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53)
- 2023(4531)
- 2022(3068)
- 2021(2666)
- 2020(2103)
- 2019(4462)
- 2018(4727)
- 2017(8261)
- 2016(5197)
- 2015(6107)
- 2014(6358)
- 2013(5524)
- 2012(4631)
- 2011(4151)
- 2010(4157)
- 2009(3703)
- 2008(3667)
- 2007(3400)
- 2006(3080)
- 2005(2954)
- 学科
- 济(16832)
- 经济(16816)
- 业(10638)
- 管理(10133)
- 中国(8242)
- 农(7659)
- 企(7293)
- 企业(7293)
- 业经(5826)
- 理论(5272)
- 教学(5266)
- 教育(5224)
- 农业(5087)
- 地方(4782)
- 发(4622)
- 学(4431)
- 发展(4101)
- 展(4088)
- 体(3815)
- 方法(3807)
- 产业(3741)
- 学法(3486)
- 教学法(3486)
- 制(3342)
- 信息(3253)
- 学理(3188)
- 学理论(3188)
- 总论(3087)
- 信息产业(3054)
- 研究(3011)
- 机构
- 学院(69285)
- 大学(66977)
- 研究(26460)
- 济(22859)
- 经济(22229)
- 管理(19799)
- 中国(18095)
- 科学(17717)
- 理学(16506)
- 农(16340)
- 理学院(16299)
- 管理学(15744)
- 管理学院(15654)
- 京(14858)
- 所(14359)
- 研究所(13235)
- 农业(12913)
- 业大(12493)
- 江(12290)
- 中心(11120)
- 技术(11092)
- 范(11047)
- 师范(10871)
- 财(10215)
- 院(9945)
- 州(9536)
- 北京(9312)
- 省(9185)
- 职业(8481)
- 师范大学(8322)
- 基金
- 项目(46795)
- 科学(35119)
- 研究(34783)
- 基金(30391)
- 家(27704)
- 国家(27454)
- 科学基金(22201)
- 省(20518)
- 社会(19841)
- 社会科(18607)
- 社会科学(18602)
- 教育(17552)
- 划(16967)
- 基金项目(15733)
- 编号(15293)
- 自然(13932)
- 自然科(13606)
- 自然科学(13601)
- 自然科学基金(13325)
- 成果(12480)
- 课题(12118)
- 资助(11882)
- 重点(11698)
- 发(11110)
- 年(10090)
- 创(9751)
- 部(9303)
- 创新(9088)
- 计划(8939)
- 性(8735)
共检索到1087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杨德国 朱永久 危起伟 陈细华 刘鉴毅 王凯
2000年,采用阶段性递增水体盐度,即每5d将水体的盐度逐渐提高5,并不设稳定期的方法,对在淡水环境人工养殖近3年的中华鲟子一代亚成体(全长105~149cm,体重5.8~15.0kg)进行海水驯化试验。结果表明,经过20d的驯化,较大规格的中华鲟亚成体即可适应盐度为23的海水环境,驯化的成活率平均达到93.9%(92.1%~95.7%)。水体盐度增加时没有发现中华鲟有异常的行为表现,而驯化后的中华鲟在海水池塘中也能够正常生长。研究还表明,中华鲟对其栖息水体的盐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但其耐盐性和适应能力可能与个体规格大小有一定的关系,即个体的规格越大,则其对水体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就越强。
关键词:
中华鲟 亚成体 盐度 驯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雪梅
将黄鳍鲷从盐度为 30‰的海水驯化到盐度为 0的淡水中 ,驯化时间为 1 6天。盐度为 30‰—1 0‰— 5‰— 2 5‰— 0。黄鳍鲷驯食后吃商品饲料
关键词:
黄鳍鲷 盐度下降梯度 驯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冯晓宇
从自然海区捕获的平均全长1.7cm、平均体重0.0590g的花鲈稚鱼,在淡水池塘中培育41d,达到平均全长6.35cm,平均体重2.5904g,成活率达45.9%,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花鲈,苗种培育,成活率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徐永江 柳学周 史宝 王滨
采捕山东威海外海黄海海域的太平洋鳕(Gadus macrocephalus)亲鱼进行驯化和培育,在人工条件下成功驯化存活野生亲鱼49尾,经短期促熟培育后,通过人工授精方式获得了多批次受精卵。对胚胎和早期仔鱼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详细描述了从受精卵到早期仔鱼各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结果显示,太平洋鳕成熟卵子为沉性卵,圆球形,卵径为0.9–1.1 mm,无油球。胚胎发育分为5个时期,分别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在水温为9–10℃、盐度为27–29的海水中孵化,受精卵历时312 h 30
关键词:
太平洋鳕 亲鱼驯化 胚胎发育 早期发育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潘学强 吴邦亮 樊朝久 何明阳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蔡文超 柳学周 马学坤 战文斌 徐永江
研究了漠斑牙鲆仔鱼、稚鱼和幼鱼对低盐度的耐受力和漠斑牙鲆的淡水驯化技术。初孵仔鱼在盐度为5的水中最多存活5d,5d以后全部死亡。30日龄稚鱼在4h10min淡水组全部死亡,对淡水的耐受力较低,而盐度为5~25的各组72h的存活率都在95.00%以上。90日龄幼鱼经缓慢淡水驯化9d后存活率可达98%以上,对漠斑牙鲆幼鱼进行淡水驯化的最佳年龄为90日龄。淡水驯化影响幼鱼初期的摄食,以后则逐渐趋于正常;急性淡水驯化对幼鱼的伤害比缓慢淡水驯化大;漠斑牙鲆对低盐的耐受力随生长和发育逐渐增加,年龄是影响幼鱼对低盐度耐受力的主要因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高中 李群 明俊超 包艳杰
我国淡水鱼类养殖历史悠久,最早可溯至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早期池塘养殖主要是鲤鱼,因鲤鱼对生存环境要求不高,可以在封闭水体中自行繁殖,苗种较易获得。汉代出现的《范蠡养鱼经》是我国古代养鲤技术的集大成者,对鱼池建造、鱼苗种的放养、养殖密度等均有记载。至唐代中期,由于政治避讳,传统养鲤业一时衰落。此后,鲢、鳙、青、草"四大家鱼"及鲮鱼等淡水鱼类养殖兴起,由于古代这些鱼类均不能人工繁殖,它们的苗种主要依靠长江及珠江流域渔民捕捞获得,其苗种培育技术至宋代开始见诸记载,元明时期有较大发展,至清代基本成熟。而野生金鱼最早见于唐代文献,主要产自杭州、嘉兴地区,家养金鱼见于南宋文献,饲养技术至明清趋向...
关键词:
淡水养殖 养鱼史 鱼苗捕捞 鱼苗培育史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何辉成
淡水鱼塘混养鲈鱼试验报告何辉成(福建省宁德地区水产局)鲈鱼是在海水中繁殖,海、淡水中生长的优质鱼类。为了提高淡水池塘的社会、经济效益,为内陆地区市场提供新鲜的鲈鱼产品。我们在工992年进行回50亩淡水鱼塘中混养护鱼的试验。当年抽样干塘验收一口20亩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