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83)
- 2023(9771)
- 2022(8713)
- 2021(8251)
- 2020(6982)
- 2019(16003)
- 2018(16168)
- 2017(30981)
- 2016(17017)
- 2015(19261)
- 2014(19283)
- 2013(19101)
- 2012(17444)
- 2011(15552)
- 2010(15324)
- 2009(13714)
- 2008(13192)
- 2007(11381)
- 2006(9826)
- 2005(8508)
- 学科
- 济(65022)
- 经济(64954)
- 管理(50488)
- 业(49408)
- 企(41379)
- 企业(41379)
- 方法(32142)
- 数学(27740)
- 数学方法(27438)
- 农(17535)
- 技术(16471)
- 中国(16273)
- 学(15355)
- 财(15059)
- 业经(14650)
- 地方(13140)
- 农业(12045)
- 贸(11847)
- 贸易(11843)
- 理论(11699)
- 易(11498)
- 和(11129)
- 环境(10677)
- 制(10163)
- 务(9967)
- 财务(9901)
- 财务管理(9885)
- 教育(9636)
- 划(9396)
- 企业财务(9379)
- 机构
- 大学(239649)
- 学院(238407)
- 管理(99161)
- 济(90124)
- 经济(87972)
- 理学(86623)
- 理学院(85695)
- 管理学(84273)
- 管理学院(83850)
- 研究(78328)
- 中国(55536)
- 京(51323)
- 科学(51161)
- 所(39785)
- 农(39289)
- 财(38139)
- 业大(38097)
- 研究所(36717)
- 中心(35222)
- 江(33521)
- 北京(32443)
- 范(31867)
- 师范(31559)
- 财经(31471)
- 农业(30983)
- 经(28673)
- 院(28596)
- 州(27734)
- 技术(27667)
- 师范大学(25551)
- 基金
- 项目(170582)
- 科学(133132)
- 研究(125133)
- 基金(121999)
- 家(106543)
- 国家(105649)
- 科学基金(90413)
- 社会(75936)
- 社会科(71880)
- 社会科学(71859)
- 省(67628)
- 基金项目(65909)
- 自然(60043)
- 自然科(58618)
- 自然科学(58607)
- 自然科学基金(57553)
- 教育(57131)
- 划(56881)
- 编号(51878)
- 资助(50020)
- 成果(41235)
- 重点(37881)
- 部(37226)
- 创(36266)
- 发(36208)
- 课题(35383)
- 创新(33750)
- 科研(32747)
- 项目编号(32170)
- 大学(31514)
共检索到3350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堂林 李钟杰 舒少武
鱼类标志技术已在鱼类种群密度、死亡与补充、生长和生产力等研究中广泛应用,并已成为鱼类种群估算、资源评估、以及洄游与分布调查的重要手段。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在鱼类标志技术方面已取得的进展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综述与讨论,并对各种标志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我国鱼类标志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鱼类 标志技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金錶 陈涛 陈琳 郭金富
1997年在大亚湾标志放流平均体长为 6 0 .2mm的黑鲷 (Sparusmarcrocephalus)共 11986尾 ,标志放流效果明显 ,共回捕标志鱼 95 5尾 ,回捕率达 8.0 % ;主群分布移动于湾顶沿岸浅水区 ,只有少部份分散于湾中岛礁间 ,生长良好 ,放流后的 2 40d平均体长达 2 35mm
关键词:
黑鲷 标志放流 回捕率 大亚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吕少梁 王学锋 李纯厚
鱼类标志放流过程中,关键细节缺失参考依据易导致标志鱼因标志操作不规范而死亡(或导致标志脱落),从而影响基于标志群体抽样的增殖效果评估、放流群体时空格局等后续研究的准确性。本研究以南海重要增殖放流鱼类黄鳍棘鲷为对象,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对比了标志过程中关键操作(标志前麻醉与否、标志部位、植入角度)的生长率、存活率、标志保留率的差异。40 d的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标志操作对鱼的生长无显著影响。麻醉与否对实验鱼的存活率影响极显著。标志部位、植入角度对标志保留率影响显著。优选出的最佳标志操作组合为麻醉,将T型标志以45°植入背鳍基前部肌肉(存活率95.56%、标志保留率98.89%)。综合以往资料,本研究提出了黄鳍棘鲷[体长(10.05±0.39)cm]T型标志操作规范建议,为今后科学开展标志放流提供参考依据:①标志前暂养,将待标志鱼放入培育池内暂养3 d或以上,标志前24 h停食;②材料消毒,将T型标志和标志枪针头用75%酒精浸泡消毒5 min;③麻醉,用30 mg/L丁香酚溶液(或MS-222麻醉剂)麻醉至鱼体腹部向上翻转时,迅速进行标志;④标志,用标志枪针头拨去标志部位的1个鳞片,然后针头与鱼体呈45°将T型标志植入背鳍基前部肌肉;⑤鱼体消毒,将标志鱼放入含有5%聚维酮碘(或高锰酸钾)的海水溶液中药浴消毒30 min;⑥标志后暂养,消毒后的标志鱼人工暂养7 d后可放流。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徐开达 周永东 王伟定 薛利建 张洪亮 贺舟挺 潘国良
2004年-2006年分别采用金属线码标记、荧光色素可见式标记(荧光标记)和挂牌标记三种方法,在舟山海域进行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标志放流试验,三年内共放流标志黑鲷17 616尾,平均体长131.9 mm,平均体重46.46 g。结果表明:挂牌标记的死亡率和脱标率最高,荧光和挂牌标志鱼只获得当年回收,回捕率分别为0.16%和0.64%,没有捕获金属线码标志鱼,说明在开放性的水域,总体回捕结果不佳,金属线码标记法不适合黑鲷放流;标志黑鲷移动范围不大,最远不超过15海里,栖息地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标志鱼放流后2个月左右生长缓慢,此后生长加快。本试验基本达到标志放流的预期目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锦辉 庄平 吴建辉 黄硕琳 刘健 杨吉平 徐嘉楠 郑跃平 赵峰 张涛
于2006年和2008年,向长江口放流了14尾携带弹出式卫星数据回收标志(Pop-up ArchivalTag,PAT)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幼鱼,其中3龄和9龄中华鲟各6尾和8尾。放流后有9枚标志数据成功上传至ARGOS卫星,标志信息回收率达到64%。初步结果表明,中华鲟幼鱼放流后1个月内即进入海洋生活。进入海洋的中华鲟幼鱼在最长监测期的6个月内正常存活,分布于北起朝鲜西海岸,南至中国福建沿海的经度跨度为4°、纬度跨度为9°的沿海大陆架海域,最大洄游距离达到697km。放流的中华鲟幼鱼呈现随意、迂曲的洄游特征。本实验结果初步证明了中华鲟PAT标志放流取得成...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李睿
地理标志的保护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已成为当今知识产权领域的一大热点.我国在地理标志保护方面明显落后于其他国家,不利于地理标志发挥应有的经济功能.中国入世日程迫近,要求尽快实现与TRIPS的接轨.借鉴他国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填补地理标志保护的空白是中国知识产权界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地理标志 产地标志 TPIPS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吴育忠
近年来,贵州农业和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收入也有了大幅增长,椐贵州省农调队统计,2009年贵州农产品价格水平上涨9.08%,农村居民收入同比增长8.2%,全年农业实现增加值332亿元,同比增长2.6%,现阶段农产品已成为贵州省的主要出口商品之一。随着人们对农产品的消费偏好已明显地由低价向优质转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朱耀庭 张云天
作者从现象、技术、经济角度建立了农业基础巩固的标准,并运用此标准分析了我国农业基础现状,认为目前农业基础是巩固的。作者根据若干年来我国农业情况以及国民经济已达到的水平,分析了90年代可能动摇农业基础的诸因素,即忽视农业保护、农业增长手段运用不当、农业经营方式变化无度、巩固农业途径选择失算。指出90年代农业如果出现问题,不会是在资源上,而是在政策上,应防患于未然。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岩 杨长平 单斌斌 孙典荣 刘胜男 李腾 刘蔓婷 谢啟健
为评价大亚湾海域黑鲷(Acanthopagrusschlegelii)增殖放流效果,使用塑料椭圆标志牌(plasticovaltags,POTs),开展了黑鲷幼鱼标志保持率与生长实验。结果显示,背鳍鳍棘基部第4~6鳍棘下方5mm左右的背部肌肉为最适标志位置, 90 d后标志保持率为81.76%。POTs标志黑鲷幼鱼45 d内生长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90 d后标志组生长显著缓于对照组(P
关键词:
大亚湾 黑鲷 标志回捕 移动分布 生长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汤永华 张志鹏 林森 刘兴通 张志佳
为促进渔业生产智能化、现代化发展,本文综述了基于深度学习的鱼类识别相关技术。首先,从数据集构建、数据预处理、神经网络模型设计以及模型训练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基于深度学习的鱼类识别工作流程。然后,从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图像分割三个角度总结了近几年鱼类识别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成果。在这些应用中,图像分类主要用于识别个体鱼的色泽与种类、目标检测则侧重于估计鱼群的数量和体型、而图像分割则在推断鱼类的状态和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最后,文章分析了不同方法所具备的优势,比较了各方法在数据集中的性能指标。结果表明深度学习方法效率普遍较高、泛化能力普遍较强。所总结的深度学习技术能够为渔业科研人员提供参考,更好地满足渔业现代化发展需求。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曾龙
我国鲟鱼类苗种培育技术的研究,至九十年代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技术措施,并具备了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本文就我国近些年史氏鲟和中华鲟苗种培育技术主要研究结果概述如下,供参考。1史氏鲟人工繁育技术研究11人工繁殖111亲鱼暂养易继舫于1988—1...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朱海波 高芳 陈思
西班牙是全球最大的橄榄油生产国,在橄榄油产量、出口量、出口额等方面,都居于世界的领头羊地位。目前,西班牙共有32种橄榄油地理标志产品,依托其树立的品牌效应,在国际橄榄油市场上形成了强劲的竞争优势。本文以西班牙橄榄油产业发展的路径为蓝本,介绍并分析西班牙在推进本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朝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历程中的成功经验,以期为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产业发展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