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55)
- 2023(10867)
- 2022(9557)
- 2021(9084)
- 2020(7587)
- 2019(17642)
- 2018(17756)
- 2017(33838)
- 2016(18629)
- 2015(21074)
- 2014(21110)
- 2013(20737)
- 2012(19119)
- 2011(17147)
- 2010(17052)
- 2009(15297)
- 2008(15050)
- 2007(13060)
- 2006(11331)
- 2005(9761)
- 学科
- 济(71984)
- 经济(71906)
- 管理(55005)
- 业(52805)
- 企(44706)
- 企业(44706)
- 方法(35834)
- 数学(30756)
- 数学方法(30323)
- 农(18597)
- 学(18528)
- 中国(17282)
- 技术(17043)
- 财(16559)
- 业经(16020)
- 理论(13815)
- 地方(13711)
- 农业(12806)
- 贸(12452)
- 贸易(12448)
- 和(12231)
- 易(12061)
- 环境(11646)
- 制(11143)
- 务(11026)
- 财务(10956)
- 财务管理(10937)
- 划(10341)
- 企业财务(10324)
- 教育(10285)
- 机构
- 大学(268270)
- 学院(265792)
- 管理(107812)
- 济(98639)
- 经济(96319)
- 理学(94170)
- 理学院(93090)
- 管理学(91283)
- 管理学院(90812)
- 研究(88333)
- 中国(62690)
- 科学(58655)
- 京(57950)
- 所(45283)
- 农(44155)
- 财(42837)
- 业大(42481)
- 研究所(41910)
- 中心(39154)
- 江(37962)
- 范(36595)
- 北京(36589)
- 师范(36234)
- 财经(35323)
- 农业(34909)
- 院(32231)
- 经(32117)
- 州(31144)
- 技术(30457)
- 师范大学(29499)
- 基金
- 项目(188418)
- 科学(147241)
- 研究(136442)
- 基金(135462)
- 家(118879)
- 国家(117918)
- 科学基金(100735)
- 社会(82818)
- 社会科(78394)
- 社会科学(78370)
- 省(74045)
- 基金项目(72779)
- 自然(67511)
- 自然科(65918)
- 自然科学(65901)
- 自然科学基金(64702)
- 划(62858)
- 教育(62825)
- 编号(55889)
- 资助(55854)
- 成果(45077)
- 重点(42182)
- 部(41120)
- 创(39599)
- 发(39534)
- 课题(38446)
- 创新(36911)
- 科研(36282)
- 大学(34792)
- 计划(34753)
- 期刊
- 济(104430)
- 经济(104430)
- 研究(74028)
- 中国(47419)
- 学报(45277)
- 科学(41866)
- 农(38987)
- 管理(38378)
- 大学(33379)
- 教育(32332)
- 学学(31314)
- 财(31039)
- 农业(28079)
- 技术(26146)
- 融(17279)
- 金融(17279)
- 业经(16669)
- 图书(16182)
- 财经(16120)
- 经济研究(15732)
- 科技(15066)
- 技术经济(14469)
- 业(14357)
- 经(13579)
- 理论(13458)
- 问题(13285)
- 版(12794)
- 实践(12620)
- 践(12620)
- 资源(12106)
共检索到3734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赵峰 章龙珍 庄平 刘鉴毅 张涛
性别鉴别是鲟科鱼类野生资源保护和人工养殖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对微创手术、内窥镜、超声波、血液生化及激素指标判别、基因鉴别等性别鉴别方法在鲟科鱼类上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不同鉴别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鲟鱼养殖业中性别鉴别的研究思路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戈贤平 夏德全 俞菊华
有关鱼类性别决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温度、性激素、芳香化酶以及随机重复序列、核受体基因等对性别分化的调控方面。由于鱼类所处分类地位较低 ,生活环境千差万别 ,鱼类性别决定没有一个普遍的模式 ,目前研究的鱼类又各不相同 ,因此象哺乳动物那样的性别决定级联模式还没能阐述。本综述旨在阐述近几年有关鱼类性别决定机制方面的研究动态和进展 ,为系统研究鱼类性别决定机制提供参考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姚延丹 龙华 陈建武 付元帅 陶玲 李谷
近二十年,有关鱼类性别决定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主要集中在温度、激素以及性别连锁基因、BKM、ZFY、芳香化酶基因、H-Y抗原、Sox、SRY、DMRT1、DMY、DAX-1、核受体基因家族、SF-1和WT-1等性别决定基因对性别分化的调控方面,杂交和分子标记技术则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这些研究为进一步阐明鱼类决定机制提供了基础和手段,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探索。阐述了近些年有关鱼类性别决定因子及其研究方法方面的研究动态和进展,并对鱼类性别决定的研究前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做了简述,以期为系统研究鱼类性别决定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鱼类 性别决定 研究方法 进展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堂林 李钟杰 舒少武
鱼类标志技术已在鱼类种群密度、死亡与补充、生长和生产力等研究中广泛应用,并已成为鱼类种群估算、资源评估、以及洄游与分布调查的重要手段。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在鱼类标志技术方面已取得的进展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综述与讨论,并对各种标志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我国鱼类标志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鱼类 标志技术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徐田军 陈松林
MHC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中,在鱼类中由于其高度的多态性,使其在遗传进化、免疫相关、抗病育种等方面倍受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鱼类MHC基因的遗传结构、功能特性及系统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将此类基因应用于遗传育种中的前景,以及制约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鱼类 MHC 基因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程晓建 王白坡 郑炳松 方群 陈金明
综述了银杏雌雄株特性及性别鉴别方面的研究 ,将其概括为形态学、生理生化、细胞学、同工酶及化学药剂处理等几个方面。通过形态特征来鉴别银杏雌雄株性别 ,相对比较简单易行 ;生理生化指标在已知性别的成年植株之间进行分析测定 ,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用化学药剂处理 ,结果也有区别 ,但上述方法均欠准确可靠。染色体形态特征是进行银杏雌雄性别鉴定的重要方法之一 ,也是最直接的遗传学证据 ;用同工酶谱进行银杏雌雄株性别鉴定研究 ,同样具有一定的效果 ,但这 2种方法要求较高 ,比较烦琐。特异蛋白质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鉴别植物雌雄株性别的新技术新方法 ,具有相对准确可靠的特点 ,在银杏雌...
关键词:
银杏 性别鉴定 分子生物学 进展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李静 陈松林 温海深
对动物性别的研究一直深受人们关注,以哺乳类为代表已经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由于鱼类在脊椎动物系统进化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是脊椎动物中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类群,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学特征和重大的经济价值,所以,对于鱼类性别决定机理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鱼类性别决定相关基因和性别特异标记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鱼类 性别相关 基因 分子标记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邢彬彬 殷雷明 张国胜 庄鑫 王羿宁 王振宇 李泓泉 刘景 刘宏超 许柳雄
声音在鱼类声通讯交流、定向、觅食和方法等行为中起到关键作用。综述了鱼类听觉特性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鱼类听觉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内容和目的。并结合近年的研究动态,分析了鱼类听觉研究在海上环境噪声评价、音响驯化型海洋牧场、新渔具渔法开发、和鱼类健康养殖等方面的应用前景,旨在为我国今后鱼类听觉研究及其在渔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鱼类 听觉特性 应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文笙 王东方
microRNA是一种大小为18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调控靶基因的转录后表达,广泛参与多种生理过程。本研究简要综述了microRNA生物学特性、转录后调控机制,详细讨论了第二代测序技术的相关应用、microRNA在鱼类中的表达模式、功能研究,包括渗透压调节、生殖、发育、生长、免疫、代谢等。现有的研究表明,miR-200和miR-30具有调控血浆离子浓度和渗透压平衡的功能;Dicer1是胚胎发育所必需的,在原肠胚时期,miR-20a调节头、眼、脊柱、体节的形态发生,miR-92调控内胚层的形成,miR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樊冀蓉 吴仁协 赵元莙 刘静3
鲷科(Sparidae)隶属于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ercoidei)。目前已报道世界有34属133种,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温带至热带水域,在世界海洋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此类群系统学研究已有250多年历史,但是在亚科、属、种(亚种)等不同分类阶元上仍然存在颇多争议和疑问,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总结了近百年来有关鲷科鱼类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的文献资料,厘定了中国鲷科鱼类的有效物种和种名,修订了过去文献中出现的主要同物异名和错误的命名种,初步确认中国鲷科鱼类现有7属18种(或亚种);在探讨鲷科鱼类分类地位的基础上,...
关键词:
鲷科 分类 系统发育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鹏飞 沈娟章 谭卫红
稳定同位素技术能够有效应用于林产品的产地溯源和掺假鉴别。利用碳、氢、氧、氮同位素技术,结合线性判别-主成分分析,能够较好地追溯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樱桃Cerasus pseudocerasus,橄榄Canarium album油等林产品的产地;采用单一的同位素比例质谱,或者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能够鉴别果汁饮料、保健品、香精香料的掺假;利用氮同位素能认证有机产品。基于国内外学者在林产品溯源、鉴别、有机产品认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总结了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林产品产地溯源和掺假鉴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推动稳定同位素技术的更广泛应用,及完善中国林产品的检测技术并构建产品溯源体系。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周应祺 王军 钱卫国 曹道梅 张仲秋 柳玲飞
大多数鱼类具有集群性,由于集群的原因和机制不同,对"鱼群"的定义或文字表达也各不相同。建议对运动方向较一致或具有洄游特性的鱼群采用"Schooling"一词表达。还介绍了探索研究鱼类集群的机制和鱼群群体功能的方法和发展沿革,鱼群结构、次群体和自组织群体的特征。提出采用数学模型的模拟仿真技术探索鱼群产生自组织结构现象的机制是一种有效方法,这属于"唯像学"的方法,在大量观察数据和现象、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数学模型,对鱼群集群现象进行模拟和预测,再将模拟预测的结果与实际观察记录进行对比分析,由此推测或确定影响集群现象的主要因子或机制。计算机技术为建立复杂的模型提供了支持,采用模型仿真技术为研究鱼类群体...
关键词:
鱼群 集群行为 群体结构 模拟仿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黎秋男 李书含 周永恒 耿毅 黄小丽 陈德芳 欧阳萍
白介素10(Interleukin 10, IL-10)是能够参与机体免疫的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分泌,在肿瘤、感染、免疫缺陷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多种硬骨鱼IL-10基因被克隆表达,被证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目前也有不少关于鱼类IL-10的生物活性、作用机制、调节机制的研究。本文根据已有报道,从鱼类IL-10的基因结构、转录表达、来源与进化、生物学活性及功能、鱼类IL-10受体及信号通路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为鱼类IL-10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谢海侠 聂品
Fish thymus is phylogenetically the first welldeveloped lymphoepithelial structure for most fish species. It supplies microenvironment for T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is directly involved in defense mechanism.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fish thymus research was review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