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35)
- 2023(15203)
- 2022(12683)
- 2021(11606)
- 2020(9475)
- 2019(20922)
- 2018(20685)
- 2017(39492)
- 2016(21487)
- 2015(23499)
- 2014(23072)
- 2013(23062)
- 2012(21573)
- 2011(19520)
- 2010(19859)
- 2009(18562)
- 2008(18624)
- 2007(16893)
- 2006(15377)
- 2005(14015)
- 学科
- 济(96832)
- 经济(96624)
- 业(91606)
- 企(73274)
- 企业(73274)
- 管理(71385)
- 农(47578)
- 方法(34750)
- 业经(32670)
- 农业(31854)
- 中国(28130)
- 财(27754)
- 数学(26057)
- 数学方法(25903)
- 地方(23506)
- 制(19940)
- 务(19312)
- 财务(19293)
- 财务管理(19273)
- 技术(19156)
- 企业财务(18288)
- 环境(18073)
- 贸(17975)
- 贸易(17960)
- 易(17446)
- 和(17096)
- 学(16926)
- 划(16776)
- 策(16773)
- 发(15654)
- 机构
- 学院(315423)
- 大学(306146)
- 济(134658)
- 经济(132245)
- 管理(123013)
- 研究(108540)
- 理学(105537)
- 理学院(104359)
- 管理学(102971)
- 管理学院(102379)
- 中国(85469)
- 农(71544)
- 科学(66922)
- 京(64998)
- 财(60068)
- 所(56288)
- 农业(55155)
- 业大(52748)
- 研究所(50792)
- 江(49885)
- 中心(49769)
- 财经(47226)
- 经(42808)
- 北京(40589)
- 经济学(39713)
- 范(39491)
- 州(39151)
- 师范(39037)
- 院(38186)
- 省(37071)
- 基金
- 项目(207246)
- 科学(164023)
- 基金(150648)
- 研究(150064)
- 家(132353)
- 国家(131008)
- 科学基金(112411)
- 社会(99742)
- 社会科(93495)
- 社会科学(93461)
- 省(83640)
- 基金项目(80609)
- 自然(71908)
- 自然科(70218)
- 自然科学(70200)
- 自然科学基金(68999)
- 划(68659)
- 教育(65320)
- 编号(60227)
- 资助(59019)
- 发(50335)
- 成果(46566)
- 重点(46419)
- 创(45695)
- 业(45356)
- 部(45003)
- 创新(41977)
- 课题(40887)
- 国家社会(40849)
- 发展(40210)
- 期刊
- 济(163765)
- 经济(163765)
- 研究(89870)
- 农(72507)
- 中国(66990)
- 学报(51458)
- 科学(49350)
- 农业(48668)
- 财(47513)
- 管理(47399)
- 大学(39215)
- 学学(37746)
- 业经(33537)
- 融(32325)
- 金融(32325)
- 教育(26890)
- 技术(26145)
- 业(25493)
- 经济研究(23794)
- 财经(23568)
- 问题(22115)
- 经(20392)
- 技术经济(17345)
- 版(16903)
- 世界(16837)
- 资源(16133)
- 商业(15968)
- 科技(15484)
- 农村(15278)
- 村(15278)
共检索到4842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卜风贤
魏晋南北朝时期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对农业灾害发生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社会动乱降低了农业承灾力 ,三国西晋时期兵难日起 ,黄河中下游地区灾荒流行 ,土地荒芜 ;而稳定的社会环境则有利于农业减灾防灾事业发展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灾害的威胁相对减低。经济格局的变化对农业灾害的发生发展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随着江南地区农业开发规模的扩大和农业发展速度的加快 ,农业灾害的发生和危害也日渐加重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农业灾害 社会环境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跃
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的农业上承汉代的发展,取得了新进步,主要表现为水利灌溉管理的加强、先进农具的自产、复种制度的采用、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等方面。同时,地区发展差异已初显端倪,经济区域性特征日益显著,塔里木盆地东南部逐渐衰落,而吐鲁番盆地则不断崛起。该时期西域农业的进步发展和表现出的地域性和不平衡特征,彰显了农业发展的勃勃生机,为唐代西域农业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从而构成了西域经济发展史中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南疆 农业 地区差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于沪宁,江爱良
根据近 1 2 0年来全球大气温度的记录 ,进行了每 1 0年平均气温的分析 ,可以明显地划分为 3个时期即温度偏低期 (1 880~ 1 91 9年 ,至少 40年 ) ,过渡期 (温度变化起伏不大 ,1 92 0~ 1 979年 ,约 60年 )和升温期。再参照有关小冰期 (1 4 50或 1 4 90年开始至 1 850或 1 880年止 ,约 40 0年 )的文献资料 ,小冰期的气温比 1 880~ 1 91 9年时期更低些 ,因此推论温度偏低期持续了约 450年。由此可见 ,近 450年全球大气温度的变化 ,大体上是一个单向渐变过程。根据本世纪厄尔尼诺出现的情况 ,也可划分为三个明显不同的时期 :从1 90 0年有记录开始至 1 940年为厄尔尼诺偶见期 ,在此时期尚未看出全球变暖 ;1 940~1 980年为厄尔尼诺中等发生期 ,全球出现微弱或中等程度的升温 ;1 980~ 1 998年为厄尔尼诺频繁出现期 ,此时全球明显升温。由此认为 1 0 0年来厄尔尼诺的出现情况 ,类似上述全球大气升温的单向渐变过程。本文考虑到海洋的热惯性 ,提出应关注温室效应和厄尔尼诺的叠加效应的新观点 ,提出今后几十年或更长时间内 ,厄尔尼诺仍将频繁出现 ,全球温度将保持偏暖状态。与此伴同发生的是各类自然灾害如洪涝、干旱、生物灾害等的频繁出现并加剧。应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维护农业持续生产力。
关键词:
全球变暖 厄尔尼诺 自然灾害防御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胡滄澤
秦汉时期,福建人烟稀少,到处深林丛莽,“林中多蝮蛇猛兽,夏月暑时,呕泄霍乱之病相随属”。秦置闽中郡,汉设冶县,直至东汉末,福建仍然是地旷人稀,经济状况十分落后。可是,经过魏晋南朝时期的开发,到了隋唐五代,福建经济有了很大的变化,人口迅速增加,各项生产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应该看到,隋唐五代福建经济的进步是建立在魏晋南朝福建经济开发的基础之上,而魏晋南朝时期福建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大量北方汉人入闽,福建经济开发离不开他们。对于魏晋南朝时期入闽汉人的数量、成分、生产生活状况,历来记载极少,且有的记载互有歧异,造成这一时期真实情况模糊不清,本文根据有关记载和考古发掘资料,着重探讨北方汉人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涛
利用DEA方法对1978-2010年无灾害投入和灾害投入的中国农业技术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自然灾害变量的引入直接影响到农业技术效率,导致农业平均技术效率下降、有效单元数及农业规模收益递增的年份增多;尽管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趋于下降以及影响农业技术效率变动的动因趋于分散,但是自然灾害仍是30多年来我国农业技术效率不高的主要动因。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马德富 刘秀清
本文对自然灾害发生背后潜在的社会性因素进行了深入系统地剖析。分析了自然灾害社会属性的具体表现,包括致灾原因的社会性、灾害影响的社会性和防灾减灾的社会性;以及认识自然灾害社会属性的现实意义,即有利于帮助人们全面、客观地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有利于规范人类的生产生活行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利于增强相关部门防灾减灾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化灾为利、造福人类;提出了发挥社会力量增强防灾减灾成效的思路。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社会属性 防灾减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严立冬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农业自然灾害防治*严立冬灾害是人类经济社会和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威胁,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严重的阻碍。我国是一个多灾的农业大国。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减轻农业自然灾害,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走农业...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杨霞 李毅
农业保险作为一种融资型风险转移方式,与政府救助和社会捐赠这两种或有无偿融资方式相比,资金来源具有更好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充足性。尽管中国农业保险的业务规模、产品种类和补贴区域等均已大幅增长,但损失补偿效果仍然不佳,风险管理优势尚待发挥。有必要通过发挥农业保险双重功效、明确农业保险经营性质、开发新型农业保险产品等措施,以农业保险提升中国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管理能力。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廖丹清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连成
一、经济社会发展与运输需求(一)工业化与货物运输需求"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处于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的时期,GDP中工业比重可能达到峰值。工业结构将由以能源、原材料型重化工业为主导,向以重加工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转变,服务业也将明显提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肖志强 樊明 赵彦锋
该文从武都区1971~2010年冰雹资料入手,结合人口、GDP、耕地比等资料,利用ArcGIS软件,得到冰雹灾害危险性图层,再同承灾体易损性评价、灾害的孕灾背景进行叠加、合并以及等级划分操作,最后得到冰雹灾害的风险评估及其区划,结果表明:武都区冰雹危险性等级由西北1 600m以上高海拔区向东南及低海拔区递减,和冰雹路径相符,冰雹灾害风险等级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研究结果为预防和减轻冰雹灾害损失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武都山区 冰雹 发生规律 灾害风险区划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夏振坤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雷国平
本文在分析中国及黑龙江区域人均收入水平及构成的基础上 ,通过该区域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特别是对不同时期粮食减产总量及占粮食总产比例变化的分析 ,进一步阐明自然灾害对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及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 ,对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魏顺泽 衡代清 李燕琼
四川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大省,也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且种类多的省份。深入剖析自然灾害的成灾规律,认真分析四川自然灾害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提出合理的、可操作性的防治对策,从而减轻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文凤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面临着转型与嬗变。苏北农村尤其是徐海地区遭遇了以农业为首的的衰败历程。这种衰败与自然因素固然相关,但徐海农村极端低下的承灾能力决定了其衰败的背后蕴含着深层次的社会因素。政府保运护漕、损贫利富的治河宗旨;地方高度集中的地权、居高不下的苛捐杂税;民间固步自封、尚武剽悍的社会风气决定了徐海社会在农业发展之路上身处极其不利的社会环境,制约苏北农业发展的不仅是天灾更是人祸。农业发展与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交互关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今我们理应以史为鉴。
关键词:
制约 农业 政府 地方 民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