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42)
- 2023(8941)
- 2022(7467)
- 2021(6792)
- 2020(5740)
- 2019(12609)
- 2018(12310)
- 2017(22398)
- 2016(12685)
- 2015(13690)
- 2014(13199)
- 2013(12790)
- 2012(11501)
- 2011(10299)
- 2010(10373)
- 2009(9359)
- 2008(9127)
- 2007(7840)
- 2006(6702)
- 2005(5613)
- 学科
- 济(48535)
- 经济(48493)
- 管理(35136)
- 业(31210)
- 方法(25624)
- 企(24577)
- 企业(24577)
- 数学(23535)
- 数学方法(23156)
- 学(15146)
- 农(13432)
- 环境(12718)
- 财(10958)
- 中国(10899)
- 业经(10158)
- 贸(9444)
- 贸易(9442)
- 农业(9360)
- 易(9192)
- 地方(8492)
- 划(8242)
- 生态(7807)
- 技术(7609)
- 和(7567)
- 务(6832)
- 制(6825)
- 财务(6816)
- 财务管理(6809)
- 理论(6532)
- 企业财务(6453)
- 机构
- 学院(177515)
- 大学(176662)
- 济(66463)
- 管理(66135)
- 经济(65192)
- 研究(64209)
- 理学(58726)
- 理学院(57991)
- 管理学(56369)
- 管理学院(56115)
- 科学(47388)
- 中国(45807)
- 农(44677)
- 业大(37194)
- 京(37194)
- 农业(35742)
- 所(34798)
- 研究所(32864)
- 中心(28988)
- 财(27349)
- 江(25539)
- 农业大学(23932)
- 院(23583)
- 北京(22875)
- 财经(22695)
- 省(22172)
- 范(21711)
- 室(21466)
- 师范(21273)
- 科学院(20997)
- 基金
- 项目(136372)
- 科学(105880)
- 基金(100163)
- 家(93636)
- 国家(92974)
- 研究(85372)
- 科学基金(77540)
- 自然(55763)
- 自然科(54412)
- 自然科学(54391)
- 社会(54307)
- 省(54022)
- 基金项目(53690)
- 自然科学基金(53417)
- 社会科(51584)
- 社会科学(51569)
- 划(47095)
- 资助(40805)
- 教育(38424)
- 重点(32233)
- 编号(30693)
- 计划(30454)
- 发(28963)
- 部(28277)
- 创(28206)
- 科研(27804)
- 科技(27698)
- 创新(26489)
- 业(24008)
- 大学(23430)
共检索到2407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蔡育蓉 陆琪 吴宛萍 周瑶 贾希洋 宿婷婷 马红彬 胡艳莉
研究植物群落特征对草原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宁夏黄土高原丘陵区典型草原,以放牧草地(FM)为对照,研究了草地封育(FY)和鱼鳞坑整地1年(Y1)、3年(Y3)、6年(Y6)、10年(Y10)和15年(Y15)措施对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鱼鳞坑和封育措施下,植物物种数较放牧增加。其中鱼鳞坑使一年生植物、多年生杂类草及半灌木比例增加;封育使半灌木和多年生草本重要值增加;随鱼鳞坑恢复年限增加,优势物种呈根茎-疏丛-密丛型植物的变化趋势。2)草地植物盖度、高度和生物量呈现鱼鳞坑居中,封育草地最高,放牧草地最低;鱼鳞坑植被仍处于恢复演替阶段。3)鱼鳞坑物种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和丰富度指数随恢复年限变化规律不明显,但其多样性显著(P<0.05)高于放牧草地,与封育草地接近;各措施下植物群落均处于不稳定阶段。相对而言,放牧草地稳定性最大,鱼鳞坑15年稳定性最低。相对放牧草地,鱼鳞坑可改善植被,但弱于封育草地恢复效果,一定的放牧干扰有利于群落稳定性的增加。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蕊 马红彬 贾希洋 周瑶 宿婷婷 李维军 蔡育蓉
开展土壤种子库的研究对草原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以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放牧草地(对照F0)、15年封育(F15),水平沟整地1年后(S1)、3年后(S3)、6年后(S6)、10年后(S10)和15年后(S15)的草地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0-5、5-10和10-15cm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大小、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进行了研究,对种子库特征与土壤因子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1)植物种类以S1最多,F15次之,F0和S10较少;随着水平沟恢复年限增加,种子库植物种类无明显变化规律,但种子库主要植物由一年生草本向多年生草本转变。2)土壤种子库密度以F15、S3和S15较高,F0最低;土壤种子库密度具有表聚特征;随着水平沟恢复年限的增加,种子库总密度呈现出上升-下降-上升变化。3)土壤种子库丰富度、优势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在处理间无明显变化规律;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系数为0.38~0.55,相似性总体较低,相对而言,F15年相似性最高、S3次之,S10与S15最低。4)CCA表明,土壤速效钾、全磷和土壤含水率是影响该区土壤种子库分布的主要因子。研究认为,与放牧草地相比,水平沟整地措施能使典型草原土壤种子库物种种类和密度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加,但作用仍低于草地长期封育。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陆颖 王保林 沈艳
植物C、N、P化学计量特征和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有直接关系。为了研究宁夏典型草原区不同退耕年限草地植物群落和优势植物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规律,以宁夏南部典型草原区不同退耕年限(21、16、11、9、5、3、2年)草地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长芒草(Stipa bungeana)、赖草(Leymus secalinus)、早熟禾(Poa annu)等优势植物及植物群落C、N、P化学计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退耕年限增加,植物群落地上部C含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全N含量大体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全P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C∶N、C∶P、N∶P整体表现为21年退耕地最大,9年退耕地最小;优势植物C含量表现为地上部大于地下部,全P含量表现为地下部大于地上部;植物群落N∶P值和全N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优势植物N∶P值和全N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且N∶P均小于14。典型草原区植物群落和优势植物在整体水平上均受到N素的限制,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草原的退化和恢复具有指示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包秀霞 易津 廉勇 刘书润 吉木色 乌仁其木格
为研究不同放牧方式群落结构、群落多样性、群落相似性系数,探讨不同放牧方式典型草原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特点,给典型草原区的生态恢复建设和持续利用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通过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典型草原三种不同放牧方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结构对比能看出,四季轮牧建群种克氏针茅重要值最大,定居放牧区一年生植物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两年度内除均匀度指数外其他三个多样性指数都有所增加,两年度内均匀度指数存在下降的趋势,并且四季与两季轮牧植物优势度均低于定居。Shannon-wiener指数与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91,0.899。这三个多样性指数与P...
关键词:
典型草原 放牧 群落多样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学斌 陈林 吴秀玲 张硕新 谢应忠
采用动态密闭气室分析法,对荒漠草原4种典型植物群落(蒙古冰草群落、赖草群落、甘草群落、沙蒿群落)土壤呼吸进行了测定,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得到了枯落物输入对土壤呼吸的贡献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呼吸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有枯落物输入的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高于无枯落物输入的土壤呼吸;4种群落枯落物对土壤呼吸CO2的贡献量依次为:甘草群落(0.095g/(m2·h))>蒙古冰草群落(0.083g/(m2·h))>赖草群落(0.076g/(m2·h))>沙蒿群落(0.041g/(m2·h)),枯落物呼吸日贡献量与地表温度呈线性正相关。枯落物呼吸贡献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呈"双峰"曲线,2次峰值分别出...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枯落物输入 土壤呼吸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玲 施建军 尚占环 史惠兰 陈伟元 更尕陈林 更求巴毛
为探讨环青海湖地区高寒草原适宜的磷肥施用量,2017年在海晏县西海镇轻度退化高寒草原上,选用磷酸二铵,设置0(CK)、120(P_1)、240(P_2)、360(P_3)、480 kg·hm~(–2)(P_4) 5个施肥梯度,以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变化为指标,筛选区域磷肥增施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增施磷酸二铵后草原植物群落中禾本科、莎草科和豆科植物的重要值显著增加(P
关键词:
磷酸二铵 高寒草原 群落特征 生物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徐文兵 施颖 邢亚芸 张茜 郑志虎 罗巧玉
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作为青藏高原最主要的营地下生活啮齿类动物,其通过挖掘行为将大量土堆积于草地,形成大小不一呈镶嵌式分布裸露土丘,对周围植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本研究在封育与放牧条件下,对青海贵南高寒草原鼠丘及周边区域群落植物种组成和重要值、功能群生物量构成、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明晰鼠丘区域植物群落结构和稳定性特征在放牧和封育下的趋同规律。结果表明,1)封育和放牧样地鼠丘上植物种数极少,分别为17种和11种,封育利于鼠丘植物种的侵入和生长;2)鼠丘形成增加周围区域地上生物量122.71 g·m~(–2)和地面芽植物比例(20.77%),降低地下芽植物比例(22.50%),促使鼠丘周边区域草地由禾草/莎草群落向禾草群落转化,但对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无影响;3)封育降低了鼠丘周边区及非鼠丘区草地群落稳定性,放牧增加了鼠丘周边区及非鼠丘区草地稳定性;4)鼠丘草圈增加的植物生物量可部分补偿裸露鼠丘损失的地上生物量,封育和放牧样地分别补偿35.28%和57.93%的裸露鼠丘损失生物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闫宝龙 王占文 王悦骅 康静 宋晓辉 王忠武 韩国栋
为了研究长期放牧效应和短期降雨改变对草原生态系统植被特征的影响,以长期控制载畜率(禁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试验为基础,分析模拟不同降雨梯度(减少环境降雨50%、环境降雨、增加环境降雨50%和100%)下植物群落个体数量特征、物种多样性以及地上生物量对水分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长期放牧和短期降雨改变均显著影响群落盖度(P<0.05),群落盖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少,却随降雨的增加而增大;2)短期降雨改变对物种多样性影响显著(P<0.05),中度放牧后在增加环境降雨100%处理下,最多出现22种物种;3)长期放牧和短期降雨改变对地上生物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禁牧样地在环境降雨处理下地上生物量最高,为408.3g·m-2,重度放牧样地在减少环境降雨50%处理下地上生物量最低,为118.2g·m-2。
关键词:
降雨 放牧效应 载畜率 植被特征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黄丽菊 杨磊 李文超 张玲卫 李文军
入侵性物种常通过竞争排斥群落中其他物种,改变入侵地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在巴音布鲁克草原快速蔓延,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威胁,是典型的入侵性植物。本研究以入侵性植物甘肃马先蒿群落为研究对象,调查4个入侵程度(未入侵、低度入侵、中度入侵、高度入侵)的甘肃马先蒿群落物种组成和群落特征,分析不同入侵程度下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1)甘肃马先蒿3种入侵群落中均记录了30种维管植物,未入侵群落共记录27种维管植物,3种入侵群落与未入侵群落相比均多3种植物,但多的3种植物在入侵群落中并不相同。2)甘肃马先蒿入侵降低了群落中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拉普兰棘豆(Oxytropis lapponica)、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洽草(Koeleria litvinowii)、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的重要值;禾本科的密度在群落中的比例随入侵程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豆科与禾本科密度和盖度在中度和高度入侵群落中的比例显著降低(P <0.05)。3)随入侵程度增加,物种丰富度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呈下降-上升-下降趋势。本研究可为巴音布鲁克草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鹤鹑 樊林 袁志忠 余斌 赵湖 张成 黎有有 陈功锡
从3个分别为400 m2样地的调查资料对酒鬼酒生态功能保护区植物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保护区植物群落种类组成丰富,各样地乔木共有22种、灌木24种、草本34种,其中1号样地有乔木15种、灌木13种、草本16种。2号样地中共有乔木4种、灌木9种,草本13种。3号样地有乔木10种、灌木11种、草本8种。(2)各样地植物群落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平均高度为7.81 m,主要包括樟叶槭、板栗和猴樟等。灌木层平均高度为1.43 m,典型的有华南十大功劳、箬竹和紫金牛等。草本层平均高度为0.38 m,主要有麦冬、蝴蝶花和鸭儿芹等。(3)保护区各样地植物群落的Shannon-W...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郝瑞军 方海兰 沈烈英 车玉萍
选择上海市5种典型植物群落采样并布置室内恒温培养试验,观测了土壤有机碳矿化量大小及动态变化过程,并比较了不同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群落间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质量分数差异显著,但均高于草坪;而同一群落内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则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培养期间,土壤有机碳矿化量高低顺序为桂花Osmanthus fragrans>草坪(黑麦草Lolium perenne)>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池杉Taxodium ascendens>竹林(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不同植物群落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同一群落土壤有机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理乐 刘琪璟 闫伯前 朱教君
Qianyanzhou(QYZ) Ecological Station established in 1983 with an area of 204 hm~2 is affiliated to the 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Before 1982,herbs had been dominant,sparsely dotted with shrubs.After 20-year restoration of the vegetation,the vegetation showed significant changes in both fores...
关键词:
人工林 群落类型 群落垂直结构 优势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勤奋 韩国栋 卫智军 敖特根 彭少麟
通过对划区轮牧与连续放牧两种制度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影响的比较研究 ,从植被角度探讨在家庭牧场的生产实践中适合的放牧制度。结果表明 :轮牧制度对草群影响较小 ,优良牧草在草群中的重量比与重要值高于连续放牧制 ;牧草现存量轮牧制下的草场高于连续放牧制 ,草地牧草生产力连续放牧下的高于划区轮牧 ,但多年生牧草生产力低于划区轮牧 ;暖季连续放牧下草群营养早期高于轮牧区 ,秋末则低于轮牧区 ,表现出较大的变化幅度。整体上划区轮牧下的草群状况接近于未放牧的围栏封育小区 ,相比之下连续放牧下的草群状况有较大偏离
关键词:
放牧制度 家庭牧场 植物群落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马培杰 李亚娇 潘多锋 陈本建 李心诚 王德利
采用野外受控放牧试验(放牧和不放牧)和人工控制草原毛虫(Gynaephora qinghaiensis)方法(草原毛虫移除和未移除),研究了牦牛干扰下草原毛虫对高寒草甸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地植被群落(植被盖度、群落高度、地上生物量及植物多样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期内,草原毛虫种群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牦牛(Bos mutus)放牧区内草原毛虫种群数量及增长趋势均高于无牧区。草原毛虫单独存在时群落的盖度、高度及地上总生物量与对照(牦牛与草原毛虫都不存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东锋 郭丹丹 杨喜田 崔雪娜 寇首道
为了解火干扰后火烧迹地植被恢复规律,对新郑具茨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侧柏林、草丛2种不同植被类型火烧迹地和未火烧地开展植物群落学调查,研究了中度火干扰对该区不同植被类型植被恢复早期草本植物恢复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所研究的2种火烧迹地类型草本植物物种重要值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值均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火干扰后草本植物物种重要值比未火干扰草本植物重要值显著减小(P<0.05),物种种类数量显著增加(P<0.05);火干扰后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Simpson指数(D)、Shannon指数(H)均显著高于未火干扰相应的物种多样性指数(P<0.05);火干扰前后侧柏林和草丛中大多数草本植物为广生态位种群,狭生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