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76)
- 2023(10075)
- 2022(9014)
- 2021(8523)
- 2020(7179)
- 2019(16803)
- 2018(16718)
- 2017(32172)
- 2016(17772)
- 2015(20044)
- 2014(19935)
- 2013(19823)
- 2012(18189)
- 2011(16422)
- 2010(16047)
- 2009(14547)
- 2008(13924)
- 2007(12007)
- 2006(10403)
- 2005(8904)
- 学科
- 济(66425)
- 经济(66347)
- 管理(48597)
- 业(45614)
- 企(38484)
- 企业(38484)
- 方法(32776)
- 数学(28259)
- 数学方法(27909)
- 学(18244)
- 农(17058)
- 中国(16700)
- 财(15923)
- 业经(14644)
- 地方(13559)
- 理论(11941)
- 和(11574)
- 农业(11506)
- 贸(11436)
- 贸易(11430)
- 易(11068)
- 制(10828)
- 技术(10690)
- 环境(10645)
- 务(10208)
- 财务(10149)
- 财务管理(10130)
- 教育(9731)
- 企业财务(9608)
- 划(9358)
- 机构
- 大学(251396)
- 学院(247550)
- 管理(98384)
- 济(90714)
- 经济(88565)
- 理学(86013)
- 研究(86003)
- 理学院(85010)
- 管理学(83262)
- 管理学院(82857)
- 中国(60991)
- 科学(58608)
- 京(54959)
- 农(46667)
- 所(44639)
- 业大(42801)
- 研究所(41374)
- 财(39681)
- 中心(37907)
- 农业(37137)
- 江(35111)
- 北京(34603)
- 范(32997)
- 师范(32562)
- 财经(32424)
- 院(31821)
- 经(29576)
- 州(28728)
- 技术(27973)
- 师范大学(26443)
- 基金
- 项目(179384)
- 科学(139168)
- 基金(129327)
- 研究(125490)
- 家(115356)
- 国家(114433)
- 科学基金(96715)
- 社会(75419)
- 社会科(71252)
- 社会科学(71229)
- 省(70553)
- 基金项目(69326)
- 自然(66944)
- 自然科(65347)
- 自然科学(65329)
- 自然科学基金(64150)
- 划(60436)
- 教育(57150)
- 资助(54066)
- 编号(50694)
- 成果(40737)
- 重点(40520)
- 部(38444)
- 发(37743)
- 创(37013)
- 科研(35225)
- 课题(35182)
- 计划(35041)
- 创新(34521)
- 大学(32698)
共检索到3504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学军 彭新亮 乔志刚
利用阿利新蓝(AB,pH=2.6)-过碘酸雪夫氏试剂(PAS)染色,对鲇(Silurus asotus)皮肤和鳃部粘液细胞进行了分类、分布和分泌研究。结果显示:结合染色结果、细胞形态和粘液细胞分布特点,鲇皮肤和鳃部粘液细胞可分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和Ⅴ型5种类型;皮肤中有Ⅰ型和Ⅳ型2种粘液细胞分布,鳃部有Ⅰ型、Ⅱ型、Ⅲ型和Ⅴ型4种粘液细胞分布;腹部皮肤粘液细胞密度最大,平均密度为每平方毫米1083个,其次为颌部皮肤,平均密度为每平方毫米802个,鳃丝部位密度最小,平均密度为每平方毫米208个;粘液细胞分泌方式有4种,Ⅰ型为全浆分泌,Ⅱ型为局部分泌,Ⅲ型为巨浆分泌,Ⅳ型为顶浆分泌。
关键词:
鲇 粘液细胞 皮肤 鳃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孙虎山 王宜艳 王平 吴韶菊 孙修勤 李光友
采用AB PAS染色法显微观察和分析人工养殖 3龄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壳长 4 0~ 5 0mm)外套膜和鳃粘液细胞类型与分布规律。结果表明 ,粘液细胞分为 4种类型 ,Ⅰ型呈红色 ,Ⅱ型呈蓝色 ,Ⅲ型呈紫红色 ,Ⅳ型呈蓝紫色。不同部位 ,粘液细胞类型、密度及形态不同 ,这与其功能密切相关。外套膜边缘膜及生壳突起内、外表皮粘液细胞均以Ⅱ型为主 ,密度较小 ,形态主要为梨形、杯形、圆形 ,并多为大型细胞 ;中央膜内表皮以Ⅰ型和Ⅲ型较多 ,形态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 ,外表皮只有Ⅱ型细胞分布 ;鳃轴表皮粘液细胞以Ⅰ型和Ⅲ型为多 ,形态为圆形、杯形或不规则形 ;鳃丝表皮粘液细胞多为...
关键词:
栉孔扇贝 外套膜 鳃 粘液细胞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永波 张杰 李向民
应用AB-PAS染色法对工厂化养殖条件下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消化道粘液细胞的类型与分布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豹纹鳃棘鲈粘液细胞在消化道各部位均有分布,不同部位的粘液细胞密度和类型均有差异,豹纹鳃棘鲈消化道粘液细胞可分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其中,食道粘液细胞以Ⅲ型为主,胃以Ⅰ型为主,幽门盲囊和肠以Ⅲ型为主,直肠以Ⅲ型和Ⅳ型为主;胃部粘液细胞分布密度最大,达(111.37±21.74)cell·mm~(-2),极显著高于消化道其它部分,直肠、幽门盲囊、肠的粘液细胞分布密度分别为(35.09±8.74)、(30.23±5.37)、(28.00±4.67)...
关键词:
豹纹鳃棘鲈 消化道 粘液细胞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智慧 马爱军
以体重(150±10)g,体长(18±2)cm的大菱鲆为研究对象,利用阿利新蓝-过碘酸希夫氏试剂(AB-PAS,AB染液pH2.5,pH1.0)染色方法,研究高温23和(27±0.5)℃胁迫对大菱鲆体表黏液细胞分布与类型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温度不断升高的外界刺激下,体表皮肤不同部位粘液细胞的分布与数目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与对照组[常温(16±0.5)℃]相比,Ⅱ型粘液细胞增幅最大,Ⅳ型次之,Ⅰ型变化不显著,而Ⅲ型增幅呈现出无规律性。研究认为,体表粘液中含丰富的溶菌酶、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等水解酶类,其酸性环境可以溶解寄生物从而保护机体,但是,随着水温不断增加,病原微生物活力...
关键词:
大菱鲆 粘液细胞 体表 温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光跃 刘桂琼 姜勋平 胡薛英 王建国
试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乌骨山羊不同被毛颜色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进行定位,再用多巴组织化学染色法对皮肤中有黑色素分泌的黑色素细胞进行定位,以HE染色法对黑色素细胞的形态进行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乌骨山羊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主要分布在表皮基底层和毛囊中;多巴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表皮中没有阳性反应,黑色被毛毛球部及外根鞘均有阳性反应,白色被毛毛球部及外根鞘则没有阳性反应,说明黑色被毛毛球部及外根鞘有成熟的黑色素细胞存在并能合成黑色素。HE染色结果显示,黑色被毛毛囊外毛根鞘中的黑色素细胞和周围细胞区分明显,呈空泡状和活化状态,周围有大量黑色素颗粒分布,白色被毛毛囊外根鞘黑色素细胞呈椭圆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光跃1 刘桂琼1 姜勋平1 胡薛英2 王建国3
试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乌骨山羊不同被毛颜色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进行定位,再用多巴组织化学染色法对皮肤中有黑色素分泌的黑色素细胞进行定位,以HE染色法对黑色素细胞的形态进行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乌骨山羊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主要分布在表皮基底层和毛囊中;多巴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表皮中没有阳性反应,黑色被毛毛球部及外根鞘均有阳性反应,白色被毛毛球部及外根鞘则没有阳性反应,说明黑色被毛毛球部及外根鞘有成熟的黑色素细胞存在并能合成黑色素。HE染色结果显示,黑色被毛毛囊外毛根鞘中的黑色素细胞和周围细胞区分明显,呈空泡状和活化状态,周围有大量黑色素颗粒分布,白色被毛毛囊外根鞘黑色素细胞呈椭圆状,...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宜艳 孙虎山 孙修勤 李光友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AB-PAS染色,对人工养殖的1龄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壳长35~40 mm)进行显微观察,发现海湾扇贝唇瓣、口唇、胃、肠、直肠、晶杆囊和肝脏中均有粘液细胞分布,其中,内唇瓣的内表皮和外唇瓣的外表皮粘液细胞数量较多,其中Ⅱ型(AB-PAS染色呈蓝色)最多,Ⅳ型(蓝紫色)次之,Ⅲ型(紫红色)较少,Ⅰ型(红色)极少;内唇瓣的外表皮和外唇瓣的内表皮粘液细胞仅在每一横褶的皱褶处集中分布,多为Ⅱ型,另有少量Ⅳ型。口唇粘液细胞较多,排列比较紧密,Ⅱ型最多,ⅣJ型次之。胃粘液细胞数量很少,均为Ⅱ型。肠粘液细胞(Ⅱ型)较多,在肠上皮细胞较薄的区域分布密集。直肠粘...
关键词:
海湾扇贝 消化系统 粘液细胞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伟妮 林旋 林树根 王赛群
采用阿利新兰—过碘酸雪夫氏反应(AB-PAS)染色法和不同pH(1.0、2.5、3.1)的AB染色法,对褐牙鲆进行显微观察,发现褐牙鲆食管、胃、幽门垂和肠道均有粘液细胞分布.根据AB-PAS染色结果将褐牙鲆粘液细胞分成Ⅰ-Ⅳ4种类型:Ⅰ型呈红色,AB呈阴性反应,PAS呈阳性反应,含中性粘多糖;Ⅱ型呈蓝色,AB呈阳性反应,PAS呈阴性反应,含酸性粘多糖;Ⅲ型呈紫红色,AB和PAS均呈阳性反应,主要含有PAS呈阳性反应的中性粘多糖,同时含有少量AB呈阳性反应的酸性粘多糖;Ⅳ型呈蓝紫色,AB和PAS均呈阳性反应,主要含有AB呈阳性反应的酸性粘多糖,同时含有少量PAS呈阳性反应的中性粘多糖.AB(pH...
关键词:
褐牙鲆 消化道 粘液细胞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史明艳 杨学义 赵清梅 韩雅婷 窦忠英
采用组织块法从表皮和真皮中分离山羊皮肤干细胞,通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以及克隆形成率等方法检测两种来源的皮肤干细胞体外生长特性。结果表明,从表皮和真皮中均能分离得到皮肤干细胞;表皮来源的皮肤干细胞体外可传11代,真皮来源的皮肤干细胞体外可传17代;表皮来源的皮肤干细胞第1代K 19和in tegrin-β1阳性细胞率及克隆形成率分别为(34.0±1.62)%,(37.5±2.12)%,(19.4±1.77)%,而真皮来源的皮肤干细胞分别为(29.2±3.12)%,(33.0±1.12)%,(16.6±2.60)%;表皮来源的皮肤干细胞第3代K 19和in te-grin-β1阳性细胞率及克...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彭康康 张博 鲍宝龙 龚小玲
牙鲆无眼侧色素沉着过多的黑化现象,在人工养殖群体中普遍存在,目前对于牙鲆黑化产生的机制尚不清楚。为了深入研究牙鲆黑化现象的作用机制,对黑色素细胞和鳞片的形态描述和比较分析是必要的。通过对黑化牙鲆各部位皮肤的黑色素细胞和鳞片形态学观察发现:(1)黑化牙鲆的无眼侧白色皮肤未发现黑色素细胞存在,但无眼侧黑化皮肤出现了"成体型黑色素细胞",并存在"仔鱼型黑色素细胞",无眼侧黑色素细胞的密度显著低于有眼侧正常皮肤(P<0.05);(2)黑化牙鲆的无眼侧黑化皮肤的鳞片为栉鳞,无眼侧正常皮肤的鳞片为圆鳞;黑化牙鲆有眼侧正常皮肤栉鳞栉齿数都在5栉齿以上,而无眼侧黑化部位的栉鳞栉齿数都在5栉齿以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黑色素细胞的密度和栉鳞栉齿数显著相关(P<0.05),黑色素细胞密度越高,栉齿数量越多;(4)采用荧光定量的方法检测了黑化牙鲆无眼侧黑化皮肤和无眼侧正常皮肤中视黄酸合成酶相关基因(RALDH1、RALDH2、RALDH3)的表达,发现RALDH1和RALDH3在无眼侧黑化部位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无眼侧正常部位(P<0.05),RALDH2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牙鲆黑色素细胞形成与栉鳞发生存在相关性,与视黄酸合成酶RALDH1、RALDH2的表达有关。
关键词:
牙鲆 黑化 黑色素细胞 鳞片 视黄酸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乙江 杨晶晶 牛自兵 创向辉 杨倩
[目的]IgA在呼吸道抵抗外来病原微生物的黏膜免疫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黄牛呼吸道IgA分泌细胞和淋巴组织的分布尤为重要。[方法]本试验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组织学技术对5头7岁健康婆罗门黄牛的鼻黏膜、气管、肺内支气管、肺组织的IgA分泌细胞和淋巴组织的分布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黄牛的鼻黏膜、气管、肺内支气管、肺中均分布有IgA分泌细胞,且主要分布于黏膜上皮下以及腺体周围。其数量在鼻黏膜中最多,气管次之,肺内支气管和肺组织中IgA分泌细胞较少。此外,从鼻黏膜到肺内支气管黏膜下均分布有较多的淋巴组织
关键词:
黄牛 IgA分泌细胞 淋巴组织 呼吸道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伟 王建国 郑蒙蒙 陈小江 熊良伟 袁圣 王权
采用对传统酶消化法稍进行改进建立了中华鳑鲏皮肤细胞的分离方法,获得RSDCs株(系)以便用于后续关于中华鳑鲏体色细胞研究。结果显示,对中华鳑鲏抑菌暂养824 h后,0.25%胰酶—EDTA消化处理35 min,用手术刀片顺鳞片方向刮除鳞片,在体式显微镜下解剖获得鱼类皮肤,采用IV型胶原酶—胰酶联合消化皮肤获得单细胞;获得的RSDCs于28°C,5%CO_2条件下进行培养,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测定绘制了RSDCs生长曲线;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RSDCs F_0、F_5和F_(10)上皮标记物(Kera
关键词:
中华鳑鲏 皮肤细胞 细胞培养 酶消化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婧 任航行 李杰 王高富 陈灿灿 付琳 张丽 刘良佳 周鹏
[目的]为探讨山羊ASIP、EDN3、TYR、TYRP1和DCT6个黑色素相关基因在不同肤色成年山羊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和在B16-F10细胞中的表达规律。[方法]以酉州乌羊和板角山羊皮肤组织、B16-F10增殖和分化细胞为试验材料,应用qRTPCR检测了以上6个黑色素相关基因的表达并分析了基因间的相关性。[结果]皮肤组织检测结果显示,与板角山羊相比,酉州乌羊皮肤ASIP表达极显著下调(P<0.01),PAX3、TYR、TYRP1和DCT表达显著上调(P<0.05或P<0.01)。体外实验分析结果发现,在黑色素细胞增殖阶段ASIP、EDN3、TYRP1和DCT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而PAX3与TYR表达模式相似,表明它们在色素细胞增殖过程中发挥不同的调节作用。在黑色素细胞分化阶段,ASIP与TYR、TYRP1和DCT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且表达量显著相关,表明他们参与了黑色素细胞的分化及黑色素合成的调控。[结论]ASIP下调与PAX3、TYR、TYRP1、DCT上调与酉州乌羊皮肤黑色素异常沉积表型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酉州乌羊 黑色素 基因表达 相关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初庆刚 胡正海
利用超薄切片法和透射电镜研究油樟油细胞和粘液细胞发育过程。依据油细胞 3层细胞壁的发育将其分为 4个阶段。阶段 1:仅有初生纤维素壁层 ,又可分为原始细胞和细胞液泡化二时期。质体内具白色小泡和黑色嗜锇滴 ,细胞质中有黑色或灰色的嗜锇物质 ,以及嗜锇物质与液泡的融合。阶段 2 :栓质化壁层的形成。片层状的栓质叠加在初生纤维素壁内侧。阶段 3:内纤维素壁层的形成。较厚而结构松散的内纤维素壁层逐渐形成 ,并叠加在栓质化壁层的内侧 ,大液泡成为充满嗜锇油脂的油囊。阶段 4:油细胞成熟及细胞质解体。杯形构造由内纤维素壁层向细胞腔内突起形成 ,油囊由液泡膜包被连接到杯形构造上。解体的细胞质变得电子不透明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