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57)
- 2023(11145)
- 2022(9912)
- 2021(9435)
- 2020(7841)
- 2019(18234)
- 2018(18099)
- 2017(35155)
- 2016(19133)
- 2015(21232)
- 2014(21233)
- 2013(21057)
- 2012(19176)
- 2011(17177)
- 2010(16976)
- 2009(15232)
- 2008(14640)
- 2007(12604)
- 2006(10761)
- 2005(9316)
- 学科
- 济(72663)
- 经济(72581)
- 管理(54690)
- 业(52118)
- 企(44084)
- 企业(44084)
- 方法(36630)
- 数学(31873)
- 数学方法(31532)
- 财(19767)
- 农(18517)
- 中国(18052)
- 贸(17923)
- 贸易(17919)
- 学(17590)
- 易(17551)
- 业经(15765)
- 地方(14187)
- 技术(12606)
- 理论(12551)
- 出(12429)
- 务(12325)
- 制(12322)
- 农业(12321)
- 财务(12265)
- 财务管理(12242)
- 和(11891)
- 企业财务(11636)
- 环境(11135)
- 划(10438)
- 机构
- 大学(268041)
- 学院(265012)
- 管理(108015)
- 济(102939)
- 经济(100702)
- 理学(94837)
- 理学院(93747)
- 管理学(92118)
- 管理学院(91631)
- 研究(87021)
- 中国(62582)
- 京(56620)
- 科学(56270)
- 财(46561)
- 所(43512)
- 农(43364)
- 业大(41707)
- 研究所(40166)
- 中心(39067)
- 财经(38282)
- 江(36878)
- 北京(35171)
- 经(35033)
- 范(34760)
- 师范(34389)
- 农业(34318)
- 院(31921)
- 经济学(30838)
- 州(30235)
- 财经大学(28895)
- 基金
- 项目(190311)
- 科学(149488)
- 基金(139191)
- 研究(136940)
- 家(121814)
- 国家(120839)
- 科学基金(103833)
- 社会(85467)
- 社会科(81044)
- 社会科学(81024)
- 基金项目(74699)
- 省(73832)
- 自然(69323)
- 自然科(67744)
- 自然科学(67728)
- 自然科学基金(66517)
- 教育(62521)
- 划(62471)
- 资助(57505)
- 编号(55041)
- 成果(44000)
- 重点(42187)
- 部(42126)
- 发(39689)
- 创(39614)
- 课题(37343)
- 科研(36958)
- 创新(36914)
- 教育部(35971)
- 大学(35514)
共检索到3708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郝延刚 徐福南
对人工感染兔出血症病毒的淋巴-网状器官进行组织病理学、超微结构及免疫组织化学的动态研究。结果表明;(1)各淋巴-网状器官出现网状细胞、巨噬细胞及浆细胞反应性增生的免疫应答反应及淋巴细胞损伤性变化,主要表现为淋巴滤泡萎缩、出血及局灶性淋巴细胞或网状细胞的坏死。(2)各淋巴-网状细胞出现程度不同的细胞病理效应(CPE),尤以胸腺和圆小囊较明显,初期表现为线粒体肿胀和内质网空泡化,进入濒死期时,表现为淋巴-网状细胞的坏死。(3)该病毒对淋巴-网状细胞有亲嗜性,证明病毒可直接侵害淋巴-网状器官,引起免疫缺陷,从而促使本病的发生。
关键词:
兔出血症,淋巴-网状器官,病理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吉风 徐福南
用兔出血症病毒(RHDV)分别感染5,15和25日龄家兔,接种后72h扑杀,对其肝、脾、肺、肾、胸腺、骨髓等作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幼兔感染RHDV与成年兔病毒性出血症不同,其主要病变是血管内皮细胞、网状细胞的增生和肝、肾等脏器实质细胞的变性。RHDV对一月龄以内幼兔亦具有感染性,并对其肝、肾等造成一定程度的病理损伤。病理损伤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
关键词:
幼兔 兔出血症病毒 病理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韩建保 王开功 周碧君 文明 王凡 陈丽雯 史开志 刘旭
采用兔出血症病毒贵州分离株人工感染家兔,观察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临床表现:体温升高、被毛蓬乱、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肝,心、脾、肾等实质性器官出血或淤血,其中肝和肾有部分坏死;组织病理变化表现:肝、肾等实质性器官充满红细胞、大量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贵州毒株具有高致病潜力。
关键词:
兔出血症病毒 人工感染 病理学,家兔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何智 任红梅 杨德英 杨光友 边尧 王帅
应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分离自患出血病黄鳝(Monopterus albus)体内的嗜水气单胞菌(Aermonas hydrophila)人工感染健康黄鳝后引起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健康黄鳝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发病呈急性过程,感染后15~33 h为发病死亡高峰期。黄鳝人工感染后出现的临床症状与自然发病病例相似,主要表现:体表出现出血斑、肛门红肿、腹腔充血以及各实质性器官出血、充血。人工感染黄鳝的肝脏、脾脏和肾脏的病理变化明显:肝脏出现广泛的充血、出血,肝细胞出现空泡变性、坏死;肾脏肾小管上皮的肿胀、结构的消失,肾小球出血、变性坏死;脾脏充血、出血;肠粘膜上皮脱落,基底膜排列紊乱,大量出血。结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福南 陈万芳 张书霞 郑保纹 郝延刚
对出血症病兔的骨髓及血小板用光镜、透射和扫描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病的主要病变为骨髓巨核细胞发生退行性变化。电镜下,巨核细胞的胞浆界膜管道系统内出现病毒颗粒,血小板异常并出现巨血小极,血小板呈球拍状,花瓣状或蜂窝状膜复合体结构。扫描电镜下,血小板呈镰刀形,有时几乎呈环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骨髓巨核细胞浆内观察到黑色的胶体金颗粒。作者认为,兔出血症的出血机理主要是与骨髓巨核细胞受损伤有关,导致血小板生成障碍而数目减少,从而引起全身各组织器官的出血。
关键词:
兔 出血症 出血机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国良 金珊 陈惠群
首次报道了鲈脾肿大症的发病情况。病鱼以脾脏肿大为主要症状,死亡率高达50%以上。对病鱼进行显微镜检查和细菌分离培养,未见寄生虫和病原菌。经电镜检查,在脾、肝等组织中发现大量病毒颗粒。该病毒颗粒为六边形,没有囊膜,衣壳直径180~220nm,认为该病毒属虹彩病毒(Iridoviridae)。细胞病理变化表现为感染细胞肿胀,细胞超微结构破坏,细胞质出现大面积空泡。血细胞中出现大量异形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的50%以上。
关键词:
鲈 脾肿大症 病原 超微结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为燕
兔病毒性出血症是中国首先报道的一种毁灭性传染病。此病在各种病名下遍及欧洲大部分地区,但均无病原特征的描述。兔出血症病毒(RHDV)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直径32~34nm,二十面体对称,无囊膜,存在于感染细胞的核和胞浆内。它对酸(pH3)、热(60℃)、乙醚(20%)和MgCl2(1mol/L)有坚强的抵抗力。在CsCl中的浮密度为1.36~1.38g/cm2;在蔗糖梯度中的沉降系数为162S。它能凝集人红细胞,滴度可达10×218以上。在细胞培养中很难适应。核酸为线状单股DNA,末端有发夹结构。用体外合成的双股DNA,取其酶切片段插入BS质粒后,转化DH大肠杆菌。从重组质粒提取的2个片段(pY...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立红 范立中 徐福南
对兔出血症的凝血象和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兔出血症伴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病理过程,并呈动态发展规律。凝血象检测发现:感染后6h凝血酶原时间(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缩短或正常,为高凝期,该期短,很快进入低凝期。感染后18hPT、KPTT显著延长,死前更明显。血小板数(PC)呈渐进性降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在感染后6h显著增加(P<0.01),感染后18h达高峰值。组织病理学观察表明:肺的病变严重而且有规律,感染后12h肺的微血栓检出率最高,同时在心、肝、肾、脑等器官也见微血栓。感染后24h或死兔的肺出血严重,血栓少见,表现为纤溶亢进的特...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潘连德 孙玉华 陈辉 许平
通过对患病和健康施氏鲟 (AcipenserschrenckiiBrandt)进行的比较解剖、组织病理学与细胞病理学、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 ,患病施氏鲟无明显的外部症状 ,临床解剖所见肝脏病变严重 :肝淤血、坏死、糜烂。肝组织脂肪变性、水样变性明显 ,肝细胞核浓缩或淡染、变形、核仁裂解 ,内质网扩张 ,线粒体嵴融解、崩解 ,胞浆内大量脂滴和液泡并将细胞器排挤成团。脑组织水样变性致液化性坏死 ,脑细胞胞浆呈液化泡状 ,核变形、浓缩 ,细胞膜融解。肾组织发生局灶性病变 ,病变肾细胞胞浆内有脂滴和液泡 ,核变形、融解 ,线粒体嵴融解、崩解。其它器官、组织、细胞未见病变。研究认为肝组织为原发性、中毒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方进 邓院生 王俊 李涛 陈中元 周莉 张奇亚
病毒性鲫(Carassius auratus)鳃出血病的突发流行可导致鱼高致死率,使中国部分养鱼场近些年受到重创。为了充分认识这种鱼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我们结合PCr、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病鱼头肾等组织的病变及病毒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注射自然发病鱼的组织滤液(病毒悬液),能使正常鲫感染,且出现与自然发病鲫相同的症状及高致死率;病原有典型疱疹病毒的形态特征(故称为鲫疱疹病毒,Ca HV)。经PCr扩增对已知鲤科疱疹病毒主要衣壳蛋白(MCP)基因进行检测,可确定Ca HV存在于被感染鱼的肝、脾、肾和头肾组织中。对组织病理变化及不同时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a HV感染会引起鲫这些组织不同程度病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常青
普通油茶对炭疽病抗性的病理学研究张常青关键词普通油茶、油茶炭疽菌、抗病类型、孢子萌发与侵入由于油茶炭疽病菌(ColetotrichumcameliaeMassee)的危害,使普通油茶(CameliaoleifelaAbol)大量落花落果,这是严重影响...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成齐
性侵害会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本文介绍了儿童性侵害的定义、儿童性侵害的流行率与发生率、性侵害受害儿童的心理病理学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儿童性侵害 受害儿童 心理病理学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锡林 王有模 唐学清 王明清
从大口鲶细菌性肠炎的病鱼中,分离出二株病原菌,经人工感染健康大口鲶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出现与自然病鱼相同的症状。证实这二菌株是大口鲶细菌性肠炎的病原菌。对菌体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的鉴定证明为嗜水气单胞菌。细菌性肠炎的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为淋巴细胞侵润为主的炎性病变。并探讨细菌性疾病的致病原理。
关键词:
大口鲶,细菌性肠炎,病理学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邱军强 杨先乐 李怡 薛晖 谭洪新 罗国芝
从某养殖场患出血性败血症的高体革(鱼刺)(Scortum bacoo)中分离到一株细菌,人工回染健康高体革(鱼刺)证明该菌株为其致病菌,并具较强毒力,LD50为3.48×105 CFU。该菌株在形态、多项重要的生理生化指标与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相同,因此可初步鉴定该菌株即为溶血性海豚链球菌。病理学观察表明该菌株主要引起高体革(鱼刺)的肝肾病变,药敏试验表明该菌株对红霉素、复合磺胺、头孢哌酮等多种抗生素敏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