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71)
- 2023(8890)
- 2022(8012)
- 2021(7681)
- 2020(6449)
- 2019(15069)
- 2018(15080)
- 2017(29130)
- 2016(15920)
- 2015(17939)
- 2014(17915)
- 2013(17776)
- 2012(16142)
- 2011(14463)
- 2010(14192)
- 2009(12817)
- 2008(12271)
- 2007(10405)
- 2006(8925)
- 2005(7592)
- 学科
- 济(60944)
- 经济(60880)
- 管理(44039)
- 业(41485)
- 企(35164)
- 企业(35164)
- 方法(29946)
- 数学(25702)
- 数学方法(25409)
- 学(18222)
- 农(15244)
- 中国(14565)
- 财(14028)
- 业经(13213)
- 地方(12120)
- 理论(11527)
- 和(10706)
- 农业(10271)
- 贸(10072)
- 贸易(10067)
- 技术(9885)
- 环境(9757)
- 易(9744)
- 教育(9495)
- 务(9293)
- 财务(9235)
- 财务管理(9221)
- 制(9115)
- 企业财务(8738)
- 划(8489)
- 机构
- 大学(224586)
- 学院(221264)
- 管理(91484)
- 济(82204)
- 经济(80290)
- 理学(80157)
- 理学院(79272)
- 管理学(77912)
- 管理学院(77520)
- 研究(72470)
- 中国(51017)
- 科学(48250)
- 京(47691)
- 所(36393)
- 农(35694)
- 财(35662)
- 业大(35227)
- 研究所(33745)
- 中心(32176)
- 江(30403)
- 范(30121)
- 北京(30006)
- 师范(29801)
- 财经(29656)
- 农业(28238)
- 经(27008)
- 院(26557)
- 州(25208)
- 师范大学(24329)
- 技术(23920)
- 基金
- 项目(159220)
- 科学(123994)
- 研究(115765)
- 基金(114567)
- 家(99973)
- 国家(99146)
- 科学基金(84770)
- 社会(70207)
- 社会科(66325)
- 社会科学(66307)
- 省(62471)
- 基金项目(61946)
- 自然(56843)
- 自然科(55437)
- 自然科学(55423)
- 自然科学基金(54413)
- 划(52863)
- 教育(52838)
- 编号(47913)
- 资助(47064)
- 成果(38602)
- 重点(35315)
- 部(34545)
- 发(33332)
- 创(33064)
- 课题(32300)
- 科研(30852)
- 创新(30733)
- 项目编号(29870)
- 大学(29722)
共检索到3060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程家骅 张学健
以世界上7种具有渔业价值的鮟属(Lophius)鱼类的相关研究为依据,从年龄鉴定、生长规律、繁殖习性和机制、早期生活史、摄食习性、洄游规律等方面,综述了鮟属鱼类的生物学研究进展;并对国内外鮟渔业资源利用和管理现状进行了归纳分析。旨在为研究中国东、黄海黄鮟(Lophius litulon)种群生物学特性及其资源合理利用策略提供借鉴;同时本文所阐述的研究方法学也可为其他深海和底层鱼类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鮟 生物学 渔业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波 张朝晖 左言明 朱明远 张杰东 荆世锡 毛兴华
综合介绍了世界牙鲆属鱼类的主要特征及种类 ,主要介绍了养殖品种褐牙鲆、犬齿牙鲆、漠斑牙鲆以及实验研究品种北美牙鲆、多耙牙鲆、小眼牙鲆、黑斑牙鲆、巴南牙鲆和巴塔戈尼牙鲆的生物学及养殖研究概况。简要介绍了热带牙鲆、四斑牙鲆、河口牙鲆和伍氏牙鲆等生物学有关知识。
关键词:
牙鲆属 生物学 研究概况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许明海
褐菖鲉为肉食性、暧水性底栖鱼类,体长范围10~28.7cm,优势组15.0~19.0cm,体重范围46~500g,优势组120~200g,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0.2857L~(29163);褐菖鲉为多次产仔型卵胎生鱼类,体重300~400g亲鱼可产仔3~5万尾;褐菖鲉资源呈季节性分布,不同季节出现密度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
褐菖鲉 渔业生物学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伟文 田思泉 戴小杰 陈新军
大青鲨(Prionace glauca)广泛分布于南、北温带和热带的三大洋区,是延绳钓渔业和刺网渔业的主要兼捕对象,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捕捞强度的加大,大青鲨的资源出现衰退的现象。但由于基础数据的不确定性,大青鲨资源评估的结果并未能得到很好的应用。本文以文献计量统计分析为基础,对大青鲨渔业生物学的研究历程进行阐述,了解了不同时期大青鲨渔业生物学的研究重点。综合诸多文献资料,对大青鲨的年龄与生长、基础繁殖生物学、种群结构的鉴定、资源丰度指数和资源评估等方面的研究方法进行综述和分析。最后根据上述的综合和分析结果,提出了今后相关研究的注意事项以及相关的方法,以进一步...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学健 程家骅 沈伟 刘尊雷 袁兴伟
以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在黄海南部捕获的644尾黄鮟鱇(Lophius litulon)为对象,对该种鱼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采样本性比接近于1︰1(2=2.61,P>0.05);但全长在251~400mm范围时,雄性个体数量远超过雌性(P<0.01);全长在450~550mm范围时,雌性个体数量多于雄性(P<0.01);全长大于550mm范围时,个体均为雌性;冬季,雄性个体数量占绝对优势(P<0.01)。利用逻辑斯蒂拟合方程估算的黄鮟鱇50%个体初次性成熟全长L50,雄性为332mm,雌性为483mm。通过对性腺指数的月变化和不同卵巢发育阶段雌性个体所占比例的分析,初步...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唐富江 高文燕 李慧琴 刘伟
大银鱼是东亚特有的小型经济鱼类,相关研究工作主要由我国科技工作者开展。本文对大银鱼分类、生长、繁殖、孵化与胚胎发育、移植与产量波动以及对其他鱼类的影响等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更正后的大银鱼拉丁学名存在尚未被广泛使用的问题。多年的移植使大银鱼产生了大量新的遗传变异,形态上也有所改变,丰富了大银鱼的种质资源。不同纬度地区大银鱼快速生长的月份不同,解释了虽然北方生长季节短但大银鱼个体却不小于南方的原因。大银鱼能否稳定地转变为食鱼性决定了其生长速率和最终个体大小,大银鱼种群内出现个体大小分化的饵料资源条件尚不清楚。种群内是否出现个体大小分化决定了大银鱼的性选择模式,而相关的研究尚未开展。大银鱼为一次性产卵鱼类,其自然受精率高于人工受精率,因此,在移植增殖中若能保留合适的繁殖群体量则无需人工投放受精卵。大银鱼的胚胎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已经比较清除,足以指导受精卵的生产。大银鱼是耐盐碱鱼类,可用于发展盐碱水域渔业。饵料生物资源的过度消耗是大银鱼产量跌入低谷的原因得到了普遍认同,但相关的定量生态学研究有待开展,以指导大银鱼的可持续稳产。针对大银鱼种群爆发对土著鱼类影响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
大银鱼 生物学 渔业生态学 渔业管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宋海棠 俞存根 姚光展
根据1986-1990年和1997-2001年东海虾类资源调查及近年来监测调查的资料,对凹管鞭虾的渔业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海凹管鞭虾平均渔获率为562.3g.h-1,秋季最高达到1283.8g.h-1,主要分布在60m水深以东外海,盐度34以上,水温12~24℃海域,为高温高盐性虾类。雌虾周年平均体长和平均体重分别为76.0mm和7.0g;雄虾为72.8mm和5.5g,最大值出现在6-9月,最小值在2-4月。繁殖期在6-11月,高峰期在8-9月。周年出现两次快速生长期,第一次在8-11月,相对增长率雌虾为12.9%~11.2%,雄虾为7.9%~5.9%;第二次在翌年4-6月,雌、...
关键词:
凹管鞭虾 数量分布 繁殖 生长 东海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林龙山 程家骅 李惠玉
本研究以东海区历年渔业资源监测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带鱼和小黄鱼的群体结构、生物学参数、摄食习性和繁殖习性等渔业生物学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东海区带鱼和小黄鱼种群的个体小型化现象相当突出,渐近长度L∞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下降趋势,而生长参数K以及总死亡系数Z和捕捞死亡系数F却呈现逐渐增大趋势。摄食习性和繁殖习性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带鱼表现出极强的自食性,小黄鱼主要摄食种类与过去大不相同;性成熟提前,同年龄、同一体长组的带鱼和小黄鱼个体平均绝对繁殖力提高。产生这些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捕捞的影响和鱼类自身适应自然的结果。
关键词:
东海区 带鱼 小黄鱼 渔业生物学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芃 方舟 陈新军
菱鳍乌贼(Thysanoteuthis rhombus)是广泛分布于世界三大洋的经济头足类,是日本和中国台湾省等国家和地区的商业化捕捞对象之一。根据其洄游路径的研究及分布广、价值高的特性,今后有可能成为我国头足类渔业的捕捞对象,为此,本文对菱鳍乌贼的种群结构、年龄与生长、摄食生态与垂直分布状况、繁殖习性、早期生活史和洄游等生物学研究进展做了归纳和总结,阐述其开发利用状况。同时,以我国东海外海菱鳍乌贼资源为重点,阐述其今后应该重点研究的内容,即需要对我国东海及其外部附近西北太平洋海域的菱鳍乌贼资源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其生活史及资源与环境变化的关系,科学评估其资源量,确保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
菱鳍乌贼 渔业生物学 头足类渔业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宋海棠 薛利建 贺舟挺
根据1986~1990年和1997~2001年东海虾类资源调查及近年来监测调查资料,对长角赤虾的渔业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海长角赤虾的平均渔获率为1.23kg/h,以夏季最高,为2.14kg/h,主要分布区在26°00′~28°00′N,120°00′~125°30′E的南部海域,水深80~100m,适温13~21℃,适盐34~34.5,属高温高盐种。雌虾周年的平均体长和平均体重分别为55.1mm,1.62g,雄虾为55.8mm,1.66g,最大值出现在6~7月。繁殖期在5~7月,高峰期在6月。8月以后,当年生小虾数量逐月增多,生长加速,翌年春、夏季,成为捕捞对象。捕捞群体周年雌虾...
关键词:
长角赤虾 数量分布 繁殖 生长 东海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新军 李建华 刘必林 李纲 钱卫国
根据我国鱿钓船多年在秘鲁、智利和哥斯达黎加外海生产调查所采集的茎柔鱼样本,对3个不同作业海区茎柔鱼渔业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秘鲁、智利和哥斯达黎加外海茎柔鱼胴长范围分别为209~1 149 mm、166~837 mm和204~429 mm,优势胴长分别为250~400 mm、300~450 mm和250~350 mm,对应的渔获物中雌雄性比平均值分别为3.87∶1、2.50∶1、3.75∶1。根据胴长组成以及性成熟,认为秘鲁外海存在大型、中型和小型3个群体,智利外海以中型群体为主体并存在少量的大型群体,哥斯达黎加外海以小型群体为主体并存在少量的中型群体。秘鲁和智利外海茎柔鱼体重与胴...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马金 陈新军 刘必林 田思泉 李思亮 曹杰
柔鱼是重要的大洋性经济头足类,是我国远洋鱿钓渔船的主要捕捞对象。对北太平洋柔鱼的种群结构、洄游、年龄与生长、繁殖、摄食等生物学研究进展做了初步总结和归纳,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供今后研究参考。柔鱼可分为4个季节性地理种群,即秋生东部群体、秋生中部群体、冬春生西部群体和冬春生中东部群体,但还需要在分子生物学角度得到进一步的确认;柔鱼随季节做南北洄游,其中向北索饵洄游模式研究较为深入,而向南产卵洄游模式尚不清楚,其产卵场空间分布及产卵期需要进一步调查;对柔鱼繁殖习性研究相对不足,尤其是产卵至孵化以及孵化后至仔鱼的生活史过程;柔鱼分布的东西海洋环境差异很大,不同海域柔鱼的昼夜垂直移动规律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凯 章守宇 汪振华 赵静 许敏
基于2009年1月—2010年2月渔业资源调查数据,研究了马鞍列岛海域皮氏叫姑鱼的体长组成、体长与体质量关系、性比、繁殖习性和摄食等渔业生物学。结果表明:1)马鞍列岛海域皮氏叫姑鱼群体体长范围30~264 mm,优势体长组为80~100和130~180 mm;2)皮氏叫姑鱼幼鱼和雄性个体的生长呈负异速生长的特性,而雌性个体呈正异速生长的特性;3)雌雄比为1.68∶1(χ2=35.636,P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华 陈新军 刘必林 陆化杰
根据2007年7-10月我国鱿钓船在西北太平洋传统鱿钓作业渔场(150°~165°E,39°~45°N)渔汛期间所采集的柔鱼样本,对夏秋季柔鱼渔业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研究得知,渔获物胴长范围为200~436 mm,平均胴长为282 mm,优势胴长为230~320 mm,占总数的81.60%。各月渔获物中雄性个体的平均胴长小于雌性个体。胴长与体重关系的生长指数接近3。渔获物中的性比符合1∶1(P>0.05),但成熟个体中雄性个体所占比例明显比雌性高(P<0.05)。渔获物的性腺成熟度以Ⅰ、Ⅱ期为主,雌性个体性腺成熟晚于雄性个体。缠卵腺长和缠卵腺重随着性腺的成熟而逐步增大。渔获物中胴长组成呈双...
关键词:
柔鱼 西北太平洋 渔业生物学 渔获群体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牟秀霞 张弛 张崇良 徐宾铎 薛莹 田永军 任一平
利用2016年4-5月、2017年4月在黄、渤海调查采集的350尾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繁殖群体的生物学数据,对该繁殖群体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繁殖群体的叉长范围为406~1010 mm,体重范围为533~7245 g,年龄组成为1~10龄,其中1龄与2龄个体分别占总数的39.2%与33.7%。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表示其生长特性,生长参数分别为L_∞=1246.9mm,K=0.11;雌雄性比为1:1.49,3龄前雄性个体数占优势,3龄后雌性个体数占优势。蓝点马鲛的产卵期在4~6月,产卵盛期为4~5月;其绝对繁殖力范围为9.2~127.5万粒/尾,平均50.5万粒/尾;绝对繁殖力随着年龄、叉长的上升逐渐增大,7龄后出现衰退现象。蓝点马鲛的优势饵料生物为玉筋鱼(Ammodytes personatus)、细鳌虾(Leptochela gracilis)。与历史记录比较,蓝点马鲛低龄化、小型化现象更加突出,摄食结构改变,繁殖期提前,繁殖力水平有减小的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