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39)
- 2023(6843)
- 2022(5721)
- 2021(5183)
- 2020(4271)
- 2019(9596)
- 2018(9115)
- 2017(16983)
- 2016(9670)
- 2015(10262)
- 2014(9990)
- 2013(9803)
- 2012(9143)
- 2011(8376)
- 2010(8211)
- 2009(7632)
- 2008(7536)
- 2007(6479)
- 2006(5726)
- 2005(4829)
- 学科
- 济(38741)
- 经济(38690)
- 业(25206)
- 管理(25059)
- 企(18748)
- 企业(18748)
- 方法(17592)
- 数学(15776)
- 数学方法(15602)
- 农(11858)
- 学(10657)
- 财(9389)
- 中国(9144)
- 地方(8768)
- 贸(8652)
- 贸易(8651)
- 农业(8498)
- 易(8387)
- 业经(8221)
- 环境(6750)
- 制(6291)
- 技术(5938)
- 务(5669)
- 财务(5665)
- 财务管理(5657)
- 融(5618)
- 金融(5617)
- 企业财务(5407)
- 银(5343)
- 划(5298)
- 机构
- 大学(144537)
- 学院(142808)
- 济(55574)
- 研究(54929)
- 经济(54652)
- 管理(50880)
- 理学(45482)
- 理学院(44800)
- 管理学(43778)
- 管理学院(43540)
- 科学(39510)
- 中国(38385)
- 农(38311)
- 农业(31021)
- 所(30814)
- 京(30765)
- 业大(29681)
- 研究所(29029)
- 中心(23754)
- 财(22881)
- 农业大学(20644)
- 江(20100)
- 财经(19336)
- 院(19110)
- 范(18880)
- 科学院(18854)
- 北京(18635)
- 师范(18517)
- 省(17791)
- 经(17717)
- 基金
- 项目(107578)
- 科学(83474)
- 基金(80125)
- 家(75720)
- 国家(75152)
- 研究(67254)
- 科学基金(61520)
- 自然(43706)
- 社会(43688)
- 基金项目(43283)
- 自然科(42715)
- 自然科学(42695)
- 自然科学基金(41971)
- 社会科(41369)
- 社会科学(41357)
- 省(40985)
- 划(36880)
- 资助(31717)
- 教育(30019)
- 重点(25389)
- 计划(24126)
- 编号(24022)
- 发(23213)
- 部(23173)
- 创(22370)
- 科研(21677)
- 科技(21523)
- 创新(21096)
- 业(19957)
- 国家社会(19025)
共检索到1943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翠英 林坤 李思同
[目的]2015~2016年鲁西南出现了有史以来罕见的异常与极端低温天气。异常低温天气将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与产量造成显著不利影响。文章将结合2015~2016年鲁西南罕见的异常与极端低温天气,及1981~2010年历史气候资料,分析冬小麦生育期与产量因素受低温影响的程度,以期为评估极端气候事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提供定量化依据。[方法]基于2015~2016年鲁西南地区冬小麦生育期间气象数据,结合大田调查资料,采用对比分析与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不同生育期间平均气温、积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对冬小麦生育期、产量因素、生长状态和农田管理措施等的影响。[结果]2015年秋季特大暴雪使农田土壤墒情增加,但强降温迫使冬小麦提前进入越冬期;由于冬前积温偏少,冬小麦分蘖数、大蘖数及次生根均偏少;2016年春季气温出现异常,冬小麦返青推迟,生长要素变化缓慢,旺苗、大蘖数和次生根均较2015年略有减少,个体生长较弱,群体长势略差,影响冬小麦产量构成;相比较积温、日照时数等气候资料,近10年冬小麦生育期间降水量变异系数较大,对冬小麦产量影响也较大;异常与极端气候事件对冬小麦田间管理的影响也较大。[结论]针对冬前强降温和持续低温过程,应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田间管理措施,以降低冬小麦可能受到的不利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红忠 梁春玲 史本林
分析豫东典型小麦种植区——商丘市2010年-2011年的气象数据,选择商丘市2011年8个田间"三情"监测点"矮抗58"小麦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研究2010年-2011年豫东地区出现的持续性干旱对冬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条件与冬小麦品质性状密切相关,研究区2010年-2011年的持续干旱整体上降低了冬小麦的品质性状,灌溉可有效控制降水匮乏产生的负面影响。在8个监测点中,蛋白质含量和Zeleny沉降值较常年最大偏低分别达39%、17%;表征淀粉糊化特性的峰值粘度下降最大幅度为6%;表征面团流变学特性的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最多缩短32%、30%;此外,拉伸面积、延伸性等拉伸参数也有不...
关键词:
豫东地区 水分条件 冬小麦 品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鹏飞 于延春 杨飞 熊伟 欧阳竹 王吉顺 王卷乐
气候变化会导致气候资源发生改变,从而引发粮食安全问题。耦合区域气候模式和作物生长模型,可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导致的作物产量变动,探讨适宜的田间管理应对措施。研究以冬小麦作为研究对象,以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的鲁西北平原作为研究区域,耦合MIROC-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和CERES-Wheat作物生长模型,开展A1B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适应措施研究。结果表明,A1B气候情景下,该区域冬小麦潜在产量会有所下降;在现有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可通过培育对春化作用依赖较小的品种、适当提早播期、增加越冬水灌溉量等方式保证产量,减少年际间变异。该文研究结果可为应对未来气候变暖、确保粮食安...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冬小麦 产量 适应措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普宗朝 张山清 宾建华 窦新英 宫恒瑞 曹兴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冬小麦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气候条件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进而对近35a冬小麦生长季气候变化及其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利弊进行分析,以期为制订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采取趋利避害的冬小麦生产管理和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977-2011年新疆乌鲁木齐国家基本气象站逐日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以及乌鲁木齐市冬小麦产量资料,在对近35a冬小麦生长季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和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使用积分回归和相关分析方法,对冬小麦不同生长发育时段气候条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进而就近35a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利弊进行探讨。【结...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冬小麦产量 乌鲁木齐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剑雄 吴新昌 吴朝霞 李佳 高宕凤 刘丽
甘肃省陇南市徽成盆地是冬小麦适宜栽培区,境内光热资源有余,水资源略显不足(旱作区农业),尤以冬春连旱影响大。冬播前的7-9月底墒雨量和春季第一场好雨的迟早对小麦春季生长影响明显。本文通过对徽成盆地代表站成县农业气象观测站多年冬小麦生育期和气候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了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生育期降水量和光照时数趋减,温度趋升、积温趋增,暖冬和春旱几率加大。小麦生育期缩短,播期推迟,越冬期缩短,返青-拔节、抽穗-成熟期缩短,拔节-抽穗期提前最明显。拔节、抽穗和灌浆乳期降雨量和时空分布是影响小麦产量的决定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洵瑀 王靖
为揭示气候要素和品种及管理措施变化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生育期的影响,利用1980—2014年河南省30个冬小麦站点和18个夏玉米站点的物候观测资料和逐日气象资料,通过一阶差分结合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生长季温度、降水和辐射3个气候要素变化以及品种及管理措施变化对冬小麦、夏玉米全生育期和各生育阶段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河南省冬小麦返青期推迟,拔节、抽穗和成熟期提前;返青-拔节期、拔节-抽穗期分别缩短了4.8±1.9和3.3±0.9 d/10年,抽穗-成熟期延长了2.3±0.8 d/10年,全生育期长度无显著变化趋势。夏玉米大部分站点物候期变化趋势不显著;44%的站点全生育期延长,主要表现在抽雄-成熟期延长2.5±1.4 d/10年。2)冬小麦生长季温度升高,33%的站点降水减少,总辐射无显著变化趋势;气候要素变化主要发生在返青-拔节期。夏玉米生长季温度升高的站点占39%,降水量无显著变化趋势,39%的站点日均总辐射减少;温度升高主要发生在出苗-拔节期,日均总辐射减少主要发生在出苗-拔节期和抽雄-成熟期。3)冬小麦全生育期长度对温度、降水和辐射变化均较敏感,夏玉米全生育期长度对温度和辐射变化敏感。温度、降水和日均总辐射变化使河南省冬小麦全生育期平均缩短了6.3±4.2 d/10年,使夏玉米全生育期平均缩短了0.8±0.9 d/10年;而品种等其他因素使冬小麦和夏玉米全生育期分别延长了5.2±5.4和2.6±2.6 d/10年。气候要素变化缩短了河南省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生育期,品种及管理措施等因素改变减缓了气候的负作用。但是各要素变化对河南省冬小麦、夏玉米全生育期、各生育阶段长度的影响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逯玉兰 李广 韩俊英 燕振刚 董莉霞
为定量评估甘肃省定西市旱地春小麦‘定西35号’产量对各生育阶段降水量和气温变化的响应,以研究区1971—2017年逐日降水量和气温数据为基础,利用APSIM模型对小麦生育期和产量进行模拟,对近47年来研究区降水量和气温变化与春小麦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用二次多项式回归法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8个生育阶段中,与小麦产量显著相关的6个气候因子分别为灌浆–成熟期的降水量、日均温和日均最高温,拔节–孕穗期的降水量、日均温和日均最高温;主效应分析显示,灌浆–成熟期的日均最高温、降水量、日均温和拔节–孕穗期的日均最高温、日均温、降水量对春小麦产量的直接贡献依次降低;单因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拔节–孕穗期的降水量与产量呈开口向上的二次抛物线上升趋势,灌浆–成熟期的降水量与产量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曲线变化,小麦产量随拔节–孕穗期日均温的升高呈二次抛物线下降变化,随灌浆–成熟期日均温的升高呈二次曲线上升变化;小麦产量随着拔节–孕穗期日均最高温的升高而增加,但产量在达到某一峰值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出现报酬递减;灌浆–成熟期日均最高温对产量的直接贡献率为负效应,但二次项偏回归系数为正值,表示为叠加正效应。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逯玉兰 李广 韩俊英 燕振刚 董莉霞
为定量评估甘肃省定西市旱地春小麦‘定西35号’产量对各生育阶段降水量和气温变化的响应,以研究区1971—2017年逐日降水量和气温数据为基础,利用APSIM模型对小麦生育期和产量进行模拟,对近47年来研究区降水量和气温变化与春小麦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用二次多项式回归法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8个生育阶段中,与小麦产量显著相关的6个气候因子分别为灌浆–成熟期的降水量、日均温和日均最高温,拔节–孕穗期的降水量、日均温和日均最高温;主效应分析显示,灌浆–成熟期的日均最高温、降水量、日均温和拔节–孕穗期的日均最高温、日均温、降水量对春小麦产量的直接贡献依次降低;单因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拔节–孕穗期的降水量与产量呈开口向上的二次抛物线上升趋势,灌浆–成熟期的降水量与产量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曲线变化,小麦产量随拔节–孕穗期日均温的升高呈二次抛物线下降变化,随灌浆–成熟期日均温的升高呈二次曲线上升变化;小麦产量随着拔节–孕穗期日均最高温的升高而增加,但产量在达到某一峰值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出现报酬递减;灌浆–成熟期日均最高温对产量的直接贡献率为负效应,但二次项偏回归系数为正值,表示为叠加正效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班军梅 缪启龙 李雄
通过对中国西南地区1951~2000年的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随时间变化特征的分析发现: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西南地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日最高气温、年平均日最低气温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呈升温态势,在1998年达到50年来最高值;中国西南地区近50年来日最高气温呈降温态势,其年际变化大于平均气温和日最低气温;日最高气温的下降对平均气温影响大;日最低气温总体上呈升温态势,冬季1月升温比夏季7月显著;冬季气温在80年代为暖期;夏季气温在50年代为暖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辉明 张正斌 徐萍 杨引福 卫云宗 刘新月
【目的】研究中国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小麦品种农艺性状适应气候变暖的变化规律,为小麦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方法】利用2001—2009年国家冬小麦区域试验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对照品种的农艺性状和该地区相关气象资料,研究对照品种农艺性状变化规律,并进行农艺性状和气象要素的相关分析。【结果】对照品种出苗日期和成熟日期逐渐推迟;生育期逐渐缩短,且与年平均温度和生育期≥0℃积温呈负相关;生殖生长阶段随着相应期间≥0℃积温的增加而延长;随着气候变暖,千粒重和每公顷产量呈增加趋势。农艺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千粒重与每公顷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生殖生长阶段与每公顷产量呈较强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株高和千...
关键词:
冬小麦 气候变暖 农艺性状 中国北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庆福 翁白莎 裴宏伟 袁喆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石津灌区冬小麦关键生育期(拔节期、抽穗期、乳熟期)内有效降水过程的变化,为灌区雨水的高效利用、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灌区内部及周边15个气象站1983-2012年4-6月的逐时降水资料,基于降水历时与降水强度的分类标准,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借助arcGIS平台的反距离插值(IdW)工具,分析了4类有效降水(短历时小雨、长历时小雨、短历时中雨、长历时中雨)在冬小麦3个生育期内发生时刻的变化规律、逐站逐年的累计降水次数以及总降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1)午后至夜间(14:00-06:00)为4类有效降水的高发时段,其中长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田宁
本文通过分期播种试验资料,认识川西南小麦推广品种‘西昌反修麦’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提出小麦超高产育种有必要进一步发挥有利气象因子的增产作用,培育新的气候生态类型。还分析了主要发育期的冻害指标。采用P(A)=mn+1×100%(P(A)保证率,m序号,n样本数)计算冻害指标终日的保证率。
关键词:
小麦,超高产育种,气候生态型,气象因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耀耀 刘建刚 谷中颖 陈阜 褚庆全
本研究利用DSSAT V4.5模型模拟近50年来沧州地区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及其在实际水肥条件下可获得产量的变化情况,分析沧州地区近5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及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潜力的影响,旨在为分析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生产系统的影响提供方法和思路。结果表明:1)近50年来沧州地区冬小麦生育期内平均温度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呈减少趋势,平均降雨量呈不显著减少趋势,但降雨分布发生了季节性转移。2)冬小麦的光温生产潜力近50年呈减少趋势,平均每年减少17.94kg/hm2;气候生产潜力和可获得产量均呈增长趋势,平均每年分别增长31.02和3.62kg/hm2;实际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管秀娟 赵世伟 王俊振 李壁成
用盆栽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进行不同程度水分调亏试验结果表明 :拔节—孕穗期、抽穗—杨花期和灌浆—成熟 3个阶段内土壤相对含水量 (RW )上限为 4 0 %、 5 0 %、 6 0 %的水分亏缺均对作物的根冠发育产生了影响 ,拔节—孕穗期RW 4 0 %的水分亏缺处理使株高降低很多 ,低于不施肥的ck1,复水后也无法恢复。不同生育期的干旱均引起根冠干重的下降 ,根长则不同 ,水分亏缺有时会使根长增加 ,要看具体亏缺程度而定。根系不如冠部对干旱敏感 ,干旱促进营养物质向根的分配 ,减少了向冠部的运输 ,导致根冠比增大 ,另外 ,随生育期的推移 ,干旱对根冠比的影响减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