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35)
- 2023(3205)
- 2022(2545)
- 2021(2547)
- 2020(2253)
- 2019(5444)
- 2018(5644)
- 2017(11117)
- 2016(6085)
- 2015(7005)
- 2014(7037)
- 2013(6704)
- 2012(5859)
- 2011(5232)
- 2010(5489)
- 2009(4995)
- 2008(4781)
- 2007(4207)
- 2006(3552)
- 2005(3177)
- 学科
- 济(25052)
- 经济(25037)
- 方法(15755)
- 管理(15213)
- 数学(14720)
- 业(14494)
- 数学方法(14250)
- 企(12486)
- 企业(12486)
- 农(5688)
- 学(5673)
- 理论(5276)
- 中国(5203)
- 业经(4560)
- 教学(3886)
- 财(3859)
- 贸(3854)
- 贸易(3851)
- 易(3751)
- 技术(3663)
- 农业(3513)
- 制(3350)
- 和(3320)
- 地方(3267)
- 银(2977)
- 银行(2958)
- 划(2955)
- 策(2893)
- 行(2806)
- 环境(2778)
- 机构
- 学院(84548)
- 大学(83585)
- 管理(33175)
- 济(30352)
- 经济(29660)
- 理学(29128)
- 理学院(28850)
- 管理学(27866)
- 管理学院(27748)
- 研究(27020)
- 中国(19820)
- 科学(19151)
- 京(17478)
- 农(17086)
- 业大(15151)
- 所(14759)
- 农业(14137)
- 研究所(13767)
- 江(13162)
- 财(12595)
- 中心(12335)
- 技术(11409)
- 北京(10544)
- 财经(10316)
- 州(10120)
- 范(10029)
- 师范(9838)
- 院(9719)
- 工程(9471)
- 经(9381)
- 基金
- 项目(60151)
- 科学(46257)
- 基金(42714)
- 研究(39880)
- 家(38853)
- 国家(38614)
- 科学基金(32580)
- 省(24913)
- 社会(23527)
- 自然(23378)
- 自然科(22912)
- 自然科学(22908)
- 自然科学基金(22472)
- 社会科(22388)
- 社会科学(22381)
- 基金项目(21718)
- 划(21292)
- 教育(19809)
- 资助(19552)
- 编号(16225)
- 重点(14155)
- 计划(13032)
- 部(12718)
- 创(12687)
- 发(12428)
- 成果(12317)
- 科研(12080)
- 创新(11900)
- 课题(11582)
- 科技(11280)
共检索到1170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富亿 李秀军 王志春 赵春生 朱世成
对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鱼-稻-苇-蒲开发模式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化学性质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渔业开发后,土壤pH、含盐量平均下降了8.17%和43.57%,土壤有机质、全量N、P、K和速效性N、P、K均显著增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盐基总量平均分别增加8.21%及27.71%。稻田、苇塘和蒲塘土壤微生物总量平均分别增加10.0倍、1.9倍和2.3倍;土壤酶的活性增强。排水洗盐对降低土壤含盐量的贡献率约为80%,稻秆、芦苇和蒲草的富集作用对降低土壤含盐性增强。排水洗盐对降低土壤含盐量的贡献率约为80%,稻秆、芦苇和蒲草的富集作用对降低土壤含盐量的贡献率约为10%。该模式对苏打盐碱土壤具有明显...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魏忠平 潘文利 范俊岗
对辽河三角洲区域内典型的泥质海岸盐碱地段进行工程整地修筑台田,利用耐盐碱牧草苜蓿、田菁构建银中杨+苜蓿、银中杨+田菁两种林草生态模式,以银中杨纯林为对照进行改土效果研究,结果表明,3种模式林分郁闭度达到90%以上,保存率在89%以上,银中杨+苜蓿模式能显著促进树高、胸径生长,树高和胸径分别比银中杨+田菁模式和CK增加15.8%、16.7%和15.8%、16.6%。脱盐改土作用是银中杨+苜蓿模式好于银中杨+田菁模式好于CK;银中杨+苜蓿模式可显著降低土壤全盐量、pH、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水分状况,同时还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总量,增加土壤氮、磷有效性;其中,对0~10 cm土层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鲁新蕊 陈国双 李秀军
生物炭是一种潜在的改良剂,被誉为"黑色黄金"。为明确生物炭改良苏打盐碱化土壤的效应,设置了田间定位试验,研究生物炭酸化改性后对苏打盐碱化土壤的容重、pH值、含水量、有机质、矿质氮和全氮及玉米产量的影响,探寻生物炭在改良苏打盐碱化土壤的应用价值和潜力。结果表明:苏打盐碱化土壤施用酸化生物炭后,改良效果明显,与没有经过改性生物炭相比,施用酸化处理的生物炭,容重降低0.3%3.7%,pH值降低0.20.7个单位,有机质提高1.1%2.5%,平均含水量提高0.8%,增加了土壤中全氮和矿物质氮的含量,使玉米产量提高
关键词:
生物炭 苏打盐碱土 改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沙沙 苟宇波 何欣燕 程艳霞
盐碱地作为生态建设和农林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土壤盐碱化及其治理一直是多方关注的问题。为了研究出一种适合西北地区盐碱地治理的低成本长效治理技术,本文以脱硫石膏、糠醛渣和牛粪作为改良剂,配合暗沟排盐、树坑垫层防止返盐等技术,以垂柳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不同处理施加不同量的改良剂,测定了pH、电导率和光谱参数。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施加改良剂后盐碱地的pH和电导率明显下降,改良效果显著。2)从植物的光谱指数来看,施用改良剂后比对照能够明显改善植物的生长状况,其中处理1(脱硫石膏、糠醛渣和牛粪的平施量分
关键词:
盐碱地 改良剂 pH 电导率 光谱参数
[期刊] 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可夫
本文介绍了世界盐生植物及盐酸土改良.利用的进展状况.主要讨论了盐生植物资源用途、开发以及盐碱土改良、利用方案、措施问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白亚妮 来航线 温小玲 李新平
【目的】探讨硫磺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方法】以不施肥(CK0)、施N、P(CK1)、施石膏(CK2)为对照,在施入N、P的基础上,分别施入75,150,225 kg/hm2硫磺,通过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研究硫磺对宁夏平罗和陕西渭南地区盐碱地土壤微生物种类和含量及pH值和EC值的影响。【结果】盐碱土施入硫磺后微生物活性显著提高,微生物含量和种类均明显增加,pH值降低,EC值增加。硫磺对宁夏平罗碱性较大盐碱土各项指标的改善幅度均大于陕西渭南地区碱性较小而含盐量较高的土壤。【结论】硫磺对盐碱土具有明显的改良作用,且对碱性较大的盐碱土的改良效果尤佳。
关键词:
硫磺 盐碱土 微生物区系 pH值 EC值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利民 陈金林 梁珍海 陈菲然 王丽娜 薛丹 赵好
盐碱土因其含盐多、pH值高、结构差、肥力低等特点,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环境均有很大影响,因此,改良利用盐碱土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内外有关研究,综述了土壤母质、质地、地形、新构造运动、水文条件和人为活动等盐碱土主要成因,分析了盐碱土改良利用的技术措施,即耕作施肥、覆盖技术、水利措施、化学措施、电磁改良等非生物技术和种质资源筛选、远缘杂交培育、基因工程培育等生物技术;建议进一步完善区域盐分预报系统和发挥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作用。
关键词:
土壤学 盐碱土 改良措施 利用技术 综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虹 王文杰 祖元刚 贺海升 关宇 许慧男 于兴洋
利用改良基质(树皮土基质)和降盐碱剂马来酸酐(HPMA)对盐碱土进行改良,在盐碱土+HPMA(处理1),盐碱土与树皮土基质配比为4∶1+HPMA(处理2),2∶1+HPMA(处理3),1∶1+HPMA(处理4)等不同基质上种植不同植物(亚麻、高粱),观察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和植物的生长及生理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表明:1)经过改良后的盐碱土的pH值和电导率表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最佳效果是pH值降低1.7个单位(对照的盐碱土pH值为10.5,处理4的pH值降低为8.8),较接近对照壤土的pH值(8.3)。改良后的盐碱土(处理4)电导率(481.4μS·cm-1)与对照盐碱土的电导率(614.5μS...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永敢 王淑娟 李彦 刘嘉 禚玉群
利用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既开辟了脱硫石膏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又为盐碱土改良提供了新方法.该文回顾了利用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技术的起源及20多年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短期和长期效应、环境安全性及产业化应用实践,针对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大面积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展望了该项技术研究.为了更好地利用脱硫石膏对我国大面积盐碱土进行高效安全治理,建议降低单位土地面积脱硫石膏施用量、增加长期定位试验点位和制定脱硫石膏农业应用的国家标准.
关键词:
盐碱土 烟气脱硫石膏 农业应用 环境安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英钗 王冲 孙梦实 刘萌丽
为改良滨海盐碱地不良的土壤理化性质,使其适合作物生长,从生物改良角度,研究蚯蚓(Eisenia fetida)与丛枝菌根真菌(Rhizophagus intraridices)互作对滨海盐碱地的改良作用。采用盆栽试验,以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加菌根和蚯蚓(CK)、接种菌根真菌(AM)、添加蚯蚓(EW)、添加蚯蚓和菌根真菌(AM+EW)共4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生长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添加蚯蚓和接种菌根真菌均能降低土壤pH及水溶性全盐含量(P<0.05),提高玉米对土壤养分的吸收(P<0.05)。同时,蚯蚓能促进菌根真菌的定殖(P<0.05),二者互作使土壤水溶性全盐含量降低25.4%,玉米根系表面积增加51.8%,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分别提高31.1%、21.0%、48.3%,地上部生物量提高80.2%。因此,在滨海盐碱地添加蚯蚓及菌根真菌可降低土壤pH及水溶性全盐含量,改善植物根际环境,促进玉米根系生长,促进其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提高玉米养分及生物量。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生物改良 蚯蚓 菌根真菌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越 高游慧 陈颖 白秀梅 刘雪连 王小芬
为探究农用酵素对土壤的改良效果,通过盆栽试验利用农用酵素对沙土、酸性土及盐碱土进行为期30 d的短期改良,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组成,对农用酵素作为土壤改良剂的可行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对于沙土,农用酵素可使其pH由9.63降至6.42,有机质含量提高8倍,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也均有所提升,农用酵素中的有益微生物(Lactobacillus和Acetobacter)成为土壤优势细菌菌群,同时显著降低了真菌的多样性;对于酸性土,农用酵素对其pH影响不大,但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增加,酵素中有益微生物可在酸性土中有效定殖;对于盐碱土,农用酵素可有效降低其pH(由10.37降至7.77),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施用农用酵素后土壤中Acetobacter、Kocuria、Planococcus和Alkalibacterium的相对丰度较高,从而抑制了土壤病原真菌的生长。未来农用酵素可针对不同土壤的突出问题进行改良以提高土壤品质。
关键词:
农用酵素 土壤改良 沙土 酸性土 盐碱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福友 王冲 刘全清 金树杰 解永进
为改良滨海盐碱地土壤性状,保证作物良好生长发育,拟通过调控土壤的化学性状(添加腐植酸)、土壤的生物学性状(添加蚯蚓粪、蚯蚓蛋白菌肥)进行盐碱地的改良,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玉米为试验材料,做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腐植酸、或蚯蚓粪、或菌肥3种物料相对于单施化学肥料都能不同程度地增加玉米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物量及对养分的吸收量,但降低了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添加腐植酸或蚯蚓粪2个处理的玉米地下部生物量都与单施化学肥料处理分别增加了24.2%和18.2%(P<0.05);添加菌肥处理可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使碱化度和pH分别下降了9.5%和1.1%(P<0.05);添加蚯蚓粪处理使土壤CEC含...
关键词:
盐碱地改良 物料 玉米 土壤性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史文竹 孙禧 邵旭升 热由索姆 王艮梅 张焕朝 项剑
【目的】研究外源钙添加对有机物料改良滨海盐碱土过程中土壤CO_2排放和土壤碳库的影响,以期为滨海盐碱土的改良利用与固碳潜力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培养试验,在施用玉米秸秆生物炭+鸡粪(BM)以及水稻秸秆+鸡粪(SM)的基础上,以氢氧化钙和硅酸钙作为钙源,按照等钙量原则,分别设置了6种处理:不施用硅酸钙和氢氧化钙(CK)、施用12.4 g·kg~(-1)硅酸钙(Ca1)、施用24.8 g·kg~(-1)硅酸钙(Ca2)、施用7.9 g·kg~(-1)氢氧化钙(Ca3)、施用15.8 g·kg~(-1)氢氧化钙(Ca4)以及施用12.4 g·kg~(-1)硅酸钙+7.9 g·kg~(-1)氢氧化钙(Ca5),进行1个月的培养试验。【结果】培养期间外源钙的添加能显著降低CO_2累积排放;有机物料的施用会导致土壤有机碳(SOC)的损失,外源钙的添加不会显著影响SOC矿化但会导致土壤无机碳(SIC)含量显著增加,从而弥补SOC的损失,增加土壤的总碳量,实现土壤固碳的目的,适当增加氢氧化钙的添加量对固碳量有促进作用;外源钙添加导致的减排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加吸收矿化产生的CO_2,并转化为碳酸钙的形式而固定。【结论】在改良盐碱土的过程中,有机物料配施硅酸钙和氢氧化钙的改良措施能实现土壤固碳减排。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晔 阎炎
你的前世是湖泊,浩淼无垠,古渡杨柳,多少诗情画意;后来你湖水干涸、草木凋亡,抬望眼无尽荒凉,难觅生命痕迹;今天你方田万亩,麦吐穗、棉开花、草生树长、鹤鸣鸭飞,满眼盎然生机!实践产生科学,科学整理土地,造出的不仅有经济效益,更有生态奇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许连周 王琪 刘丹阳 钟锐 孟庆峰 张如月 刘阳 马献发 骆静梅 邢华铭 嵩博
基于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土有机肥长期改良试验,以未施用有机肥为对照(CK),研究不同改良年限(4,11,15,20 a)对土壤胶体组分、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土壤有机无机复合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改良年限的增加,土壤水分散组胶体(G_0)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土壤钙结合的复合体(G_1)含量显著增加(P<0.05),土壤铁铝氧化物结合的复合体(G_2)含量及(G_0+G_1+G_2)含量并无显著性变化;G_0、G_1和G_2组有机碳含量随改良年限的增加均呈增加趋势。与CK相比,施用有机肥处理显著提升了土壤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含量(P<0.05),并分别在4,11 a处理中达到最大值。改良年限在11 a及以上处理的复合体对土壤固碳的总贡献率为35.51%~54.64%。相对于CK,施用有机肥处理的苏打盐碱土有机无机复合程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改良11 a及以上处理其增幅明显。综上所述,长期施用有机肥促进了苏打盐碱土水分散组胶体向水稳性复合体转化,显著增加了复合体对土壤固碳的贡献率,也显著提升了土壤的有机无机复合程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