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46)
- 2023(8410)
- 2022(7639)
- 2021(7300)
- 2020(6071)
- 2019(14278)
- 2018(14394)
- 2017(28032)
- 2016(15288)
- 2015(17264)
- 2014(17285)
- 2013(17112)
- 2012(15463)
- 2011(13826)
- 2010(13535)
- 2009(12153)
- 2008(11576)
- 2007(9793)
- 2006(8379)
- 2005(7067)
- 学科
- 济(58496)
- 经济(58432)
- 管理(43593)
- 业(41134)
- 企(34900)
- 企业(34900)
- 方法(29694)
- 数学(25700)
- 数学方法(25417)
- 农(14931)
- 中国(14117)
- 财(13854)
- 学(13745)
- 业经(12968)
- 地方(12053)
- 理论(10513)
- 和(10264)
- 贸(10062)
- 贸易(10058)
- 农业(10051)
- 易(9746)
- 技术(9657)
- 环境(9560)
- 务(9238)
- 财务(9181)
- 财务管理(9167)
- 制(9064)
- 企业财务(8684)
- 教育(8659)
- 划(8438)
- 机构
- 大学(213100)
- 学院(210743)
- 管理(89460)
- 济(79349)
- 理学(78674)
- 理学院(77833)
- 经济(77524)
- 管理学(76550)
- 管理学院(76182)
- 研究(67519)
- 中国(48032)
- 京(45291)
- 科学(43845)
- 财(34446)
- 所(33323)
- 业大(32718)
- 农(31948)
- 研究所(30816)
- 中心(30247)
- 财经(28635)
- 北京(28580)
- 江(28503)
- 范(28149)
- 师范(27902)
- 经(26096)
- 农业(25134)
- 院(24891)
- 州(23810)
- 师范大学(22756)
- 商学(22570)
- 基金
- 项目(152736)
- 科学(119707)
- 研究(112138)
- 基金(110478)
- 家(95730)
- 国家(94935)
- 科学基金(81983)
- 社会(68521)
- 社会科(64835)
- 社会科学(64816)
- 基金项目(59968)
- 省(59579)
- 自然(54694)
- 自然科(53385)
- 自然科学(53375)
- 自然科学基金(52400)
- 教育(51015)
- 划(50304)
- 编号(46560)
- 资助(45450)
- 成果(37112)
- 重点(33534)
- 部(33411)
- 发(31828)
- 创(31763)
- 课题(31177)
- 创新(29483)
- 科研(29404)
- 项目编号(29044)
- 教育部(28566)
共检索到2893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戈贤平 夏德全 俞菊华
有关鱼类性别决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温度、性激素、芳香化酶以及随机重复序列、核受体基因等对性别分化的调控方面。由于鱼类所处分类地位较低 ,生活环境千差万别 ,鱼类性别决定没有一个普遍的模式 ,目前研究的鱼类又各不相同 ,因此象哺乳动物那样的性别决定级联模式还没能阐述。本综述旨在阐述近几年有关鱼类性别决定机制方面的研究动态和进展 ,为系统研究鱼类性别决定机制提供参考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姚延丹 龙华 陈建武 付元帅 陶玲 李谷
近二十年,有关鱼类性别决定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主要集中在温度、激素以及性别连锁基因、BKM、ZFY、芳香化酶基因、H-Y抗原、Sox、SRY、DMRT1、DMY、DAX-1、核受体基因家族、SF-1和WT-1等性别决定基因对性别分化的调控方面,杂交和分子标记技术则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这些研究为进一步阐明鱼类决定机制提供了基础和手段,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探索。阐述了近些年有关鱼类性别决定因子及其研究方法方面的研究动态和进展,并对鱼类性别决定的研究前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做了简述,以期为系统研究鱼类性别决定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鱼类 性别决定 研究方法 进展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邹芝英 杨弘 李大宇
罗非鱼染色体遗传型性别决定机制(Chromosomal genetic sex determination,GSD)的研究开展较早,目前利用种间杂交的方法得到全雄罗非鱼在生产上已广泛应用,而对影响罗非鱼性别决定的环境因素研究开展较晚。研究证实罗非鱼确实存在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机制(Temperature-dependent sex determination,TSD),而且这种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机制只出现在性别发育的某一特定时期。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始尝试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来研究罗非鱼性别决定及分化机制,寻找影响性别决定的基因位点、研究位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相互作用,以及外界因素是如何通过调控性别决...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楼允东 刘艳红 邱高峰
性别决定(sex determination)涉及遗传、发育和进化等领域,开展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对认识人类性分化异常等多种与性别有关的疾病、实现动物性别的人为控制等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还可为生物进化的分析提供新的线索。在系统进化中,虾蟹类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与脊椎动物相比,其性别决定机制具有原始性、多样性和可塑性的特点。深入研究其性别决定机制,对于水产养殖来说,更具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李静 陈松林 温海深
对动物性别的研究一直深受人们关注,以哺乳类为代表已经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由于鱼类在脊椎动物系统进化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是脊椎动物中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类群,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学特征和重大的经济价值,所以,对于鱼类性别决定机理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鱼类性别决定相关基因和性别特异标记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鱼类 性别相关 基因 分子标记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赵峰 章龙珍 庄平 刘鉴毅 张涛
性别鉴别是鲟科鱼类野生资源保护和人工养殖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对微创手术、内窥镜、超声波、血液生化及激素指标判别、基因鉴别等性别鉴别方法在鲟科鱼类上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不同鉴别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鲟鱼养殖业中性别鉴别的研究思路进行了展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文笙 王东方
microRNA是一种大小为18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调控靶基因的转录后表达,广泛参与多种生理过程。本研究简要综述了microRNA生物学特性、转录后调控机制,详细讨论了第二代测序技术的相关应用、microRNA在鱼类中的表达模式、功能研究,包括渗透压调节、生殖、发育、生长、免疫、代谢等。现有的研究表明,miR-200和miR-30具有调控血浆离子浓度和渗透压平衡的功能;Dicer1是胚胎发育所必需的,在原肠胚时期,miR-20a调节头、眼、脊柱、体节的形态发生,miR-92调控内胚层的形成,miR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于红 郭浪 李琪
性别决定与分化是生命发育的基本事件,性别决定与分化机制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贝类具有雌雄同体、雌雄异体、雄性先熟和性转换等复杂的性别类型,是研究无脊椎动物性别决定与分化机制及其演化进程的理想动物类群。挖掘贝类性别决定与分化调控基因,阐明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对于揭示贝类性别决定与分化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贝类性别决定与分化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该研究领域进行展望,以期为贝类的性别决定和分化机制、生殖操作和遗传改良等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贝类 性别决定 性别分化 基因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徐田军 陈松林
MHC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中,在鱼类中由于其高度的多态性,使其在遗传进化、免疫相关、抗病育种等方面倍受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鱼类MHC基因的遗传结构、功能特性及系统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将此类基因应用于遗传育种中的前景,以及制约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鱼类 MHC 基因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周应祺 王军 钱卫国 曹道梅 张仲秋 柳玲飞
大多数鱼类具有集群性,由于集群的原因和机制不同,对"鱼群"的定义或文字表达也各不相同。建议对运动方向较一致或具有洄游特性的鱼群采用"Schooling"一词表达。还介绍了探索研究鱼类集群的机制和鱼群群体功能的方法和发展沿革,鱼群结构、次群体和自组织群体的特征。提出采用数学模型的模拟仿真技术探索鱼群产生自组织结构现象的机制是一种有效方法,这属于"唯像学"的方法,在大量观察数据和现象、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数学模型,对鱼群集群现象进行模拟和预测,再将模拟预测的结果与实际观察记录进行对比分析,由此推测或确定影响集群现象的主要因子或机制。计算机技术为建立复杂的模型提供了支持,采用模型仿真技术为研究鱼类群体...
关键词:
鱼群 集群行为 群体结构 模拟仿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黎秋男 李书含 周永恒 耿毅 黄小丽 陈德芳 欧阳萍
白介素10(Interleukin 10, IL-10)是能够参与机体免疫的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分泌,在肿瘤、感染、免疫缺陷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多种硬骨鱼IL-10基因被克隆表达,被证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目前也有不少关于鱼类IL-10的生物活性、作用机制、调节机制的研究。本文根据已有报道,从鱼类IL-10的基因结构、转录表达、来源与进化、生物学活性及功能、鱼类IL-10受体及信号通路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为鱼类IL-10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堂林 李钟杰 舒少武
鱼类标志技术已在鱼类种群密度、死亡与补充、生长和生产力等研究中广泛应用,并已成为鱼类种群估算、资源评估、以及洄游与分布调查的重要手段。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在鱼类标志技术方面已取得的进展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综述与讨论,并对各种标志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我国鱼类标志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鱼类 标志技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谢海侠 聂品
Fish thymus is phylogenetically the first welldeveloped lymphoepithelial structure for most fish species. It supplies microenvironment for T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is directly involved in defense mechanism.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fish thymus research was review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季相山 陈松林 赵燕 田永胜
在鱼类人工繁育中,研究者主要关心的是卵子质量,长期以来对精子质量未引起足够重视。而精子质量同样会影响繁育效果的重要因素。鱼类精子质量的评价指标有多种,如精子活力、运动时间、密度、形态、受精率和生理功能等。其中最传统的评价指标是精子活力,其测定方便,能较准确地预测受精率。将精子运动时间和活力综合考虑可更好地反映精子的运动能力。而精子受精率则是精子质量的直接反映,但会受到卵质等因素的影响。质膜完整性、线粒体功能、染色质结构完整性等可体现精子的质量,但测定方法较繁琐。近年来,鱼类精子质量检测技术迅速发展,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CASA)、流式细胞术(FCM)分析、低渗肿胀(HOS)、单细胞凝胶单泳(S...
关键词:
鱼类 精液 质量 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