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46)
2023(10064)
2022(8731)
2021(7932)
2020(6734)
2019(15572)
2018(15428)
2017(29251)
2016(16499)
2015(18738)
2014(19118)
2013(19255)
2012(18758)
2011(17434)
2010(17992)
2009(16659)
2008(16995)
2007(15667)
2006(13797)
2005(12780)
作者
(53781)
(45301)
(45193)
(42705)
(28996)
(21831)
(20548)
(17620)
(17163)
(16388)
(15529)
(15179)
(14662)
(14566)
(14459)
(14212)
(13963)
(13432)
(13164)
(13134)
(11640)
(11626)
(11335)
(10423)
(10324)
(10304)
(10224)
(10170)
(9390)
(9240)
学科
(76432)
经济(76356)
(41397)
管理(40416)
(30393)
企业(30393)
方法(29387)
数学(25537)
数学方法(25280)
(23064)
中国(22803)
地方(22245)
(18114)
业经(16524)
(15612)
农业(15474)
(14288)
贸易(14278)
(13738)
(13080)
(12848)
(12844)
金融(12838)
银行(12803)
地方经济(12416)
(12404)
(11816)
环境(11706)
(11576)
技术(10348)
机构
学院(251633)
大学(251075)
(100311)
经济(98053)
研究(95958)
管理(86882)
理学(73331)
理学院(72269)
管理学(70788)
中国(70585)
管理学院(70316)
科学(63408)
(56055)
(55652)
(52796)
研究所(48127)
(45601)
农业(44410)
业大(42832)
中心(42610)
(40950)
(35861)
北京(35466)
师范(35396)
财经(35382)
(33474)
(32568)
(31895)
(31814)
经济学(30682)
基金
项目(160915)
科学(123144)
研究(113276)
基金(112483)
(100183)
国家(99295)
科学基金(81631)
社会(68799)
(65745)
社会科(64988)
社会科学(64966)
基金项目(59415)
(55424)
自然(53260)
自然科(51956)
自然科学(51925)
教育(51790)
自然科学基金(50974)
资助(46629)
编号(46209)
(40900)
成果(39102)
重点(37525)
(34582)
课题(33812)
(32858)
发展(32023)
计划(31892)
(31469)
科研(31028)
期刊
(119852)
经济(119852)
研究(74759)
中国(54525)
(53032)
学报(48957)
科学(41815)
农业(35888)
大学(35081)
(34468)
学学(33190)
管理(31012)
教育(28718)
(24752)
金融(24752)
技术(21409)
业经(20882)
(18816)
经济研究(18792)
财经(17387)
问题(16207)
(14966)
(14333)
业大(13052)
技术经济(12776)
(12620)
图书(12280)
商业(12221)
科技(12213)
世界(11758)
共检索到3904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单体江  贺佳  苏艳  钟慧霞  叶孟辉  余炳伟  温秀军  王军  
为阐明鲜切花黄莺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及其抗细菌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莺花中的挥发油,得率为1.00%(以鲜质量为基础)。通过GC-MS分析,从黄莺花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9个成分,占总相对含量的96.37%,其中主要成分为大根香叶烯D(23.34%)、(3a S,3bR,4S,7R,7aR)-7-Methyl-3-MethyliDene-4-(pRopan-2-yl)oCtahyDRo-1hCyClopenta[1,3]CyClopRopa[1,2]benzene(19.27%)、(1R)-(+)-α-蒎烯(13.10%)、D-柠檬烯(10.00%)和β-萜品烯(5.62%)。黄莺挥发油对枯草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刚  田雪梅  张振宇  张伟鑫  宋爱荣  
用水蒸汽蒸馏法(SD)提取清香木叶挥发油、采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用生长速率法检测了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樟芝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8种化合物。樟芝挥发油中的活性物质对棉花枯萎病菌、沙门氏菌均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敏  周明芹  向林  吴华  陈龙清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蜡梅鲜花与干花中的挥发油,并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蜡梅鲜花与干花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蜡梅鲜花与干花的挥发油提取率分别为0.57%、0.71%。从蜡梅鲜花挥发油中鉴定出45种化学物质,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92.62%;从蜡梅干花中鉴定出41种化学物质,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87.08%。蜡梅鲜花与干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基本一致,主要成分为石竹烯、长叶烯、β-揽香烯、大叶香烯、茅苍术醇、α-愈创木烯。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胡文杰  高捍东  
为分析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叶片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金钱松叶片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金钱松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以面积归一法计算各个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挥发油中检测出4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3.35%。其主要成分是:(+)-α-蒎烯(31.72%),石竹烯(18.57%),β-瑟林烯(6.16%),α-衣兰油烯(5.71%),β-榄香烯(5.64%),α-愈创木烯(5.28%),β-桉叶烯(3.36%)等,占挥发油总量的82.92%。可为金钱松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曹华茹  毛燕  王学利  
采用水蒸气蒸馏和GC-MS联用技术,对六月霜Artemisia anomala挥发油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共获得115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46种成分,占挥发油总质量的62.60%,含量最高的为龙脑,占总质量的7.44%,其次为石竹烯氧化物,占7.15%,樟脑7.01%,在46种成分中单萜占总质量的28.57%,倍半萜占17.40%。图1表1参11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荣  王艳  任吉君  周小梅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利用正交设计,对影响罗勒挥发油萃取工艺参数(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以及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罗勒挥发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参数的最佳组合是:萃取压力为12MPa,萃取温度为45℃,萃取时间为2h,萃取率达0.761%.所获得的挥发油呈黄色半透明状,具芳香味.采用GC-MS对挥发油进行分析,共鉴定出30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萜类物质,占总量的96.64%.相对含量最高的是芳樟醇,占69.83%,其次分别是(+)表-双环倍半水芹烯(6.73%)和1,8-桉叶油素(5.0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红娟  牛立新  李章念  张延龙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不同栽培方式的卷丹鳞茎挥发油进行提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遮荫栽培的卷丹鳞茎中分离出40种化合物,并鉴定出了35种;从露地栽培的卷丹鳞茎中分离出30种化合物,鉴定出了28种;从大棚栽培的卷丹鳞茎中分离出36种化合物,鉴定出了34种。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中在遮荫栽培的卷丹鳞茎中检测到6种脂肪酸,占挥发油总量的71.44%;在露地栽培的卷丹鳞茎中检测到5种脂肪酸,占总量的16.94%;在大棚栽培的卷丹鳞茎中检测到6种脂肪酸,占总量的52.87%。从挥发油种类及含量因素考虑,卷丹最适宜的栽培方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范媛媛  游元元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尤力克柠檬果皮与叶中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比较果油与叶油化学组成的异同。结果表明,从果油中分离鉴定出42种成分,叶油中分离鉴定出54种成分,果油与叶油相同成分达26种,但2种挥发油的组分与相对含量有较大区别。叶油香气更浓郁,香叶醛、橙花醛、香叶醇、β-石竹烯等具有生理活性的特征香气成分含量更高。尤力克柠檬叶油作为天然香精香料与功能性添加剂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天华  李玫  
本文采用GC/MS技术,分析了经并时蒸馏萃取装置获得的多花蔷薇挥发油化学成分。共鉴定出28种化合物,为开发、利用这一野生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振羽  李小聪  张欣  刘呈雄  邹坤  刘朝霞  
植物微量元素的提取常用微波消解联合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等;植物挥发油的提取常用传统提取方法有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提取法、压榨法、吸附法等,现代提取方法有同时蒸馏萃取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亚临界水萃取、酶解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法、超声波辅助萃取法、固相微萃取法、联合萃取法等.为研究湖北产樟树皮、茎、干、叶不同部位微量元素及挥发油的成分并对其进行比较,采用电感藕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樟树中各部位微量元素的含量;同时采用石油醚为溶剂用回流提取法分别提取樟树不同部位的挥发油,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其相对含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鉴定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测定的14种微量元素在樟树不同部位含量有所差异,但其中Al、Zn和Fe的含量偏高,Co、V、Se、Cd的含量偏低;从樟树树皮、茎、干、叶中分别检测出29、21、27、9种不同成分,共46种成分,均为含氧、烯烃类化合物.树皮中主要成分是黄樟素(36.23%),特征成分是4-isopropyl-1,6-dimethyl-1,2,3,4,4a,7-hexahydro-onaphthalene(1.71%);树干的主要成分是黄樟素(22.45%),特征成分是1-isopropyl-4,7-dimethyl-1,2,4a,5,8,8a-hexahydronaphthalene(1.55%);树茎的主要成分是黄樟素(69.98%),特征成分是(1R,8aR)-1-isopropyl-4,7-dimethyl-1,2,3,5,6,8a-hexahydronaphthalene(2.25%);树叶的主要成α-松油醇(40.73%)和桉树醇(31.96%),特征成分是(1R,4S)-7,7-dimethyl-2-methylenebicyclo[2.2.1]heptane(4.71%).湖北宜昌樟树中不同部位所测微量元素有差异;而樟树树皮、干、茎中所测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及树叶中除Cu外所测得的重金属元素含量符合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的限量标准;樟树不同部位的挥发油成分差别较大,该实验结果为以后的樟树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云霞  史洪飞  薛晓明  潘彪  
利用温浴辅助及超声辅助正己烷/乙醇双液相萃取技术提取浙江楠、闽楠、紫楠、细叶楠4种楠属木材的挥发性代谢产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木材中挥发性代谢组分进行分析比对,结果表明:从浙江楠、闽楠、紫楠、细叶楠中分别鉴定出19、21、26、18种挥发油成分,各占挥发油总量的63.433%、70.803%、60.505%、44.986%;4种楠木挥发油成分各有异同,4种楠木均含有1,3-二叔丁基苯、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1-碘代十三烷、2,4-二叔丁基苯酚、沉香螺萜醇等主要成分,但同时各种之间也具有其特征性化学组分,通过GC-MS分析可对4种楠属木材进行种间识别。该研究不仅为楠属木材的鉴别提供了有力的化学辅助识别手段,为我国楠木资源的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也为GC-MS技术在木材识别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艳芳  叶睿超  郭彩霞  周媛  王丽  
【目的】探究垂枝香柏(Sabina pingii)挥发油的成分和药理作用,为其合理推广、开发与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垂枝香柏挥发油,并用GC-MS对垂枝香柏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滤纸片扩散和平板涂布法测定垂枝香柏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蜡状芽孢杆菌、卡拉双球菌等4种细菌和白色念球菌、玉米纹枯病菌等2种真菌生长的抑制性,以抑菌圈直径的大小衡量挥发油对供试菌种的抑菌活性。【结果】从垂枝香柏挥发油中共鉴定出63个成分,鉴定成分占总组分的96.63%,其中平均相对含量大于5%的有桧烯(Sabinene)、α-可巴烯-11-醇(alpha-Copaen-11-ol)...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聂小妮  梁宗锁  段琦梅  兰晓继  
【目的】研究陕西土荆芥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对15个临床消毒常见菌株的抗菌性能,为土荆芥天然消毒杀菌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土荆芥挥发油,GC-MS测定其化学成分,分别用连续2倍梯度液体稀释法、液体转染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从陕西土荆芥挥发油中共检测到16种化学成分,并鉴定出了其中的15种成分,主要化学成分有p-伞花烃(29.95%)、驱蛔素(22.97%)、冰片烯(20.74%)、α-松油烯(17.67%);在临床消毒常见的15种菌种中,土荆芥挥发油除对绿脓假单胞菌CMCC10211株无抑制作用外,对炭疽芽胞杆菌CMCC63...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蒋继宏  李晓储  高雪芹  高甜惠  陈凤美  冯友建  黄利斌  
用A lam ar b lue法对提取的侧柏叶、种皮及种子挥发油进行了抗人肺癌细胞实验,结果表明侧柏叶、种皮和种子挥发油对肺癌细胞NC I-H460有明显抑制率,分别为86.24%、47.80%和97.73%。其中以叶挥发油和种子挥发油最高。采用气-质联用法对侧柏叶、种皮和种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其含有的挥发物质种类侧柏叶、种皮和种子分别为8,31和21个成分,其挥发油成分也不尽相同,侧柏叶含量最高的是α,,α4,8-四甲基-3,7环癸二烯-1-甲醇和雪松醇分别占总挥发油的27.213%和26.193%,种皮和种子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都是雪松醇,分别占总挥发油的28.277%和26.91...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嘉莉  马江  肖爱华  朱仲龙  桑子阳  马履一  
【目的】研究红花玉兰花蕾挥发油的萃取工艺,并对其化学组成、抗氧化及抗菌活性进行鉴定和评价,旨在为红花玉兰花蕾挥发油的萃取建立一套可行的工艺体系,并为其后续的开发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方法】以‘娇红1号’红花玉兰阴干花蕾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结合自动化质谱解卷积和保留指数对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挥发油进行成分定性和定量;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还原能力法评价挥发油抗氧化活性,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评价挥发油抗菌活性。【结果】阴干预处理条件下,红花玉兰花蕾挥发油萃取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温度47℃,萃取压力40.7 MPa,动态萃取时间102 min,该条件下挥发油的萃取率为(1.217±0.014)%。GC-MS共鉴定出30种化学成分,占检测到的挥发油总量的70.65%。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得到挥发油IC_(50)值为12.82 mg/mL AEAC值为198.64 mg,表明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还原力测定也得到了这一结果。抗菌试验表明,挥发油对4种供试菌抑制作用强弱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结论】首次建立了红花玉兰阴干花蕾挥发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确定了该工艺条件下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并验证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菌活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