粘球菌离体条件下培养32h内未检出内、外毒素,其毒力可能主要依赖于粘球菌活菌体对鳃组织的侵袭能力。烂鳃病发生的主要条件是水温(20℃以上)、鱼体受伤及其他因素导致鱼体防御机能下降。通过对患病和人工感染致病鲤鱼鳃部和部分内脏器官粘球菌,细菌总数的测定结果分析,烂鳃病的发病原因是致病粘球菌在鲤鳃部的感染、生长和繁殖,造成鲤组织的严重破坏,从而使鳃的呼吸功能严重受损而使鱼死亡。大黄、黄岑、黄柏、地榆、黄莲、磺胺嘧啶、呋喃唑酮、高锰酸钾、强氯精、消毒灵等药物对试管培养的致病粘球菌均有显著的杀菌效果。
关键词:
粘球菌,烂鳃病,药物,鲤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肖克宇 江为民 金燮理
报道了鳖烂嘴病并从患病鳖的溃烂嘴部及肝脏分离到3株细菌,人工感染试验证实为病原菌,经形态和生理生化试验鉴定均为奇异变形杆菌(P.mirabilis)。该菌的主要特性为菌体杆状,革兰氏染色阴性,周生鞭毛。尿酶、苯丙氨酸脱氨酶、硝酸盐还原、鸟氨酸脱羧酶、酪氨酸变透明、葡萄糖产酸和产气、木糖产酸等为阳性。氧化酶、吲哚产生、甲基葡萄糖产酸,麦芽糖产酸等为阴性。对硫酸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痢特灵等药物高度敏感。
关键词:
鳖,烂嘴病,奇异变形杆菌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瑞君 熊筱娟
从患烂皮病的棘胸蛙(Rana spinosa)中分离到一株致病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等方法鉴定该致病菌株为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同时,通过抑菌圈法研究了该菌株对11种抗生素、11种中草药、4种消毒剂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头孢曲松、阿莫西林、链霉素、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敏感,对四环素、红霉素不敏感;未观察到黄芪、茵陈对该菌的抑制作用,忍冬藤抑菌效果最好,其次依次为紫花地丁、金银花与甘草、鱼腥草、大青叶与柴胡、陈皮、黄连;致病菌株对消毒剂的敏感性依次为:高锰酸钾﹥三氯异氰脲酸﹥硫酸铜﹥氧化钙。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兴浪 丁戈野 张秋实 侯金亮 刘智明 陈中元 向建国 肖调义 李军华
从湖南省醴陵市某大口黑鲈工厂化养殖场患烂身病大口黑鲈体表溃疡处分离得到1株病原菌MS315509,经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该分离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人工感染结果显示,MS315509对大口黑鲈鱼苗的半数致死剂量为5.47×10~(7 )cfu/mL;MS315509携带细胞兴奋性肠毒素基因(alt)、细胞毒性肠毒素基因(act)和黏附素基因(aha1) 3种毒力基因。采用12种抗生素与12种中草药对菌株MS315509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MS315509对庆大霉素和头孢拉定等抗生素和石榴皮、苏木和五倍子等中草药高度敏感,对四环素、头孢唑啉、卡那霉素、苯唑西林、恩诺沙星、青霉素、强力霉素、链霉素抗生素和黄连、艾叶和熟地黄等中草药耐药。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兴浪 丁戈野 张秋实 侯金亮 刘智明 陈中元 向建国 肖调义 李军华
从湖南省醴陵市某大口黑鲈工厂化养殖场患烂身病大口黑鲈体表溃疡处分离得到1株病原菌MS315509,经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该分离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人工感染结果显示,MS315509对大口黑鲈鱼苗的半数致死剂量为5.47×10~(7 )cfu/mL;MS315509携带细胞兴奋性肠毒素基因(alt)、细胞毒性肠毒素基因(act)和黏附素基因(aha1) 3种毒力基因。采用12种抗生素与12种中草药对菌株MS315509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MS315509对庆大霉素和头孢拉定等抗生素和石榴皮、苏木和五倍子等中草药高度敏感,对四环素、头孢唑啉、卡那霉素、苯唑西林、恩诺沙星、青霉素、强力霉素、链霉素抗生素和黄连、艾叶和熟地黄等中草药耐药。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何 郑国兴 刘永发 黄宁宇 曹直
近年来,养虾业在养殖渔业中迅速崛起,并已向大面积、高密度、高产量发展,而虾病的危害严重地影响了这一产业的经济效益。据专家估测,虾类疾病所造成的年损失率在30%左右。目前已知的虾病已有40多种,最主要的病害是由弧菌引起的传染性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郑天凌 陈瑛 李福东 蔡立哲
研究了一株对虾弧菌病病原菌对24种药物的敏感性,测定了几种抗菌性较强、抗菌谱较广且价格较低廉的药物对该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以及药物在海水环境中对该菌作用的有效性和药物联用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药物具有不同的MIC值,在特定的实验条件下,药物之间的作用表现为:协同、拮抗和无关三种结果,不同药物在海水中作用时间不一。本文对药物滥施乱用的后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有效控制病菌、合理用药的建议,同时强调在水产养殖活动中,在防治微生物病害方面实施生态防治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
对虾弧菌病,有效控制药物,对虾属。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丁雷 岳永生 宋憬愚 谢光伟 赵德炳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余瑞兰 聂湘平 石存斌 魏泰莉 冯志荣
用鳜鱼、广东鲂、青鱼三种鱼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浓度分子氨试液里暴露72h后,转移到含烂鳃菌的试液里感染72h,试验结果表明:三种鱼经过分子氨致毒后在烂鳃菌感染下,发生不同程度的烂鳃病,NH3-N浓度0.190mg/L和0.252mg/L两个浓度72h的感染率达100%;72h0.158mg/L(MH3-N)是诱发三种池养鱼烂鳃病的临界值。
关键词:
分子红 烂鳃病 临界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令祥 杨琳 毛堂芬 陈娅娅 朱国胜
为摸清贵州中药材半夏块茎腐烂病的田间消长动态,为其防治提供参考,在大方县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半夏GAP示范基地,采用不同级别种茎播种处理,定时、定点作病情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半夏块茎腐烂发生从播种开始持续整个生长期,以4~5月为重;种茎质量是影响田间半夏块茎腐烂病发生轻重的主因子,2和3级种的块茎腐烂病发生率低,1和4级种的发生率高。结论:在生产中应注意加强种茎贮藏期的管理,选用2和3级种的优良种茎进行繁殖可有效防治半夏块茎腐烂病的发生。
关键词:
半夏 种茎 块茎腐烂病 田间消长 贵州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昌福 李静 楠田理一
用酚灭活的柱状嗜纤维菌和从该菌体提取的菌体脂多糖浸泡接种20~25g的草鱼鱼种,共浸泡2次间隔一周。通过检测受免鱼体血清、肠和体表粘液中凝集抗体效价、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采用活菌攻毒的方法,探讨了浸泡免疫接种疫苗对预防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的效果。结果表明,受免鱼体与对照鱼相比,血清、肠和体表粘液中凝集抗体效价和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都有明显上升。经活菌攻毒后,酚灭活柱状嗜纤维菌疫苗免疫组免疫保护率达30%,而脂多糖疫苗免疫组免疫保护率为55%。
关键词:
浸泡免疫,细菌性烂鳃病,草鱼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郭立中 邓先琼
杨梅腐烂病是湖南省杨梅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主要危害杨梅主干分枝处,引起干腐和枝枯。经鉴定,杨梅腐烂病菌为核果壳囊孢菌(Cytospora leucostoma)。室内药剂试验结果表明:抑制该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效果较好的杀菌剂是扑菌特、甲基硫菌灵、多菌灵、退菌特、炭必灵和波尔多液;红杀和湘研植病灵抑制菌丝生长效果较好,但抑制孢子萌发的效果较差;石硫合剂、新万生、疫霜锰锌和敌克松抑制孢子萌发的效果较好,而抑菌丝生长效果较差。
关键词:
杨梅 腐烂病 核果壳囊孢菌 杀菌剂筛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许恬 黄大明 李蓉 黄怡婷 李杏蔚 张磊 覃茜
【目的】明确造成南宁植物园青秀山苏铁园内苏铁叶片干枯的病因,研究防治手段,为有效保护苏铁种质资源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集不同发病苏铁植株上的枯萎叶片样本113个,使用平板培养及稀释分离法将病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柯赫氏法则测定分离菌株致病力,依据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等手段对所获得分离株进行物种鉴定,选取代森锰锌、啶氧菌酯、苯甲·丙环唑、苯甲·嘧菌酯、氟菌·肟菌酯、氯氟醚·吡唑酯和百菌清等7种杀菌剂对病原菌进行室内药效试验。【结果】通过对枯萎组织的微生物分离纯化,共获得72株分离菌株,经ITS序列分析发现分别来自炭疽菌属、镰刀菌属、链格孢菌属、拟盘多毛孢属、叶点霉属、黑孢霉属、枝孢菌属、球毛壳菌属、炭团菌属、炭角菌属、葡萄座腔菌属、曲霉属及小新壳梭孢属等13个不同属。对其中的真菌进行致病力测定发现,镰刀菌属的GX2210菌株经针刺接种到苏铁羽片会产生枯萎病斑;进一步采用CaM、bTUB、RPB2和TEF1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变红镰孢菌(Fusarium incarnatum);药效试验显示,代森锰锌是抑制该菌株的最有效药物,抑制中量(ID_(50))为0.3577 mg/L。【结论】造成南宁植物园苏铁叶枯病的病原菌为变红镰孢菌。代森锰锌对变红镰孢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考虑用于苏铁叶枯病防治。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林星
大黄鱼原为我国海洋渔业的四大主捕对象之一,70年代前平均年产量12万t,70年代末起,由于酷渔滥捕和环境污染,大黄鱼资源急剧下降,80年代后资源枯竭,昔日的大宗产品而今成为珍稀品种。 福建省闽东水产研究所科技人员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取得大黄鱼人工繁殖成功,使大黄鱼的人工养殖成为现实。但是,随着大黄鱼社会化、规模化养殖的蓬勃发展,各种病虫害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具有发病时间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弧菌病,成为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