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43)
- 2023(12007)
- 2022(10590)
- 2021(9974)
- 2020(8317)
- 2019(19159)
- 2018(19056)
- 2017(36479)
- 2016(20117)
- 2015(22247)
- 2014(22082)
- 2013(21882)
- 2012(19889)
- 2011(17887)
- 2010(17657)
- 2009(15722)
- 2008(15270)
- 2007(13088)
- 2006(11191)
- 2005(9669)
- 学科
- 济(74201)
- 经济(74114)
- 管理(53996)
- 业(52086)
- 企(43822)
- 企业(43822)
- 方法(36053)
- 数学(31134)
- 数学方法(30725)
- 学(20490)
- 农(19171)
- 中国(18705)
- 财(18640)
- 业经(16743)
- 地方(15170)
- 理论(13483)
- 农业(12979)
- 制(12963)
- 和(12501)
- 贸(12495)
- 贸易(12489)
- 务(12438)
- 财务(12374)
- 财务管理(12356)
- 技术(12261)
- 易(12105)
- 企业财务(11803)
- 环境(11780)
- 银(10958)
- 银行(10912)
- 机构
- 大学(279403)
- 学院(276922)
- 管理(109114)
- 济(101952)
- 经济(99557)
- 理学(95683)
- 研究(95067)
- 理学院(94492)
- 管理学(92633)
- 管理学院(92144)
- 中国(67796)
- 科学(64307)
- 京(59547)
- 农(50291)
- 所(48959)
- 财(46379)
- 业大(46114)
- 研究所(45438)
- 中心(42635)
- 农业(39849)
- 江(39001)
- 财经(37968)
- 范(37263)
- 北京(37190)
- 师范(36826)
- 院(34846)
- 经(34693)
- 州(32020)
- 技术(30729)
- 师范大学(30035)
- 基金
- 项目(200942)
- 科学(156777)
- 基金(145547)
- 研究(141242)
- 家(129286)
- 国家(128258)
- 科学基金(109127)
- 社会(86291)
- 社会科(81704)
- 社会科学(81682)
- 省(79196)
- 基金项目(78414)
- 自然(74567)
- 自然科(72803)
- 自然科学(72778)
- 自然科学基金(71460)
- 划(67521)
- 教育(64560)
- 资助(59798)
- 编号(56623)
- 重点(45512)
- 成果(45263)
- 部(43296)
- 发(42350)
- 创(41799)
- 科研(39501)
- 课题(39273)
- 创新(38998)
- 计划(38815)
- 大学(36731)
共检索到3871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曹海鹏 杨先乐 高鹏 李怡 张书俊 邓璐
从患细菌性败血综合征的杂交鲟(Huso huso♀×Acipenser ruthenus ♂)和达氏鳇(Huso dauricus)的腹水及肾脏中共分离了5株优势菌,经人工回归感染实验证实其中2株细菌XL2-T和HK3-R具有致病性。经ATB细菌鉴定仪鉴定,结果显示:XL2-T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 subsp.caviae),HK3-R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这2株致病菌的主要特征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杆状,氧化酶阳性,对先锋必、妥布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奈替米星、新霉素等6种药物均高度敏感。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友涛 王印庚 张国兵 陈霞
刺参"腐皮综合征"(俗称化皮病)是当前养殖刺参的最主要疾病,死亡率可达90%以上,属急性死亡,越冬保苗期幼参和养成期海参均可被感染发病。经研究证实,灿烂弧菌Vibriosplendidus和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nigrifaciens是该病的主要致病原。作者通过漂粉精、溴氯海因、PVP-I、过氧化氢、双链季铵盐络合碘和生石灰6种消毒剂对灿烂弧菌和假交替单胞菌的定性杀灭实验发现,上述6种药物对腐皮综合征的病原菌都有明显的杀灭作用。
关键词:
刺参 腐皮综合征 病原菌 消毒剂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印庚 谢建军 荣小军 廖梅杰 张正
以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腐皮综合征的2种致病菌: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和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nigrifaciens)为抗原,分别制备兔抗血清。以载玻片为介质,建立了2种病原菌的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技术(IFAT)。交叉反应、阻断试验和吸收试验结果均表明本方法特异性强。对人工感染实验中的养殖水体及发病刺参溃烂组织检测,可以检出水体和患病刺参溃烂组织中的相应病原菌,病原菌被染成明亮的黄绿色,检测灵敏度2.4×104cell/mL。冰冻切片检测结果显示,在刺参肿胀嘴部与溃烂肌肉处有大量染成黄绿色的细菌颗粒。结果表明...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昆明 郭爱民 马江霞 段成任 谢志胜 岳城
河鲈(Perca fluviatilis Linnaeus)是新疆额尔齐斯河特有的土著鱼类,已开展人工养殖,但其病害相关研究较少。2016年,五家渠某水产推广站河鲈突然大批死亡,作者从发病的河鲈肝脏和肠道分离病原菌,对分离菌进行了传代纯化培养。结果显示,在20℃培养24h后,ZL1能形成边缘整齐、中间微隆起、表面光滑、浅黄色、有特殊芳香气味、大小为1.5~2 mm的菌落,在血琼脂平板上能形成明显的β-溶血圈;ZL3和ZL5可形成圆形、微隆起、表面湿润光滑、灰白色、半透明、菌落大小为0.5~1 mm的菌落,但在血琼脂平板上不能形成溶血圈。经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16SrRNA序列比对和基因序列进化树分析,鉴定ZL1株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ZL3和ZL5株为迟缓爱德华菌(Edwardisella tarda)。药敏实验结果显示,ZL1株对庆大霉素、米诺环素、头孢他啶等药物高度敏感,对链霉素、青霉素、克拉霉素等耐药;ZL3和ZL5株对左氧氟沙星、链霉素和恩诺沙星敏感,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药物耐药。人工感染结果显示,分离菌均具有明显致病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昌福 李静
从患细菌性败血症的翘嘴鳜病鱼中分离到11个菌株,通过直接荧光抗体法鉴定、菌株致病力测试和生化特性分析,证实了翘嘴鳜细菌性败血症是由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引起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甜 胡火庚 陈昌福
对江西省南昌县某水产养殖场出现的以"体表局部出血、溃疡,肠系膜充血、出血,腹腔内有大量积水"为主要症状的团头鲂细菌性败血症进行了研究。从病死及濒死团头鲂的病灶中分离到大量菌株,通过对其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回归感染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将这些菌株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2种致病菌均能导致团头鲂死亡,并出现与自然条件下相似的疾病症状;4个分离菌株对万古霉素、丁胺卡那、妥布霉素、卡那霉素、头孢拉定、头孢哌酮、先锋霉素V、氧哌嗪青霉素、氟哌酸等9种药物敏感;TTF-15菌株对先锋噻肟,TTF-004、T...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印庚 荣小军 张凤萍 王岚 廖梅杰 邹安革
以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的重要致病菌——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的16S~23S间隔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用PCR方法制备地高辛(DIG)标记探针,建立了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感染刺参体内灿烂弧菌的技术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人工感染刺参和健康刺参各组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感染刺参的体壁结缔组织、肌肉组织、肠粘膜上皮、辐水管等组织的原位杂交检测呈阳性,而与健康刺参组织无交叉反应。在感染组织中,阳性信号(显色)强弱清晰,能准确反映出灿烂弧菌的侵染部位及感染程度,这为探明灿烂弧菌的感染途径、感染病程等致病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养殖刺参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姬广海 许志刚 张世光
利用 6 0个随机引物对来自我国不同稻区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 ,其中2 0个引物均出现清晰和重复性的DNA扩增片段 ,扩增片段大小在 0 .5kb至 3.5kb ;应用Statistics软件UPGMA程序进行树状聚类分析 ,聚类结果表明 ,我国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具有明显的遗传分化 ,在遗传距离为 0 .30时 ,供试菌株可划分为 7个遗传相似组 (谱系 )。其中第 1、第 2和第 5组为优势组群 ,分别由 7、8、6个菌株组成。根据菌株在 12个已知基因品种上的抗感反应 ,将供试菌株分为 13个致病型 ,在遗传距离为 0 .5 0水平上聚类归属于 6个簇。菌株的致...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绍雪 马改转 魏兰芳 姬广海
以水稻品种IRBB4、IRBB5、IRBB14、IRBB18、IRBB21和IR24为鉴别品种,在孕穗期,采用针刺接种的方法,将水稻条斑病菌接种在水稻剑叶上,根据病菌与品种互作反应和亲和性的类型差异,将供试的75株条斑病菌菌株区分为13个小种群.大多数水稻条斑病菌株在鉴别品种上的互作反应表现为弱互作模式.云南、贵州、四川3省菌株小种组成的比较表明:以小种C9为目前3省的共同优势种群;云南省小种组成多样,所有的小种均有分布,贵州小种类型有6、9、11、13,四川小种类型有3、4、6、7、9、11、12、13,小种的分布受地理区域的影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友勋 成国英 涂立超 孙新城 胡明亮 李耀洪
以金刚 30、窄叶青、XM 5、XM 6、M4 1等 5个品种为鉴别品种 ,将来自 4省的 75个细条病菌菌株的毒力划分为 0、Ⅰ、Ⅱ、Ⅲ、Ⅳ、Ⅴ、Ⅵ等 7个致病型 ,0、Ⅰ、Ⅱ、Ⅲ、Ⅳ型毒力差异主要呈由弱到强的数量变化 ,占测试株的 89.3% ,其中较强毒力的Ⅲ、Ⅳ型菌占参试菌的 5 4 .7% ;Ⅴ和Ⅵ型间呈交叉反应式的强互作关系 ,占参试菌的 10 .7%。 4省菌株毒力的比较表明 ,福建省以Ⅲ、Ⅳ型菌为主 ;江西省以Ⅲ、Ⅵ型菌为主 ;湖北省以Ⅱ、Ⅲ型菌为主 ;湖南省没表现突出的优势群 ,但较强毒力的Ⅱ、Ⅲ、Ⅳ型菌所占比例为 5 5 .6 %。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毒力 致病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友勋 成国英 涂立超 孙新城 胡明亮 李耀洪
以针刺接种法研究了 2 0个水稻品种与 4 0株稻细条病菌的互作关系 ,并通过对品种抗感性和生育性的比较 ,选出金刚 30、窄叶青、XM5、XM 6、M 4 1作为鉴别品种 ,将 4 0株稻细条病菌划分成 0、Ⅰ、Ⅱ、Ⅲ、Ⅳ、Ⅴ、Ⅵ等 7个型 ,各型的反应模式依次为 :RRRRR、SRRRR、SSRRR、SSSRR、SSSSR、SSRSR、SRSRRR ;在湖北种植条件下 ,此套鉴别品种可以鉴别出病菌毒力呈强弱性反应的数量变化和呈互作交叉性反应的质量变化。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鉴别品种 致病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娜 钱国良 李晓霞 张志峰 刘凤权 胡白石
根据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DC3000中新的毒性基因tvrR(TetR-like viru-lence regulator)的氨基酸序列,从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Aac)的全基因组中发现并克隆了tvrR基因的同源物。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tvrR基因的插入突变体,并且经过PCR及Southern杂交验证确认。突变体和野生型一样可以激发烟草过敏反应。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突变体比野生型的病程延长,但最终致病情况与野生型无差异。接种的寄主组织中菌体生长能力检测发现,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昌福 李静 周文豪 赵桂珍
从患细菌性败血症的翘嘴鳜分离嗜水气单胞菌BS-1菌株,制成福尔马林灭活疫苗(F-AH)、酚灭活疫苗(P-AH)和提取菌体脂多糖(LPS)作为免疫原。注射接种体重为35.5±5.6g的翘嘴鳜后,通过检测血清中的凝集抗体效价、血液和头肾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以及应用活菌攻毒等方法,比较了3种不同免疫原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LPS的免疫效果最好,P-AH次之,F-AH较差。用活菌攻毒后,3种受免鱼体的免疫保护力分别为92.2%,84.7%和80.7%。
关键词:
翘嘴鳜 细菌性败血症 免疫预防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槿年 沈守琼 余为一 祖国掌
1998 年4 - 6 月, 作者对安徽省六安地区某养殖场正常鱼体内条件致菌种类进行调查。结果共分离到83 株条件致病菌, 经初步鉴定归为8 个菌属, 其中气单胞菌数量最多, 占总菌株数的59-1 % , 且在各种鱼不同组织脏器中和不同水温条件下均能分离到。表明气单胞菌是该养殖场鱼体中存在的主要条件致病菌。其余各菌属所占比例依次为不动杆菌(13-3 % ) 、黄杆菌(10-8 % ) 、肠球菌(6-0 % ) 、假单胞菌(4-8 % ) 、爱德华氏菌(3-6% ) 、变形杆菌(1-2 % )和克雷伯氏菌(1-2 % )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治疗该养殖场鱼类气单胞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为环丙沙星、丁胺卡...
关键词:
正常鱼 条件致病菌 细菌菌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老化参池刺参腐皮综合征致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夏季保苗期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腐皮综合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阈值
夏季保苗期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腐皮综合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阈值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的致病性试验
空心莲子草致病菌链格孢菌不同菌株的致病性及培养条件
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的流行、致病机制及防控研究进展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病原菌致病力差异及其胞外酶活性的研究
中国部分地区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基于适配体的光学和电化学法对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研究进展
三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PCR快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