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2)
- 2023(1807)
- 2022(1585)
- 2021(1486)
- 2020(1348)
- 2019(2872)
- 2018(2858)
- 2017(4748)
- 2016(3162)
- 2015(3489)
- 2014(3443)
- 2013(3427)
- 2012(3497)
- 2011(3303)
- 2010(3447)
- 2009(3154)
- 2008(3460)
- 2007(3025)
- 2006(2719)
- 2005(2445)
- 学科
- 济(8907)
- 经济(8891)
- 学(6931)
- 管理(5259)
- 业(5094)
- 方法(3869)
- 企(3851)
- 企业(3851)
- 数学(3064)
- 数学方法(2979)
- 农(2874)
- 害(2362)
- 虫(2164)
- 中国(2124)
- 及其(2066)
- 草(2056)
- 理论(1981)
- 业经(1974)
- 生物(1972)
- 农业(1957)
- 水产(1914)
- 虫害(1893)
- 财(1766)
- 和(1748)
- 环境(1742)
- 病虫(1735)
- 病虫害(1735)
- 防(1653)
- 制(1605)
- 融(1599)
- 机构
- 大学(53510)
- 学院(51938)
- 研究(24354)
- 农(21763)
- 科学(21064)
- 农业(17846)
- 所(15651)
- 中国(15118)
- 研究所(14914)
- 业大(14820)
- 济(13377)
- 经济(13021)
- 管理(12461)
- 京(12185)
- 农业大学(11651)
- 理学(10932)
- 室(10901)
- 理学院(10602)
- 实验(10342)
- 管理学(10060)
- 实验室(10048)
- 管理学院(9993)
- 业(9877)
- 省(9702)
- 重点(9548)
- 中心(9394)
- 科学院(9178)
- 江(8741)
- 院(8069)
- 范(7782)
共检索到736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单体江 王伟 余炳伟 王小晴 吴春银 翁道玥 崔紫宁 王军
【目的】为了分析和鉴定鱼腥草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测定鱼腥草挥发油和乙酸乙酯层次生代谢产物对7种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方法】本文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和甲醇冷浸提取法分别提取鱼腥草挥发油和乙酸乙酯层次生代谢产物,通过GC-MS对提取得到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抑菌圈法和TIC-MTT-生物自显影法分别测定挥发油和乙酸乙酯层次生代谢产物对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鱼腥草挥发油的得率为0.09%,从鱼腥草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9个组分,占总相对含量的93.35%,主要成分是β-蒎烯(23.65%)、2-十三烷酮(1
关键词:
鱼腥草 次生代谢产物 抗细菌活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可小丽 李庆勇 黄秋标 王淼 衣萌萌 刘志刚 卢迈新
为了解罗非鱼-鱼腥草共生系统中鱼草不同配比对池塘水质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实验构建了相同池塘覆盖面积不同鱼腥草种植密度(350、450、600和0 g/m~2)(M1)和相同种植密度不同池塘覆盖面积占比(5%、10%、15%和0%)(M2)的两种养殖模式。通过在以上两种模式养殖条件下,研究各组对罗非鱼养殖池塘水质以及水体和鱼体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探讨了罗非鱼-鱼腥草池塘共生系统中鱼草的相对最佳搭配比例。结果显示,在M1实验模式下,不同密度组鱼腥草浮床均能显著改善养殖水体氨氮(NH_4~+-N)、亚硝氮(NO_2–-N)、硝酸氮(NO_3–-N)、总氮(TN)、总磷(TP)、正磷酸盐(PO_4~(3–)-P)等水质指标,且在3个月养殖周期内,初始种植密度为450 g/m~2的鱼腥草浮床组与350和600 g/m~2实验组相比,效果相对更加稳定。16S rRNA V4区的高通量测序分析显示,M1模式下各组鱼腥草均能显著优化鱼体肠道和水体的菌群结构,并增加菌群多样性,且养殖时间越长,优化效果越明显。相同月份中,实验组450和350 g/m~2比600 g/m~2优化效果相对更稳定。在不同月份下,环境变化对罗非鱼肠道及水体细菌多样性的影响大于鱼腥草浮床对养殖水体的影响。在M2实验模式中,各组鱼腥草浮床均能显著净化罗非鱼养殖池塘水质,其TN、TP、NH_4~+-N、NO_2~–-N、NO_3~–-N和PO_4~(3–)-P等均呈曲线变化。研究表明,在该养殖周期内,鱼腥草覆盖面积为10%的实验组对养殖水体NH_4~+-N、NO_3~–-N、TN、TP以及PO_4~(3–)-P等指标的净化效率较实验组5%和15%稳定。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覆盖面积鱼腥草浮床均能增加养殖水体和鱼体肠道的微生物多样性,相对而言,10%覆盖面积组的效果更稳定。此结果为完善罗非鱼-鱼腥草共生养殖模式的鱼草配比提供了数据支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士敏 方平 郭利佳
经测定,鱼腥草POD、SOD、CAT的酶活力依次为根>茎>叶。根、茎、叶的维生素C含量的依次为叶>茎>根。在25℃、pH7.8下,鱼腥草SOD的活性为213.71 U.g-1FW;Km值为0.032 mol/L;Vmax为0.126 OD/min;鱼腥草SOD的最适温度为25℃,在15~45℃时对SOD的活性影响不大。SOD的最适pH为8~8.5之间;鱼腥草SOD在40~50℃条件下,酶活力最稳定;Ag+、Fe2+、Fe3+对鱼腥草SOD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DTA对鱼腥草SOD有较弱的激活作用。在25℃、pH7.0下鱼腥草CAT的活性为133 U.g-1FW;Km值为0.25 mol/L;Vm...
关键词:
鱼腥草 抗氧化成分 酶催化特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贾方芳 方玉鹏 孟娜 石文立 王妍 李勤凡
【目的】探索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中是否存在产槲皮素的内生真菌。【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对鱼腥草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分离纯化后收集菌丝利用薄层色谱(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其代谢产物中的槲皮素,并分析其产量。采用形态学和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分析鉴定产槲皮素的内生真菌。【结果】从鱼腥草不同部位共分离得到9株内生真菌,其中由根中分离得到的菌株YXC-G1具有产生槲皮素的能力,为笋顶孢属(Acrostalagmus sp.)真菌,菌丝中槲皮素的含量为8.296 mg/g。【结论】从鱼腥草根部分离到1株产槲皮素的内生真菌YXC-G1,其可作为生产槲皮素的备选菌株。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季桓涛 祝璟琳 杨弘 邹芝英 李大宇 肖炜 李庆勇 朱德兴
为探讨鱼腥草种植对罗非鱼(Oreochromis spp)抗病力的影响机理,在罗非鱼养殖池塘中分别种植池塘面积0%、5%、10%、15%比例的鱼腥草,养殖90 d后进行无乳链球菌人工感染,连续72 h统计累计死亡率,同时取人工感染0、24、48、72 h的鱼采集尾静脉血进行生化指标分析。结果显示:10%鱼腥草种植面积的罗非鱼死亡率显著性低于其他3组;10%鱼腥草种植面积的罗非鱼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葡萄糖(GLU)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感染后72 h恢复到感染前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5%和10%鱼腥草种植面积的罗非鱼血清白蛋白/球蛋白(A/G)在感染前后没有显著性差异;10%鱼腥草种植面积的罗非鱼感染后血清胆固醇(TC)显著性降低,其余3组的罗非鱼的血清TC在感染前后没有显著性变化;5%、10%、15%鱼腥草种植面积的罗非鱼在感染前血清TG显著性低于0%种植面积;10%鱼腥草种植面积的罗非鱼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在感染前和感染后24 h和72 h都要显著性低于其他3组;10%鱼腥草种植面积的罗非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感染前、感染后48 h和72 h均显著低于其他3组。结果表明,10%种植面积鱼腥草可提高罗非鱼对链球菌病的抵抗力,初步认为罗非鱼-鱼腥草共培养殖模式中鱼腥草的最佳种植比例为1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健 马玉芳 俞道进 黄小红 姚金水 黄一帆
鱼腥草经60目粉碎和300目超微粉碎后,用激光粒度仪测量粒径,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形态学特征,比较鱼腥草细粉和超微粉的显微特性差异.结果表明:鱼腥草超微粉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松密度增加,电镜下观察基本无完整细胞存在.可见,鱼腥草经超微粉碎后,粉末颗粒细微均匀,绝大多数细胞破壁,达到了超微效果.
关键词:
鱼腥草 超微粉 粒径 显微观察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蓝云龙 吴令上 裘波音 高燕会 斯金平
采用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子标记技术对全国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主产区23个种源24个样本进行研究,旨在阐明鱼腥草的遗传关系和遗传多样性,为鱼腥草新品种选育、品系鉴别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60条RAPD引物中筛选出23条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共检测到165条清晰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128条,占总条带的77.58%,平均每条引物可扩增到7.1条带,多态性条带5.5条,说明鱼腥草种内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通过聚类分析,可将鱼腥草样本分为3个类型,其分类和鱼腥草的形态特征等生物学特性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同一类型中遗传多样性与种源的地理分布存在一定关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坤 钟军 熊兴耀 仇萍 曾维军
利用采集于湖南省怀化地区11个乡镇的16个鱼腥草种质,先按照采集地分组再聚类,组内按比例法取样并依据各组的多样性指数,初步构建了怀化鱼腥草核心种质,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核心种质24个性状的特征值、符合率、遗传多样性指数的t检验来检测核心种质.结果表明:初选核心种质占总体材料的15%~20%;性状的符合度均达84%以上,除地上茎的直径和分枝数、地下茎的分枝数和节间长、叶长和叶柄长外,其他性状的变幅吻合度达80%以上.
关键词:
鱼腥草 种质资源 核心种质 湖南怀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军 王琰 闫立昆 张琨 张月娟 万一
【目的】研究互动筛选在黏细菌活性代谢产物筛选中的效果,以期为有效地获得高效、低毒的黏细菌活性产物提供支持。【方法】在构建互动筛选抗真菌模型的基础上,对分离自陕西秦巴山区的黏细菌代谢产物进行互动筛选和非互动筛选,比较代谢产物初筛、复筛后的阳性率,并对筛选结果进行验证,最后对筛选的黏细菌阳性菌株的16SrDNA序列进行比对和同源性分析。【结果】利用互动筛选模型经初筛和复筛分别获得阳性产物25和19个,阳性率分别为2.23%和1.69%;而非互动筛选模型经初筛和复筛获得的阳性产物分别为20和4个,阳性率分别为1.78%和0.36%。互动筛选试验的重现性为100%,而非互动筛选试验的重观性为50%。对...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祝璟琳 季桓涛 肖炜 李大宇 邹芝英 杨弘 李庆勇 朱德兴
为探讨池塘种植鱼腥草对无乳链球菌引起吉富罗非鱼肝脏损伤修复作用研究,在养殖池塘中分别种植0%(对照组)、5%、10%、15%比例池塘面积的鱼腥草,养殖90 d后进行无乳链球菌人工感染,分别在感染后0、24、48和72 h采集肝脏,进行肝脏生化、抗氧化性能、组织病理和HSP 70表达研究。结果显示,感染后48和72 h对照组肝脏ALT和AST活力最高,种植鱼腥草各组ALT活力在感染前后均无显著性变化,感染后72 h,10%组AST活力已恢复到感染前水平。抗氧化指标显示,种植鱼腥草能减缓链球菌感染引起吉富罗非鱼肝脏T-AOC下降,显著提高肝脏中SOD、GSH-PX、CAT和 NOS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增加自由基清除能力,减少脂质过氧化MDA的产生。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对照组罗非鱼感染后48 h 肝窦明显淤血,肝索排列紊乱,肝细胞脂肪变性,而各种植鱼腥草组罗非鱼在感染后仅表现为肝细胞明显嗜酸,肝窦轻度扩张。定量PCR结果显示,每组罗非鱼肝脏HSP 70表达量在感染后都显著性升高,感染后各时间点对照组的HSP 70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鱼腥草种植组。研究表明,种植鱼腥草能显著改善链球菌感染所造成的吉富罗非鱼肝脏AST和ALT上升,提高抗氧化应激能力,减轻链球菌感染引起病理损伤;吉富罗非鱼通过肝脏HSP 70高表达促进受损蛋白质的早期修复与降解,种植鱼腥草具有抗炎作用和提高鱼体抵御病原菌的能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放 李炎林 钟军 熊兴耀
以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地下茎为材料,通过外植体消毒、不定芽诱导、不定芽增殖、生根和驯化移栽,建立鱼腥草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链霉素+0.5 g/L青霉素钠浸泡12 h+70%乙醇浸泡30 s+0.1%氯化汞处理12 min+0.1%氯化汞处理10 min的灭菌效果最好;在MS中添加0.5 mg/L NAA和2.0 mg/L 6–BA最适合不定芽的萌发和生长;添加0.5 mg/L NAA和1.0 mg/L 6–BA的MS培养基均能有效促进不定芽的增殖;在MS培养基中添加4~5 mg/L GA3,能促进鱼腥草不定芽的伸长和增殖;NAA促进丛生芽生根的效果好...
关键词:
鱼腥草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爱莲 钱慧琴 诸燕 吴令上 斯金平 赵强
为了揭示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种质资源中槲皮素量变异规律,为鱼腥草优良品种选育奠定基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2个种源鱼腥草中槲皮素的质量分数,并分析植物形态特征、地理位置和生长性状与槲皮素质量分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鱼腥草中槲皮素的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与植物形态存在一定的关系,与植株高度显著相关,与地理位置和植株地径没有显著的相关性。鱼腥草种质资源槲皮素的质量分数存在一定的变异规律。针对鱼腥草中槲皮素选择新品种时,应重点考虑鱼腥草植株的形态特征和植株高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善元 王健 蒋春茂
试验Ⅰ:将180羽11日龄非免疫健康三黄鸡随机分为5组。第Ⅰ~Ⅲ组分别注射高、中、低剂量(4、2、1 mg.kg-1)的新鱼腥草素钠(sodium new houtluyfonate,SNH)注射液;Ⅳ组和Ⅴ组分别为白细胞介素2(IL-2)和生理盐水对照。所有动物于14日龄以新城疫病毒(NDV)LaSota株弱毒活疫苗滴鼻进行第1次免疫,2周后加强免疫1次。于第1次免疫后的7、14、21、28、35和42 d测定各组动物的抗NDV血凝抑制抗体水平以及外周血CD4+/CD8+淋巴细胞比值。结果表明,SNH能显著提高鸡体抗NDV抗体水平和外周血CD4+/CD8+淋巴细胞比值(P<0.05),并以中...
关键词:
新鱼腥草素钠 雏鸡 免疫应答 拮抗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吴令上 斯金平 蓝云龙 诸燕 吕达
揭示全国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主产区种质资源形态变异规律,为选育鱼腥草优良品种提供依据。对23个种源鱼腥草叶片、花、果实和地上茎等性状进行系统调查,分析各性状间及它们与地理位置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鱼腥草叶片形态、植株花果数、果序长度、果序直径、果柄长度、蒴果数、种子数、株植株高度和地径等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叶片形态和植株花果数变异最大,植株高度和种子数次之;形态特征间存在明显相关性,根据形态特征可将不同种源鱼腥草划分为2个类型;2个类型在主要挥发油成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子标记及生理等性状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鱼腥草种质资源在形态、化学和生...
关键词:
中草药 鱼腥草 种源 形态特征 变异规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佩文 番华彩 金桂梅 郭志祥 李元广 刘树芳 曾莉
以分离和筛选具有抗真菌活性的香蕉根际及内生真菌为目的,从云南省内不同种植区的香蕉根际及植株内分离到93株真菌。以香蕉枯萎病菌、香蕉炭疽病菌、香蕉小窦氏叶斑病菌、香蕉暗双孢叶斑病菌、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香蕉角斑梨孢病菌等6个病原真菌为靶标,对这93株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抗菌活性测定。采用孢子萌发抑制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初步测定其抗菌活性,并通过生长速率法和温室盆栽进行活性复筛。孢子萌发抑制作用测定结果表明,对上述6种病原真菌具有抑制活性的菌株分别占总菌株数的18.28%、25.81%、17.20%、21.51%、18.28%、23.66%;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测定结果表明,对上述6种病原真菌具有抑...
关键词:
香蕉内生真菌 次生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矮坨坨内生真菌Fusarium oxysporum代谢产物及其抗肝癌活性的研究
1株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放线菌的鉴定及其代谢产物活性分析
红树林来源真菌PJX-41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锡尾矿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菌活性筛选
可可链霉菌182-2活性代谢产物对烟草赤星病菌的作用
放线菌A19菌株次生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
白刺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ct205菌株发酵条件优化及其次生代谢产物性质研究
4株细菌代谢产物增强鲫鱼免疫功能有效活性部位的研究
白刺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CT205菌株发酵条件优化及其次生代谢产物性质研究
华泽兰内生真菌Aspergillus puniceus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三阴性乳腺癌活性和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