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52)
- 2023(4133)
- 2022(3272)
- 2021(3168)
- 2020(2780)
- 2019(6779)
- 2018(6788)
- 2017(13098)
- 2016(7046)
- 2015(8189)
- 2014(8068)
- 2013(7726)
- 2012(6722)
- 2011(6016)
- 2010(6281)
- 2009(5793)
- 2008(5461)
- 2007(4682)
- 2006(4021)
- 2005(3487)
- 学科
- 济(29441)
- 经济(29422)
- 管理(19186)
- 业(18000)
- 方法(17157)
- 企(15837)
- 企业(15837)
- 数学(15708)
- 数学方法(15223)
- 中国(6584)
- 农(6488)
- 理论(6458)
- 业经(5885)
- 学(5794)
- 地方(4984)
- 技术(4791)
- 财(4758)
- 教学(4729)
- 贸(4541)
- 贸易(4537)
- 易(4416)
- 和(4254)
- 农业(4146)
- 划(3846)
- 制(3766)
- 环境(3711)
- 策(3542)
- 银(3156)
- 银行(3153)
- 融(3062)
- 机构
- 学院(98636)
- 大学(96826)
- 管理(39974)
- 济(36408)
- 经济(35614)
- 理学(35115)
- 理学院(34763)
- 管理学(33672)
- 管理学院(33527)
- 研究(30179)
- 中国(21647)
- 科学(20465)
- 京(20172)
- 业大(15977)
- 农(15628)
- 所(15335)
- 财(15057)
- 江(14254)
- 研究所(14242)
- 中心(13820)
- 北京(12476)
- 范(12372)
- 技术(12315)
- 财经(12290)
- 农业(12252)
- 师范(12222)
- 州(11502)
- 院(11215)
- 经(11177)
- 经济学(10616)
- 基金
- 项目(70705)
- 科学(55683)
- 基金(50768)
- 研究(49077)
- 家(45056)
- 国家(44761)
- 科学基金(38907)
- 社会(29730)
- 省(29438)
- 社会科(28233)
- 社会科学(28223)
- 自然(27225)
- 自然科(26700)
- 自然科学(26697)
- 基金项目(26390)
- 自然科学基金(26196)
- 教育(24305)
- 划(24244)
- 资助(22164)
- 编号(20020)
- 重点(16260)
- 成果(15363)
- 创(15275)
- 发(14664)
- 部(14653)
- 课题(14281)
- 创新(14197)
- 计划(13791)
- 科研(13606)
- 大学(13005)
共检索到1353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巩翠芝 刘一星 王强 刘维
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样品舱内低真空模式下,对鱼鳞云杉木材小试样进行垂直于纹理方向的原位拉伸试验,实时监测TR系统裂纹扩展的全过程。在生长轮层次上,TR裂纹以台阶式生长方式穿过早晚材;在细胞层次上,TR裂纹以劈裂模式在胞间层或接近胞间层处分离细胞。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计算试件在破坏之前的位移场和应变场,定量地展示载荷传递的详细信息,证实具有非均质的木材的微、细结构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力学试验与数字散斑相关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可从本质上揭示木材的细、微观力学损伤机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巩翠芝 刘一星 王强 刘维
Tensile tests parallel to the grain were carried out on LV mode in an 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ESEM)chamber on Picea jezoensis var. microsperma sample. Displacement and strain fields for different load levels under proportion limit were obtained from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metho...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丽宇 鹿振友 赵东 王淑娟
该文以白桦为研究对象 ,利用数字散斑相关技术对白桦LT型裂纹的演化与增长的力学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 .记录了裂纹尖端局域场形变信息的散斑图像 ,经过相关运算得出裂纹尖端的位移场分布图 ,并对含有LT型裂纹的白桦断裂韧度进行了测定 .研究结果表明 ,将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应用于白桦LT型裂纹的演化与增长行为的研究行之有效 ,可以直观再现其裂纹增长与断裂过程的力学特征 .裂纹尖端附近有较大变形 ,应力集中明显 .该试验测定的含有LT型裂纹的白桦试样断裂韧度为 39 86 4MPa·m1 2 .
关键词:
白桦 数字散斑相关技术 裂纹 断裂韧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安志 刘建梅 裴铁璠 金昌杰
该文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 ,得到了不同雨强和不同叶面积指数组合下的云杉截留降雨过程 ,同时考虑了树冠湿润度的影响 .依据实验资料 ,建立了单位叶面积最大截留量随雨强增大而减小和枝叶截留速率随树冠湿润度变化的定量关系 ,进而构建了云杉截留降雨随雨强和叶面积指数变化的模型 .最后 ,通过对模型模拟验证 ,得到模型对截留过程的模拟精度为 91 5 % .
关键词:
截留 分配降雨 模型 雨强 叶面积指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文学 曹崇文
玉米应力裂纹具有近似的自相似性,可用分形理论进行研究。利用盒维数的定义测量并计算了整个剖面上单裂、双裂和龟裂的平均分维值。提出了当量分维概念,计算并分析了不同干燥条件下得到的玉米样品的当量维数。
关键词:
玉米 分形 分维 应力裂纹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栋 毛志怀
利用分形理论对稻谷产生的应力裂纹进行了分析研究。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结果表明 ,稻谷产生的应力裂纹具有分形特征。建立了稻谷应力裂纹的沿晶脆断、穿晶脆断、沿晶和穿晶偶合脆断 3种弯折扩展分形模型 ;建立了稻谷应力裂纹的分叉扩展分形模型 ,其分形维数与分叉角的大小有关。对稻谷产生应力裂纹的 4种分形扩展模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 ,得到以下结论 :沿晶和穿晶偶合脆断的临界扩展力 <分叉扩展的临界扩展力
关键词:
分形理论 应力裂纹 稻谷 干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强 袁媛 王丽平
投资决策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传统投资决策方法往往只关注短期和现实收益,忽视了长期和潜在效果,而破坏性创新对提高企业长期和潜在收益具有重大影响。文章通过整合现有投资决策方法与破坏性创新理论,构建了一套基于破坏性创新的项目投资决策指标体系,并采用三角模糊数多指标决策问题的理想点法对其可行性、科学性进行了验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投资决策方法。
关键词:
破坏性创新 投资决策 三角模糊数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肖雄 林淑琴 吴雄飞 郑忠明
为了探讨不同养殖模式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对于养殖大黄鱼的风味评价和养殖模式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小网箱、深水网箱和围网养殖大黄鱼的鱼皮、鱼鳞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网箱(X)、深水网箱(S)和围网(W)养殖大黄鱼的鱼皮(P)、鱼鳞(L)中共检测出醛类、醇类、酮类、脂类、烃类及其他共118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醛类、醇类、酮类和烃类含量较高。3种模式养殖大黄鱼的鱼皮、鱼鳞中挥发性成分存在显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克西 曾伟生 李智华
[目的]研究建立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立木材积之间相容,以及地上生物量与各分量之间可加的一体化生物量模型系统,为准确估计森林生物量提供定量依据。[方法]以新疆自治区的云杉(Picea spp.)为研究对象,基于230株和78株样木的实测地上生物量、树干材积和地下生物量数据,综合利用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和哑变量建模方法,研究建立集地上生物量、树干材积和地下生物量为一体,兼具相容性和可加性的二元和一元生物量模型系统,并分析一元模型是否受地域的影响。[结果]所建云杉一元和二元一体化生物量模型系统,地上生物量方程的平均预估误差在7%以下,干、皮、枝、叶各分项生物量方程的平均预估误差在10%左右,地下生物量方程的平均预估误差在15%以下,均达到了相关技术规定的预估精度要求。除了干材和树皮生物量的估计效果不如二元模型外,一元模型对其它各项生物量的估计均要优于二元模型。比例控制法和代数控制法均能解决地上生物量与干、皮、枝、叶各分项生物量之间的可加性问题,且两种方法得出的模型预估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将哑变量引入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不仅能解决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样本单元数不相等时如何联合建模的问题,还能同时解决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和立木材积之间的相容性问题及地上生物量与各分量之间的可加性问题,方法切实可行;对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及立木材积的估计,含区域因子的哑变量模型均要优于总体平均模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浩 陈科屹 徐干君 党禹杰 何友均 王建军
[目的 ]研究不同生境压力下青海云杉的林木胸径生长规律及生长模型,为有效保护、合理经营青海云杉林提供经验模型。[方法 ]利用青海地区青海云杉的树轮数据,计算单木胸径生长量,分析不同起源、不同坡位条件下胸径生长规律,构建单木胸径生长模型,对比与评价不同模型的拟合优度结果。随后选取基础模型,建立考虑起源和坡位的青海云杉单木胸径混合效应模型,采用全部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 ]总体来看,青海云杉生长到胸高位置后,单木胸径生长量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下降后平缓变化趋势;青海云杉天然林、人工林单木生长的速生期分别为29—44 a、29—39 a,连年生长量(CAI)和平均生长量(MAI)均在0.40 cm以上,随后天然林单木CAI和MAI的变化平缓,人工林的变化幅度较大。不同坡位的单木胸径生长趋势具有差异。生长模型结果显示,不同起源、坡位条件下各树种最优胸径生长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在0.913以上,总体相对误差(TRE)和平均系统误差(MSE)均在±2%以内,平均预估误差(MPE)大多在5%以内,平均百分标准误差(MPSE)在35%以内。以Gompertz模型为基础模型构建的混合效应模型的R2为0.702,拟合效果优于基础模型;检验指标TRE为0.03%,MSE为-0.30%,MPE为4.23%,MPSE为29.54%,较基础模型分别下降89.3%、83.5%、20.6%、15.1%。[结论 ]不同生境条件下青海云杉的胸径生长规律具有差异,天然林的快速生长期持续时间长;所构建的单木胸径生长混合效应模型,可以用于估算青海省不同生境条件下青海云杉的林木胸径生长量变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绘芳 高亚琪 李霞 朱雅丽 地力夏提·包尔汉
基于50株样木的实测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采用四种模型构建了西伯利亚云杉的地上、地下和各组分器官的生物量估测模型,对比分析了各拟合结果得出以下结论:各生物量模型对比得知,地上和树干生物量模型估计精度均高于树枝、树叶和地下生物量模型;最优的二元模型拟合度和预估精度都优于一元模型,其中地上和树干生物量二元模型精度提高显著;树枝、树叶和地下生物量模型二元模型精度提高有限,建议实际应用时采用一元模型W=a Db。各生物量二元模型拟合优度和预估精度对比分析显示,不同的变量组合拟合效果不同,常用变量D2H在估计树枝、树叶生物量时效果不如一元模型精度,而变量D3/H对树枝树叶生物量的估计最有效。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兰洁 肖中琪 李吉玫 张毓涛
【目的】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是新疆山区重要树种。了解雪岭云杉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及碳储量,对新疆森林资源调查具有一定意义。【方法】采用整株收获法分析30株雪岭云杉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利用胸径(D)、树高(H)和胸径-树高(D_2H、D_3/H和D_(b )H_c)作为变量建立树干、树枝、树叶、树根、地上及整株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结果】雪岭云杉树干、树枝、树叶及树根生物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曾伟生
利用西藏自治区2006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天然云杉林实测样地资料,通过构建非线性联合估计模型系统,研究建立了天然云杉林总消耗率、枯损率、采伐率三者一致兼容的估测模型,为西藏天然云杉林的消耗量估测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类似模型的研建提供了经验借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祥鹏 许芳泽 赵善超 向玮
【目的】贝叶斯统计法能够利用先验信息与样本信息去进行统计推断,可有效提升模型参数的可靠程度和稳定性。【方法】本研究以天山云杉林为研究对象,使用3块100 m×100 m天山云杉调查样地数据,利用经典统计方法(极大似然法)、贝叶斯法构建天山云杉树高-胸径模型。利用随机抽样法抽取80%样地数据进行建模,20%样地数据进行检验,对比分析基于经典方法的非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以及基于贝叶斯法的贝叶斯模型和层次贝叶斯模型的表现和参数分布。【结果】通过对比非线性模型和贝叶斯模型,贝叶斯模型的a、b、c 3个参数置信区间比非线性模型的分别要窄53.86%、46.87%、65.17%。而层次贝叶斯模型和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相比,层次贝叶斯模型的固定效应参数置信区间比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要窄37.21%、62.62%、49.31%,但随机效应参数标准差的置信区间更为分散。基于贝叶斯法的模型,其参数标准差均低于基于经典方法的模型。4种树高-胸径模型的拟合结果显示:层次贝叶斯模型的拟合效果优于其他3种模型,其决定系数(R~2)为0.961。拟合精度显示:层次贝叶斯模型的预测精度略高于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结论】两种混合模型虽然在拟合结果上没有明显区别,但与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相比,层次贝叶斯模型在参数估计的稳定性上更好,其预测更具可靠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萍 徐飞
免费已成为软件行业破坏性创新的首选策略,但免费软件如何盈利却值得深入研究。基于360公司商业模式的案例研究,本文对软件行业破坏性创新的基本特征、基本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在破坏性创新中,技术创新为商业模式的创新创造了条件,而商业模式的创新则是实现新技术创造价值的手段,只有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协同创新才能造成破坏性的效果;通过对比免费模式在软件行业成功和失败的典型案例,提出了产品的结构属性需要和创新的盈利模式相协调的新观点,以期获得互联网软件行业破坏性创新战略的新启示。
关键词:
免费软件 盈利模式 破坏性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