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3)
- 2023(1895)
- 2022(1614)
- 2021(1517)
- 2020(1346)
- 2019(3006)
- 2018(2901)
- 2017(5122)
- 2016(3021)
- 2015(3403)
- 2014(3367)
- 2013(3434)
- 2012(3239)
- 2011(3055)
- 2010(3187)
- 2009(3095)
- 2008(3056)
- 2007(2815)
- 2006(2560)
- 2005(2470)
- 学科
- 济(13230)
- 经济(13217)
- 学(9216)
- 方法(7291)
- 管理(6246)
- 数学(6197)
- 数学方法(5993)
- 业(5545)
- 企(4764)
- 企业(4764)
- 理论(2959)
- 经济学(2878)
- 财(2621)
- 中国(2582)
- 和(2062)
- 制(2004)
- 害(2003)
- 教育(2003)
- 农(1806)
- 虫(1749)
- 银(1691)
- 生物(1690)
- 业经(1679)
- 银行(1677)
- 融(1664)
- 金融(1663)
- 及其(1616)
- 技术(1613)
- 行(1601)
- 虫害(1576)
- 机构
- 大学(51974)
- 学院(48732)
- 研究(19555)
- 济(16031)
- 科学(15657)
- 经济(15597)
- 管理(14658)
- 农(14023)
- 中国(13627)
- 理学(12216)
- 理学院(11958)
- 京(11715)
- 所(11622)
- 农业(11477)
- 管理学(11408)
- 管理学院(11326)
- 业大(10833)
- 研究所(10808)
- 中心(8635)
- 江(7840)
- 财(7670)
- 省(7622)
- 农业大学(7521)
- 室(7434)
- 北京(7233)
- 技术(6932)
- 院(6849)
- 实验(6844)
- 实验室(6631)
- 范(6506)
共检索到746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小芳 张海燕 王永吉 魏兰芳 姬广海
【目的】魔芋软腐病是魔芋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细菌性病害,严重威胁着魔芋产量。【方法】本实验拟利用血清学技术建立快速检测魔芋细菌性软腐病菌的方法。【结果】采用棋盘滴定法确定抗原和抗血清的最适工作浓度分别为106CFU/m L和1∶10000;病原菌检测灵敏度为103CFU/m L;抗血清与其它细菌标准菌株的交叉反应结果均呈阴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将该方法检测了24份魔芋种球、病土和带病植株,检出率高达91.67%。【结论】该技术可以有效的检测魔芋软腐病原菌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
关键词:
魔芋软腐病 细菌性病害 血清学检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俊斌 邱仁胜 赵纯森 向发楚 黄维涨 杨东
对魔芋软腐病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魔芋软腐病由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 Erwinia carotovora pv.caratovora) 引起,病原菌的生长最适温度为25 ~30 ℃,最适酸碱度为pH6.0~6 .5,最适碳源为乳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汁。
关键词:
魔芋 软腐病菌 生物学特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丽辉 王永吉 廖林 姬广海
从拮抗作用、定殖特性、营养竞争方面研究溶杆菌属(Lysobacter)生防菌06-4对魔芋软腐病的生防机理。结果表明:生防菌06-4对不同致病力魔芋软腐病菌可产生拮抗作用;能在魔芋根部、根际土等生态位点定殖,定殖的量维持在102~104cfu/g,定殖时间长达32d,表现出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稳定性;与魔芋软腐病原菌具有46.88%的营养物质利用相似性,具有一定的营养竞争关系。2007年田间防效测试显示,在对照病情指数为41.20的情况下,生防菌06-4对魔芋软腐病的控制效果达到58.92%。
关键词:
溶杆菌属 魔芋软腐病 定殖 营养竞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斐 段佳丽 罗宝芳 张忠良 刘列平 张小明 薛泉宏
【目的】研究岚皋魔芋软腐病病原细菌生物多样性。【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魔芋软腐病球茎及叶柄中的致病菌,通过魔芋球茎、胡萝卜及马铃薯块的侵染试验初步确定其致病性,再利用魔芋球茎侵染致病及盆栽致病性试验确认其致病性;经菌落与细胞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RNA序列测定确定病原菌的类型。【结果】从魔芋软腐病球茎及叶柄中共分离获得16株细菌,侵染试验表明,其中CDS1-B1、CDS1-B2、CDS2-B1、CDS2-B2、CZS-B4和CZS-B6共6株细菌可使魔芋球茎表现软腐症状,并导致盆栽魔芋发病;6株细菌的菌落与细胞形态均存在差异;在魔芋、胡萝卜及马铃薯块上的侵染能力不同;16SrRNA...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启新 杜琦 陈长法 李祥
以棉枯萎镰刀菌公安菌株为材料,用物理法和化学法提取抗原并制备抗血清,并选有代表性的抗血清对其特异性和灵敏度分别采用4种检测方法进行了检测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 Richard’s培养基振荡培养菌株,化学法提取菌丝孢子抗原,按改进的 J.E.Devay 设计的免疫方案免疫,能产生效价高达1:64的抗血清。(2)琼扩、比较对流免疫电泳、间接 ELISA,SPA-ELISA 等4种方法检测其特异性具有鉴别到尖孢镰刀菌种的水平的特异性,但不能鉴别专化型和生理小种。并用上述方法检测抗血清灵敏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士和 王利兵 李启新 李祥
以棉枯萎镰刀菌菌丝体加孢子提取的蛋白质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的2种抗血清As2、As10中成分复杂,用琼脂双扩散法和比较对流免疫电泳法测定特异性,交叉反应明显。As2用木贼镰刀菌的异种抗原、As10用禾谷镰刀菌的异种抗原吸收排除非特异性成分后,抗血清的专化性提高,消除了交叉反应。特异性测定结果表明:利用此种经吸收后的抗血清检测棉枯萎镰刀菌可以准确地鉴定到尖孢镰刀菌种的水平,但不能区分专化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群辉 何翔 杨佩文 毕云青 张庆 曾波 任思宇 施竹凤 杨明英 谢美华
【目的】明确一种魔芋种球包衣剂的防病促生效果,为魔芋产业的绿色稳定发展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方法】本研究设置6个不同处理,魔芋播前对其种球进行预处理,定期考察使用种球包衣剂对魔芋出苗率、生长性状、产量、软腐病发病率及植株死亡率的影响,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y PCR, RT-qPCR)技术,对土壤中的魔芋软腐病菌进行定量检测。【结果】使用种球包衣剂能有效提高魔芋的出苗率、产量并促进植株生长,软腐病的发病率及植株的死亡率均表现:固型种球包衣剂+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固型种球包衣剂>液型种球包衣剂+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液型种球包衣剂>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CK。RT-qPCR检测结果表明,土壤中魔芋软腐病菌的最低检测浓度为5×10~4 CFU/mL。【结论】使用种球包衣剂能有效减少魔芋软腐病菌的数量,显著降低魔芋软腐病的发病率和植株死亡率(P<0.05)。
关键词:
魔芋 软腐病 种球包衣剂 RT-qPCR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广涛 杨志辉 朱杰华 赵冬梅 韩彦卿
【目的】利用双重PCR技术快速检测马铃薯环腐病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sepedonicus)和黑胫病菌(Pectobacterium atroseptica)。【方法】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马铃薯环腐病菌pCS1质粒上纤维素酶A基因序列,对比近缘种及马铃薯上几种重要病原菌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CMS1/CMS2,将设计的引物与已发表的PCR检测马铃薯黑胫病菌特异性引物ECA1f/ECA2r结合,经过条件优化后,建立了双重PCR体系。【结果】利用引物CMS1/CMS2扩增出了1条913 bp的马铃薯环腐病菌特异性条带。检测灵敏度...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晓菲 林镇金 刘盛荣 吴小蝶 季红 叶祖云
从福建省福鼎市田间患软腐病的槟榔芋球茎分离到菌株141108,经Koch′s法则验证及形态观察和分子测序对其进行鉴定,并测定了其药物敏感性和生物学特性.结果发现:菌株141108为福鼎槟榔芋软腐病的病原菌,其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相似度达99%;菌落为圆形、光滑湿润、乳白色、有臭味,革兰氏阴性杆状,有鞭毛,兼性好氧.该菌对四环素、氯霉素等10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在pH为5.0~10.0时均能生长,最适pH为7.0;在温度为4~45℃时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8℃.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勇军 尹桂芳 马继琼 陈建华 王玲
采用I2-KI染色法、醋酸洋红染色法、过氧化物酶染色法、TTC染色法、无机酸法检测魔芋花粉的生活力,同时以培养基萌发法测定花粉萌发率,并以此为对照研究各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培养基萌发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I2-KI染色法、醋酸洋红染色法、过氧化物酶染色法测定结果极显著高于培养基萌发法,不适于魔芋花粉活力的测定;TTC染色法测定结果极显著高于培养基萌发法,但与培养基萌发法极显著相关,适用于魔芋花粉活力的快速检测;无机酸法测定结果与培养基萌发法差异不显著,且与培养基萌发法极显著相关,适于魔芋花粉活力的准确测定。
关键词:
魔芋 花粉活力 检测方法 相关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宁 张景欣 蒲小明 沈会芳 杨祁云 王忠文 林壁润
为分析不同环境条件对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Dickeya zeae MS1)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试不同离体培养条件下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生物被膜形成情况。结果表明: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YPB)中形成能力最强;添加1%蛋白胨之后,生物被膜形成的生物量最大,随着浓度添加到4%,生物量降低;在提供大量营养的培养体系(198μL YPB+2μL菌液)中,细菌形成的生物被膜显著高于其他培养体系;培养24 h时,细菌生物被膜量最大,之后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而减少;指数生长期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优于平台期细菌;在初始菌密度10~2~10~8 CFU/mL范围内,不同密度对24 h生物被膜形成量无显著差异;32℃时,细菌生物被膜量显著高于其余温度试验组;pH 6~8时,细菌生物被膜量显著高于其他pH试验组。因此,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能形成稳固而清晰的生物被膜,其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艳秋 赵奎华 刘长远 曹远银
以黄瓜细菌性白枯病菌胞内蛋白为免疫原,制备抗体,建立黄瓜细菌性白枯病菌ELISA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测定纯化后抗体的效价为1∶4000,与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等26个菌株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方阵试验测定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为107cfu.mL-1,抗体的工作浓度为1∶2000;优化ELISA检测条件,确定抗体4℃过夜包被效果最好,选择5%的胎牛血清作为抗体的封闭液,抗体的最佳封闭时间为1.5h,抗体的最佳孵育时间为1.5h,最佳底物作用时间为10min;建立ELISA标准工作曲线,表明抗体的灵敏度为105cfu.mL-1。ELISA检测田间采集的白枯病病叶显示,抗体可与病叶提取液发生特异性反应,...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朱致翔 时浩杰 雷飞斌 张传清
由茶麋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引起的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干腐病是山核桃栽培过程中的主要病害,该病菌表现明显的"潜伏侵染"特性。研究山核桃树体中干腐病菌的定量检测技术对山核桃干腐病的预测预报及科学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茶麋子葡萄座腔菌的eF1α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普通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扩增发现引物eFrt-F1/r1对山核桃干腐病病菌的特异性及扩增效率较高,可稳定扩增出230 Bp的目标条带。应用此特异性引物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干腐病病菌检测方法能够定量检测出山核桃植株样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树森 郭宁 孙华 马红霞 张海剑 石洁
麦根腐平脐蠕孢是玉米根腐病的重要病原菌之一,旨为建立一种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的麦根腐平脐蠕孢快速检测方法。首先,根据麦根腐平脐蠕孢参与黑色素生物合成途径的Brn1基因部分序列设计了一套LAMP检测引物;然后,针对该引物组筛选了其最佳反应温度,检测了LAMP反应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以人工接种麦根腐平脐蠕孢的玉米根腐病病株为样本评价了LAMP检测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本研究设计的引物组在61~68℃条件下均能实现对靶标基因的扩增,其中以66℃为最佳反应温度;在特异性检测中,引物组能从10种分离自玉米根腐病样本的主要病原真菌DNA中特异性地检测出麦根腐平脐蠕孢;在灵敏度检测中,对携带靶基因Brn1的质粒DNA最低检测限是10 copies/μL,在此检测限浓度下,25 min左右即可实现扩增;在对玉米根腐病样本检测中,在1 pg/μL的玉米根组织DNA中即可检测出麦根腐平脐蠕孢。建立的麦根腐平脐蠕孢LAMP检测方法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较高的灵敏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