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4)
- 2023(1671)
- 2022(1448)
- 2021(1332)
- 2020(1100)
- 2019(2513)
- 2018(2480)
- 2017(4751)
- 2016(2430)
- 2015(2799)
- 2014(2618)
- 2013(2327)
- 2012(2302)
- 2011(1988)
- 2010(2169)
- 2009(1863)
- 2008(1872)
- 2007(1656)
- 2006(1472)
- 2005(1411)
- 学科
- 济(8670)
- 经济(8648)
- 业(6385)
- 企(4945)
- 企业(4945)
- 管理(4913)
- 中国(3329)
- 农(3122)
- 方法(2918)
- 财(2487)
- 数学(2468)
- 数学方法(2432)
- 融(2251)
- 金融(2251)
- 家(2211)
- 贸(2133)
- 贸易(2132)
- 易(2109)
- 农业(2025)
- 世界(1830)
- 银(1830)
- 银行(1826)
- 制(1809)
- 行(1770)
- 业经(1738)
- 学(1675)
- 关系(1644)
- 国家(1617)
- 收入(1468)
- 和(1423)
- 机构
- 大学(33137)
- 学院(31750)
- 济(14390)
- 经济(14139)
- 研究(12321)
- 管理(11860)
- 理学(10050)
- 理学院(9918)
- 管理学(9759)
- 管理学院(9693)
- 中国(9148)
- 财(7298)
- 京(7129)
- 科学(6651)
- 所(6006)
- 中心(5659)
- 财经(5649)
- 研究所(5395)
- 经(5206)
- 范(4795)
- 师范(4769)
- 农(4748)
- 经济学(4696)
- 北京(4669)
- 江(4557)
- 财经大学(4308)
- 院(4296)
- 经济学院(4243)
- 师范大学(3977)
- 业大(3887)
共检索到519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真一
近年辽宁籍书家魏燮均的书法成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魏燮均的研究也越来越多。魏燮均之所以取得了较高的书法成就,与他的学书经历密不可分,魏燮均在书法学习道路上并没有拘泥于一家,而是将各书家所长与自己的书风融为一体,这其中唐宋书家对魏燮均的影响不容小觑。唐宋时期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唐宋书家对后世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研究唐宋书家对魏燮均书法的影响,尤以褚遂良、李北海、颜真卿和黄庭坚对魏燮均的影响都很大,从魏燮均学书经历角度分析,从而给学书之人以最好的启迪。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黄向阳
关于唐宋借贷利率的计算问题黄向阳借贷关系在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很值得重视。要正确认识和评价唐宋借贷关系的性质和作用,首先就要正确计算唐宋借贷利率。中国经济史学界对唐宋借贷利率单位的认识和计算尚存在一些问题,不少论著对唐代与宋代的...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徐燕斌
榜文是中国古代政令传播的重要媒介,也是国家实现对民间社会事务管理与控制的重要工具。从目前的资料来看,早在汉代,肩负信息传播功能的榜文就已经存在。唐宋时期,统治者对榜文的重视与运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并在制定程序、核准、备案,包括榜文纸张的选定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相对规范的制度。
关键词:
榜文 政令传播 传播媒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郑国 李书峰
唐宋之交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制度变革导致国家和社会关系从"国家凌驾于社会之上"向"国家与社会互动"变迁。里坊既是国家权力在城市的末梢,也是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场域,是联结国家和社会关系的纽带。国家和社会关系的重构也导致里坊制的演变,坊墙逐步被废除,里坊的社会控制功能也大大弱化。里坊制的演变又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城市文化繁荣、社会组织发展、市民的空间流动与身份流动,进而进一步促进国家与社会互动。这与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单位制的演变具有诸多相似之处,并给我们带来以下三点启示:(1)从单位制到街区制对我国当前国家和社会关系调整具有积极作用;(2)单位制的消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可能出现阶段性反复;(3)围墙是单位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废预示着单位制的兴衰。
关键词:
国家与社会 里坊 唐宋 单位制 围墙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郑国 李书峰
唐宋之交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制度变革导致国家和社会关系从"国家凌驾于社会之上"向"国家与社会互动"变迁。里坊既是国家权力在城市的末梢,也是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场域,是联结国家和社会关系的纽带。国家和社会关系的重构也导致里坊制的演变,坊墙逐步被废除,里坊的社会控制功能也大大弱化。里坊制的演变又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城市文化繁荣、社会组织发展、市民的空间流动与身份流动,进而进一步促进国家与社会互动。这与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单位制的演变具有诸多相似之处,并给我们带来以下三点启示:(1)从
关键词:
国家与社会 里坊 唐宋 单位制 围墙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健
唐宋时代,由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粮食作物的增产,为经济作物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随着种茶和加工技术的进步,茶园的扩展,茶产地有了延拓,茶产量也呈同步增长态势。另一方面,作为饮料的商品茶,已从“旧时王谢堂前燕”而“飞入寻常百姓家”。如米盐一样,成为不可或缺的人民生活必需品。生产和消费刺激的双重诱导,促使茶产量得以大幅度提高。以数理统计的方式推算唐宋的茶产量,是十分困难的课题。这不仅因为有关唐茶产量的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杜文玉
唐代在我国古代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开元、天宝时期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的鼎盛时期,然而唐代的国力到底达到什么水平,至今似乎还没有一个总体的评价。宋承唐制,其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都与唐代大同小异。因而两朝的情况最具有可比性...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晶
若以北宋《元丰令》作为分水岭,北宋《天圣令》和南宋《庆元令》可被分别视为唐令谱系和宋令谱系的代表。通过比勘这两部令典中的《仓库令》可知,《天圣令》中关于粮禄支出、仓窖税、运盐和储盐折耗以及赐给时服和绢布杂綵等条文被《庆元令》所减省,《庆元令》则增加了有关仓库管理主体选任、其职责义务厘定,以及上供、封桩、点磨、鼓铸、场务、籴买粮草等方面的条文。而且《庆元令》在继承《天圣仓库令》某些条文所定行为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若干新条文以扩大该行为模式的适用对象,许多条文突破了《仓库令》的范围,被分别厘入《辇运令》、《场务令》、《给赐令》、《理欠令》等宋代新出令篇。只不过,这些条文未必是宋代新制,唐式之中已存...
关键词:
仓库令 天圣令 庆元令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余敏辉
唐宋汴河和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且流经路线还曾在学术界引起很大的争议,后来逐渐湮废则是由"天灾"兼"人祸"导致的。虽然隋唐大运河各个河段都有漕运功能,但其中汴河是最主要的漕运航线,且最具代表性。如果说"成也运河,败也运河",运河之"水"关乎城市前途命运的话,那么汴河沿岸城市大都如此,"水"主沉浮体现得最为充分。此外,除了在政治方面产生巨大影响外,汴河促进了沿线地区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作用也不可低估。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背景下,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唐宋汴河的重大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另一方面要创造性地开展唐宋汴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把唐宋汴河文化带建设成为国内"最精彩的一段"。
关键词:
唐宋汴河 通济渠 漕运 大运河文化带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郭媛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晓亮
唐宋是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空前发展、社会处于转型的重要时期。自唐代中后期至宋代以来,国家对市场的管理由以往那种以市制为代表的"直接管理"模式,向以税务设置为代表的"以税代管"模式转变。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国家市场观念以及市场管理实践渐变的表现。
关键词:
唐宋 市场管理模式 直管模式 以税代管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衣新发 谌鹏飞 赵为栋
考察分析中国历史上取得高创造性成就人才的发展特征及成长经历,有助于揭示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也会为当代社会培养高素质、创造型的人才提供历史借鉴。本研究采用历史测量法,以92名中国唐宋杰出文学家为研究对象,尝试探讨以下问题:(1)中国唐宋文学领域杰出人物的精神疾病与成长逆境等因素对其创造力成就有何预测作用;(2)在中国唐宋杰出文学家身上,可否验证在西方杰出人物中出现的精神疾病与成长逆境之间的"均衡"现象;(3)是否存在显著影响唐宋文学巨匠创造力成就的其他变量。结果发现:(1)成长逆境是唐宋文学家取得创造力成就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邢铁
家产继承方式应该是认识所有制形式的一个重要视角。文章借助物权关系的理论,通过唐宋时期家产继承方式的考察,认为我国古代的财产所有权主要是属于家庭的,表现为以诸子"共有"为实质内容的家庭所有制形式;只有家庭的财产,没有完整的个人财产才是我国古代财产所有制形式亦即物权关系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
家产继承 物权关系 家庭所有制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岳远博 刁培俊
耿元骊《唐宋土地制度与政策演变研究》(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下文简称耿著)以新思路、新理论对土地制度、唐宋变革论等老问题进行解读,立意打破传统观点,重新建构唐宋时期的土地制度及历史关联。以唐宋时期的土地制度研究为其学术开拓空间,作者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土地制度研究呈现了一种新的角度和方法。耿著可分为四个部分:绪论、正文(五章)、余论及征引文献。绪论主要是阐释将运用的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峰
唐宋时期是中国漕运发展的重要阶段,两代漕运既存在制度上的延续性,也出现了诸多方面的不同变化。主要表现在:(1)唐朝时逐渐形成以南方为主的供漕区域及南北向的漕运路线,宋代不仅保持了这一格局,而且进一步加剧了对东南地区的依赖;(2)唐宋时期在漕运方式中长期实行机动灵活的“转般法”,北宋后期则改行“直达法”,结果弊端丛生;(3)唐朝产生了转运使之类的最早的漕运官职,宋代则建立了以东南发运司为主,包括各地区机构在内的完备的漕运管理组织;(4)在唐宋两代,漕运运输队伍经历了由征调农民服役到职业性漕卒承担的变迁过程。漕运的以上沿革变迁,正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内在联系
关键词:
唐宋,漕运,发展变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