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75)
2023(10485)
2022(9311)
2021(8823)
2020(7379)
2019(17067)
2018(17288)
2017(32805)
2016(18313)
2015(20769)
2014(20988)
2013(20351)
2012(18631)
2011(16659)
2010(16403)
2009(14806)
2008(14164)
2007(12183)
2006(10518)
2005(8963)
作者
(54274)
(44842)
(44474)
(42372)
(28539)
(21481)
(20276)
(17861)
(16974)
(15987)
(15399)
(14908)
(14281)
(14038)
(13849)
(13781)
(13647)
(13418)
(12760)
(12597)
(11369)
(10958)
(10878)
(10182)
(10088)
(10030)
(10014)
(9754)
(9055)
(9016)
学科
(65646)
经济(65562)
管理(50507)
(46025)
(38684)
企业(38684)
方法(31148)
数学(26661)
数学方法(26348)
(18162)
(17850)
中国(17251)
(16467)
业经(14682)
地方(13888)
理论(12944)
(12926)
农业(11704)
(11586)
(10968)
贸易(10963)
技术(10756)
教育(10720)
(10610)
环境(10594)
(10431)
财务(10361)
财务管理(10342)
(10095)
银行(10046)
机构
大学(253081)
学院(251590)
管理(99711)
(90648)
经济(88410)
理学(86803)
理学院(85773)
研究(85400)
管理学(84217)
管理学院(83779)
中国(60949)
科学(57607)
(54600)
(46448)
(43951)
业大(42174)
(41081)
研究所(40659)
中心(38178)
农业(36992)
(36329)
北京(34185)
(33917)
师范(33462)
财经(33216)
(31352)
(30199)
技术(30101)
(29548)
师范大学(26940)
基金
项目(180286)
科学(140192)
研究(129795)
基金(129066)
(113794)
国家(112841)
科学基金(95801)
社会(77495)
社会科(73165)
社会科学(73144)
(72125)
基金项目(69426)
自然(64907)
自然科(63353)
自然科学(63338)
自然科学基金(62156)
(61056)
教育(59580)
编号(53676)
资助(52648)
成果(43741)
重点(40285)
(38646)
(37944)
(37636)
课题(37352)
创新(35025)
科研(34995)
计划(34403)
项目编号(33228)
期刊
(97821)
经济(97821)
研究(70678)
中国(47872)
学报(46550)
(42183)
科学(40518)
管理(35657)
大学(33509)
学学(31543)
教育(31446)
(29900)
农业(29395)
技术(21686)
(17855)
金融(17855)
业经(16767)
财经(15115)
图书(15020)
经济研究(14957)
(14701)
科技(13443)
理论(12820)
(12695)
问题(12585)
(12576)
业大(12539)
实践(12034)
(12034)
情报(11203)
共检索到3572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朱国利  唐文乔  刘东  
嗅觉是鱼类感知外界环境的重要器官,参与觅食、定位、避敌以及生殖洄游等行为。嗅觉功能基于嗅觉信号通路并由嗅觉受体蛋白识别外界环境中的气味分子而实现。嗅觉受体基因编码G蛋白偶联受体蛋白,在脊椎动物中已发现的嗅觉受体基因有5个家族,即主嗅觉受体基因(MOR)、犁鼻器Ⅰ型受体基因(V1R/ORA)、犁鼻器Ⅱ型受体基因(V2R/Olf C)、痕量胺相关受体基因(TAAR)和甲酰基肽受体基因(FPR)。鱼类占脊椎动物所有种类的50%以上,近年有关鱼类嗅觉受体基因的研究越来越多,新的发现不断涌现,但目前国内的相关文献甚少。本文总结了鱼类嗅觉受体基因家族的研究进展,整理了研究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和相应对策,并对研...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杜浩  雷琪  
嗅觉印记是动物在早期生活史阶段对嗅觉信息形成的无条件学习记忆形式,并在以后生活中某些特定情境中展现出来的典型行为特征。嗅觉印记在一些鱼类的生殖洄游、归巢产卵中表现尤其明显。本文对鱼类嗅觉印记的行为特征、生理基础、发生机制及其保护应用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引导在鱼类原位栖息地保护、科学增殖放流以及养殖生产中更加关注嗅觉印记现象,为渔业保护和产业发展的科学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魏凯  陈春山  张旭光  郭弘艺  李超  马龙  郭明磊  
嗅觉是鱼类重要的感觉之一,鱼类可通过嗅觉感知环境中的刺激物而获得环境信息,在其行为生态中有着重要作用。近年由于气候变化和水质污染,鱼类嗅觉行为生态也备受关注。对鱼类嗅觉器官结构、嗅觉差异、嗅觉定向机制等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鱼类种间、种内个体识别,摄食,生殖,洄游,领地防御等行为生态中嗅觉的作用和机制。总结鱼类嗅觉行为生态机制的研究,有助于了解鱼类行为与环境的适应性,同时对水产养殖业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宁   关素华   王卫民   刘寒  
为了研究团头鲂嗅觉器官的发育过程和嗅觉受体基因(ORs)在嗅囊发育不同时期的组织表达模式,实验基于组织学、形态学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的方法进行了探究。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团头鲂嗅觉器官位于后背部和两侧眼睛前方,嗅囊紧贴于嗅腔底部,形状近似椭圆形,嗅基板沿着头尾方向平行排列。嗅囊在团头鲂刚孵化时出现嗅窝外围凹进的痕迹,随后凹进处长出嗅窝,并在中央出现长条形的嗅基板。随着仔鱼的生长发育,单侧嗅囊初级嗅基板由疏松逐渐排列紧密,嗅基板隆起高度、数量及嗅囊总体表面积逐渐增加,在成鱼阶段趋于稳定。qRT-PCR结果显示,代表性ORs在团头鲂发育不同时期的组织中表达模式各异,其中Beta-2、9、10、11在胚胎发育期的囊胚期、胚孔闭合期及嗅板期高表达;Beta-2、9、10、11和Epsilon-7在仔稚鱼期的3~15 dpf中微弱表达,在30~60 dpf时期高表达;Beta-2、10、11及Epsilon-6、7、10、13在幼鱼期至成鱼期嗅囊中高表达,Beta-2、10、9、11及Epsilon-7、10、13在3月龄团头鲂嗅球中高表达;Beta-2、10在幼鱼期至成鱼期脑中低表达。研究表明,团头鲂嗅觉器官的发育进程与ORs表达相关,不同发育时期ORs主要表达部位均在嗅囊中。本研究对进一步探究ORs的功能提供理论支持,也为后续深入研究鱼类嗅觉识别机制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赖晓健  洪万树  王桂忠  马细兰  张其永  王琼  
为了进一步探讨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Lacépède)]感受性信息素(17α-P和17α,20β-P)的作用机制,以免疫细胞化学(SABC)法进行中华乌塘鳢嗅觉系统孕酮受体的免疫定位和数量分析。结果显示,孕酮受体免疫阳性细胞在性成熟中华乌塘鳢的嗅上皮、嗅神经和嗅球上均有分布,免疫阳性细胞数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嗅上皮、嗅球、嗅神经。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华乌塘鳢嗅觉系统的孕酮受体免疫阳性细胞的数量与其性腺发育程度有关。性成熟雄鱼和雌鱼嗅上皮的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分别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高于性未成熟雄鱼和雌鱼;性未成熟鱼嗅神经上未发现孕酮受体免疫阳...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邱丽华  张汉华  吴进锋  
肿瘤坏死因子(Tumernerosisfactor,TNFα)是机体抵抗寄生虫、细菌和病毒入侵感染时的一种重要的介质,而且TNFα在机体内还起着其他治疗方面的功能,包括抗肿瘤、休克和胚胎发育等。TNFα主要由几种免疫细胞产生,如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天然杀伤(NK)细胞、嗜中性白细胞和激活的B细胞等。TNFα的许多生物学活性都是通过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TNFRⅠ)结合后而发挥作用的。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因克隆技术的完善,鱼类免疫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尤其是TNFα基因自2000年后相继在几种鱼类中被克隆测序并进行了表达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就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及受体的功能及近来在鱼类中的研...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赖晓健  洪万树  
许多研究发现某些孕激素受体介导的生物学反应较迅速,而经典的通过基因起作用的孕激素核受体介导的生物学反应都较慢,因此有学者提出生物体可能存在不通过基因起作用的孕激素受体,并研究了其结构和功能,探讨了其快速反应的机制。迄今为止,在鱼类已发现了3类可能的非基因作用的膜受体。第1类为孕激素脂联素受体家族(PAQR)的3个成员,即PAQR7(mPRα),PAQR8(mPRβ)和PAQR5(mPRγ),这些成员存在于多种硬骨鱼类中,具有和G蛋白偶联受体(GPCRs)相似的7次跨膜结构域。其中对mPRα和mPRβ的研究较多,它们可以诱导鱼类卵母细胞成熟和增强鱼类精子的活动性。第2类为孕酮受体膜组成部分(PG...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龙  单艳敏  廖桂堂  崔阔澍  伍亚琼  杨淞杰  
【目的】建立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转录组数据库,注释相关基因功能,挖掘其嗅觉相关基因,并初探其系统进化关系,为今后深入研究春尺蠖嗅觉感受机理奠定分子基础,从而运用相关基因进行有效防治提供分子信息学基础。【方法】采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TM 2500)对春尺蠖雌雄成虫进行转录组测序,经数据组装,筛选嗅觉相关基因,并采用聚类及功能注释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从春尺蠖转录组数据库(https://www.ncbi.nlm.nih.gov/search/all/?term=PRJNA648143)基因数据中组装获得37 542条Unigenes,与公共数据库比对,共有17 296条Unigenes获得注释,与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相似基因数最多,达16.3%。GO数据库注释显示,11 174条Unigenes的分子功能分布于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过程3大类的55个功能组。KEGG数据库比对分析结果表明,5444个Unigenes形成了230个代谢通路。结合基因注释和blastp验证结果共获取嗅觉相关基因70个,包括22个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 OBPs)基因,23个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s, CSPs)基因,14个气味受体(odorant receptor, OR)基因(包括13个普通受体和1个共受体ORco),8个离子型受体(Ionotropic receptors, IRs)基因,3个感觉神经元膜蛋白(sensory neuron membrane proteins, SNMPs)基因。与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国槐尺蠖Semiothisa cinerearia、家蚕Bombyx mori、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等4种昆虫的96个CSPs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春尺蠖与茶尺蠖形成了清晰的直系同源谱系,共有9对CSPs聚到同一分支上。【结论】本研究首次构建春尺蠖成虫转录组数据库,鉴定得到雌雄成虫嗅觉相关基因,并对鉴定出的基因进行系统进化探究,为春尺蠖的基因功能挖掘及嗅觉识别机理研究提供了分子基础数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董晶晶  谢骏  习丙文  
黑素皮质素受体(melanocortin receptor,MCR)家族属于最小的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之一,具有7个跨膜的α螺旋,在脊索动物生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哺乳类及四肢类动物的MCR研究中共发现有5种不同功能的同源基因(MC1R、MC2R、MC3R、MC4R、MC5R),它们在机体色素沉积、摄食行为、能量平衡、类固醇合成和性行为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近年来,鱼类MCRs的研究逐渐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一些鱼类的MCRs亚型相继被克隆,并对其功能进行了分析。鱼类作为脊椎动物进化中较为原始的类群,具有与哺乳动物MCRs相似的保守特征,同时也具有其特殊性。对鱼类MCRs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揭示MC...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叶星  李文笙  林浩然  
A central component of fish growth coordination is the Growth hormone-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GH-IGF-Ⅰ) axis.The GH-IGFⅠ axis begins with GH production in the pituitary gland under the control of multiple hypothalamic hormones,including somatostatin(SS).SS have been proved to possess a variety ...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樊智智  张真  张苏芳  
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是一种国际性检疫害虫,其自然分布于东北亚国家,20世纪初相继在美国和加拿大被发现并造成严重危害。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发生最为严重,而后在天津、北京、辽宁、吉林等地危害加重。其在我国主要危害的是引进的北美白蜡树种,如美国红梣(洋白蜡)Fraxinus pennsylvanica Marsh.、毡毛梣(绒毛白蜡)F. velutina Torr与美国白蜡F. americana Linn.等,目前白蜡窄吉丁的防治是森林害虫防控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感觉器官在昆虫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嗅觉和视觉在白蜡窄吉丁交配、产卵与寄主定位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昆虫视觉和嗅觉感受系统和感受机制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白蜡窄吉丁嗅觉和视觉的应用研究,列出了白蜡窄吉丁信息素与寄主植物挥发物的鉴定结果以及嗅觉感受蛋白和视觉感受蛋白的鉴定情况。同时对白蜡窄吉丁视觉和嗅觉的综合作用机理研究提出了展望,旨在为完善利用嗅觉和视觉防治白蜡窄吉丁的研究提供基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赖晓健  洪万树  张其永  
将性成熟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分别暴露于性信息素17α-P和PGE2 24 h和48 h后,检测其排卵率,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SABC)法检测嗅觉系统上17α-P受体(PR)和PGE2受体(EPs)免疫阳性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发现暴露后雌鱼排卵率升高,且暴露48 h后的排卵率高于暴露24 h后的排卵率;嗅觉系统PR和EPs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增加。雌鱼排卵率的升高与PR和EPs免疫阳性细胞数量的增加具有一致性。研究结果提示,环境中的17α-P和PGE2有可能通过中华乌塘鳢嗅觉系统受体PR和EPs的介导,影响其生殖状态。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徐田军  陈松林  
MHC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中,在鱼类中由于其高度的多态性,使其在遗传进化、免疫相关、抗病育种等方面倍受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鱼类MHC基因的遗传结构、功能特性及系统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将此类基因应用于遗传育种中的前景,以及制约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华珍  彭克美  
leptin是肥胖基因 (obesegene ,OB基因 )的蛋白产物 ,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据现有研究发现 ,leptin具有参与调节摄食、能量代谢、激素分泌、生长、生殖和免疫等过程的功能。leptin通过其受体发挥调节作用。笔者综述了leptin的受体、生物学功能、调控动物体重的作用机理及leptin抵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