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67)
2023(14737)
2022(12891)
2021(12091)
2020(10130)
2019(23426)
2018(23410)
2017(44909)
2016(24614)
2015(27769)
2014(27718)
2013(27675)
2012(25456)
2011(23096)
2010(22946)
2009(20933)
2008(20205)
2007(17852)
2006(15919)
2005(13776)
作者
(73182)
(61346)
(60391)
(57548)
(38816)
(29593)
(27268)
(24017)
(23443)
(21621)
(20905)
(20687)
(19536)
(19275)
(18745)
(18702)
(18330)
(17897)
(17652)
(17244)
(15360)
(14815)
(14781)
(14183)
(13837)
(13527)
(13526)
(13494)
(12424)
(12203)
学科
(101145)
经济(101042)
(69170)
管理(62236)
(49914)
(46492)
企业(46492)
方法(41862)
数学(36451)
数学方法(36012)
农业(33235)
中国(26059)
地方(25892)
业经(25035)
(23837)
(21259)
(18184)
(17940)
贸易(17926)
(17364)
环境(15376)
理论(14800)
技术(14602)
(14401)
(14325)
(13535)
(12883)
(12873)
银行(12817)
(12749)
机构
学院(344605)
大学(343532)
管理(135429)
(134640)
经济(131543)
研究(121237)
理学(117535)
理学院(116171)
管理学(113983)
管理学院(113406)
中国(90584)
(80227)
科学(79252)
(74395)
(62704)
业大(62234)
农业(62203)
研究所(57391)
(56650)
中心(56365)
(52466)
(46417)
北京(46349)
师范(45913)
财经(45188)
(43667)
(41910)
(41373)
(41261)
农业大学(39499)
基金
项目(243109)
科学(189108)
研究(174733)
基金(174321)
(154154)
国家(152813)
科学基金(129509)
社会(107957)
社会科(101723)
社会科学(101693)
(97428)
基金项目(93687)
自然(86250)
自然科(84098)
自然科学(84074)
自然科学基金(82529)
(81008)
教育(77871)
编号(72403)
资助(71010)
成果(57329)
重点(54450)
(53257)
(52446)
(49831)
课题(49271)
创新(46482)
科研(46455)
计划(45104)
大学(43980)
期刊
(153642)
经济(153642)
研究(98328)
(79830)
中国(72250)
学报(61538)
科学(56718)
农业(54483)
大学(46130)
管理(45741)
学学(43661)
(39974)
教育(36182)
业经(30128)
技术(29594)
(29367)
金融(29367)
(26861)
问题(21448)
经济研究(21278)
财经(20324)
(19098)
资源(18593)
图书(18401)
业大(17918)
科技(17862)
(17309)
技术经济(16531)
理论(16042)
现代(15647)
共检索到5116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学雷  
本文运用灰色残差周期修正预测模型和逆向限制因子修正法 ,对鲁中平原高产农区典型县桓台县近期 ( 2 0 0 3年 )和中远期 ( 2 0 2 0年 )土地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力进行了预测研究 ,根据研究结论作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分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志英  梁彦庆  葛京凤  张亚卿  
本文采用改进的农业生态区域法,将河北省分成8个农业自然区进行分析,计算了春小麦、春玉米、冬小麦、夏玉米4种主要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经过降水、自然灾害、土地质量等自然因素订正,分析了河北省作物生产潜力。通过对农田投入水平、历年来粮食作物产量分析,预测了河北省2010年和2030年粮食潜力总产;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与GM(1,1)模型预测了2010年和2030年人口数量、耕地面积及粮食单产发展趋势;结合宽裕型、小康型、富裕型3种消费水平分别预测了预测期内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状况;最后提出了河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孟庆香  刘国彬  常庆瑞  杨勤科  
根据陕北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特点以及作物生长发育过程对光、热、水、土资源的要求和利用效率,运用逐步订正法对该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进行了定量估算,并对其土地的人口承载力进行了计算与分析,指出了提高该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的途径。结果表明,该地区光温生产潜力为光合生产潜力的65.21%,气候生产潜力为光温生产潜力的37.91%,土壤生产潜力为气候生产潜力的32.19%,现实生产能力仅为土壤生产潜力的42.47%;在现实生产能力水平下,人民生活仅能维持我国低消费水平,如果要实现世界中等消费水平,必须使土地的现实生产能力达到土壤生产潜力的89.40%,气候生产潜力的27.00%。提高该地区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忠学  于贵瑞  
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华北高产粮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华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水问题况进行了阐述 ,对华北高产粮区的典型区域山东省桓台县农用水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 ,指出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 ,水资源管理不善是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并在区域、农户、农田三个层次上提出了农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熊平生  谢金宁  谢世友  
通过确定并计算土壤有效系数和社会有效系数,得到耕地社会生产潜力,运用"机制法"理论计算重庆地区耕地资源生产潜力。通过预测重庆地区未来人口数量变化趋势、人均粮食需求量、粮经比、复种指数和耕地面积,探讨重庆地区耕地人口承载力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粮食单产虽然增产潜力比较大,但总产增产潜力不大。耕地资源短缺与锐减及其导致的粮食资源不足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卢燕宇  王胜  田红  邓汗青  何冬燕  
安徽省是重要的粮食产区,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该省气候生产潜力的演变特征,面向粮食安全分析其气候承载力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粮食生产与光温水等气候因子的关系出发,采用逐级订正的方法计算了安徽省的气候生产潜力及其变化特征,并根据不同生活水平下的粮食需求指标,分析了安徽省的气候承载力和剩余空间。结果表明,安徽省气候生产潜力的地理分异特征显著,其中北部高于南部、平原高于山区,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沿淮及淮北地区,与耕种条件配合较好,有利于生产潜力的发挥。1961~2013年全省气候生产潜力基本呈一致下降趋势,近50年平均减少了约10%。安徽省目前粮食消费水平和结构属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阶段,在充分发挥气候生产潜力的前提下,全省气候资源所能承载的粮食产量均显著超过不同生活水平下的总需求量。小康水平下,气候承载力的相对剩余率总体呈东北向西南递减的趋势,除部分城市地区和山区外,全省大部地区气候承载力的剩余空间仍较富裕,能够较好的保障粮食需求。总的来看,由于安徽省光温水以及耕地等条件配合较好,气候承载力较高;虽然受太阳辐射影响,近年来气候生产潜力下降,但在保障未来小康社会的粮食安全方面,安徽省仍具有较好的气候承载力,粮食生产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衍广  林振山  陈玲玲  
水资源承载力是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资源紧缺地区能否支撑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个限制指标。论文用动力学模型,通过3种方案对山东省未来20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预测,结果表明:3种方案在未来20年的水资源平衡指数都是小于零的,这说明,水资源对应的社会经济系统是不可承载的,经济规模也是不可以承载的,人口规模只有方案2可以承载。从方案1预测的结果看,从2006年到2025年,山东省总需水量在270×108~340×108m3之间,波动不是很大,工业用水上升了3倍,但农业用水下降不大;从方案2预测的结果看,总需水量变动较大,20年增加了近3倍,水资源消耗量太大,因此笔者认为,在未来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金花  郑璐  董光龙  陈书琳  
[目的]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进行平原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协调平原地区可持续发展、推动资源利用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方法]构建由水土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承载力3个子系统构成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系统,以山东省平原县2016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土地利用相关数据为数据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综合赋权形式,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测算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结合短板要素分析,对2016年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1)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分值为0. 6051,处于较高等级;(2) 3个子系统中,承载力得分从大到小依次为社会经济承载力、水土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3)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中没有处于危机状态的指标,但人均城镇建设用地状态指数小于0,处于预警状态。[结论]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好,尚未有短板要素,但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不平衡;为提高承载力,从促进水土资源高效集约利用、树立"绿色"意识、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措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晓青  李玉江  
山东省人均耕地资源和人均水资源量相对较低,近年来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剧了水土资源的供需矛盾,水土资源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从空间角度对山东省水土资源现状和未来承载力进行评价和预测,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口合理布局等宏观决策提供依据。论文分为4部分。一、二部分通过建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和多目标规划模型分别对17市地水资源承载现状及未来承载力进行评价和预测;第三部分,在预测光温水土生产潜力和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估算各市地耕地人口承载力;文章最后根据水土资源承载力的空间组合,将全省划分为五种类型区,他们具有相对集中连片的特征,并且和...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岩  
在总结山东省耕地资源及人口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预测了2000年山东耕地生产能力及人口的发展趋势和消费水平,探讨了山东耕地的承载力问题,并提出提高耕地承载力的对策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马颖  王立华  
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在于人的城镇化,处理好城镇化进程中与人口要素相关的"三生空间"问题,有助于提高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质量。针对青岛市这一典型区域,基于可能—满意度测算方法,结合人地关系、资源禀赋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对青岛市当前资源环境承载力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评价和预测,得出如下结论:青岛市自然资源尤其是水资源已接近本地资源潜力极限,资源承载力亟需进一步提升;青岛市经济水平承载力最大,当前及未来都不对人口承载构成威胁,应重点关注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次之。建议应以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为蓝本,科学推进城镇化进程。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宋耀辉  马惠兰  
粮食安全是粮食生产的首要任务,即要提供充足的粮食以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塔吉克斯坦粮食自给率很低,粮食消费主要依赖进口。本文运用灰色系统预测、线性回归模型及土地人口承载力模型测算了塔吉克斯坦土地人口承载力状况。结果表明,塔吉克斯坦耕地少,人口超载严重,粮食短缺严重,粮食安全保障低。在耕地供给约束下,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应是解决粮食短缺的有效途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穆学英  刘凯  任建兰  
文章在分析县域经济承载力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县域经济承载力指数模型对2014年山东省104个县域的经济承载力进行了测算,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讨了山东省县域经济承载力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不同县域之间的经济承载力存在较大差异,县域经济承载力高水平型和较高水平型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较低水平型和低水平型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整体上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县域经济承载力呈现高水平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关系,从局域空间自相关和冷热点结果来看,呈现出自东向西由热点逐步过渡为冷点的空间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小兵  
在现有李子口小流域气候、温度、降水等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李子口小流域土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潜力,提出:李子口小流域土地可承载人口数量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璐红  曹瑞超  王盼婷  
土地资源作为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其合理配置对于国土空间开发具有重要影响。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将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作为最终目标,从土地资源的承载强度、承载效益、承载潜力三个维度测算土地资源承载力以及耦合协调度,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体系,选取耕作、供水、气候、生产环境、气象灾害和盐碱化敏感性6个方面18个评价因子,基于土地资源承载力,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陕西省土地资源承载系统耦合协调程度包括初级协调、勉强协调、濒临失调、轻度失调四个阶段,西安和榆林两市土地资源承载力最高,渭南市最低;陕西省农业生产适宜性程度整体上呈现关中平原最高、陕南地区次之、陕北黄土高原最低的分布情况。结合农业生产适宜性等级高低和面积大小,去充分协调农业生产用地与其他类型用地之间的关系,可共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