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52)
- 2023(12042)
- 2022(10586)
- 2021(9884)
- 2020(8328)
- 2019(18935)
- 2018(18719)
- 2017(35869)
- 2016(19847)
- 2015(22020)
- 2014(21569)
- 2013(21410)
- 2012(19370)
- 2011(17394)
- 2010(16933)
- 2009(15303)
- 2008(14677)
- 2007(12442)
- 2006(10582)
- 2005(8855)
- 学科
- 济(73321)
- 经济(73241)
- 管理(54368)
- 业(52049)
- 企(42916)
- 企业(42916)
- 方法(36650)
- 数学(32081)
- 数学方法(31737)
- 农(19746)
- 学(19144)
- 中国(18068)
- 财(17925)
- 业经(16311)
- 地方(14850)
- 贸(14313)
- 贸易(14309)
- 易(13889)
- 农业(13446)
- 技术(12475)
- 环境(12462)
- 和(11905)
- 理论(11846)
- 务(11737)
- 财务(11679)
- 财务管理(11664)
- 制(11520)
- 企业财务(11036)
- 划(10484)
- 银(9867)
- 机构
- 大学(278267)
- 学院(276163)
- 管理(110475)
- 济(102782)
- 经济(100567)
- 理学(97681)
- 理学院(96513)
- 管理学(94709)
- 管理学院(94257)
- 研究(93071)
- 中国(65076)
- 科学(64272)
- 京(58673)
- 农(55767)
- 业大(50392)
- 所(48183)
- 研究所(45037)
- 农业(44640)
- 财(43552)
- 中心(41297)
- 江(37829)
- 财经(36429)
- 北京(36292)
- 范(35169)
- 师范(34649)
- 院(33826)
- 经(33289)
- 州(30860)
- 技术(30417)
- 农业大学(30221)
- 基金
- 项目(204738)
- 科学(158652)
- 基金(148158)
- 研究(140297)
- 家(132856)
- 国家(131798)
- 科学基金(111693)
- 社会(86608)
- 社会科(82037)
- 社会科学(82012)
- 省(81066)
- 基金项目(80357)
- 自然(77166)
- 自然科(75342)
- 自然科学(75313)
- 自然科学基金(73961)
- 划(69052)
- 教育(63630)
- 资助(60373)
- 编号(55784)
- 重点(46073)
- 部(43558)
- 发(43117)
- 成果(43053)
- 创(42935)
- 计划(40841)
- 科研(40397)
- 创新(40087)
- 课题(38150)
- 大学(36938)
- 期刊
- 济(103261)
- 经济(103261)
- 研究(73026)
- 学报(55985)
- 农(49322)
- 科学(47382)
- 中国(45587)
- 大学(40276)
- 学学(38494)
- 管理(37233)
- 农业(34438)
- 财(30543)
- 教育(26190)
- 技术(21266)
- 业经(18122)
- 融(17998)
- 金融(17998)
- 业(17372)
- 经济研究(16835)
- 财经(16478)
- 业大(15983)
- 科技(15908)
- 版(14888)
- 图书(14050)
- 经(13890)
- 问题(13826)
- 理论(13177)
- 农业大学(13021)
- 林业(12602)
- 技术经济(12499)
共检索到3738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孟晓林 李文均 聂国兴
肠道菌群在维持肠道健康、促进肠道发育、抵抗病原入侵、调节机体能量吸收和脂质代谢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在鱼类学研究中,由于种类繁多、食性差异大、生存环境复杂多变,导致鱼类肠道菌群方面的研究面临巨大挑战。本文在总结常见鱼类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鱼类饵料组成、水环境因子、物种、基因型、发育阶段、养殖模式及投喂策略对鱼类肠道菌群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以期为鱼类肠道菌群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鱼类 肠道菌群 饵料组分 水环境因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孟晓林 聂国兴
鱼类肠道内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类群,其在宿主生长发育、代谢及免疫调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量研究显示肠道菌群与宿主脂代谢关系密切,能够通过调节肠道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内毒素(lipopoly saccharide, LPS)、胆汁酸、氧化三甲胺等菌群代谢产物以及肠上皮细胞的通透性,影响宿主脂质代谢。本文对国内外鱼类肠道菌群及其与机体脂质代谢作用关系进行梳理,综合报道了鱼类肠道菌群的组成、脂类营养对鱼类肠道菌群的影响、鱼类肠道菌群与机体脂质代谢的关系及基于肠道菌群调控鱼类脂质代谢的策略。在鱼类肠道中,菌群种类及结构的变化或可作为鱼类脂代谢紊乱的早期诊断标志。在此基础上,基于肠道菌群稳态维持而采取调控手段,如合理应用益生菌、益生元等,或将为鱼类等水产动物脂质代谢紊乱防控提供新的方法。
关键词:
鱼类 肠道菌群 脂质代谢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孝煊 吴志新 周文豪
微生态学在鱼类中的研究较在哺乳动物中的研究深度有较大差距。本文介绍了鱼类消化道菌群对鱼类的营养作用、免疫作用,对病原菌入侵的拮抗作用和自身的致病作用;介绍了水体中的微生物、盐度、水温,鱼类摄食的饵料、药物,鱼类不同的生理状态和发育阶段对鱼类消化道菌群的影响;并认为鱼类早期发育阶段肠道菌群的演替、肠道菌群的免疫机理和利用肠道菌群进行环境监测等是今后鱼类肠道微生态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
鱼类 消化道 菌群的作用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谭远德 赵庆新
用检测到的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含量对鲤科鱼类的草鱼 (Ctenopharyngodonidellus)和青鱼 (My lopharyngodonpiceus)、鲢 (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和鳙 (Aristichthysnobilis) ,鲤 (Cyprinuscarpiohaematopterus)和鲫 (Carassiusauratus) ,团头鲂 (Megalobramaamblycephala)和三角鲂 (Megalopbramater minalis) 8个种进行系统演化分析。所获得的系统演化树中 ,每个亚科内的物种邻接为 1个接点。在亚科间 ,雅罗鱼亚科...
关键词:
鲤科 系统演化 肠道菌群 基因序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健华 陈杖榴 李云 柳阳伟
采用SPF小鼠动物模型研究了低剂量恩诺沙星对肠道菌群细菌数量、细菌耐药性和定植抗力的影响。连续饮水给药(1、10和100mg·L-1)48d后,恩诺沙星对SPF小鼠肠道菌群的主要影响为:10和100mg·L-1恩诺沙星可抑制部分需氧和兼性厌氧菌的生长(P<0.05或P<0.01);100mg·L-1恩诺沙星可抑制肠球菌和部分拟杆菌的生长(P<0.05或P<0.01);1、10和100mg·L-1恩诺沙星使需氧和兼性厌氧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增加(P<0.05或P<0.01);100mg·L-1恩诺沙星使拟杆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增加;1、10和100mg·L-1恩诺沙星可降低部分SPF小鼠肠道菌群...
关键词:
残留 肠道菌群 恩诺沙星 SPF小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文豪 陈孝煊 张冬晓 陈昌福
对草鱼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和紫背浮萍后其肠道内好氧和兼性厌氧细菌的数量和组成进行了研究。将摄食后的草鱼分别于3、6、12、24、48和72h取样,对其前、中、后肠内的细菌数量和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摄食前,草鱼肠道中的细菌数量为105cfu/g~106cfu/g,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和紫背浮萍后,细菌数量呈现先增加(达到106cfu/g~108cfu/g)后减少的趋势。人工配合饲料和紫背浮萍中的细菌数量分别为104cfu/g和106cfu/g。摄食后,肠道菌群的组成发生变化,其组成与人工配合饲料或紫背浮萍相似。饵料中的菌群在摄食后48h内可以影响草鱼的肠道中的菌群的数量及组成。
关键词:
草鱼 摄食 肠道菌群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能锋 龚晖 许斌福 潘滢 曾红
【目的】为探究海水养殖石首鱼类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及宿主遗传因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基于Illumina Hiseq2500测序平台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福建宁德三都澳养殖的5种石首鱼类(大黄鱼、黄姑鱼、鮸状黄姑鱼、鮸鱼和眼斑拟石首鱼)的肠道菌群进行16S rDNA V3-V4区测序分析。【结果】各样本得到unique tags的数目为20 351~43 347,上述5种鱼类分别得到479、626、603、518和556个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分类注释结果显示,这些OTUs可划归33个门273个属。5种石首鱼类肠道内容物和肠道壁样品均以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细菌为主要优势菌群,约占总菌量的70%,在大黄鱼肠道菌群中,螺旋菌门细菌占比达26.19%,也是其主要优势菌群;在属分类水平上,Bacillus、Photobacterium、Vibrio、Chryseobacterium、Sphingomonas、Pseudomonas等属细菌是5种养殖石首鱼类的主要类别。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分析表明,Shannon’s 群落多样性指数:黄姑鱼>鮸状黄姑鱼>眼斑拟石首鱼>鮸鱼>大黄鱼;这些养殖石首鱼类的肠道内容物菌群的多样性均高于肠道壁;对上述鱼类种间的肠道菌群差异性分析显示,大黄鱼与眼斑拟石首鱼之间肠道菌群的相似度要高于黄姑鱼、鮸状黄姑鱼和鮸鱼,而黄姑鱼、鮸状黄姑鱼和鮸鱼间的相似度较高。【结论】综上所述,5种海水养殖石首鱼类肠道菌群中存在自身特色的核心菌群,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与种类间的系统进化关系相似,说明肠道菌群结构与宿主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意义】本研究可为开发养殖石首鱼类饲料及益生制剂的开发、病害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宿主遗传因素对鱼类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提供相关实验证据。
关键词:
石首鱼 肠道 菌群结构 16S rDNA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秋晨 李娟 刘恩 顾艳丽 王岩 王效禹 刘艳 单春乔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对肉鸡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72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成对照组(CK)、K组、E组和EK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CK组肉鸡饲喂基础饲粮,K组肉鸡饲喂添加250mg/kg盐酸金霉素的饲料,E组肉鸡饲喂添加500 mg/kg EGF的饲料,EK组肉鸡饲喂添加500 mg/kg EGF和250mg/kg盐酸金霉素的饲料。饲喂期21 d。21日龄时采集肉鸡盲肠内容物样本,采用16S rDNA基因分析方法对肉鸡盲肠中的细菌群落进行评价,利用QIIME等测序分析软件对肉鸡盲肠中的菌群进行分类。[结果]1)菌种组成结果表明,无论是OTUs总数还是独有的OTUs数量,E组的菌种数量较CK组、K组高,而与EK组的数量接近。2)优势菌群分布结果表明,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在E组中含量最高,而K组与CK组中变形菌门水平相当;在种水平上,与CK组相比,E组肉鸡肠道中乳酸菌数量显著升高。3) 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E组中观察到的菌种数、菌种多样性指数和菌种丰富度指数高于CK组和K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4)功能预测结果表明,CK组肠道微生物在遗传信息处理方面的功能较丰富,EK组在有机体系统、代谢作用和细胞工程方面的功能较丰富,E组各类功能较为均衡,而K组除未分类功能外,主要以环境信息处理功能较为丰富。[结论]喂饲500 mg/kg的EGF有助于提高肉鸡肠道内菌群多样性,并能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提高以乳酸菌为代表的厚壁菌门菌群丰度,降低以大肠杆菌为代表的变形菌门菌群含量。
关键词:
肉鸡 表皮生长因子 肠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邱银 叶瑞兴 李英伦
【目的】研究“加味二术散”对断奶仔猪回肠、盲肠肠道菌群的影响,为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用30日龄断奶仔猪75头,随机分为5个组,即:不做任何处理的空白对照组,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 0.2%,0.3%和0.5%“加味二术散” 的3个中药处理组(Ⅰ、Ⅱ、Ⅲ)以及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粘杆菌素的阳性对照组,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5头猪。在饲养第1,2,3周无菌采集空白对照组、中药添加Ⅱ组和阳性对照组仔猪回肠、盲肠内容物,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肠道细菌菌群的结构变化。对DGGE图谱中的差异性和共性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对其对应的菌种进行鉴定。【结果】中药添加Ⅱ组和阳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果珍 唐圆 宁晓妹 邱集慧 谭周进
将10只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及铁皮石斛多糖组,铁皮石斛多糖组小鼠按临床等效剂量(350mg/kg)灌胃8周,每天1次,每次每只0.4 mL,正常组小鼠灌胃等体积无菌水,灌胃结束后取肠道内容物及黏膜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并进行功能预测,探讨铁皮石斛多糖对正常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皮石斛多糖提高了肠腔菌群的α多样性,并显著提高了肠黏膜菌群的α多样性,但β多样性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铁皮石斛多糖使肠腔中Diaphorobacter,肠黏膜中Muribaculaceae、Staphylococcus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并增加了Akkermansia、Phascolarctobacterium、Turicibacter、Faecalibacteriu、Parabacteroides、Parasutterella等短链脂肪酸产生菌及Candidatus_Arthromitus、Bifidobacterium及Prevotella_9等有益菌的相对丰度;铁皮石斛多糖使小鼠肠腔及肠黏膜菌群中辅助因子与维生素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的相对丰度提高。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名爱 王宝维 龙芳羽 王雷 杨志刚 张旭晖 刘光磊
采用稀释滴种的细菌定量方法,研究了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羊草对成年产蛋五龙鹅肠道的4个部位(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内容物中正常菌群的数量变化,并初步探明鹅肠道微生物区系.结果显示:双歧杆菌数量最高(8.12±0.8),其次是梭菌和乳酸杆菌(分别为7.98±0.4,7.33±0.4).盲肠内细菌数高于其他肠段(P<0.01).各肠段内细菌总数高纤维组高于低纤维组(P<0.01),公鹅高于母鹅(P<0.05).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梭菌的数量极显著地高于其他菌类(P<0.01),为成年产蛋鹅肠道中的优势菌群.
关键词:
鹅 纤维素 肠道 正常菌群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果珍 唐圆 宁晓妹 邱集慧 谭周进
将10只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及铁皮石斛多糖组,铁皮石斛多糖组小鼠按临床等效剂量(350mg/kg)灌胃8周,每天1次,每次每只0.4 mL,正常组小鼠灌胃等体积无菌水,灌胃结束后取肠道内容物及黏膜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并进行功能预测,探讨铁皮石斛多糖对正常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皮石斛多糖提高了肠腔菌群的α多样性,并显著提高了肠黏膜菌群的α多样性,但β多样性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铁皮石斛多糖使肠腔中Diaphorobacter,肠黏膜中Muribaculaceae、Staphylococcus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并增加了Akkermansia、Phascolarctobacterium、Turicibacter、Faecalibacteriu、Parabacteroides、Parasutterella等短链脂肪酸产生菌及Candidatus_Arthromitus、Bifidobacterium及Prevotella_9等有益菌的相对丰度;铁皮石斛多糖使小鼠肠腔及肠黏膜菌群中辅助因子与维生素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的相对丰度提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红莲 吴志新 陈孝煊 成勇钢 周聪 李丽鹃
投喂添加2种剂量(20 mg/kg、40 mg/kg)甲基盐霉素饲料,对鲤前、中、后肠混合样菌群进行了研究。分别在投喂前(0 d)和投喂后的第14、28、42、56天取样。对鲤肠道好氧及兼性厌氧菌数量和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试验的第14天,两试验组鲤肠道细菌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下降,20 mg/kg组有所降低,差异不显著(P>0.05);40 mg/kg组显著降低(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吴振聪 张莎莎 杨转 熊何健 马英
利用PCR-DGGE和Illumina测序技术研究了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肠道菌群结构及饲喂鲍内脏多糖后罗非鱼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在罗非鱼肠道中检测到13个门的细菌,其中梭杆菌门(Fusobacteria,77.84%)为优势菌门,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 8.59%)、衣原体门(Chlamydiae, 6.18%)、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5.84%)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 1.20%)为次优势菌门,还检测到Saccharibacteria等8个菌门和一些未知类群。在属的水平上,优势菌属为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Neochlamydia、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分别占77.84%、5.796%、2.64%和1.13%,还有一个紫单胞菌科(Porphyromonadaceae)的未知属,占8.29%。此外还有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等6个菌属和一些未知属。投喂添加鲍多糖的饲料对罗非鱼肠道微生物的构成造成了明显影响,饲喂鲍多糖的处理组和饲喂普通饲料的对照组样品分别聚为两大类。投喂添加鲍多糖饲料后,放线菌门、Saccharibacteria、疣微菌门和TM6_Dependentiae的丰度显著下调;在属的水平上,邻单胞菌属、鲸杆菌属的丰度上调;Neochlamydia、不动杆菌属、分枝杆菌属、Alsobacter、Aquicella、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Alpinimonas等属的丰度下调。其中分枝杆菌属、Alsobacter、Aquicella和邻单胞菌属的丰度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而鲸杆菌属等有益菌的丰度上调。本研究从肠道微生物的角度来研究鲍内脏多糖对宿主的影响,为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功效评价提供了新思路,也为鲍内脏活性物质的开发利用、益生元的研制等奠定理论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邱银 叶瑞兴 李英伦
【目的】研究加味二术散对断奶仔猪回肠、盲肠肠道菌群的影响,为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用30日龄断奶仔猪75头,随机分为5个组,即:不做任何处理的空白对照组,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0.3%和0.5%加味二术散的3个中药处理组(Ⅰ、Ⅱ、Ⅲ)以及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硫酸粘杆菌素的阳性对照组,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5头猪。在饲养第1,2,3周无菌采集空白对照组、中药添加Ⅱ组和阳性对照组仔猪回肠、盲肠内容物,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肠道细菌菌群的结构变化。对DGGE图谱中的差异性和共性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对其对应的菌种进行鉴定。【结果】中药添加Ⅱ组和阳性对照组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