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23)
- 2023(8748)
- 2022(7891)
- 2021(7543)
- 2020(6271)
- 2019(14702)
- 2018(14828)
- 2017(28704)
- 2016(15747)
- 2015(17773)
- 2014(17797)
- 2013(17616)
- 2012(15972)
- 2011(14307)
- 2010(14055)
- 2009(12634)
- 2008(12089)
- 2007(10218)
- 2006(8749)
- 2005(7410)
- 学科
- 济(59785)
- 经济(59721)
- 管理(44311)
- 业(41722)
- 企(35384)
- 企业(35384)
- 方法(30080)
- 数学(25981)
- 数学方法(25688)
- 农(15343)
- 中国(14819)
- 学(14684)
- 财(14167)
- 业经(13447)
- 地方(12379)
- 理论(10916)
- 和(10478)
- 农业(10332)
- 贸(10155)
- 贸易(10151)
- 易(9835)
- 技术(9769)
- 环境(9659)
- 务(9342)
- 财务(9283)
- 财务管理(9269)
- 制(9253)
- 教育(8972)
- 企业财务(8776)
- 划(8582)
- 机构
- 大学(220060)
- 学院(217613)
- 管理(91069)
- 济(81210)
- 理学(79973)
- 经济(79309)
- 理学院(79117)
- 管理学(77792)
- 管理学院(77413)
- 研究(71114)
- 中国(50275)
- 京(46880)
- 科学(46745)
- 所(35718)
- 财(35513)
- 农(34589)
- 业大(34250)
- 研究所(33067)
- 中心(31537)
- 江(29781)
- 北京(29623)
- 财经(29406)
- 范(29342)
- 师范(29071)
- 农业(27311)
- 经(26795)
- 院(26220)
- 州(24823)
- 师范大学(23715)
- 技术(23232)
- 基金
- 项目(157630)
- 科学(123070)
- 研究(115011)
- 基金(113598)
- 家(99049)
- 国家(98231)
- 科学基金(84269)
- 社会(70069)
- 社会科(66254)
- 社会科学(66236)
- 省(61819)
- 基金项目(61500)
- 自然(56373)
- 自然科(55014)
- 自然科学(55002)
- 自然科学基金(53990)
- 教育(52292)
- 划(52219)
- 编号(47547)
- 资助(46791)
- 成果(38070)
- 重点(34716)
- 部(34387)
- 发(32990)
- 创(32754)
- 课题(32094)
- 创新(30416)
- 科研(30352)
- 项目编号(29647)
- 大学(29266)
共检索到3004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童金苟 朱嘉濠 关海山
As lower vertebrates, fishes have complex modes of sex determination. From the cytogenetic perspective, only a small proportion of fish species have heteromorphic sex chromosomes. At the present stage sex determination can only be explained via "genetics" rather than "genes" in most species. Nevert...
关键词:
鱼类 性别决定 性染色体 遗传基础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成辉
体色是鱼类一种较为独特的表型性状。鱼类体色变异是遗传学、进化生物学和系统发育学的重要研究主题。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鱼类体色变异的研究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为更好地了解鱼类体色变异的分子遗传学基础,总结和归纳了鱼类色素细胞的发育与类型、鱼类体色变异的遗传学基础,以及鱼类体色变异的分子机制。
关键词:
鱼类体色 色素细胞 基因 遗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万志兵 戴晓港 尹佟明
林木由于世代周期长、个体高大、遗传负荷高等自身固有的一些特性,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难以操作的遗传学材料,导致林木遗传育种在基础研究方面远远滞后于模式动、植物和其他重要作物,成为限制林木遗传改良进程的主要因素。分子育种是突破林木育种周期长的关键技术,通过基因组学研究,分析和阐明林木基因的功能是进行林木分子育种设计的前提。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领域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林木遗传育种基础研究也出现一些新的热点。本文主要阐述林木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学、连锁与关联分析、木材形成机制及分子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虽然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实际应用的条件还不成熟,但作为技术储备是急需加强的研究方向。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锋 董中东 程西永 詹克慧 许海霞 崔党群
籽粒硬度是重要的小麦品质性状之一,对小麦的磨粉品质和加工品质有重要影响。控制籽粒硬度的主效基因puroindoline位于5D染色体的短臂上,可分为Pina和Pinb2种类型。Pina和Pinb紧密连锁,编码区均为447个碱基,没有内含子,共同形成小麦籽粒硬度的分子遗传基础。目前,普通小麦和山羊草中均已发现多种puroindoline变异类型,其中引起小麦籽粒硬度大幅度升高的Pina-D1b类型的分子机制为从编码区第23个碱基开始缺失15380个碱基。Puroindoline除了对小麦籽粒硬度有重要影响之外,对其它品质性状也有重要影响,不同puroindoline变异类型之间小麦品质具有一定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锋 李根英 耿洪伟 夏兰芹 夏先春 何中虎
籽粒硬度是最重要的小麦品质性状之一,是市场分级和定价的重要依据。随着硬度测试方法的日趋完善,其分子遗传基础的研究逐步加快。硬度主要受位于5D染色体短臂上一个主效基因和多个微效基因控制,Pina和Pinb是形成小麦籽粒硬度的基础。PINA蛋白的缺失或编码PINB蛋白的基因突变均造成小麦胚乳质地变硬。中国目前该项研究较少,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本文着重阐述了小麦胚乳结构及硬度的生化和遗传基础,旨在为我国小麦籽粒硬度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广大 王改丽 叶祥盛 李权 石磊 徐芳森
氮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油菜对氮肥的需求量较大,氮肥利用率低。不同油菜品种的氮效率存在较大的基因型差异。与氮低效基因型油菜相比,氮高效基因型油菜在氮的吸收、转运、代谢、光合作用以及再利用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优势。同时,参与上述过程的基因包括硝酸根转运基因(NRT)、铵离子转运基因(AMT)、编码植物氮代谢相关酶类的基因以及其他基因等的表达水平也受到氮水平的显著影响,并在氮高、低效基因型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本文主要从甘蓝型油菜氮效率的基因型差异、氮高效的生理与分子遗传基础等方面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文明 徐扬 张恩盈 徐辰武
【目的】一般配合力(GCA)是评价亲本利用价值的重要指标。研究GCA的遗传基础及GCA相关QTL(QTLGCA)定位的可行性,为杂交育种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双亲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IL)为被测系、若干个随机选择的纯系为测验系的NCII交配设计以及QTL定位策略,系统研究GCA的遗传组成、影响QTLGCA定位的因素以及QTLGCA与性状本身QTL之间的关系。【结果】若性状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RIL的GCA以及QTLGCA定位均与控制性状本身基因位点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以及测验系等位基因的频率有关;若性状受2对加/显性的等位基因控制,则GCA估计及QTLGCA定位均与基因间是否连锁无关,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向道权 黄烈健 戴景瑞
综述了分子标记在玉米产量 QTL 和杂种优势遗传基础方面的概况。对玉米产量 QTL 的研究方法,QTL 数目、位置和遗传效应及应用作了介绍。比较了多种利用 QTL 结果对杂种优势的解释。作者认为,杂种优势的产生是显性效应,超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可能只是一种基因效应在起作用。并提出杂种通过自组织理论而形成的最优基因表达调控是杂种优势形成的理论基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盖钧镒 崔章林
搜集我国南方大豆地方品种资源8000余份。围绕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应育种目标,从群体水平上研究资源主要农艺、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和选择潜力;从个体水平上发掘优异基因资源,包括生育期光温反应特性、抗大豆花叶病毒、抗豆秆黑潜蝇、蛋白质含量、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应存山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朱华平 卢迈新 黄樟翰 高风英 杨丽萍
本文对全世界范围内鱼类遗传改良研究的概况及其有关问题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评述,从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性别控制、多倍体诱导、细胞核移植和细胞融合、低温保存技术、DNA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技术等方面系统介绍了鱼类遗传改良的方法、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和已取得的成就,并对鱼类遗传改良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今后进一步开展鱼类遗传改良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江小华 余昌萍 郭通航 金仁桃 栾红兵 许波 张远伟 史庆华
精子发生的任何一步出现异常,均可能导致无精子症,进而引起男性不育.但目前人们对无精子症的致病原因了解甚少.本文在分析男性不育症的诊断和治疗现状的基础上,对无精子症的发病原因,尤其是遗传因素,进行了综述,并对相关研究的局限性予以归纳;最后,对未来研究提出了新的见解和思路,希望充分利用我们已有的资源和技术等优势,发现人类无精子症的致病原因,揭示致病机理,为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姚延丹 龙华 陈建武 付元帅 陶玲 李谷
近二十年,有关鱼类性别决定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主要集中在温度、激素以及性别连锁基因、BKM、ZFY、芳香化酶基因、H-Y抗原、Sox、SRY、DMRT1、DMY、DAX-1、核受体基因家族、SF-1和WT-1等性别决定基因对性别分化的调控方面,杂交和分子标记技术则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这些研究为进一步阐明鱼类决定机制提供了基础和手段,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探索。阐述了近些年有关鱼类性别决定因子及其研究方法方面的研究动态和进展,并对鱼类性别决定的研究前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做了简述,以期为系统研究鱼类性别决定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鱼类 性别决定 研究方法 进展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戈贤平 夏德全 俞菊华
有关鱼类性别决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温度、性激素、芳香化酶以及随机重复序列、核受体基因等对性别分化的调控方面。由于鱼类所处分类地位较低 ,生活环境千差万别 ,鱼类性别决定没有一个普遍的模式 ,目前研究的鱼类又各不相同 ,因此象哺乳动物那样的性别决定级联模式还没能阐述。本综述旨在阐述近几年有关鱼类性别决定机制方面的研究动态和进展 ,为系统研究鱼类性别决定机制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建 张秀荣 张艳欣 车卓 黄波
【目的】探明中国主要芝麻品种遗传多样性特点和遗传基础演变趋势。【方法】采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标记对中国芝麻主要产区1950-2007年间应用的67个品种进行分析。【结果】21对SRAP随机组合引物共扩增DNA带561条,多态性带265条,比例为47.2%;每对引物平均扩增的总带数和多态性带分别为26.7和12.6条。67个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平均为0.9104,遗传距离平均为0.0706,遗传多样性较匮乏,遗传基础较窄。地方品种与杂交选育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的均数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前者的遗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