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58)
- 2023(13796)
- 2022(11934)
- 2021(11278)
- 2020(9545)
- 2019(21926)
- 2018(22054)
- 2017(41757)
- 2016(23318)
- 2015(26148)
- 2014(26363)
- 2013(25813)
- 2012(23752)
- 2011(21197)
- 2010(21115)
- 2009(19236)
- 2008(18685)
- 2007(16258)
- 2006(13971)
- 2005(12043)
- 学科
- 济(87098)
- 经济(86991)
- 管理(66277)
- 业(60145)
- 企(50782)
- 企业(50782)
- 方法(43633)
- 数学(37988)
- 数学方法(37374)
- 学(23719)
- 中国(22244)
- 农(22054)
- 财(21927)
- 业经(18359)
- 地方(17047)
- 理论(16904)
- 制(16552)
- 和(15226)
- 农业(14635)
- 务(14315)
- 财务(14232)
- 财务管理(14206)
- 环境(14031)
- 技术(13943)
- 贸(13657)
- 贸易(13649)
- 企业财务(13526)
- 银(13274)
- 易(13236)
- 银行(13223)
- 机构
- 大学(327084)
- 学院(325508)
- 管理(126786)
- 济(118820)
- 经济(115988)
- 研究(110733)
- 理学(110541)
- 理学院(109187)
- 管理学(106754)
- 管理学院(106164)
- 中国(79724)
- 科学(75041)
- 京(70327)
- 农(60587)
- 所(57666)
- 财(54652)
- 业大(54319)
- 研究所(53252)
- 中心(49510)
- 农业(48084)
- 江(47207)
- 财经(44201)
- 北京(44067)
- 范(43677)
- 师范(43094)
- 院(40350)
- 经(40223)
- 州(38849)
- 技术(37509)
- 师范大学(34608)
- 基金
- 项目(231882)
- 科学(180576)
- 基金(167129)
- 研究(162933)
- 家(148541)
- 国家(147366)
- 科学基金(125013)
- 社会(98897)
- 社会科(93592)
- 社会科学(93566)
- 省(92137)
- 基金项目(88546)
- 自然(85451)
- 自然科(83385)
- 自然科学(83364)
- 自然科学基金(81803)
- 划(78249)
- 教育(75539)
- 资助(69895)
- 编号(65924)
- 成果(53430)
- 重点(52271)
- 部(49868)
- 发(48475)
- 创(47844)
- 课题(46147)
- 科研(45125)
- 计划(44842)
- 创新(44617)
- 大学(42257)
- 期刊
- 济(124918)
- 经济(124918)
- 研究(89112)
- 中国(62589)
- 学报(61832)
- 农(53791)
- 科学(53770)
- 管理(45506)
- 大学(44415)
- 学学(41872)
- 财(41044)
- 教育(38239)
- 农业(37326)
- 技术(28025)
- 融(23672)
- 金融(23672)
- 财经(20747)
- 业经(20731)
- 业(20117)
- 经济研究(19866)
- 图书(19129)
- 经(17590)
- 科技(16940)
- 版(16695)
- 业大(16432)
- 问题(16192)
- 资源(15808)
- 理论(15179)
- 统计(15014)
- 技术经济(14937)
共检索到4640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钟军 王坤 仇萍
本试验通过观测湖南怀化市不同地域鱼腥草居群,以揭示其变异规律和检测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状况,为其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以湖南省怀化市的16份鱼腥草种质资源为材料,观测了其群体表型性状特征,并分析了这些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遗传参数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鱼腥草种质资源的不同表型质量性状的频率不同,以绿色地上茎、白色地下茎和心形叶最具代表性。居群间各表型数量性状以地上茎的分枝数和鲜质量、地下茎的节间数、4-甲基-1-异丙基-3-环己烯-1-醇和2,4-甲基-3-环己烯基异丙醇变异较大,根的直径变异最小;而居群内以地上茎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大(39.8%),甲基正壬酮含量最低(13.4%)。居群内各表型...
关键词:
鱼腥草 遗传多样性 多样性指数 分化系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超华 陆鑫 马丽 刘新龙 刘洪博 苏火生 林秀琴 蔡青
为有效评价和利用斑茅种质资源,挖掘其优良性状,以162份斑茅种质资源(云南74份,福建15份,贵州19份,海南18份,四川14份,江西10份,广东4份,广西4份,浙江4份)为研究材料,对其表型性状及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表型性状分析结果表明:①斑茅种质资源质量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整体偏低,其中,福建斑茅的(0.762 4)最高,广西斑茅的(0.294 2)最低;②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较丰富,其中,云南地区的变异系数(32.15%)最大,广西地区的(14.95%)最小;③海拔高度与锤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纬度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结果显示,斑茅种质资源群体的遗...
关键词:
斑茅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永康 吴国良 赵爱玲 李登科
采用一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国家枣种质资源圃200份材料60个表型性状的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质量性状之间多样性差异显著,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范围在0.33~1.96之间,表现出较高遗传多样性的性状包括果形、树形、叶基形状、枣头色泽、叶尖形状、果实颜色6个;2)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分别在2.39%~86.84%和0.99~2.10之间,表现出广泛的变异性;3)数量性状间呈极显著和显著相关性的分别有68对和27对,通过R型变量聚类分为5类,充分反映了各性状之间的亲疏关系;4)枣头长度、二次枝长度、吊果率等12个数量性状含有丰富的遗传信...
关键词:
枣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睿 鲜小林 秦帆 万斌
为加强山茶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对保存的51份种质资源的11个质量性状与11个数量性状进行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叶长,其次是雄蕊长度、花瓣长和叶柄长度;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是花柄长度,其次是果径和叶柄长度,最小的为花瓣数量。基于各种资源形态性状的遗传差异,把51份山茶聚类并划分为3大类群。第Ⅰ类为花色艳丽、大花的亲本材料,第Ⅱ类为香花或小花型山茶的亲本材料,第Ⅲ类为黄色花或花、叶某一部分具有奇特观赏性状的亲本材料。22个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7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9.891%,第1主成分反映花的观赏性,第2主成分反映叶的观赏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项伟 易自力 肖亮 黄红梅 乔匿骎 黄靖
本研究测定了采自于黄淮平原亚地区(ⅢD9a),江汉平原亚地区(ⅢD9b),赣南-湘东丘陵亚地区(ⅢD9d)和川、鄂、湘亚地区(ⅢD10c)4个植物区系32份南荻(Miscanthus lutarioriparius)种质材料的干物质产量、冠层高、花茎高、茎径、茎密度、叶长、叶宽、叶茎比、含水量9个表型性状,并采用巢式方差分析、偏相关分析和UPGMA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干物质产量、冠层高、花茎高、茎径、茎密度和含水量6个表型性状在区系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9个表型性状在区系内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乔乔 周希希 王业文 李培江 王胜宝 张羽
为探究籼稻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信息,以198份籼稻种质资源为试材,进行SNP分子标记和表型性状分析,结果表明:通过2种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从198份样本中共识别91 421个SNPs,杂合位点占5.85%。基于Nei’s的遗传距离在0.014~0.596,平均遗传距离为0.284。Bayes算法把198个样本聚为3个亚类。91 421个SNPs构成的总变异中,前3个主成分可分别解释群体变异的10.98%、10.47%、4.81%。15个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和平均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0.33%和1.95。15个表型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在-0.55~0.92。15个表型性状的前3个主成分可分别解释群体变异的29.44%、16.63%、10.59%,对第一主成分贡献大的性状包括穗长、株高、穗总粒数、播始历期、穗实粒数、叶长、垩白粒率和垩白度,8个性状对第一主成分的贡献值绝对值都在0.6以上,是籼稻表型性状变异的主要因素。基于表型的前5个主成分反映总信息量的73.003%,前2个主成分将198份资源分为2个亚组。Mantel检验表明,SNPs和表型性状的遗传距离矩阵之间的r为0.041。综上,SNPs和15个表型性状的多样性分析之间相关性很低,SNPs聚类比表型性状聚类更接近系谱分析。秦巴地区198份籼稻种质资源SNPs构成的群体遗传结构相对简单。表型性状变异较丰富,多样性程度高,群体间性状差异显著。综上,穗长、株高、穗总粒数、播始历期、穗实粒数、叶长、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这8个性状可作为秦巴地区籼稻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综合评定指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娅丽 李毅 陈晓阳
调查祁连山青海云杉天然分布区的10个群体,每群体10个个体,以系统揭示其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为目的,对针叶、球果、种鳞、种翅和种子的17个表型性状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进行讨论。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在群体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除球果干质量和球果长/球果径外,其余性状在群体内都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表型分化系数即群体间变异为31.20%,小于群体内的变异(68.80%)。17个表型性状间多数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表型性状呈现出以经度变异为主的梯度规律性。通过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可以将青海云杉10个群体划分为4个...
关键词:
青海云杉 天然群体 表型多样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卞华 申晴 韦海燕 蒋亚君 丁西朋 白昌军
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为复杂性状关联分析提供基础。本研究通过SSR分子标记技术,对68份柱花草(Stylosanthes spp.)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0个多态性SSR标记在68份柱花草种质中共检测到146个等位基因,平均为4.867个,每个SSR标记的Shannon信息指数(I)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676~1.690和0.363~0.764,平均为1.195和0.577。根据SSR标记数据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可将68份柱花草种质资源分为6类,群体结构分析中在ΔK达到最大时,K=6,因此将68份柱花草材料划分为6个群体,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将为柱花草遗传背景研究、种质资源评价和优良种质筛选提供依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铭真 李晓辉 王袁 邢雪霞 徐世晓 杨铁钊
从2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69对条带清晰、多态性强的引物,对80份烟草种质资源材料(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基因组DNA进行扩增,采用荧光ABI–3500 xl遗传分析仪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 69对引物在烟草种质材料中共检测出503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可检测到的等位变异数为7.91个,观测杂合度(Ho)平均值为0.276 4,预期杂合度(He)平均值为0.574 7。SHANNoN’S信息指数I为1.082 6;NeI’S多样性指数H为0.571 1、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141 6,基因流Nm为1.515 3,遗传相似系数为0.55~0.90。说明80份烟草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相对丰富...
关键词:
烟草 种质资源 简单序列重复 遗传多样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柴晓娟 郭玮龙 陈慧 王俊荣 谢德志 金水虎
为研究蔺草Juncus effusus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不同区域的36份蔺草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探讨它们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72对ISSR引物中共筛选出23对引物能扩增出稳定清晰条带;36份蔺草种质的基因组DNA共扩增出148条带,其中130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达87.84%。应用NTSYSpc 2.1软件分析显示,36份蔺草种质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enetic s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白羿雄 郑雪晴 姚有华 姚晓华 吴昆仑
【目的】解析青稞种质资源表型形状的遗传多样性关系及筛选综合性状优异的青稞种质,可为青稞育种及重要性状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205份青稞15个表型性状采用Shannon-Wiener’s多样性指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分析参试青稞种质15个表型性状在西宁试验点和海北试验点的频次分布规律。对各性状利用相关性分析以明确性状间联系;对参试种质进行聚类分析以明确其分类情况。利用主成分分析构建青稞种质综合评价体系,并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对该体系进行验证。依据综合评价及丰产稳产性分析结果以筛选优异青稞种质。【结果】倒伏率遗传变异程度最丰富而重心位置遗传变异最匮乏,海北点遗传变异程度高于西宁点。穗重遗传多样性最丰富,倒伏率遗传单一性最高。除倒伏率外各性状指标均呈正态或偏态分布,分布频次呈中间高两边低的分布趋势;穗长、穗重在各基因型中呈正态分布。各表型性状受环境、基因型、年份影响极显著,且各表型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G×E)、基因型与年份(G×Y)、基因型×环境×年份(G×E×Y)的互作效应均呈极显著。青稞根系、茎秆和穗部组织内各指标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且各组织间的农艺性状也存在显著相关性。根系发达、茎部抗折力高的青稞种质其机械固持能力强,倒伏率低;严重倒伏会限制青稞种质穗部生长发育,使穗长变短、穗粒数减少、籽粒变小、穗重变轻、进而使产量锐减。聚类结果表明参试种质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高重心、易倒伏、其余性状居中的种质;第二类是矮秆、低重心且其余性状表现良好的优异种质;第三类是株高较高、根系欠发达、茎部易折、穗部性状表现差的种质。结合F值和丰产稳产性分析结果筛选出综合性状表现优异且有较高丰产稳产性的青稞种质5份。【结论】参试青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穗长、穗重在各基因型中呈正态分布,除倒伏率外,其余12个性状在基因型中呈偏态分布;根干重、重心位置、茎秆壁厚、茎粗、茎秆强度、穗长、穗粒数、产量8个指标可作为核心种质评价的综合指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于秋香 李扬 李颖 刘警 刘金利 白仲奎
研究核桃种质资源果实表型多样性和变异特点,为核桃优异种质的构建、新品种选育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从而促进核桃种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99份来自石门、新疆、辽宁产区的资源为试材,测评了果实的13个质量性状和11个数量性状,测定并分析性状的分布频率、变异系数、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及表型分化系数,分析24个性状指标间的相关性,并进行聚类分析。13个质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幅为16.57%~54.46%,其中甜味、内褶壁质地、取仁路数、种壳麻坑多少、取仁难易、涩味、种壳光滑度等7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49~1.51,其中取仁难易、取仁路数、种壳光滑度、种皮颜色、涩味等5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大。11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幅为8.38%~26.91%,其中种仁质量及种壳厚度2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其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1.89~2.27,其中坚果横径、坚果棱径、种壳厚度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大。除坚果质量及坚果横径在群体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性状在群体间及群体内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群体间及群体内方差分量百分比均值分别为15.66%,58.13%。取仁难易与种壳厚度(r=-0.618)、出仁率(r=0.573)、取仁路数(r=0.790)、内褶壁退化程度(r=0.733)及质地(r=0.659)极显著相关;通过系统聚类,依据表型差异可将试材分为3大类群,且类群间特点显著。核桃果实的表型性状变异丰富,且在选育品种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取仁难易、取仁路数、种壳光滑度、涩味、种壳厚度、内褶壁退化程度及质地等相关性状。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果形指数除外),因此群体内优良品种的选择更应受到重视。
关键词:
核桃 表型性状 群体间 群体内 多样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远航 鲁伟丹 马小龙 高江龙 樊晓琴 郭建富 陈友强 林明 石书兵
为探究籽瓜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深度挖掘籽瓜优异种质应用潜力,采用相关性、主成分与聚类分析方法对100份籽瓜种质资源的21个农艺性状进行表型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籽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7个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53~1.65,14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10.41%~35.56%,各表型性状间具有遗传相关性。以欧氏距离为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00份籽瓜种质资源聚为5大类群,其中第Ⅴ类群具有高产特性,可作为育种亲本材料。主成分分析提取前7个主成分,其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了74.185%,可以作为籽瓜种质资源主要评价指标;籽瓜种质资源的综合得分范围为-2.78~2.86,依据综合得分排序,筛选出了3份优异籽瓜种质资源材料。本研究从多角度系统评价籽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可为后续籽瓜种质资源高效利用及遗传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魏忠芬 李慧琳 奉斌 杨胜先 林涛 黄泽素
为贵州紫苏资源的鉴定、分类及遗传改良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53份贵州紫苏(Perilla frutescens)种质资源为材料,应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初步分析18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贵州紫苏种质资源材料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紫苏资源不同性状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P<0.05);53份紫苏资源6个数量性状间的变异系数在24.12%66.49%,以单株总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66.49%),主茎节数的变异系数最小(24.12%);基于所有表现型的聚类分析,53份贵州紫苏种质资源分为3大
关键词:
紫苏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表型性状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玉辉 齐索尼 李昂轩 赵迎汐 马欣然 刘月学
为保护山楂种质资源,评价及筛选利用优异山楂种质资源,对国家果树种质沈阳山楂圃保存的234份山楂种质资源的26个果实表型性状进行鉴定评价,分析表型性状的分布频率、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通过聚类分析对种质资源进行分类,并基于果实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山楂种质的果实描述性状多样性丰富,以果点显著、果皮红色、果实近方形、果点多、果皮有光泽、萼片姿态开张反卷、萼片有绒毛、萼片有锯齿、萼片三角形、萼片着生状态显著、种核有凹痕、萼筒漏斗形、梗洼广浅和梗基膨大状居多,分别占97.86%、90.17%、66.67%、65.95%、97.44%、56.84%、96.58%、97.86%、98.72%、89.32%、86.32%、65.81%和98.29%。数量性状中种仁率变异系数(43.88%)最大,其次为单果重(41.38%);Shannon-Wiener指数范围0.68~2.02。描述性状Shannon-Wiener指数范围0.07~1.67,其中果肉质地和颜色较高,多样性最丰富,而数量性状Shannon-Wiener指数范围达0.68~2.02,也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为7时将供试种质资源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和第Ⅱ类群均是大果山楂,羽裂山楂资源大部分在第Ⅳ类群,其余的种主要分布在第Ⅲ类群和第Ⅳ类群,没有形成单独的类群,但这些资源在聚类图中是聚在一起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将26个表型性状简化为9个主成分,包含果实形状等17个表型性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