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92)
- 2023(11569)
- 2022(10065)
- 2021(9405)
- 2020(7730)
- 2019(17911)
- 2018(18128)
- 2017(34503)
- 2016(19115)
- 2015(21487)
- 2014(21690)
- 2013(21233)
- 2012(19395)
- 2011(17531)
- 2010(17331)
- 2009(15727)
- 2008(15089)
- 2007(13058)
- 2006(11265)
- 2005(9848)
- 学科
- 济(71072)
- 经济(70984)
- 管理(54498)
- 业(48736)
- 企(41244)
- 企业(41244)
- 方法(32726)
- 数学(27836)
- 数学方法(27478)
- 中国(19350)
- 学(19118)
- 农(18971)
- 财(17590)
- 业经(16116)
- 地方(14979)
- 理论(14148)
- 制(13651)
- 环境(13289)
- 和(12689)
- 农业(12424)
- 技术(11681)
- 贸(11575)
- 贸易(11571)
- 教育(11433)
- 易(11184)
- 银(11173)
- 划(11137)
- 银行(11129)
- 务(11026)
- 融(10975)
- 机构
- 大学(266551)
- 学院(264337)
- 管理(105672)
- 济(98127)
- 经济(95750)
- 理学(91823)
- 理学院(90771)
- 研究(90364)
- 管理学(89139)
- 管理学院(88671)
- 中国(65006)
- 科学(58818)
- 京(57518)
- 所(46114)
- 农(45267)
- 财(44663)
- 研究所(42406)
- 业大(42092)
- 中心(40122)
- 江(38122)
- 北京(36494)
- 范(36334)
- 财经(35980)
- 师范(35937)
- 农业(35687)
- 院(33358)
- 经(32708)
- 州(31046)
- 技术(30091)
- 师范大学(29099)
- 基金
- 项目(186887)
- 科学(145403)
- 研究(136286)
- 基金(133473)
- 家(117058)
- 国家(116066)
- 科学基金(98783)
- 社会(82743)
- 社会科(78184)
- 社会科学(78161)
- 省(74144)
- 基金项目(71429)
- 自然(65538)
- 自然科(63938)
- 自然科学(63922)
- 自然科学基金(62718)
- 划(62546)
- 教育(62310)
- 编号(56308)
- 资助(54675)
- 成果(46046)
- 重点(41576)
- 部(40314)
- 发(39560)
- 课题(39055)
- 创(38884)
- 创新(36198)
- 科研(35875)
- 项目编号(34952)
- 计划(34283)
- 期刊
- 济(106925)
- 经济(106925)
- 研究(76994)
- 中国(50378)
- 学报(46178)
- 科学(40897)
- 农(40708)
- 管理(38032)
- 教育(34206)
- 大学(33888)
- 财(32429)
- 学学(31651)
- 农业(28544)
- 技术(23151)
- 融(19599)
- 金融(19599)
- 业经(17856)
- 经济研究(16448)
- 图书(16372)
- 财经(16356)
- 业(14285)
- 科技(13846)
- 经(13780)
- 问题(13529)
- 理论(13408)
- 版(12792)
- 实践(12423)
- 践(12423)
- 业大(11958)
- 技术经济(11934)
共检索到3806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成辉
体色是鱼类一种较为独特的表型性状。鱼类体色变异是遗传学、进化生物学和系统发育学的重要研究主题。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鱼类体色变异的研究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为更好地了解鱼类体色变异的分子遗传学基础,总结和归纳了鱼类色素细胞的发育与类型、鱼类体色变异的遗传学基础,以及鱼类体色变异的分子机制。
关键词:
鱼类体色 色素细胞 基因 遗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锋 董中东 程西永 詹克慧 许海霞 崔党群
籽粒硬度是重要的小麦品质性状之一,对小麦的磨粉品质和加工品质有重要影响。控制籽粒硬度的主效基因puroindoline位于5D染色体的短臂上,可分为Pina和Pinb2种类型。Pina和Pinb紧密连锁,编码区均为447个碱基,没有内含子,共同形成小麦籽粒硬度的分子遗传基础。目前,普通小麦和山羊草中均已发现多种puroindoline变异类型,其中引起小麦籽粒硬度大幅度升高的Pina-D1b类型的分子机制为从编码区第23个碱基开始缺失15380个碱基。Puroindoline除了对小麦籽粒硬度有重要影响之外,对其它品质性状也有重要影响,不同puroindoline变异类型之间小麦品质具有一定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广大 王改丽 叶祥盛 李权 石磊 徐芳森
氮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油菜对氮肥的需求量较大,氮肥利用率低。不同油菜品种的氮效率存在较大的基因型差异。与氮低效基因型油菜相比,氮高效基因型油菜在氮的吸收、转运、代谢、光合作用以及再利用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优势。同时,参与上述过程的基因包括硝酸根转运基因(NRT)、铵离子转运基因(AMT)、编码植物氮代谢相关酶类的基因以及其他基因等的表达水平也受到氮水平的显著影响,并在氮高、低效基因型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本文主要从甘蓝型油菜氮效率的基因型差异、氮高效的生理与分子遗传基础等方面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童金苟 朱嘉濠 关海山
As lower vertebrates, fishes have complex modes of sex determination. From the cytogenetic perspective, only a small proportion of fish species have heteromorphic sex chromosomes. At the present stage sex determination can only be explained via "genetics" rather than "genes" in most species. Nevert...
关键词:
鱼类 性别决定 性染色体 遗传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万志兵 戴晓港 尹佟明
林木由于世代周期长、个体高大、遗传负荷高等自身固有的一些特性,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难以操作的遗传学材料,导致林木遗传育种在基础研究方面远远滞后于模式动、植物和其他重要作物,成为限制林木遗传改良进程的主要因素。分子育种是突破林木育种周期长的关键技术,通过基因组学研究,分析和阐明林木基因的功能是进行林木分子育种设计的前提。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领域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林木遗传育种基础研究也出现一些新的热点。本文主要阐述林木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学、连锁与关联分析、木材形成机制及分子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虽然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实际应用的条件还不成熟,但作为技术储备是急需加强的研究方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向道权 黄烈健 戴景瑞
综述了分子标记在玉米产量 QTL 和杂种优势遗传基础方面的概况。对玉米产量 QTL 的研究方法,QTL 数目、位置和遗传效应及应用作了介绍。比较了多种利用 QTL 结果对杂种优势的解释。作者认为,杂种优势的产生是显性效应,超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可能只是一种基因效应在起作用。并提出杂种通过自组织理论而形成的最优基因表达调控是杂种优势形成的理论基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盖钧镒 崔章林
搜集我国南方大豆地方品种资源8000余份。围绕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应育种目标,从群体水平上研究资源主要农艺、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和选择潜力;从个体水平上发掘优异基因资源,包括生育期光温反应特性、抗大豆花叶病毒、抗豆秆黑潜蝇、蛋白质含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志杰
为系统了解牦牛Y染色体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现状,通过查阅近15年来的研究资料,从Y染色体分子标记和Y染色体基因2个方面对牦牛Y染色体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分子标记方面,研究者已对13个普通牛Y-STRS在牦牛中的特异性进行了检测,发现4个标记(即INRA124、INRA189、UMN2404和BYM-1)为牦牛Y-STRS标记。确定了6个Y-SNPS标记(即USP9Y(223C>T)、UTY19(158A>C和169C>T)、AMELY2(261C>T)、OFD1Y9(165A>G)和SRY4(104G>A))可用于牦牛父系遗传研究。在基因研究上,已对SRY、ZFY、TSPY和HSFY等多...
关键词:
牦牛 Y染色体 分子标记 基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锋 李根英 耿洪伟 夏兰芹 夏先春 何中虎
籽粒硬度是最重要的小麦品质性状之一,是市场分级和定价的重要依据。随着硬度测试方法的日趋完善,其分子遗传基础的研究逐步加快。硬度主要受位于5D染色体短臂上一个主效基因和多个微效基因控制,Pina和Pinb是形成小麦籽粒硬度的基础。PINA蛋白的缺失或编码PINB蛋白的基因突变均造成小麦胚乳质地变硬。中国目前该项研究较少,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本文着重阐述了小麦胚乳结构及硬度的生化和遗传基础,旨在为我国小麦籽粒硬度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文明 徐扬 张恩盈 徐辰武
【目的】一般配合力(GCA)是评价亲本利用价值的重要指标。研究GCA的遗传基础及GCA相关QTL(QTLGCA)定位的可行性,为杂交育种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双亲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IL)为被测系、若干个随机选择的纯系为测验系的NCII交配设计以及QTL定位策略,系统研究GCA的遗传组成、影响QTLGCA定位的因素以及QTLGCA与性状本身QTL之间的关系。【结果】若性状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RIL的GCA以及QTLGCA定位均与控制性状本身基因位点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以及测验系等位基因的频率有关;若性状受2对加/显性的等位基因控制,则GCA估计及QTLGCA定位均与基因间是否连锁无关,其...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朱华平 卢迈新 黄樟翰 高风英 杨丽萍
本文对全世界范围内鱼类遗传改良研究的概况及其有关问题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评述,从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性别控制、多倍体诱导、细胞核移植和细胞融合、低温保存技术、DNA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技术等方面系统介绍了鱼类遗传改良的方法、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和已取得的成就,并对鱼类遗传改良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今后进一步开展鱼类遗传改良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新生 韩一凡 邱德有
针对木质素含量这一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进行了综合评述。木质素含量在种、群体、个体等不同层次上均表现出复杂的变异模式,环境因素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木质素的合成途径有可能存在多条途径的替换或切换,然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某些酶如PAL、4CL、C4H和CCR等酶改造时,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降低木质素含量,而对其它酶如OMT、CAD和F5H 等酶改造时,并不降低木质素含量,有些酶基因的反义转化可以改造木质素的组成和化学性质,但这些研究仍需要田间的稳定评估试验加以肯定。鉴于此,为进一步认识木质素含量遗传变异规律,除了进行多酶转基因研究外,作者认为采用谱系明确的材料进行控制木质素含量基因定位和分离研究,并...
关键词:
树木 木质素含量 遗传变异 基因工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会堂 张启翔
该文综述了近年来世界花卉种质资源与花卉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作为花卉业发展的基础 ,花卉种质资源研究越来越受到各国科研人员的注意 .传统育种方法仍是花卉育种工作的主要方法 ,同时花卉分子育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培育花卉新品种开辟了新途径 ,并获得丰硕的成果 .
关键词:
花卉 种质资源 遗传育种 分子育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立杰 才宏伟
高粱是世界第五大粮食作物,可作为食用、饲用、酿造用和生物能源用。高粱遗传转化技术是高粱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同时,也可作为传统育种方法的重要补充。本文对近年来高粱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高粱遗传转化中存在的难题,并提出进一步的解决策略,以期为高粱遗传转化技术的进一步改良提供参考。通过对近年来50余篇高粱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介绍用于遗传转化的高粱基因型、外植体来源、再生体系构建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对比电穿孔法、花粉管通道法、基因枪法和农杆菌介导法4种高粱遗传转化常用方法的优劣,总结遗传转化载体主要组成部分启动子、目的基因、选择标记基因和报告基因对转化效率的影响,阐述高粱遗传转化的应用现状,分析高粱遗传转化技术存在的主要瓶颈问题,研究对策措施。高粱基因型对组织培养有很大影响,以P898012和Tx430最为常用。基因枪法和农杆菌介导法是最常用的高粱遗传转化方法,且农杆菌介导法的优势逐渐显现。在载体构建中,CaMV35S启动子和ubi1启动子最为常用,抗生素抗性基因(nptII、hpt)、除草剂抗性基因(bar)和养分同化基因为常用的三大类选择标记基因。随着高粱遗传转化技术及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重要农艺性状基因被成功转入高粱。但基因型依赖性强、组织培养周期长、遗传转化稳定性差是限制高粱遗传转化的主要瓶颈,通过引入形态发生调节因子,直接进行体细胞发生,缩短了组织培养周期,提高了转化效率,扩大了外植体来源,高粱遗传转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引入形态发生调节因子,采用切-浸-芽(CDB)递送系统等方式可进一步改良高粱遗传转化技术,结合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必将为高粱分子育种及相关基因功能鉴定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高粱 遗传转化 再生体系 转化方法 载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