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84)
2023(9122)
2022(8412)
2021(8071)
2020(6954)
2019(15321)
2018(15481)
2017(29681)
2016(16412)
2015(18441)
2014(18410)
2013(18206)
2012(16532)
2011(14824)
2010(14546)
2009(13105)
2008(12551)
2007(10606)
2006(9072)
2005(7722)
作者
(48677)
(40194)
(40010)
(37973)
(25789)
(19433)
(18001)
(15970)
(15281)
(14258)
(13816)
(13436)
(12700)
(12593)
(12349)
(12333)
(12252)
(12018)
(11439)
(11431)
(10177)
(9754)
(9736)
(9069)
(9035)
(8977)
(8976)
(8756)
(8165)
(8133)
学科
(60304)
经济(60236)
管理(47536)
(43758)
(37495)
企业(37495)
方法(30504)
数学(26325)
数学方法(26033)
(15943)
(15390)
(14850)
中国(14579)
业经(13524)
地方(12311)
环境(11079)
理论(10828)
(10646)
(10337)
贸易(10332)
农业(10306)
技术(10290)
(10019)
(9892)
财务(9834)
财务管理(9820)
(9781)
(9665)
企业财务(9331)
教育(8824)
机构
大学(229958)
学院(227585)
管理(93142)
(83077)
理学(81903)
经济(81117)
理学院(80981)
管理学(79548)
管理学院(79161)
研究(75198)
中国(52855)
科学(51046)
(49056)
(40741)
业大(38608)
(38521)
(36428)
研究所(35767)
中心(33424)
农业(32450)
(31423)
北京(30446)
财经(30222)
(29629)
师范(29278)
(27599)
(27587)
(26034)
技术(25230)
师范大学(23768)
基金
项目(166144)
科学(129380)
基金(120161)
研究(118104)
(105742)
国家(104871)
科学基金(89665)
社会(71507)
社会科(67631)
社会科学(67611)
(65820)
基金项目(64903)
自然(61273)
自然科(59839)
自然科学(59824)
自然科学基金(58722)
(55444)
教育(53740)
资助(49521)
编号(48157)
成果(38409)
重点(36808)
(35745)
(34679)
(34575)
课题(32798)
科研(32529)
创新(32202)
计划(31449)
大学(30618)
期刊
(86157)
经济(86157)
研究(62254)
学报(42078)
中国(39332)
科学(36910)
(36422)
管理(32832)
大学(30572)
学学(28932)
农业(26065)
(25861)
教育(24639)
技术(18807)
(14859)
金融(14859)
业经(14389)
财经(13645)
图书(13414)
经济研究(13065)
(12961)
科技(12464)
理论(11963)
业大(11640)
(11399)
实践(11300)
(11300)
(11123)
问题(11084)
技术经济(10482)
共检索到3131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言伟  江飚  但学明  李安兴  
刺激隐核虫是一种原生纤毛类寄生虫,可以感染几乎所有海水硬骨鱼类并导致死亡,给海水鱼类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由于刺激隐核虫体表寄生的特性,使其成为研究鱼类黏膜免疫机制的良好病原模型,可为高效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鱼类抗刺激隐核虫感染的黏膜免疫研究进展,以期为开展海水鱼类抗刺激隐核虫感染的免疫防控措施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已有研究表明,受刺激隐核虫感染后,斜带石斑鱼皮肤黏液或其培养上清液能使幼虫发生阻动,由皮肤中的抗体分泌细胞产生的特异性IgM抗体在抗寄生虫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刺激隐核虫感染时,多种免疫细胞如NCC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在寄生虫周围聚集,趋化因子以及趋化因子受体表达量在寄生虫感染部位上调,暗示其调节的免疫细胞也参与抗虫免疫;此外,研究发现黄斑蓝子鱼对刺激隐核虫具有天然抗性,其血清和皮肤黏液对刺激隐核虫幼虫和滋养体均具有杀灭作用,已从其血清中分离到一种天然抗虫蛋白—L-氨基酸氧化酶,为刺激隐核虫病的防控提供新的途径;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免疫实验证实疫苗防控刺激隐核虫病是可行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齐志涛  李肖霞  迟爽  乔帼  
鳃为鱼类重要的呼吸器官,是鱼类进行离子交换、酸碱调节和含氮废物排泄的重要结构基础,也是鱼类重要的外周黏膜免疫器官之一,在抵御病原微生物侵染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免疫屏障作用。当前,硬骨鱼类鳃黏膜免疫反应是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首先对硬骨鱼类鳃的结构和特点进行分析,之后综述了抗菌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Toll样受体、补体等先天性免疫相关分子以及T细胞受体和免疫球蛋白等适应性免疫相关分子在硬骨鱼类鳃黏膜中的表达规律、分子功能,最后探讨了化学因素(重金属、杀虫剂等)、生物因素(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以及营养物质和疫苗等对硬骨鱼类鳃黏膜结构的影响,以期为深入研究鳃在鱼类黏膜免疫反应中的角色和应答机制提供指导,为硬骨鱼类病原性疾病的免疫防控策略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胡水木   刘悦   李奕晨   田国鹏   郭心怡   林嘉琪   白玉麟   徐鹏   周涛  
刺激隐核虫感染能够导致海水鱼类感染“白点病”,而大黄鱼是受“白点病”影响最严重的海水养殖鱼类。为了探究刺激隐核虫感染对大黄鱼生理生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刺激隐核虫人工感染大黄鱼,分别在感染后0、12、24、48和72 h采集血液、肝脏、脾脏、肠道、鳃、头肾和皮肤组织,并检测血清皮质酮、皮质醇以及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的变化。同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实验检测肝脏、脾脏、肠道、鳃、头肾和皮肤组织中TNF-α、IL-8和IL-1β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在大黄鱼感染刺激隐核虫后的0~72 h内,实验组大黄鱼表现出刺激隐核虫病的发病症状;血清皮质醇和皮质酮含量显著增加;肝脏GSH-Px活性极显著降低;肝脏SOD活性极显著增加;肝脏MDA含量在0~12h内急剧增加并达到峰值,随后含量缓慢降低;各组织中的TNF-α、IL-8和IL-1β的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在鳃、头肾、肝脏和皮肤中上调最为显著。研究表明,刺激隐核虫感染后有明显变化的皮质类激素含量和氧化应激指标能够反映大黄鱼的感染程度,有助于进一步辅助抗刺激隐核虫表型测量的优化。本研究可为深入理解刺激隐核虫感染后大黄鱼生理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动态变化提供基础,为后续的机制解析和品种选育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艳敏  杨国坤  李克克  孟晓林  
鱼类黏膜层(主要为皮肤、鳃、肠道等部位)及其共生微生物在调节鱼类黏膜层微环境稳态、促进鱼体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10年来,鱼类肠道黏膜层微生物因其在鱼体营养和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而备受关注,而人们对于其他部位黏膜层(如皮肤、鳃)共生微生物的研究却相对滞后。为更好地了解鱼类黏膜层微生物与鱼体健康的关系,本文将结合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对鱼类黏膜层微生物的群落特征、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影响因素、研究策略和应用价值等方面对鱼类黏膜层微生物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综述,旨在为鱼类黏膜层微生物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及其在生产、实践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艳敏  杨国坤  李克克  孟晓林  
鱼类黏膜层(主要为皮肤、鳃、肠道等部位)及其共生微生物在调节鱼类黏膜层微环境稳态、促进鱼体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10年来,鱼类肠道黏膜层微生物因其在鱼体营养和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而备受关注,而人们对于其他部位黏膜层(如皮肤、鳃)共生微生物的研究却相对滞后。为更好地了解鱼类黏膜层微生物与鱼体健康的关系,本文将结合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对鱼类黏膜层微生物的群落特征、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影响因素、研究策略和应用价值等方面对鱼类黏膜层微生物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综述,旨在为鱼类黏膜层微生物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及其在生产、实践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绳秀珍   王锦诚   唐小千   邢婧   迟恒   战文斌  
鱼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抵御病原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其中,鱼类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Na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NALT)近年来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并被证明是嗅觉器官中抗原识别和启动黏膜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在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后可发挥快速的局部免疫响应。以NALT为靶点,对鱼类开展疫苗鼻内接种可起到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但目前,对NALT中复杂的免疫细胞与分子网络及其互作机制知之甚少。本文对鱼类嗅觉器官结构与功能、NALT的细胞与分子网络及免疫应答、鼻内接种的应答及免疫保护效果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阐明鱼类NALT在黏膜局部发挥的免疫防御机制,以期为新型黏膜疫苗的设计与研发提供参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玮  马跃  李安兴  
从天然感染的卵圆鲳(Trachinotus blochii)分离到1株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再经人工感染的方法收集各期虫体,制成电镜样品,对虫体进行超微结构研究。刺激隐核虫质膜的基本结构与淡水的多子小瓜虫的质膜相似,分为3层:外限制膜、外胞膜和内胞膜。刺激隐核虫的质膜小泡内充满大量电子致密物质(EDM)。幼虫、幼体和滋养体均具有复杂的口器,由胞咽、口肋、双动基体口纤毛和线带等组成,但不具备膜口类纤毛虫所具有的独特的细胞器:Lieberkuhn氏器。单动基体的体纤毛存在于幼虫、幼体和滋养体,但在包囊期,体纤毛和口器消失。各期虫体的胞质中具有线粒体、高尔基体和脂...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罗晓春  谢明权  黄玮  李安兴  
Fish immunology has achieved great progress in recent years. While before 1990s, most researches focused on the fish systematic immunity, and the mucosal immunity of fish had not been given enough attention. Indeed, it has been shown that fish mucosal immun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isease defe...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裴  杨榕  顾超逸  张彦明  张琛  魏建忠  李郁  王桂军  
【目的】研究IBV感染鸡气管黏膜上皮细胞(Chicken trachea epithelium cells,CTECs)中基底细胞的特性,以进一步揭示IBV感染与α-2,3-唾液酸受体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电子显微镜技术、RTPCR方法,对接种IBV的细胞进行观察和检测,研究IBV对基底细胞的感染特征。【结果】与CTECs感染IBV结果相反,单独培养的基底细胞接种IBV后,无明显的形态学损伤和亚细胞结构(溶酶体、细胞核)的损伤,细胞中也检测不到IBV的增殖。【结论】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可以被IBV感染,单独的基底细胞不能被IBV感染,提示α-2,3-唾液酸受体是否存在与IBV感染...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苏友禄  郭志勋  徐力文  孔小明  于博  王江勇  冯娟  
运用组织学及组织化学的染色方法,对出膜后第l~44天(days post-hatch,dph)的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黏膜免疫组织的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白细胞在黏膜免疫组织出现的时间顺序由早到晚依次为鳃、皮肤、胃、肠,同大量抗原接触鱼体组织时白细胞出现的时间顺序相符。军曹鱼胃固有层中丰富的白细胞说明胃可能在黏膜免疫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黏液细胞最早出现在胃;其后是皮肤和肠道;鳃最晚。在胃肠、皮肤内的黏液细胞几天后就可分泌中性至酸性黏液物质,且分泌量随鱼体分发育而增多,但在鳃组织内,黏液的分泌早于黏液细胞的出现。在采样的时间段里,黏膜免疫组织未发现浆细胞,可能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东玲  喻达辉  陈健  叶坤  王志勇  
为探究大黄鱼MARCH5A的免疫作用,实验采用反转录PCR确认了该基因的C DNA序列。该序列全长1045 bP,包含1个长度为867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88个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该蛋白含1个RINGv和4个跨膜结构域。进化树分析表明大黄鱼有11个MARCH家族蛋白(与哺乳动物相同),但鱼类存在多个亚型,MARCH5A为鱼类特有蛋白,其蛋白理化性质和三维结构均与MARCH5b存在一定的差异。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MARCH5A在健康大黄鱼的多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血液和心脏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鳃和脑,而在肾脏和皮肤中表达量最少。刺激隐核虫感染大黄鱼后,MARCH5A在皮肤中早期表达量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晋  沈永林  汪志楷  
从人血清天然杀伤伊氏锥虫活性作用着手,深入研究在自然选择下人血清和锥虫的相互作用关系,为揭示人体抗锥虫感染非特异性免疫奠定基础。首先,用体内和体外试验检测表明,正常人血清对 T.b.evansi 的体外杀锥虫活性明显受血清浓度,孵育时间和温度影响.被人血清溶解前 T.b.evansi 有一系列形态变化,虫体肿胀、变圆、游离鞭毛明显化、表膜毛边化等.还发现不同个体人血清溶虫活性有显著差异,但与血型无关;同一个体血清溶虫活性稳定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英豪  顾泽茂  兰江风  
作为一类重要的无脊椎动物,由于缺少基于"抗体-抗原识别"的特异性免疫机制,虾、蟹等无脊椎动物仅依赖种系基因编码的"模式识别受体"以及相关的免疫调控系统来抵御病原侵袭。以虾、蟹为模型,研究甲壳动物的先天免疫应答机制,不仅可以增补先天免疫知识体系,同时可以为虾蟹病害防控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虾类先天免疫的研究成果,从免疫识别、信号转导、效应分子三个方面简述了目前的研究进展,尤其是对湖北省名特水产品克氏原螯虾(俗称小龙虾)的抗病机制和免疫应答反应作了详细的描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永安  聂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倩  
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是大多数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的门户。通过黏膜免疫建立局部免疫力可直接切断病原微生物的入侵途径。近几年由黏膜入侵引起的猪传染病越来越多,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猪黏膜免疫研究倍受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口服免疫和鼻腔免疫的特点和挑战,然后针对这些挑战对疫苗设计的进展进行了概述。应用免疫增强剂和抗原递送载体可有效提高口服抗原的效果,口服免疫和鼻腔免疫是预防猪传染病有效的免疫途径。本文为有效设计猪黏膜疫苗提供了合理的建议和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