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59)
- 2023(8426)
- 2022(7667)
- 2021(7288)
- 2020(6098)
- 2019(14354)
- 2018(14417)
- 2017(28034)
- 2016(15335)
- 2015(17293)
- 2014(17308)
- 2013(17138)
- 2012(15524)
- 2011(13864)
- 2010(13568)
- 2009(12172)
- 2008(11583)
- 2007(9761)
- 2006(8383)
- 2005(7032)
- 学科
- 济(57855)
- 经济(57791)
- 管理(43395)
- 业(40951)
- 企(34748)
- 企业(34748)
- 方法(29401)
- 数学(25436)
- 数学方法(25155)
- 农(14898)
- 学(14439)
- 中国(13884)
- 财(13739)
- 业经(12869)
- 地方(11989)
- 理论(10397)
- 和(10185)
- 农业(9985)
- 贸(9983)
- 贸易(9979)
- 易(9672)
- 技术(9639)
- 环境(9524)
- 务(9193)
- 财务(9136)
- 财务管理(9122)
- 制(8885)
- 企业财务(8643)
- 教育(8586)
- 划(8366)
- 机构
- 大学(213784)
- 学院(211515)
- 管理(88872)
- 济(78398)
- 理学(78213)
- 理学院(77386)
- 经济(76562)
- 管理学(76049)
- 管理学院(75687)
- 研究(68232)
- 中国(48331)
- 科学(45307)
- 京(45228)
- 所(34121)
- 财(33981)
- 农(33716)
- 业大(33604)
- 研究所(31658)
- 中心(30484)
- 江(28983)
- 北京(28400)
- 财经(28267)
- 范(28059)
- 师范(27739)
- 农业(26779)
- 经(25757)
- 院(25269)
- 州(24151)
- 技术(22933)
- 师范大学(22572)
- 基金
- 项目(153819)
- 科学(119933)
- 研究(111968)
- 基金(110717)
- 家(96530)
- 国家(95726)
- 科学基金(82161)
- 社会(67909)
- 社会科(64240)
- 社会科学(64222)
- 省(60339)
- 基金项目(60008)
- 自然(55209)
- 自然科(53889)
- 自然科学(53877)
- 自然科学基金(52879)
- 划(51086)
- 教育(50818)
- 编号(46283)
- 资助(45818)
- 成果(36836)
- 重点(33964)
- 部(33497)
- 发(32231)
- 创(32043)
- 课题(31141)
- 科研(29882)
- 创新(29765)
- 项目编号(28846)
- 大学(28607)
共检索到2899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乔志刚 常国亮 石灵 赵国涛 吴素兰
取脱膜 4d的鲇仔鱼进行开口试验 ,分别喂以轮虫、枝角类、蛋黄、豆浆等饵料 ,结果发现 ,鲇仔鱼开口时口裂宽为 0 90~ 1 0 0mm ,开口摄食枝角类的机会最多。分组喂养 10d的结果显示 ,使用枝角类喂养的鲇仔鱼 ,其生长速度、养殖成活率均高于其他饵料组。
关键词:
鲇 开口饵料 枝角类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袁锡立 刘本祥 薛治国 谭国良 颜忠 邬永忠
以全人工繁殖的胭脂鱼仔鱼为试验鱼 ,随机分为蛋黄、轮虫、丰年虫三个饵料组。结果表明 :仔鱼体长增长差异显著 ,体长和体重的增长为轮虫组 >丰年虫组 >蛋黄组。可以认为 :用天然饵料轮虫作为胭脂鱼仔鱼开口饵料能够提高仔鱼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关键词:
胭脂鱼 仔鱼 开口饵料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郭正龙 秦桂祥
以全人工繁殖的家化暗纹东方鱼屯仔鱼为试验鱼 ,随机分为A1、A2、A3、A4、A5五个试验组 ,分别为光合细菌液 50 0mg/L ;光合细菌液 2 0 0mg/L +投喂轮虫 2 5ml/d ;投喂光合细菌液 50ml/d ;投喂轮虫50ml/d ;投喂豆浆 +奶粉 +蛋黄共 1 - 2 g/d。F检验表明 ,五组仔鱼体长增长差异显著 ,新复极差多重比较表明 ,体长净增长A2 >A4 >A1 >A3 >A5 ,试验还发现平均体重结果 :A2 >A4 >A1 >A3 >A5 ,采用光合细菌和轮虫对初孵仔鱼进行开口能提高仔鱼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关键词:
暗纹东方鲀 仔鱼 开口饵料 光合细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利平 刘登攀 蒲金成 杜力 陈桃英 陈文银 郑春静 吴雄飞 吴嘉敏
在连续多年日本鳗鲡人工繁殖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饵料对日本鳗鲡仔鱼存活率的影响,并记录了仔鱼的运动特征和摄食行为。结果显示,与对照组(不投饵)相比,投喂以鲨鱼卵、磷虾提取液为基础的饵料和以鲨鱼卵、海蜇匀浆液为基础的饵料以及微绿球藻液均提高了日本鳗鲡仔鱼的存活率,仔鱼发育至柳叶鳗前期阶段;而投喂以鲨鱼卵、卤虫匀浆液为基础的饵料和以卤虫匀浆液、磷虾提取液为基础的饵料,以及轮虫、海带+龙须菜匀浆液或海蜇以及发酵鲨鱼肉,均降低日本鳗鲡仔鱼的存活率。实验同时还研究了日本鳗鲡仔鱼的主动摄食行为,摄食时仔鱼先用吻端反
关键词:
日本鳗鲡 仔鱼 开口饵料 摄食行为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沈忠明 梅渠江 刘兴建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兴兵 杨德国 朱永久 何勇凤 詹会祥 郭威 陈永柏
采用丰年虫、冰冻轮虫、水蚯蚓、人工配合饲料4种开口饵料投喂四川裂腹鱼(Schizothorax kozlovi Nikolsky)仔鱼30 d,研究其对四川裂腹鱼仔鱼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投喂水蚯蚓和丰年虫能保证四川裂腹鱼仔鱼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和较高的成活率。而人工配合饲料组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其他组,且成活率最低。结果表明,4种开口饵料中,丰年虫是四川裂腹鱼仔鱼最适宜的开口饵料。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园园 徐育强 蒋骄云 许世杰 王倩 曲宪成
为研究不同开口饵料对河川沙塘鳢的仔鱼生长和鱼体成分的影响,选择4种开口饵料,分别为经小球藻强化培育的轮虫、蛋黄、轮虫+小型枝角类和鱼苗专用开口配合饲料。通过15 d的投喂实验,选出最适口的开口饵料。实验表明,经过15 d的投喂以小球藻强化培育的轮虫作为开口饵料最为适合,其平均体长为8.759 mm,平均体重为0.050 3 g,成活率为94%,蛋白含量21.65%,脂肪含量1.57%。其次为轮虫+小型枝角类组,蛋黄和鱼苗配合饲料不适合作为开口饵料。
关键词:
河川沙塘鳢 开口饵料 鱼体成分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龚小玲 鲍宝龙 苏锦祥
研究了牙鲆仔鱼在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混合饵料期的摄食能力及饵料选择性指标,结果表明,在开口后的第8天、第10天、第11天以轮虫为喜好性饵料,且最适的密度为10ind/mL,在开口后第10天对卤虫无节幼体开始有了一定的摄食能力;在开口后的第13天以后以卤虫无节幼体作为喜好性饵料;在开口后第15天开始放弃对轮虫的选择,可以以卤虫无节幼体作为唯一的食物来源;在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混合饵料期,轮虫的最适密度是7~10ind/mL,卤虫无节幼体的最适密度是5~7ind/mL。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施振宁
利用轮虫、草履虫或蛋黄作为开口饵料 ,分别在玻璃缸培育珍珠马甲仔鱼 ,进行生长效果对比试验 ,从成活率、生长速度及个体生长差异三方面来看 ,认为用轮虫投喂效果最理想。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乔志刚 常国亮 张建平 牛景彦 王武
水温22-24℃时,鲇仔鱼3日龄开口摄食,初次摄食率为18%,最高初次摄食率出现在5日龄,达100%;鲇仔鱼个体发育过程中存在混合营养期,正常摄食时,混合营养期为2 d,完全饥饿状态下,仔鱼的卵黄囊至4日龄即完全消失;7-8日龄,鲇仔鱼如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将很快进入饥饿不可逆(PNR)点;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仔鱼成活率明显降低,延迟6 d投饵,11日龄仔鱼全部死亡;完全饥饿组仔鱼,至10日龄全部死亡;仔鱼全长和湿重的增长率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而下降,完全饥饿条件下,1日龄至6日龄仔鱼全长呈正增长,随后转为负增长;1日龄至4日龄仔鱼湿重呈正增长,随后转为负增长。
关键词:
鲇 仔鱼 延迟投饵 摄食 存活 生长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邵俭 谢从新 许静 杨学峰 格桑达娃 林少卿
研究了卤虫无节幼体、专用仔鱼料、鳗鱼仔鱼料等3种不同饵料对西藏尖裸鲤(Oxygymnocypris stewartii)、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 Lloyd)、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 Regan)等3种鱼类仔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实验尖裸鲤、异齿裂腹鱼、拉萨裂腹鱼仔鱼的初始全长分别为(13.29±0.52)mm、(12.29±0.44)mm、(15.81±0.50)mm,实验周期分别为25 d、25 d、15 d。结果表明:与其他饵料组相比,投喂专用仔鱼料组,异齿裂腹鱼仔鱼和拉萨裂腹鱼仔鱼的平均全长、全长增加倍数以及存活率均高于其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文奎 樊启学 朱邦科 杜海明
研究了饵料密度(每毫升0.1个、0.3个、1.0个、3.0个和10.0个)对3种规格(I:0.68 cm;II:1.50 cm;III:3.20 cm)杂交鳢仔鱼生长、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饵料密度为每毫升0.1~1.0个的范围内,3种规格仔鱼的特定生长率随饵料密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当饵料密度为每毫升1.0个时,特定生长率达到最高值,随着饵料密度进一步增加,规格I仔鱼的特定生长率随饵料密度的增加而下降,规格ⅡI、II仔鱼的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变化。饵料密度对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各饵料密度组的成活率都很高。规格差异对饵料密度不敏感,3种规格仔鱼的最适饵料密度均为每毫升1.0个。
关键词:
杂交鳢 仔鱼 饵料密度 生长 存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光
随着鱼类仔稚鱼的生长发育,其营养生理、消化系统结构、口径大小、捕食能力及水中分布等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对不同饵料生物的摄食,加之其长期系统发育中所形成的本能和嗜好,从而形成其对饵料生物的选择性。优良的饵料生物则需满足(1)形态及大小适于仔稚鱼摄食,(2)游泳速度及分布便于仔稚鱼摄食,(3)易消化吸收、营养价值高等要求。鱼种不同,对饵料生物的选择性亦不同。在鱼类的苗种生产中,弄清仔稚鱼对饵料生物的选择性,对合理有效地利用现用饵料、开发新的饵料生
关键词:
真鲷 育苗 饵料生物 选择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庄平 张涛 章龙珍 张征
用单一的水蚯蚓、卤虫无节幼体、池塘浮游动物、人工配合饲料投喂及先卤虫无节幼体后人工配合饲料混合投喂等五种方式培育史氏鲟仔鱼。结果为:卤虫无节幼体是史氏鲟最好的开口饵料,可获得高的成活率和生长率;开口摄食后3-5天,即可开始投喂人工饵料进行食性驯化,20日龄的鱼苗可获得满意的饵料驯化效果。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伟军 林小涛 王春 廖志洪
利用塘泥和水体中的浮游动物种源,对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 oratus)仔鱼的饵料动物进行非纯化培养并做了仔鱼的摄食试验。结果表明:培养过程中,各类饵料动物组成1~8 d以轮虫类占绝对优势,比例达到50%以上,9~10 d以枝角类和桡足类无节幼体占优势,比例达到30%以上;各类饵料动物密度变化曲线呈倒“V”字型,其中饵料动物总密度、轮虫类和枝角类密度均在第7 d达到最高值,分别为47.6个/mL、29.5个/mL和16.5个/mL。从仔鱼对饵料的摄食比率看,大小范围为50~100μm的饵料动物仅适合9日龄以下的仔鱼摄食,随着仔鱼的发育,趋向于摄食较大个体的饵料动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