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2)
- 2023(776)
- 2022(819)
- 2021(832)
- 2020(970)
- 2019(1147)
- 2018(1065)
- 2017(1693)
- 2016(1280)
- 2015(1409)
- 2014(1313)
- 2013(1348)
- 2012(1394)
- 2011(1283)
- 2010(1400)
- 2009(1347)
- 2008(1165)
- 2007(1061)
- 2006(981)
- 2005(896)
- 学科
- 学(3073)
- 济(2192)
- 经济(2189)
- 害(1907)
- 管理(1742)
- 虫(1698)
- 虫害(1540)
- 业(1515)
- 生物(1466)
- 病虫(1438)
- 病虫害(1438)
- 防(1438)
- 及其(1375)
- 防治(1262)
- 治(1258)
- 水产(1232)
- 企(1120)
- 企业(1120)
- 微(981)
- 微生(974)
- 微生物(974)
- 农(951)
- 生物学(917)
- 动物(865)
- 病害(837)
- 方法(821)
- 制(796)
- 微生物学(756)
- 财(751)
- 中国(739)
- 机构
- 大学(19967)
- 学院(19648)
- 农(11890)
- 研究(10654)
- 科学(9913)
- 农业(9755)
- 业大(7716)
- 所(7357)
- 研究所(6961)
- 中国(6721)
- 农业大学(6297)
- 省(6130)
- 室(6070)
- 实验(5804)
- 实验室(5629)
- 业(5463)
- 重点(5313)
- 京(4656)
- 中心(4227)
- 技术(4219)
- 江(3958)
- 院(3901)
- 科学院(3848)
- 济(3794)
- 部(3720)
- 生物(3708)
- 经济(3620)
- 研究院(3436)
- 管理(3336)
- 林(3021)
共检索到306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学婧 汪开毓 阳磊 周燕 王二龙 贺扬 陈德芳 耿毅
为评价鲖爱德华菌口服微球疫苗对斑点鲖的免疫效果,实验以天然高分子聚合物海藻酸钠和鲖爱德华菌灭活疫苗为材料,制备鲖爱德华菌口服微球疫苗。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鲖爱德华菌微球疫苗组、鲖爱德华菌灭活疫苗组、空微球组和对照组,以拌料口服方式进行免疫,通过检测血清中溶菌酶活力、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补体替代途径(ACH50)活性等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抗体效价以及相对免疫保护率评价疫苗免疫效果,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口服疫苗对斑点鲖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鲖爱德华菌口服微球疫苗能够较长时间增强斑点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血清凝集效价于第5周达到峰值,为1∶16,免疫后第7周仍可检测到特异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孟小亮 陈昌福 吴志新 罗宇良
将经福尔马林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菌体脂多糖(LPS)和菌体外膜蛋白(OMP)作为免疫原,分别接种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 Rafinsque)后,通过测定受免鱼的凝集抗体效价,头肾和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用A.hydrophila活菌攻毒的方法,探讨了斑点叉尾对A.hydrophila的3种疫苗的免疫应答状况和对活菌攻毒的免疫保护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对斑点叉尾经腹腔注射接种3种疫苗均能刺激受免鱼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3种疫苗的受免鱼均产生了特异性凝集抗体,接种F-Ah灭活菌苗的试验鱼最高,接种OMP疫苗的试验鱼其次,而...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余俊红 沈继红 王祥红 王宝坤 纪伟尚 胡应劭 徐怀恕
以分离自患病鲈鱼 (Lateolabraxjaponicus)的致病菌W - 1为材料 ,利用喷雾微胶囊技术制备口服微胶囊疫苗。结果表明 ,喷雾干燥条件对疫苗微胶囊颗粒影响较大 ;其适宜条件为 :进料温度 4 0℃ ,进料速度 4 0ml/min ,热风温度 2 0 0℃ ;其制备的微胶囊疫苗平均粒径为 4 5.5μm ,平均含菌量为 2 .79× 10 9mg- 1干粉。将此微胶囊疫苗及全细胞疫苗直接拌入饵料口服免疫接种鲈鱼幼鱼 ,1周后以W - 1活菌攻毒 ( 2 .5×10 6CFU /尾 )。结果表明 ,微胶囊疫苗组的 1周累积死亡率 ( 4 1.7% )低于全细胞疫苗组 ( 4 5....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宁求 余露军 付小哲 刘礼辉 林强 张德锋 石存斌 吴淑勤
为了探讨迟缓爱德华菌菌蜕疫苗预防鳗鲡爱德华菌病的可行性,实验采用腹腔注射、口服、浸泡3种途径探讨了迟缓爱德华菌菌蜕疫苗对欧洲鳗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免疫后欧洲鳗血清抗体效价均明显升高,但菌蜕疫苗(ETG)组与福尔马林灭活疫苗(FKC)组间血清抗体效价无显著性差异。欧洲鳗注射、口服、浸泡ETG组的相对免疫保护率分别为75.0%、52.5%、37.5%,分别高于FKC组的55.0%、40.0%、32.5%,且ETG组欧洲鳗死亡时间明显推后,表明菌蜕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优于福尔马林灭活疫苗。易操作、对鱼体应激少的ETG疫苗口服免疫欧洲鳗获得了52.5%的免疫保护率,在预防鳗鲡爱德华菌病中具有良好的...
关键词:
欧洲鳗 迟缓爱德华菌 菌蜕疫苗 免疫效果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吉红 储卫华 陆承平
将热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生物被膜(biofilm,BF)菌苗和浮游(freecell,FC)菌苗口服免疫小鼠和剑尾鱼,通过测定抗体效价、相对保护率、小鼠的淋巴细胞转化和肠道sIgA浓度,评价免疫效果。免疫20d后,BF菌苗组50尾剑尾鱼的相对保护率为68%;FC菌苗组为42%。BF菌苗组12只小鼠的相对保护率为70%;FC菌苗组为50%;对照组为17%。BF菌苗组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是7.28、FC菌苗组为3.87、对照组为2.36。BF菌苗组小鼠肠道sIgA浓度是1.22μg/mL;FC菌苗组为0.73μg/mL;对照组为0.465μg/mL。免疫...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生物被膜疫苗 免疫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小江 任燕 常藕琴 石存斌 李宁求 吴淑勤
采用可生物降解的合成高分子聚DL-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DL-polylactide–co–polyethylene glycol,PELA),包裹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Vh)重组外膜蛋白OmpK后,制备成PELA-OmpK微球。微球粒径小于10μm,且94%粒径小于5μm,平均粒径为2.8μm。蛋白包裹率达79.4%。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口灌四甲基异硫氰酸罗达明(TRITC)荧光素标记的OmpK-PELA微球后,第1天在其后肠观察到大量红色荧光微球,第3天荧光微球数量明显减少,第7天荧光微球基本消失。免疫组化研究结果表明,口服PELA-O...
关键词:
PELA 口服疫苗 微球 示踪 免疫效果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斌 樊海平 张新艳 郑磊 钟全福 张国庆 翁祖桐
为了建立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免疫防控方法,以原核表达SIP(Surface ImmunogenIc ProteIn)蛋白为芯材,天然多糖为壁材,制备罗非鱼无乳链球菌聚丙烯酸树脂Ⅱ微胶囊口服疫苗,SIP口服疫苗微胶囊颗粒平均直径约826.5μm,包封率为72.02%,载药量最高达6.11%。微胶囊包裹的SIP蛋白在5种缓冲液中释放效果:P H 6.80>P H 7.20>P H 9.18>P H4.68>P H 2.00。体外实验证实微胶囊颗粒在模拟胃酸环境中蛋白释放量极小,数值为395.5μg;而在模拟肠液中,释放量最高达5426.0μg,其中240 mIn释放量为4911.1μg,释放度达90...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高冬梅 李健 王群
制备鳗弧菌福尔马林灭活的全细胞疫苗 ,腹腔注射接种牙鲆 ,50d后进行第 2次免疫。利用自制的兔抗鱼血清的抗血清通过ELISA实验检测了受免鱼特异性免疫应答水平 ,并通过攻毒实验 ,测定了疫苗对牙鲆的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 ,各免疫组血清抗体效价的最高值分别达 1∶51 2、1∶2 0 4 8、1∶1 0 2 4 ;各组受免鱼对人工攻毒均具有保护作用。用鳗弧菌攻毒后 ,免疫保护率分别达81 2 5%、87 50 %、93 75% ,而且发现受免鱼对副溶血弧菌 (Vibrioparahaemolyticus)也表现了一定的交叉保护性 ,免疫保护率分别为 46.1 5%、53.85 %、53.85...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丁山 李淑芳 李杰 唐磊 王晓冉 莫照兰 李杰 陈娟
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是一种能感染多种鱼类的条件致病菌,引起高致死率出血性败血病,流行于我国海水养殖环境,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本研究以鳗弧菌O1、O2和O3血清型菌株为抗原,制备了鳗弧菌三价灭活疫苗,以腹腔注射途径对健康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80.2±4.7)g进行一次免疫,在一次免疫后60 d以同等剂量和途径进行二次免疫。对一免组进行150 d的观测,结果显示,大菱鲆血清的3种抗原的特异抗体水平在免疫后14 d显著升高(P0.05);二免大菱鲆的RPS值均高于70%,高于同期一免大菱鲆。上述结果显示,以鳗弧菌三价灭活疫苗一次免疫大菱鲆,抗体持续期不少于150 d,有效免疫保护期(RPS>70%)不少于120 d;二次免疫大菱鲆,抗体持续期和有效免疫保护期(RPS>70%)均不少于150 d。空白组最终体重略高于免疫组,但2组的特定生长率(SGR)无明显差异,说明三价疫苗对大菱鲆生长没有影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余晓丽 陈明 李莉萍 梁万文 徐增辉 李超 雷爱莹 陈汉忠 甘西
用筛选到的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临床分离菌株CMS005,甲醛灭活制备成疫苗并对其进行了注射、浸泡和口服免疫奥尼罗非鱼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室水族箱试验的注射、浸泡和口服免疫的最佳免疫保护率分别为90.5%、61.9%和14.3%,水泥池小网箱试验的最佳免疫保护率分别为100%、86.1%和66.7%。免疫剂量对浸泡免疫效果的影响大于注射和口服免疫,加强免疫可显著提高浸泡和口服免疫效果,超声波处理可以提高浸泡免疫效果。注射和口服免疫7 d和15 d后均可控制罗非鱼海豚链球菌病的继续发生;未免疫组罗非鱼月累计死亡率为4%~16%,而免疫组罗非鱼月累计死亡率低于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汪开毓 邓龙君 肖丹 耿毅 黄小丽 陈德芳
采用反相蒸发法制备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脂质体疫苗,通过灌胃分别给予各组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脂质体疫苗(Ⅰ-Ⅲ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灭活苗(Ⅳ组)和生理盐水(Ⅴ组),每2周给药1次,共3次。于接种疫苗后第1天、14天、28天和第49天采集静脉血,测定白细胞的杀菌活性和血清抗体IgM含量的变化,并用细菌攻毒实验检测免疫保护效应。结果显示,本实验制备的脂质体疫苗粒径约为(0.9±0.3)μm,包封率为53.23%,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灭活苗相比能显著增强斑点叉尾鮰吞噬细胞的杀菌活性和血清抗体IgM水平。腹腔注射活菌攻毒后,脂质体疫苗免疫的Ⅰ-Ⅲ组的相对免疫保护率分别为34...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脂质体疫苗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贺扬 华丽 汪开毓 陈德芳 王均 王二龙 王兴丽 杨倩 吴学婧 何洁 赖为民
为了研究维氏气单胞菌及其胞外产物的致病机制对预防和治疗斑点鲖维氏气单胞菌病的作用。通过对一株高致病性斑点鲖源维氏气单胞菌胞外产物(extracellular product,ecp)的提取并结合体内外实验研究其酶活性与致病性,以期为维氏气单胞菌的致病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采用饱和硫酸铵沉淀法,对一株高致病性的斑点鲖源维氏气单胞菌的ecp进行了提取,将其进行浓度检测、SdS-paGe分析和酶活测定;并将提取的ecp攻毒斑点鲖,通过病理学分析研究其致病机制。提取的ecp经考马斯亮蓝试剂盒确定其浓度为0.743 mG/m l;SdS-paGe分析发现该ecp类型丰富,分子大小主要集中在20.0~33....
关键词:
斑点鲖 维氏气单胞菌 胞外产物 致病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惠芳 汪成竹 陈昌福
将经福尔马林灭活的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a columnaris)、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叉尾鮰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ictaluri)作为免疫原,分别接种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Rafinsque)后,通过测定受免鱼的交叉凝集抗体效价、头肾和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及用A.hydrophila活菌攻毒的方法,探讨了斑点叉尾鮰对3种灭活菌苗的免疫应答状况。试验结果表明,对斑点叉尾鮰经腹腔注射接种3种灭活菌苗能刺激受免鱼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受免鱼产生了对3种致病菌的特异性凝集抗体和交叉凝集抗体,与未接种菌苗的对...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蔡玉臻 刘志刚 卢迈新 可小丽 高风英 曹建萌
链球菌病是威胁我国罗非鱼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病害之一。为研制出免疫效果好、操作简便的罗非鱼链球菌病疫苗,本研究构建重组表达无乳链球菌Sip蛋白的穿梭质粒pNZ8124-Sip,通过酶切和测序验证后电转化乳酸乳球菌NZ9000,获得能够诱导重组表达无乳链球菌Sip蛋白的乳酸菌活菌载体疫苗。采用SPS-PAGE电泳摸索最佳诱导浓度和诱导时间以获得最大表达量,通过镍柱纯化目的蛋白并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利用不同浓度的重组乳酸菌活载体疫苗灌胃口服免疫尼罗罗非鱼,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免疫后血清抗体水平变化,通过人工腹腔注射感染无乳链球菌获得相对免疫保护率。研究结果显示,构建的重组乳酸乳球菌可通过nisin诱导表达大小为48 ku特异性蛋白,与目的蛋白大小一致;PAGE电泳显示,重组蛋白主要以可溶蛋白和包涵体2种形式存在,其中胞内可溶性蛋白浓度达7.65 mg/mL;诱导表达的最佳条件为100 ng/mL nisin诱导6 h;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诱导蛋白可与鼠抗His标签抗体特异性结合。口服免疫结果显示,中浓度组(2.24×10~(10) CFU/mL)和低浓度组(2.24×10~9 CFU/mL)免疫2次能够显著提高尼罗罗非鱼的血清抗体水平和抗无乳链球菌感染能力,中浓度免疫组的相对免疫保护率最高为41.0%。本研究可为罗非鱼链球菌病口服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阳磊 汪开毓 潘延乐 周燕 王二龙 陈德芳 吉莉莉 耿毅 赖为民
为优化渔用口服微球疫苗制备工艺,实验以海藻酸钠及爱德华菌灭活疫苗为原材料,采用乳化离子交联法制备爱德华菌口服微球疫苗。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海藻酸钠浓度、水油相比例、乳化剂浓度以及乳化时间对微球疫苗包封效率的影响,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采用4因素3水平响应面法优化爱德华菌海藻酸钠微球疫苗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3.5%,水油相比例2.4∶7.6,乳化剂浓度5.4%,乳化时间13 min。研究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爱德华菌口服微球疫苗成球性好,粒径分布均匀,粒径(8.88±1.26)μm,跨距0.38,包封效率96.37%,具有较好抗酸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