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14)
- 2023(8489)
- 2022(7715)
- 2021(7367)
- 2020(6136)
- 2019(14419)
- 2018(14496)
- 2017(28124)
- 2016(15403)
- 2015(17371)
- 2014(17355)
- 2013(17201)
- 2012(15560)
- 2011(13929)
- 2010(13634)
- 2009(12235)
- 2008(11651)
- 2007(9831)
- 2006(8416)
- 2005(7072)
- 学科
- 济(58096)
- 经济(58031)
- 管理(43450)
- 业(40951)
- 企(34746)
- 企业(34746)
- 方法(29420)
- 数学(25442)
- 数学方法(25160)
- 农(14876)
- 学(14080)
- 中国(13973)
- 财(13764)
- 业经(12925)
- 地方(12029)
- 理论(10442)
- 和(10248)
- 农业(10010)
- 贸(9982)
- 贸易(9978)
- 易(9669)
- 技术(9653)
- 环境(9613)
- 务(9191)
- 财务(9134)
- 财务管理(9120)
- 制(8974)
- 教育(8655)
- 企业财务(8641)
- 划(8389)
- 机构
- 大学(214472)
- 学院(212409)
- 管理(89071)
- 济(78691)
- 理学(78310)
- 理学院(77465)
- 经济(76861)
- 管理学(76147)
- 管理学院(75783)
- 研究(68783)
- 中国(48609)
- 科学(45630)
- 京(45601)
- 所(34395)
- 农(34205)
- 财(34131)
- 业大(34084)
- 研究所(31889)
- 中心(30631)
- 江(28975)
- 北京(28666)
- 财经(28369)
- 范(28213)
- 师范(27922)
- 农业(27011)
- 经(25851)
- 院(25430)
- 州(24131)
- 技术(22889)
- 师范大学(22719)
- 基金
- 项目(154636)
- 科学(120559)
- 研究(112356)
- 基金(111311)
- 家(97032)
- 国家(96234)
- 科学基金(82600)
- 社会(68145)
- 社会科(64458)
- 社会科学(64439)
- 省(60854)
- 基金项目(60388)
- 自然(55545)
- 自然科(54210)
- 自然科学(54199)
- 自然科学基金(53198)
- 划(51237)
- 教育(51029)
- 编号(46485)
- 资助(45847)
- 成果(37044)
- 重点(34154)
- 部(33502)
- 发(32350)
- 创(32241)
- 课题(31310)
- 创新(29956)
- 科研(29944)
- 项目编号(28991)
- 大学(28706)
共检索到2911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万军利 麦康森 艾庆辉
精氨酸为鱼类的必需氨基酸之一,其在鱼体内参与蛋白质、多胺的合成,促进生长;精氨酸具有促内分泌作用;精氨酸可在体内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参与鱼类心血管活动、免疫功能的调节。某些鱼类可能具有自身精氨酸的合成能力。鱼类赖氨酸-精氨酸拮抗存在种间差异。本研究从精氨酸的合成、生理功能、与赖氨酸的关系以及需求量等方面对鱼类精氨酸的营养生理研究进行了综述。[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679-685]
关键词:
鱼类 精氨酸 营养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艾庆辉 韩冰 麦康森
磷脂作为类脂的一种,对鱼类(尤其是仔、稚鱼)的生长、存活、发育及抗应激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作者综述了磷脂的生物学特征、在鱼体内的消化、吸收及转运过程、磷脂的合成途径及其与胆固醇的交互作用等,在此基础上比较了鱼类和甲壳类对磷脂需要量的差异,为鱼类养殖过程中磷脂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
磷脂 鱼类 合成途径 脂类转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罗智 刘永坚 麦康森 田丽霞
精氨酸是迄今研究的所有鱼类的必需氨基酸。近年来,在确定鱼类精氨酸需要量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然而,仍然有许多养殖鱼类对精氨酸的需求有待研究。在已有的报道中,鱼类精氨酸需求存在种内和种间差异,而且这种差异较大。这篇论文综述了鱼类精氨酸需求的研究进展,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即鱼类对精氨酸的需要量,饲料中精氨酸含量对鱼类的影响,影响鱼类精氨酸需要量的因素,评价鱼类精氨酸需要量所采用的指标以及精氨酸和赖氨酸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鱼 精氨酸 需求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艾庆辉 麦康森 王正丽 张文兵 段青源 谭北平
The data reported in the update literature on the effects of vitamin C on the nutritional physiology and immunity of fish are compiled and discussed.The vitamin C requirements of fishes usually vary to some degrees by species,size,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status of vitamin ...
关键词:
鱼类 维生素C 营养生理 营养免疫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牛津 赵伟
凡纳滨对虾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营养均衡的优质蛋白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凡纳滨对虾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海水对虾类养殖品种,其年产量达119.77万t,占全国海水虾类养殖总产量的85%以上。目前,国内外对于凡纳滨对虾的营养需求与饲料研究已有较多报道,但是对于不同生长阶段的精准营养需求以及营养素和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的相互关系研究仍不够深入。本文主要综述了:(1)蛋白质营养需求、氨基酸营养需求及蛋白源替代研究进展;(2)脂肪营养需求、脂肪源、必需脂肪酸、胆固醇和磷脂等研究进展;(3)碳水化合物研究进展;(4)微量营养素包括维生素和矿物盐的研究进展;(5)功能性添加剂包括微生态制剂、中草药和免疫增强剂等的研究进展。虽然凡纳滨对虾营养生理的研究逐渐深入,饲料配方逐步完善,加工工艺更趋成熟,但依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饲料原料特别是鱼粉和大豆以及种质资源一直以来是“卡脖子”的关键问题,严重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危害我国的“粮食安全”。针对饲料原料短缺、养殖环境压力加大及种质资源退化的对虾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开发新型非粮蛋白源,构建不同生长阶段和养殖条件下对虾精准营养需求数据库等,对于增强养殖对虾的抵抗力和抗逆性、提高对虾品质尤为重要,还有助于提高饲料原料利用率和减少氮磷排放。因此后续的研究方向应着重在:(1)鱼粉和豆粕替代的新型非粮蛋白源研发;(2)原创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研发;(3)不同生长阶段的精准营养数据库构建;(4)营养代谢机制研究。以期为凡纳滨对虾的低鱼粉低蛋白高效环保饲料的开发提供科学参考,从而推动对虾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沈维华
鱼类维生素营养研究进展沈维华(武汉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武汉430070)鱼类维生素营养研究可追溯至本世纪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由于半纯化试验日粮(维生素需要量研究实验日粮),在实验室条件下的成功应用,鱼类维生素营养研究步伐明显加快,至八十年代初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贺立虎 杜双田 吴秀珍 樊玉萍
【目的】研究白玉菇的营养生理特性。【方法】以白玉菇菌株XBG-05为材料,测定其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直径、菌丝生长速率及菌落长势,比较不同的碳源(果糖、葡萄糖、甘露糖、核糖、半乳糖、阿拉伯糖、蔗糖、麦芽糖、乳糖、可溶性淀粉、乙醇、甘露醇、甘油)、氮源(异亮氨酸、谷氨酰胺、酪氨酸、色氨酸、硝酸钾、硫酸铵、磷酸二氢铵、氯化铵、尿素、硝酸铵、硝酸钠、蛋白胨、麦芽浸粉、酵母膏、牛肉膏和胰蛋白胨)、无机盐(硫酸镁、氯化钾、硝酸钠、氯化钠、氯化钙、磷酸二氢钾)、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和叶酸)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吲哚乙酸(IAA)、激动素(KT)、2,4-二氯苯氧乙酸(2,4-D)和6-苄氨基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文笙 王东方
microRNA是一种大小为18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调控靶基因的转录后表达,广泛参与多种生理过程。本研究简要综述了microRNA生物学特性、转录后调控机制,详细讨论了第二代测序技术的相关应用、microRNA在鱼类中的表达模式、功能研究,包括渗透压调节、生殖、发育、生长、免疫、代谢等。现有的研究表明,miR-200和miR-30具有调控血浆离子浓度和渗透压平衡的功能;Dicer1是胚胎发育所必需的,在原肠胚时期,miR-20a调节头、眼、脊柱、体节的形态发生,miR-92调控内胚层的形成,miR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璐 杜双田 金凌云 荆留萍 李慧君 朱永真 王崇鼎 江微
【目的】研究杏鲍菇的营养生理特性。【方法】以杏鲍菇菌株XBG-01为供试材料,测定不同培养基中菌落的直径及菌丝生长速率,观察气生菌丝的长势,研究不同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杏鲍菇能以多种单糖、双糖、多糖等作为碳源,其中以果糖、葡萄糖和甘露糖为碳源时,菌丝生长均较好,最适碳源为果糖;在供试氮源中,杏鲍菇对复合氮源、无机氮源、氨基酸均能利用,其中以蛋白胨为最适氮源,麦芽浸粉和酵母膏次之;无机盐中的1.0 g/L硫酸镁、磷酸二氢钾,维生素中6 mg/L维生素B2、烟酸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中8 mg/L IAA、KT,均对杏鲍菇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
关键词:
杏鲍菇 营养生理 菌丝体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彭士明 李云莉 施兆鸿 高权新 张晨捷 王建钢
脂肪酸营养特别是其中的必需脂肪酸在海水鱼类生殖调控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饲料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以及花生四烯酸(ARA)含量在调控海水鱼类性腺发育、排卵、孵化率及仔鱼质量等方面作用显著。本文主要从必需脂肪酸需求量、对繁殖性能影响、对机体脂肪酸存储影响及对内分泌调控作用4个方面归纳总结了海水鱼类亲体脂肪酸营养的研究概况,并重点分析探讨了在内分泌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对后续的研究重点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袁喜 李丽萍 涂志英 石小涛 刘国勇 刘德富 黄应平
水利工程建设不仅阻断了河流的连续性,改变了河流生态因子,而且影响着河流水生生物,尤其是鱼类的生存、摄食、洄游、繁殖等行为。河流生态因子,如温度、流速、溶解氧浓度等,对鱼类生理和生态行为有显著性的影响。通过研究分析鱼类生理和生态行为与水力因子之间的关系,量化鱼类游泳过程中的能量消耗,结合生物学、生态工程、环境污染、管理等相关学科,建立更为精确的模型描述鱼类行为对水力因子的响应。结合河流生态因子研究鱼类生理及生态行为,对水利工程建设中鱼类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概述了水利工程建设对鱼类栖息生境的影响,归纳了目前国内外鱼类生理生态行为对河流生态因子响应研究内容及方法。同时,对以后研究重点和趋势进行...
关键词:
鱼类 生理和生态行为 河流生态因子 综述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陈慕雁 张秀梅
综述了海水鱼类仔稚鱼消化系统的发育过程 ,讨论了消化系统中各种酶的分布以及各发育时期参与消化的酶的种类及其活性 ,分析了饵料与消化系统中酶的互动关系 ,以及外源性消化酶和神经肽在仔稚鱼消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徐田军 陈松林
MHC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中,在鱼类中由于其高度的多态性,使其在遗传进化、免疫相关、抗病育种等方面倍受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鱼类MHC基因的遗传结构、功能特性及系统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将此类基因应用于遗传育种中的前景,以及制约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鱼类 MHC 基因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周应祺 王军 钱卫国 曹道梅 张仲秋 柳玲飞
大多数鱼类具有集群性,由于集群的原因和机制不同,对"鱼群"的定义或文字表达也各不相同。建议对运动方向较一致或具有洄游特性的鱼群采用"Schooling"一词表达。还介绍了探索研究鱼类集群的机制和鱼群群体功能的方法和发展沿革,鱼群结构、次群体和自组织群体的特征。提出采用数学模型的模拟仿真技术探索鱼群产生自组织结构现象的机制是一种有效方法,这属于"唯像学"的方法,在大量观察数据和现象、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数学模型,对鱼群集群现象进行模拟和预测,再将模拟预测的结果与实际观察记录进行对比分析,由此推测或确定影响集群现象的主要因子或机制。计算机技术为建立复杂的模型提供了支持,采用模型仿真技术为研究鱼类群体...
关键词:
鱼群 集群行为 群体结构 模拟仿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黎秋男 李书含 周永恒 耿毅 黄小丽 陈德芳 欧阳萍
白介素10(Interleukin 10, IL-10)是能够参与机体免疫的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分泌,在肿瘤、感染、免疫缺陷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多种硬骨鱼IL-10基因被克隆表达,被证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目前也有不少关于鱼类IL-10的生物活性、作用机制、调节机制的研究。本文根据已有报道,从鱼类IL-10的基因结构、转录表达、来源与进化、生物学活性及功能、鱼类IL-10受体及信号通路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为鱼类IL-10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